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3章 日不落的日落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时光倒回去几个月,1775年4月18,北美十三州。

不列颠驻马萨诸塞州总督托马斯.盖奇从秘密渠道得知,殖民地民兵在距离波士顿二十一英里的康科德,设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武器库。

于是他赶紧出动八百名英军奔袭康科德,意图销毁殖民地民兵的军械,并抓捕当地的民兵首领。

但英军刚刚出发,就被殖民地百姓发现,并通知了称号为义勇军的当地民兵。

义勇军得知消息后,当晚就派人驰赴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报信,并立组织进行防卫。

于是第二天,英军一到,结果发现进入康科德的路,已经提前被莱克星顿的民兵义勇军给堵住了。

双方爆发了大争吵,英军一贯高高在上惯了,竟然提前向毫无准备的民兵开火。

莱克星顿枪声骤起,民兵损失近三百人,英军没了七十多,北美独立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5月10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此时的北美十三州移民心里对于母国还是很有些畏惧的。

哪怕明明是对方理亏,会议却还是通过了橄榄树请愿书,仍然表示愿意效忠国王,还说出了‘我们无意结束我们之间长期和幸福存在的联合’这种肉麻的话。

但这不过是殖民地人民的一厢情愿,6月,英军少将威廉.何奥抵达被北美民兵团团围困的波士顿。

6月17日,邦克山战斗爆发,威廉.何奥率英军两千四百人主动出击,进攻占据邦克山围困波士顿的北美民兵。

邦克山的北美民兵由普雷斯科特上校率领,只有一千二百人左右,且大炮数量远不如英军,民兵也未装备刺刀,几乎没有白刃战的能力,怎么看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北美民兵被英军对来莱克星顿的突然偷袭给激怒,进入了血怒状态,在战场上以一当十,死战不退。

双方从清晨大战到下午五点,英军虽然将北美民兵逐出了邦克山,但是却阵亡了包括海军陆战队少校约翰.皮特凯恩在内的两百多人,另有八百多人受伤,伤亡总计高达千人。

相反,北美民兵仅有三百多人死伤,实打实的用民兵在正规军的脸上狠狠打了两耳光。

此战英军虽然勉强达成了战略目标,但是并未解除波士顿的围困,成了名副其实的惨胜。

消息传到欧洲,乔治三世勃然大怒,此时的不列颠正处于他的巅峰期,最大的竞争对手法兰西基本被他干废了,手握北美和印度两大重量级财宝之地,哪忍得下这么大的亏。

于是乔治三世愤怒的表示,宁可不要头上的王冠,也绝不会放弃战争,鉴于英国陆军的小规模,乔治三世开始大量招募雇佣兵。

九月,英军大举增兵北美,人数一度接近八万之多,北美独立战争,正式升级。

英吉利海峡对岸,凡尔赛宫,马提尼翁府,这里的法兰西高官勋贵们正一脸的兴奋,因为邦克山战役,北美的民兵打的实在太棒了!

这给了法国人极大的信心,如果没有这一战,法国是下不了决心狠狠援助北美的。

因为你自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别人又怎么会在你身上下重注呢。

一直有些支持在北美让英国人狠狠栽个跟头的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伯爵,就兴奋的对路易十六说道:

“邦克山一战,不列颠的陆军两倍于北美民兵,还有武器上的优势,竟然还打成这样,足以说明,北美的民兵是有能力给不列颠人造成巨大伤亡的。

他们现在缺少的,是新式燧发枪、刺刀、火炮和火药等,只要这些到位,不列颠人的麻烦,就要开始了。”

路易十六还是有些迟疑,“伯爵,我们刚刚援助了兴唐王国,现在又要援助北美,法兰西的财政很可能会不堪重负的。”

“陛下,如果我们不趁着这个绝好的机会,把不列颠人从一家独大的位置上拉下来,那法兰西会失去的就不是财政,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外交大臣厉声说道,这倒不是在危言耸听,而确实是这样,继续让不列颠手握北美和印度,法兰西和其他国家,就没法玩了。

这北美,你想援也得援,不想援援也得援,法兰西只要还想争一争世界第一,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可是我们的海军还没有完全恢复战斗力。”路易十六又很快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这不是问题,陛下。”外交大臣脸上泛起了笃定的神色,“不列颠的一家独大不止对法兰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其他国家也是。

