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0章 你就是那星星之火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五十岁的阴承方扛着锄头,在自家菜园中锄地,汗珠顺着他的脸庞,簌簌的往下落,脚上的草鞋已经有些破烂,短褂上打满了补丁。

任谁看了,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位在闽省,特别是客家人中十分知名的大儒。

阴承方承袭朱子之学,但又从理学的框架中有所突破,他主张读书做学问在于成圣,但又反对皓首穷经钻研空谈,推崇知行一致,学用结合,不为空言。

他还主张革除科举弊病,认为科举乃是为国取材主要途径,应该泛览经、史、子、集之书,通明算,知天文地理,现如今专教以取科第的世俗之学不能算真正的学问。

然后,他就悲剧了,此前阴承方就连续三次县试不中,提出这种观点后,在全福建都有了些名气,于是考官们就故意不取他。

因为谁也不知道取了这样一个有些‘偏激’的门生,未来会不会给自己这个坐师带来麻烦

所以,阴承方名气越大,他就越考不中,考到四十多岁才勉强中了秀才,然后他也没有精力和家产继续去考了,于是开始回乡开馆授徒。

田坎上的大黄狗先是低沉的呜呜咆哮了两声,随后突然间欢快的摇起了尾巴,一个箭步冲出去迎接,阴承方不看也知道是谁来了。

“老师身体方才好转,怎么能下田锄地呢,还是学生来代劳吧。”

来人身材瘦高,大约二十一二岁,既有饱读诗书的文气,又双眼灵动,精神饱满,极有亲和力,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读死书的酸秀才。

阴承方站起身,一点也不带犹豫的把手中锄头递给了这个瘦高的学生,看着他一板一眼,虽然速度很慢,但确实会种,便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终于有些笑意了。

“耕种乃是国家大事,组似你天资聪颖,又有家学渊源,未来必成大器。

孔孟之道,程朱之学你学的够多了,唯欠知晓民间疾苦。

今日你我师徒一起,把这亩地锄完,日后你为一方父母,想想今日这辛苦,便能体会到生民之艰难,当会造福百姓了。”

阴承方口中的组似,是这个年轻士子的字,此人姓伊,名唤伊秉绶,历史上是宁化县最著名的名人之一。

其为官清廉,爱护百姓,惩治奸徒,历史上他任扬州知府上扬州发生大规模水灾,伊秉绶与百姓同苦,共同扛过天灾。

能做到‘饥咽脱粟饭,渴饮浊流水’深得扬州百姓尊敬,还为他塑像进入祭祀欧阳修,苏轼的三贤祠陪祀。

在满清的官场来说,已经极为难得了。

传说历史上他还是原始方便面的发明者,至今两广福建还有人称方便面为伊面。

师徒两个其实锄地的技术都不怎么好,人家老农两刻钟就把这亩地搞定,他两硬生生搞了一个多时辰,还累的跟狗一样靠着田坎直喘气。

搞得身边活泼的大黄为了显得合群一些,也只好趴在田坎上,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做出一副很累的样子。

“克斋先生,克斋先生,组似兄,广州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就在两人累的不行的时候,另一个拿着一叠纸张,身材比伊秉绶稍矮的士子,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此人正是伊秉绶的好友,嘉应州人宋湘,此人历史上也极为有名,被称为清代岭南第一才子。

至于宋湘一个嘉应州人怎么跑到福建宁化来了,这是因为粤北、赣南、闽北的居民大多都是客家人,阴承方、伊秉绶也都是客家人。

这些地方的客家人跨省实际上比去省内还方便,语言隔阂也没那么重,是以联系相当紧密。

宋湘手里拿来的,自然是陈绍成、叶廷保、叶廷泰在广州搞出的刺杀大案。

阴承方拿起来一看,人都僵住了,好半晌才猛吸一口冷气,他一把抓住宋湘的胳膊,眼睛瞪得溜圆。

“德保真的死了,那刺客真说他是为陈文忠公报仇雪恨?”

