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69章 复兴公司,出动!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此时的倭国天皇,被称作光格天皇,四年前继位,今年只有十二岁。

在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天皇中,这位目前更是存在感低到了极点,堪称完美隐形。

别的天皇,总还是能搞出一点事情,哪怕是在山城国的地盘上,拉着四十来个参议以上的公家,搞一些装模作样的治理国家呢。

他在这十二岁完全被人拿捏的年纪,一点事情都没干过,除了换年号。

当然,历史上光格天皇还是弄出了一些动静。

这位由于是寄养然后过继才当上天皇的,所以他成年后,父亲仍然在世。

于是光格天皇学习了一下我大明的万寿帝君,也想给自己的父亲加天皇称号,搞出了倭国般的大礼仪事件。

正巧,那时候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也是过继后继承将军大位的,父亲也还在世。

于是这两旗鼓相当的对手,为尊号事件,闹出了不少笑话,互相把对方的脸,打的啪啪作响。

京都,皇居京都御所中。

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治黑着一张脸,正一板一眼的向御座上的十二岁天皇汇报。

他是真不想来的,四十多岁的人了,在这给一个毛头小子假模假样的汇报,真是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但他又不得不来,因为征夷大将军的最主要职责,就是作为武家栋梁,守护日出之国的天下。

现在唐寇来袭,正是他这大将军发挥作用的时刻,所以必须要来向天皇汇报,以表明目前正是保卫天下的阶段,所有日出之国,不论是公家还是武家,甚至是天皇,都要将天下事拜托给征夷大将军。

理论上,必须要完成了这一套手续,征夷大将军才能成为倭国的最高权力者。

繁琐又完全是假心假意的觐见中,德川家治甚至走了一下神,要是现在来袭的,不是中华大虞,而是满清该多好,那么自己这个征夷大将军,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而目前使用的唐寇来袭或者唐寇侵入,让倭国上下十分难受,因为此时的唐或者吴,在倭国是非常好的词。

比如此时就还没有和服的称谓,后世那种带有浓郁两晋风格,大多以丝绸、锦缎制成的所谓和服,此时叫做吴服,也有少量称作唐服的。

唐和吴,就是用来表示这种服装和面料都是来自中华,非常高级的意思的。

这让唐寇侵入或者唐寇来袭这个词,很有一种高贵老爷来打我这下贱人的奇异违和感,平白让倭人觉得,自己低了一头。

觐见完毕,完成了最后权力的授予,德川家治就准备起身离开。

光格天皇可能因为是小孩子,还稍微有些天真,对战争也像一般的孩童一样,兴趣还不低,他竟然低声问了句。

“如今唐寇侵占西南,好似没有继续东进的想法,大将军样会到广岛去御敌吗?”

德川家治本来就性格古怪,他看不起的人,甚至都不愿意与之多说话,所以脸上立刻就浮现出厌恶的神色。

他黑着脸什么话都没说,起身就在一众小姓的簇拥下离开,连惯例的赐宴和招待公家宴饮的程序都不参加了,把光格天皇直接扔在了御座上。

天皇家的一众公卿和所谓这宫那院的亲王,被吓得噤若寒蝉,完全不敢有什么表示。

甚至还有人把责备眼光看向了也面色惨白的光格天皇,你好好演你的木偶傀儡人就好了呀,为什么要多话呢。

不过德川家治虽然不太高兴的出了皇居,但很快他自己也愣住了。

对啊,他这都来到大阪平原三个多月了,原本看起来很快就要拿下广岛,打到京都和大阪的唐寇,却一直按兵不动。

甚至连原本在广岛周围窥视的少量部队,都已经撤走了,一副根本无意东进的样子。

这是玩的一出什么呢?

原长州藩藩厅,萩城。

这里的位置刚好卡在倭国九州地区与中国地区的交界处,同时从萩城出发的舰队,又可以清剿濑户内海西侧,还能将四国岛上的土佐等藩与倭国核心本土的交流完全断绝。

掌握了这样的地方,瑞恩斯坦当然不会着急进攻。

他牢记皇帝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分化瓦解,恩德普照的十六字方针。

当叶明月和李长庚几乎屠灭整个长州藩,把九州、四国等几十个大名震慑住以后,立刻开始了第二个杀招。

瑞恩斯坦下令,要求九州、四国以及中国地区西部的大名放开限制,允许各藩武士前来为中华镇东军效力。

又命令军需官用大虞银元或者其他中华商品,向各地百姓购买粮草等物品。

这一招让西南的大名们很无奈,中华镇东军只占据了萨摩藩、长州藩和长崎三块地盘,并没有来攻击他们,就已经很好说话了。

要是这点要求还不满足,那就属于不识趣自己凑上去找打。

于是,这些大名一边或者亲自往大阪甚至江户跑,或者派出亲信家老过去,疯狂向幕府求援。

一边又接受了大虞镇东军的要求,允许武士前往萩城等地观察情况,并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趁着机会大肆将藩中农产品卖给镇东军。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此时倭国穷困,除了幕府的政策以外,还有生产力太低,特别是生产关系实在落后,又完全实行石高制度有关。

