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4章 北河韩王孙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邓陈常还是见到了莫子布,因为春节要到了。

对于汉人来说,自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节日了,哪怕是在进军途中,这日子也是要放赏,要置酒高会的。

而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两点,一是敌人趁着你大开宴会的时候搞突袭。

而且阮文惠还挺喜欢这么干,历史上孙士毅进兵安南,就是在东京河内过春节开趴体,结果被阮文惠突袭遭到大败的。

第二点则是酒肉席面能不能办得好,别说在此时了,就是在后世那个物资已经极度发达的时代,单位一顿好酒好肉都能让员工士气大振。

此时就更加重要,如果你个大王春节都不能给弟兄们搞到好酒好肉,一定会有人以为军中出了什么大事的。

如今莫子布虽然占领了乂安镇城荣市,但补给线也被拉长了,还要穿过整个敌意满满的乂安镇,现在已经出现了零星的袭击行为,是以保证后勤线也是很重要的。

于是,莫子布就亲自来到了战俘营,这里被擒获的大多是乂安本地人。

莫子布想看看能不能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弄一点本地人组建一个情报网络,削弱一下乂安人的抵抗情绪,以及做一个基本的预警。

而从白衣傲王侯的美梦中惊醒的邓陈常,很快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很快就被带到了莫子布跟前。

毕竟这个时代,有文化能说会道的人还是极少数,很容易脱颖而出。

莫子布看着眼前这个长相有些猥琐的小矮子,心里可一点都不会轻视,人不怕长得丑,但就怕丑的没有特色,有时候丑到一种极致的抽象,也可以是一种美。

就比如邓陈常,五短身材,圆头圆脑,长得跟新三国饰演庞统的那位杜旭东差不多,虽然丑,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长相。

我莫大王可是经受过万千贤君明主电影电视洗礼的,哪怕就是看过三国电视剧,也知道庞统、张松这样的人物,不能单纯以貌取人。

“先生说助我轻取北河,但若是本王不想轻取呢?”

当然,还是得试试这人的能力,莫子布淡淡一笑,直接把邓陈常的话头给打断了。

邓陈常看了莫子布一眼,脸上竟然浮现出了一种我智商在你之上的表情。

虽然只是那么一瞬间,但还是被莫子布给捕捉到了,哪怕以他的涵养,也差点没有起身拂袖而去。

难怪,这自古以来,有些人能力很不错,但最后结局却不太好,这位爷还是阶下囚呢,有些性格上的弱点就掩饰不住了。

但莫子布只是心里这么想,脸上并未表现出来,还在笑呵呵的对邓陈常说道:“先生可觉得本王有何不妥,不妨直言。”

邓陈常把手一拱,“那草民就大胆放言了,还请大王摈退左右。”

“无妨。”莫子布摆了摆手,“吾之左右皆肱骨,无不可对人言。”

邓陈常点了点头,脸上又露出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小表情,他穿着麻布青衣,却把手一捋下巴上的山羊胡须,先摆出一副高人的模样。

“大王领有南国半壁,麾下虎狼早有灭国之威,白象王孟驳纵横南洋,也逃不过彼时初出茅庐的王上之手。大王之英明,兴唐军之虎威,可见一斑。”

说着,邓陈常嘿嘿一笑,“这北河虽是天南精华所在,不是缅人、暹罗能比,但二百年来,主昏臣贪,上鄙下薄。若论潜力,当不输北国广府,但郑氏能用者,不过十之一二。

因此在草民看来,大王至少在两年前顺州奇袭靖都王之后,就有乘势拿下北河的能力。”

邓陈常大手一挥,“但是大王却没有这么干,草民在北河,深为大王不值。

也曾猜测,大王或许眼界受限于北郑南阮二百年纷争,只想着代替阮氏地位,而没有北上之心。

只等到近日,吾一观大王教北河士绅军民檄,二得大王新进大作两篇,方才恍然大悟。

大王不是不想进北河,而是不想要北河之人,或者更直接的说,大王之志,不在拿下北河,一统南国,而是想做洪武大帝,驱逐鞑虏,重整山河,是也不是?”