“死了,身中三枪五刀,等医士到的时候,全身鲜血都已经流干了。

除了德保以外,抚标标兵,巡抚戈什哈也死伤四十余人,番禺县典史伤重不起,抚台钱粮师爷也当场殒命。

义士陈绍成当着数百人的面说他为陈文忠公报仇,随后引爆火雷自尽。”

震惊之中,阴承方满含深意的看了宋湘一眼。

刺杀是十天前发生,这宋湘这么快就得到了如此细致的消息,又第一时间来找他,还口称义士。

这小子,来者不善啊!

“先生你看,我这还有一份祭奠之文。”宋湘对着阴承方淡淡一笑,无视他的眼神,把一份由莫子布撰写的祭文递了过去。

阴承方打开,粗略看了一遍,只见结尾写着:

“吾为天下三哭,一哭我先祖与岭南三忠壮烈,鞑虏兽蹄踏我乡梓,杀我同胞,兽兵所至无可敌者,唯我先祖,以血肉当之,虽举家尽死,也不屈从,壮哉!

二哭我同胞,东虏剃发易服,大兴文字之狱,从思想上钳制士人,残害百姓,以我全天下两万万同胞之膏血,供一百万作威作福之奴隶主,彼辈朱门酒肉臭,我胞冻饿死于道旁,哀哉!

三哭我健儿,生于忠义之家,入得忠义之门,本可苟且偷生,但不忍见禽兽害我同胞,遂舍血肉之躯,为警醒天下,以三人之众,杀胡虏数十。以一敌十,诚为汉家英勇之儿郎,壮哉,烈哉!

莫昭以此告天下汉人同胞,胡无百年之运,东虏早违天道大限将至。而我忠烈健儿一汉敌十虏,试看今日,谁人才是满万不可敌者。”

“学问差了点,遣词造句太过直白。”阴承方一把将宋湘带来的文章丢到地上,可随后迟疑两下又捡了起来。

“但思路是对的!”阴承方再次细读了一遍,“以祖先血仇激起百姓同仇敌忾。以剃发易服和文字狱刺痛士人之心。以三壮士之英勇戳破八旗满万不可敌的印象,更以英勇激励暗中反抗的人。”

阴承方看完,把文章递给了伊秉绶看,随后仰天长叹,“我原以为这莫昭乃是海盗水匪,自称什么天公元帅,齐天将军一般的人物。

今日读来,始觉此人虽然少文笔,但志向宏大,还真像是那个读书不多的洪武太祖。”

这正是莫子布赞同陈绍成三人刺杀的重要原因,他需要向大陆上的同胞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即他莫昭,不是那种横行闽粤沿海的海盗,也不是什么占山为王的山大王,他是来驱逐鞑虏重拾河山的英雄人物。

宋湘哈哈一笑,“克斋先生不愧是咱客家人的大儒,一下就看到了本质。

莫大王少文才好啊,少文才需要倚重我等才学之士。”

“啊!焕襄你在说什么?”直到此时,伊秉绶才反应过来,他有些震惊兼惊恐的看着宋湘这个好友。

阴承方一把从伊秉绶手中抽出了祭文,随后看着伊秉绶说道:

“组似,我这乡野之人没什么好教你的了,以后你就在县学中进学吧,不必再来了。”

伊秉绶有些难过的看着老师阴承方,欲言又止,眼眶微红。

半晌后,他跪在地上给阴承方磕了三个响头,又神色复杂看了好友宋湘一眼,掉头往县城方向走了过去。

“组似之父伊公朝栋现任刑部郎中,他还有大好的前途啊!”宋湘低声说了一句,他的家庭条件就很不好,哪怕素有神童之称,也要靠给人写写算算补贴家用。

阴承方也差不多,考了几十年科举,把家都考败了,只能靠收几个学生,种两亩薄田活命。

而伊秉绶不一样,他出身官宦世家,是妥妥的贵公子,阴承方这时候赶走伊秉绶,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看到自己的学生伤心远去,阴承方狠狠瞪了宋湘一眼,“你宋焕襄年纪轻轻,还素有神童之名,难道就要弃前途于不顾了吗?

