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71章 上洛,上洛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啊!”

德川家治有点破防了,他站在大阪长耀山感应寺尊重院的五重塔上,有些神经质的感叹着。

长耀山感应寺尊重院就是后世大阪的天王寺,不过因为连续遭灾,此时还非常破败。

而让德川家治如此破防的关键,恰恰就是战斗根本就没打起来,中华镇东军压根连广岛都不过,一门心思盘踞九州。

德川家治也不敢去广岛,因为这几个月中他算是看明白了,指挥十万人作战根本不是他能搞定的。

这几个月中,德川家治模模糊糊感觉到,他还知道布置在哪,勉强能指挥的,也就三四万人。

其余的军队,他不知道部署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具体谁负责,军需供应是如何落实,甚至有没有落实,他都不知道。

也是出于这种认知,德川家治就越来越不敢前往西面,他知道,万一战败,德川家的天下,恐怕就要倾覆了。

于是,农历八月到达大阪后,幕府军就不向前了,德川家治只派了会津藩藩兵一千五百和真田家松代藩藩兵八百前往广岛藩,协助驻守。

一直拖到九月,原本害怕不已,处在前线的广岛藩也不闹了,因为中华镇东军打完九州附近后,并未前来进攻。

这就是德川家治口中的酣畅淋漓战斗,确实酣畅淋漓,压根都没发生,酣畅淋漓只出现了军粮的消耗中。

德川家治感叹过后,也就就此打住了,奇怪对峙还在继续,双方的战略腚力,那都不是吹的,绝对非常可以。

西元1784年,2月5日。中华大虞光中九年,原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五,上元节。

又是四个月过去了,镇东军看似没有什么动静,但实际上瑞恩斯坦十分忙碌,他通过过去半年的对峙时间,囤积了六十万石粮食。

叶明月控制的复兴公司开拓舰队疯狂开始扩充运力,且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已经将琉球首里氏族移了三家到嘉西府(西婆罗洲)。

同时还有超过一万名琉球百姓,被卖猪仔到了嘉西府、南暨岛(爪哇岛),为未来倭国的人口大流动,最好的演习。

且不同于幕府那边没多少底气,整个中华,包括九州地区等到倭国大名,都知道中华赢定了。

因为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幕府也表现的实在是太拉胯了。

其中反应最明显的,就是南洋的人力市场。

原本一个温顺的泰平(暹罗)男奴价值三十五银元,女奴十五银元,现在已经跌到了男奴二十银元,女奴八银元,且还在进一步下跌。

原本南洋华人要找一个华女结婚的话,南洋出身的混血华女,包括彩礼、婚礼等一切花费至少需要五十银元。

要从大陆上娶一个,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八十五银元。

好多南洋华人小伙子,全部家当加起来,不,就算他去借,都借不到这么多钱娶妻。

至于南洋本地出身,更适应南洋气候,非土著混血,也就是非娘惹女子,嫁娶费用虽然只有三四十银元。

但她们基本不会到外面的婚嫁市场上流通,都是大家族内部和互相之间消化。

少量流出来的一些,还极为挑剔,种地的和小商贩想都别想,人家不会嫁给你。

而东征倭国的消息传来,特别是综合目前形势判断后,这个结婚的花费,就直接来了个腰斩。

如今娘惹的行情,已经来到了三十银元。

而回大陆上娶,只要你确实在南洋有地有庄园,能拿出证明,那么除了路途花费以外,只需要给女方置办一身金银首饰,再给个十银元,就可以把人带走了。

连南洋被大家族,大宗垄断的南洋华女,也开始行情走低。

因为和女和朝女,就是现在华女最好的平替,除了语言障碍以外,基本没有影响。

且语言的障碍,其实在此时的华人之间也大量存在。

闽粤桂和浙东人,好多一个县的语言都不同,再加上大量拉回来的安南京汉华人,不算语法,只算互相之间日常基本词语的差距,并不比与日韩差多少。

甚至在某些词语中,朝鲜话与粤语发音的相似程度,竟然高于粤语和浙东温州一带方言相比。

“南洋地价也涨了,南暨岛一亩熟田已经涨到四块银元,以前根本不值钱的生田也要八钱银。

嘉西府能种香料的百亩庄园,已经从一百六十五银元涨到了两百二十银元。”

婚嫁和农奴的价格飞速下跌,但土地的价格,却在飞速上升,到处的土地都涨了,因为马上就有更多的稳定农奴可以耕地了。

“太好了,哈哈哈,今年回家,老子也能整一辆三匹白马,还必须是折耳马拉的马车了。”

李长庚嘴都笑得咧开了,现在为了搞活市场经济,除了五匹马以上不准弄,其他限制都没那么严格。

听到李长庚没城府的喊了出来,屋内的军官们也是非常高兴。

作为战争的执行者,镇东军上下,特别是作为主力的京营立威军的军官,甚至士兵,都提前在南洋买了大量的地。

好些军官还弄了庄园,这次价格已经上涨百分之五十以上,他们各个都发大财了。

“叶君,真是辛苦你了,熊本藩这次最少能动员出五万人下南洋,未来则会有更多。”

熊本藩藩主细川重贤也是笑得乐开了花,他也买了不少南洋的地,虽然是从镇东军军官手里转手得来的,但也赚的不少。

更重要的是,作为地头蛇,熊本藩手里控制着大量人口,还可以去劫掠四国岛的农夫,把他们卖到南洋。

如今行情这么好,光是卖人,熊本藩预计都能得到超过五十万银元的收入,不但财政问题马上可以解决,甚至还能盈余很多。

这也是镇东军在九州岛得到了强力支持的最大原因,因为有好处。

甚至这些九州岛的武士已经不断开始进言,要求向东进军了。

大阪平原和美浓平原得多少人啊,全部抓了买猪仔,那得卖多少钱!