莫子布笑呵呵的看着这家伙,看来对自己确实有研究,因为莫子布的心思,兴唐的中高层还是有些了解的,但远在北河的安南人,就不那么了解了。

不过,假如这邓陈常只有这点眼界的话,他刚才摆出的姿态就太高了,现在的言行,是配不上那种逼格。

是以,为了让这家伙把话全说出来,莫子布面不改色的点了点头,很大方的承认了。

“先生猜的不错,我祖上乃大明忠臣,本王乃汉家贵胄,自然要复我汉家河山!”

“好气魄!”邓陈常抚掌大笑,他没想到莫子布这么直接就承认了,“果然是非常之主,此等气魄,才是成大事的真主!”

“草民如果猜的没错的话,在大王心里,一定觉得跟洪武太祖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身在南洋。

遥想昔日,洪武太祖起兵反元,位在中国之中,靠的是淮西乡党,那也都是汉人。

反观大王,心腹明香人只有十余万人,下南洋的客家、漳泉、粤人也不过二三十万,其余皆非汉人。

而就算这三四十万人,还不能各个都来参军,也多集中在南方,要是进了北河,恐怕就瞬间就会被北河的京人包围。

大王倒不是怕压服不了这些京人,毕竟他们跟汉人没什么差别,也自认就是汉人。

比如草民出身的山南邓氏,就是是京人华民之家,祖籍南阳郡,先祖乃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元侯的从弟。

后汉安帝建光年间,邓太后病逝,皇帝清算外戚,邓氏家族四散,我祖自中原南下交趾避祸,子孙繁衍至今,从来就是汉人。

可在大王看来,那就不一样了。

您自己本就出身蛮荒,莫家离开故国已经一百多年了,曾祖母娘家裴氏也不是正宗汉民,而是京人华民家族。

河仙莫氏其实很难说是汉人,更准确的说,快跟草民家山南邓氏一样,成京人华民了。

所以,要是翌日进军北国,打的是驱逐鞑虏的旗号,身后跟着的却是大量越人和西番,本身出身又偏南,就极易被人看做外族。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会变得跟满清差不多,区别不过是满清自山海关入关,大王自镇南关入关而已。”

“没错!”莫子布不装了,他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这就是莫子布最担心的。

他不担心打不过满清,而担心自己被当成第二个满清,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大王不想轻取北河,而是想血洗北河!”邓陈常突然大声说道:

“杀得一百万,一可镇压一切不服,二可腾出大片土地用来安置大王的粤西乡党。

这也是大王这么多年来,吸引客家人,漳泉人,却不动自家粤西乡党的原因。

您希望把他们安置在北河,让他们生活几年,把北河从南国变为内地。

日后再出镇南关的时候,大王带着十万粤西、客家、漳泉的汉儿打回去,才没人把您当成满清。”

“先生既然知道,那为何还说要为我轻取北河?”前戏搞了这么多,终于要说结论了,莫大王很有耐心,一直等到此刻了才发问。

“王上!”邓陈常突然整理了一下衣襟,随后对着莫子布长长一揖。

“北河虽是南国,但人民与北国并无二致,理法、伦理、道德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者,就是自陈国末开始兴起的本地俚语取代了汉越音。

所以要收北河,不在乎多少高门有保持自立之心,也不在于有多少百姓想当越人不做汉人。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只要有好处,就没人会不跟随,大王如今广有南洋,拓地万里而少人屯垦,未来还会北复中原,这得有多大的利益啊!

北河的京汉高门和本地百姓又不是傻子,跟着大王有这么大的好处,他们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大王嫌弃他们是越人,那就下令在北河重新编户齐民,能说汉越音的就给田给地,学不会汉越音的,全家流放!”

莫子布摸了摸下巴,也也不是不行,此时的越南人和中国人的差别还没有后世那么大。

甚至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北越人,是全世界跟中国人,特别是汉人从文化到血缘最近的,比同样号称小中华的朝鲜人更相似,甚至会比国内大部分的西南少民更像汉人。

假如他们能从土语改成说汉越音,那就跟汉人不会有什么两样了。

“汉越音已经停用数百年了,还能通行吗?”莫子布迟疑的问道。

“能!”邓陈常斩钉截铁的说道:“草民虽然出身山南邓氏这样的大族,但家境早已衰败,然目前还能说汉越音,就是因为一直有人教授。

北河高门传承数百年,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子孙都有人上人的日子。

是以这几百年来,如草民这般者,学了汉越音,读了四书五经,最后依然只能在乡野间挣扎求存的,绝不在少数,他们只是平日言谈用不上汉越音,但绝不是不会。”