而镇东军的到来,立刻就为他们带来了活力,原本穷困的农夫,突然发现自己的鸡鸭猪羊蔬菜水果可以换钱了。

而镇东军特意带来的粮食,价格又远低于这些不易保存的肉类和时鲜蔬果。

而各地的武士发现,他们的武艺,也可能在镇东军这么换取到报酬。

甚至你哪怕没有武力,只要有把子力气,能拉下来脸,都可以很快改善生活。

人对于生存的需求,总是第一位的,在瑞恩斯坦刻意制造的对倭人有利环境中,从武士到农夫,迅速沦陷。

最开始还有人说唐寇要来杀光倭人,三个月后,农夫们就在嘴里把唐寇换成了唐人老爷,武士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认同的。

随后瑞恩斯坦第二步,立刻又下令,要求各藩藩主不得干涉武士为镇东军效力。

大名们立刻意识到这是在典型的切香肠战术,他们倒还是很有警惕性,在幕府援军没到的时候,西南诸藩推举肥前藩藩主锅岛治茂为盟主,在肥前藩藩厅佐贺城举兵抗拒。

锅岛治茂也是没办法,因为在六十七年前,也就是1716年,肥前藩的武士山本常朝、田代阵基两人,编纂一本被倭国武士称为叶隐的书籍。

这是奠定武士道根基,称得上圣经的一本书,以至于倭国武士阶层将其称为叶隐论语,将其与儒家的论语相提并论。

而叶隐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忠诚,臣子对主君要无限忠诚,哪怕是在君主看不到的地方也要保持,提倡武士要为有为忠义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觉悟。

藩中出了这样的武士道圣人,肥前藩的氛围自然与其他藩不一样,武士格外讲究忠诚,幕府也很欣赏,历代将军都对肥前藩多有赏赐的赞誉。

说白了,肥前藩主锅岛治茂就是直接被虚名给架起来下不去了,虽然他心里也很担忧甚至害怕,他也不得不领头出来搞事。

于是在幕府将军德川家治准备从江户出发,到西边进行抵御作战的时候,锅岛治茂也在肥前藩藩厅佐贺城竖立起了大旗。

对于瑞恩斯坦来说,这可太好了,他正愁这些散居各处,心里不满的武士没法聚集起来呢。

于是他立刻调集大军围剿肥前藩这些人,而且还不是单独由镇东军出击,也联合了岛津氏的萨摩藩和细川氏的熊本藩一起出兵。

好家伙,这看起来哪是在抵御入侵,搞得好像是西南诸藩大混战了。

四月二十七,镇东军联合萨摩藩、熊本藩出兵六千,被架起来的肥前藩联合福冈藩、鸟取藩、冈田藩等合兵九千,在肥前藩藩厅佐贺一场大战。

佐贺藩联盟的藩兵大败,在大量火铳的攒射下,仅仅两天就战死四百多人,差点需要使出传统技能,放水淹没佐贺外城来御敌了。

因此五月初四,本来就不想当出头鸟来抵抗的锅岛治茂宣布解散联盟,肉袒牵羊出佐贺城向镇东军投降,负责牵线的佐贺藩家老羽仓简斋等十余人,被勒令切腹自尽。

至此,倭国西南,再也没人敢反抗大虞,瑞恩斯坦直接开始下令,征召西南武士来为镇东军效力,将挺身队的招募,扩大到了整个西南。

和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快步走进萩城的镇东将军府的。

瑞恩斯坦自然也知道这个人虽然是旗人出身,但也要算是皇帝的心腹,且能力真的很强。

“瑞侯,江户与大阪的豪商都已经被在下用复兴公司东瀛商会的名义整合完毕,他们现在正在大肆收购粮食,幕府军队超过六成的军粮都是由他们供应的。”

和珅最大的功绩,就是他接手复兴公司东瀛的业务之后,将原本有些松散的商会,直接给加强成一个半衙门了。

和大人嘛,捞钱、整人搞小团体,那是真的专业,中华几千年,在这些方面有他这能力的,不会超过三十人。

“德川家治一定特别开心,因为他突然发现下面的豪商非常听话,军粮供应的又快又好,还一点都不加价。”

瑞恩斯坦心里都有些为德川家治感到难过了,仗还没打呢,最关键的军粮,都已经被敌人掌握了。

“可惜啊!起码是上百万石粮食呢,太浪费,太浪费了!”舰队海军少将,加镇东水师提督衔的李长庚有些感慨的说道。

他是底层出身,一想到这么多粮食将被烧毁,心里就有些不忍。

和珅对着李长庚一拱手,笑呵呵的说道:“李军门,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百万石粮食算什么,只要能拿下倭国,为中华去一肘腋之患,二百万石也值得。”

和珅脸上云淡风轻,因为烧毁倭国军粮的计划,就是他提出并设计的。

具体就是先用江户和大阪的豪商给德川家治造成军粮无忧的假象,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共分二十一处放火,把这一百万石粮食全部烧光。

这是真他妈的狠啊!确实是和珅这种人能干出来的事。甚至远在南京的莫子布,都能看到那个惨状了。

当浅间山少有前例的大喷发之后,倭国全国粮食减产,饿殍遍野,以为有保障的军粮又被烧了,这仗还用打吗?

了解了和珅的布置之后,瑞恩斯坦迅速做出了最后的部署。

“按兵不动,先把幕府大军拖在大阪,让他们把大阪平原和尾浓平原的粮食吃完。

和大人,桦山久吉,两位做好情报工作,密切关注幕府军的一举一动,除非他们撤兵,不然我们就绝不东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8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