这种稳赢的发财路子,傻子才不参加。

“板载,板载!”欢呼声也在外面响起,看来南洋船带来的土地上涨消息,也已经扩散到外面的中下级武士阶层了。

萩城明伦馆中,大量来自各藩,主要是九州的中级武士们正在这里大讨论。

倭国与中华的关系,跟大众的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除开目前这块二百年的时间里,倭国与中华,关系并不亲近。

这不但是指情感上,也是指文化上。

可以这么说,倭国在遣唐使潮流结束以后,就基本跟中华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在遣唐使学去的似是而非文化上,确实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个特色,非常垃圾,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后世倭国那种在除开东亚人能辨认出来,外国人看着跟中华文化没什么区别的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此时,也就是甲申后这二百年,重新塑造的。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那就是倭国的文化在遣唐使结束后发展出来的文化,是一种披着唐代文华特征外衣,但内里却是非常野蛮、诡异、荒僻、落后的孤岛文化。

哪怕他们跟大明在朝鲜打了一仗,也有很多浪人出海与中国人组成洗劫大明东南的海盗,但文化交流依然少得可怜。

倭人在这段时间,从一个接受了华夏文化,看着有点文明的国家,迅速退化的非常落后。

而到了甲申以后,大量明末知识分子不肯臣服满清,纷纷顺着福建海商们打通的道路,东渡去了日本。

在他们去了之后,才又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

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学,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传到了日本,在此之前,儒学在日本,是没有多少根基的。

而此时,大陆上的儒学已经走了快一千年,理论基本发展成熟,任何一个日本武士,都能从大陆儒学中吸取营养,并加以运用。

比如关东地区是正统的水户藩学,把尊王攘夷解释为幕府统治日本的根基。

关西地区多是被视为外道的尊王(天皇)攘夷学和主张学习中华汉唐古儒的汉唐古学派。

萨摩藩学的,是朱熹痛苦反思的近思录。

而今天在明伦馆主讲的,来自刚刚被击败的锅岛氏肥前藩的藩士古贺精里,他学的竟然是阳明学。

好一派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虽然是儒学这个大框架内部的百花齐放,但只要思想上有碰撞,就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历史上尊王攘夷这种玩意,居然可以成为日本思想主流,朱舜水可以被尊为圣人,阳明学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他们学得好,而是因为他们刚刚开始学,然后就碰上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

“阳明圣人推崇知行合一,而现在日出之国,就正缺少此精神。

因为此时的天下,早就不是以往之天下了,东西方相争,日出之国不可能独身于外,也没有能力自保。

必须在尊王攘夷之大旗下,尊数千年来就为东方世界之领袖的中土大皇帝为真圣王。

如此上可追随圣主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下可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所学。

诸君若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知,知之后,就要有行,如此方能合一。

而行,就是立刻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追随圣贤的脚步,主动拥护中华大皇帝陛下的指令,向大皇帝陛下效忠。

我建议,所有的武士都要立刻行动起来,自发组成挺身队,以武士的精神,随同大皇帝的天兵向东进发。

我们要去京都,去问问德川将军,他是在为哪一位人间真圣王攘夷?

去问问山城国的所谓万世一系,他明明只是一介藩王,为什么胆敢称皇,还蒙骗我们这么久!”

古贺精里的话,极有煽动性,因此话音刚落,屋内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从中华引入的习惯,此时在九州地区也十分流行了。

“诸君,诸君!”久留米藩有马氏的有马赖荣也站了起来,情绪十分激动的喊道:

“幕府所谓精兵十万,但根本连走出大阪都不敢,可见公方之羸弱懦弱,天下怎么可以交到这种人手中。

此时,愿意效忠大皇帝的武士,就该去向天兵大统领瑞恩中将请愿,让我们即刻起兵前往京都,与天皇,与公方,痛陈利害!”

有马赖荣是久留米藩主有马赖僮的孙子,一直是鼓动瑞恩斯坦出兵最积极的。

因为久留米藩实在是太穷了,这几十年在不停发生百姓一揆,有马氏就跟坐在火山口一样,自然急得不行。

“上洛!上洛!上洛!”看到有马来荣都出头了,屋内的武士们更加激动,纷纷大吼了起来。

随后,这几十人走出明伦馆,喊着口号去找瑞恩斯坦请愿,而街上的低级武士和城下町町士听见,也纷纷跟随,不一会就汇成了一条洪流

而此时,一直隐身于幕后的郑锦水终于露出了笑容。

时机成熟了,可以去把那个山城国的僭越者,拉下神坛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6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