“所以,你的建议是?”莫子布做了个继续说下去的手势。

邓陈常脸上露出了阴狠的笑容,“草民南下之时,听说靖都王郑森让所有北河的士绅都交了批驳大王檄文的效忠书。

这简直就是在给大王递刀子啊,所以草民建议大王可以速进北河,不用去分辨谁想当越人,谁想当汉人。

而可以拿着这些效忠书当做把柄,从中挑选一批杀鸡儆猴,剩下的,就给他们两条路可以选。

忠心任事的,就让他们吃点好处,把下面控制的民户都交出来,官位则可以多给,就如同大王处理顺化的京汉高门一样。

三心二意的,直接把全族核心拆散,发配到归仁、嘉定、嘉西、安戴去,让他们为大王去对付当地土著,屯垦开发。

而大王真正可以利用的,就是如草民这般,从高门落下来的寒门学子,他们都会汉越音,对变成真正的汉人求之不得。

只要大王愿意给他们授田土,任命他们为甲长、乡老,把下面百姓会说汉越音当成考核,三年就会一变,五年将有大成。

十年之内,汉越音就跟粤语、漳泉片闽语一个样子了。”

“有点意思,但是好处呢?”莫子布脸上有了点笑意,但这还不足以打动他。

邓陈常听完,伸出了三根手指头,“第一,大王可以速取北河,不用把这鱼米之乡彻底打烂,不给郑主和黄廷宝他们挣扎破坏的机会。

第二,这是最好的编户齐民机会,赶走了最上层腐化的北河高门,利用中低层会汉越音的寒门治理各地,一旦做成,北河五百万民中,大王至少可以掌握三百万民。

有此三百万民在,大王可轻松维持一支三到五万的府兵,再加上目前已有的二三万精兵,就是小十万人了。

有此十万大军在,满清以小族临大国,动员能力还不如大王,又缺少大王这样的道统法理,他们将拿大王无可奈何。

而后吞下两广,乃至北伐,都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三,大王的家乡,粤西高雷廉三州,从来就人口不丰,目前总数也不过就是百万上下,就算大王要吸引他们到北河,哪怕满清官府不干涉,能来十万人就顶天了。

但这十万人,仍然不足以改变大王出身的尴尬问题。

所以倒不如直接在北河推动汉越音,斩断越人根基,再从粤西募集五万乡党,把他们当成旗帜,当成北河汉人的高层。

如此上下尊卑已定,大家都说汉语,只不过口音不同。

而来了北河的粤西乡党,也是得了大好处的,自然要回去给大王宣传,如此再与满清战,就不用担心被当成外人了。”

“有道理!”莫子布站起来来回走了两步,“如此一来,至少可以为本王节约两三年的时间,北河的高门也不用杀了那么浪费,让他们去嘉西、安戴屯垦,也算是妙事一件。”

“但是.。”莫子布转身看着邓陈常,“要做这等事,不是简单下一道命令就行的,需要人手握生杀大权去推动,这个人,你邓陈常能做吗?”

莫子布这话是真心的,邓陈常的策略说起来简单,但要把北河这么多高门分辨清理出来,把他们家产分给说汉越音的寒门,还要稳住最下面的百姓搞编户齐民,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大王!”邓陈常终于不扮演他白衣傲王侯的谱了,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臣苦读三十年,自小就被认为是神童,学识远超常人,如不是出身卑微,长相丑陋,别说治理北河,就是坐镇大朝也可以。

臣早已写好治理北河之文十篇,请大王御览,另外臣在北河也已结党寒门志士数十位,皆文武饱学之才,他们也愿为大王这样的明主效忠。

只要大王愿意相信草民,这北河,草民一定帮大王处理好!”

这口气,可真是一点也不谦虚啊,莫子布在心里感叹了一声。

只不过莫大王不清楚,历史上这人更狂,还写过《韩王孙赋》自比韩信。

“呈上来吧。”莫子布准备试一试,这个人要是可用,能把这事办了,那就最好。

如果他办不了这事,那么再按老办法办也可以。

“孤就看看你的治北河十篇,今夜与你畅谈!”

邓陈常的年龄有1750,1759两种说法,本书取1750年生。

另外多谢大家关心,老虎不是在乡下,而是在街道的卫生院,现在已经转到县医院了,检查了下没什么大问题,没有肺结节,只是有点炎症,大剂量消炎就行,目前已经好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