你可知你选的这条路,是何等艰难,要祸及家人的!”

宋湘脸上浮现出苦笑,“克斋先生,我在满清已经没前途了。

因为嘉应州的客家人,去了太多到南洋,差不多有两成五的人,都在莫昭大王手下混饭吃。”

“有这么多?”阴承方也惊了,兴化也有很多客家人去来南洋,但总数也就千把人,是以阴承方的感觉还不是很强烈。

宋湘脸上的表情更加无奈,“而且我宋家,也到兴唐去了四十多人,我的血亲堂兄宋浚官居兴唐军的副千总。

他前年把我嫡亲伯父一家也接去了南洋,还来信给我父亲,说已经在兴唐给寻好了职位,去了就能当归仁府平定县的县丞,家父颇为心动。

克斋先生,你说晚生该怎么办?

要是还跟着满清,等未来兴唐大王跟满清打起来,我这样的人别说去科举了,命能不能保得住,都是未知。”

阴承方也沉默了,这.这也太难了,不过他马上就双眼圆睁。

“你们嘉应州人没了退路,为何要来赚我?我兴化可没那么多人过番去南洋,我阴承方也没有亲人为兴唐王效命!”

宋湘一听阴承方说兴唐王三字,就知道莫昭大王的祭文,还是戳动了阴承方的内心。

于是宋湘上前两步,靠近距离,压低声音说道:“克斋先生,我父亲连童生都不是,不过是个仅仅能教三百千的勉强识字之人,他都有一个县丞的前途,未来升为知县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克斋先生你学富五车,是我们客家人的大儒,而客家人又是兴唐大王倚为心腹的族群。

若是先生能响应,别说什么县丞、知县,就是一省封疆也不过是等闲事。

说不得未来还能成为咱客家人在兴唐朝堂的代表,位居枢臣也不是不可能!

阴承方脸色开始变得挣扎了起来,是啊,他阴承方五岁发蒙,读了一辈子书,到老还要靠种地为生,他甘心吗?

“克斋先生,若是在大明,没有旗人骑在咱汉人头上,您三十年前应该就中进士,现在早就是一省封疆,身着绯袍了,您难道没想过,您如今的落魄,是谁害的吗?

我听说世兄科举之路也不顺利,您难道想让他也如同您这般,读一辈子书,到头来只能蜗居山野种地。

若是他有一个做枢臣的父亲,不!只要给世兄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个没有鞑虏占据七成官帽子的朝堂,以世兄的才学,难道还中不了进士!

克斋先生,您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若是现在改换门庭,随我兴唐大王兴复汉家江山,还可以做个刘文成那样的兴复功臣。

若是再等几年,年华老去,哪怕就是想要一搏,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阴承方浑身颤抖了起来,脸上神色极为复杂,俄尔突然指着宋湘,“竖子,回你的嘉应州去,老夫怎么做事不要你来教!”

宋湘哈哈大笑,他知道阴承方其实是心动了,但无法判断他宋湘到底真是莫大王的人,还是另有目的。

“克斋先生,我会在宁化城南的顺风客栈住上五日,先生若是想通了随时来找我,届时我为克斋先生引荐星火先生!”

所谓的星火先生不是别人,正是与莫子布密谋过的林乔荫。

他取莫子布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语,自称星火先生,已经在福建小刀会的掩护下,闯出了偌大的名声。

连闽浙总督和福州将军都知道有这么号人,还下了海捕文书,只不过不知道是谁,没有抓到而已。

而阴承方,就是林乔荫要拿下的最重要人物。

此人虽然只是个秀才,但学生遍布全闽,特别是在客家人中上层中极有威望。

只要他被拉拢过来,那么,小刀会就可以打通从漳泉片到赣南,闽北、粤北这一带,也就是后世的瑞金苏区。

这里山高林密,民风彪悍,还基本都是客家人,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向西南可以威胁珠三角,向东南可以进攻福州,走北就是南昌和九江,向东可以搞杭州。

这,就是真正的中心开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2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