如果让不列颠继续维持这种优势,那么西班牙将很快保不住他在北美的地盘。荷兰人的香料贸易会立刻失去。葡萄牙人的巴西也将保不住。

至于哈布斯堡家族和丹麦等其他国家也一样,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是否能存在,都将看不列颠人的眼色了。”

路易十六点了点头,这是个谁掌握着海军就掌握着全世界的时代了,如今不列颠的海军比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强大,这么下去的话,确实所有人都只有看他们脸色了。

外交大臣更加自信了,“陛下,只要您授权给我,我相信,整个欧洲都会团结在法兰西的旗帜下,法兰西将带领他们,让不列颠在北美陷入地狱之中。”

可能也是觉得目前海军的实力实在有点单薄,外交大臣又建议道:

“而且我们目前援助兴唐王国的六艘赫伯级五级风帆巡航中的三艘已经完成,我们可以暂时把这三艘战舰抽调过来,以增强舰队的实力。”

不过外交大臣的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了枢机大臣莫尔帕伯爵的反对。

“不,我们不能把这三艘战舰抽调到北美,反而要尽快交给兴唐王国。”

枢机大臣在地图上指了指,“目前看来,只要北美的民兵能保持邦克山战役这样的作战意志,那么不列颠人就算不失去北美,北美也会变成他们身上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而有了这样的伤口,不列颠就只能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获得大量物资来弥补。

印度,将是不列颠最重要的财政来源!”

路易十六还是有点头脑的,他一下就兴奋了起来,“兴唐,兴唐就挨着印度!

如果他们拥有了这些战舰,就可以和暹罗王国一起去进攻印度。

甚至用不着占领,只要洗劫一遍被不列颠人占据的印度,就能给乔治三世致命一击!”

“对,是这样的,陛下,我们确实不能把这三艘船调往北美。”外交大臣也很快反应过来了。

“不过我想我们应该派出一位特使随舰队去往兴唐,督促这位国王陛下遵守条约,保证兴唐的军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立刻进攻印度。”

“至于吞下荷属东印度公司,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个选项延后,等北美分出胜负后,再来决定。”

海峡对面,伦敦,白金汉宫。

首相,第二代吉尔福德伯爵腓特烈.诺斯,正在向国王乔治三世汇报北美的情况。

乔治三世国王严肃看着腓特烈.诺斯,“伯爵,联合王国不能容忍那些泥腿子们继续嚣张,我们需要北美的税收,你必须要确保这一点。

我不在乎要动用多少军队,因为联合王国有这个实力。

还有,邦克山这样的惨胜不能再发生了,这会严重影响我们英勇陆军的形象!”

“是的,国王陛下,我以及英勇的陆军官兵们将确保这一点,十三州的殖民地的主人是您,而不是那些泥腿子。

如果那些泥腿子不识趣的话,联合王国的军队将给他们好好上一课,让他们清楚该怎么做一位拥护国王的好国民。”首相立刻打着保票回答道。

一家独大的局面,总是会让人盲目自信,以至于看不到平静水面下的暗流,这在不列颠一样适用。

在七年战争中几乎把法国人打成残疾后,英国上下就飘了。

从国王到大臣,都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主宰者,并未意识到他们已经激起了全欧洲的高度警惕,危险正在快速到来。

“还有,印度总督,嗯,好像叫沃伦是吧?

他给威廉写了好几封信,认为我们应该多关注东方,他还说,那位在欧洲有一点名声的兴唐王,会成为我们在东方的大麻烦。

他甚至建议我们拦截法兰西对兴唐国王的援助,甚至可以援助一下荷兰人,让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在中国南海给兴唐王国找一找麻烦。”

乔治三世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说道,首相则微不可查的撇了撇嘴。

沃伦.黑斯廷斯这个印度总督一定是在东方呆的太久了,他还以为威廉.皮特仍然深受国王信任呢。

“陛下,东方需要关注,但不是现在,因为兴唐王就要有大动作了,或者将被迫有大动作。”

首相低声说道,略带神秘的口吻,让国王不禁觉得诺斯首相对东方非常了解。

“哦,什么样的大动作?”乔治三世好奇的问道。

“兴唐国王即将和清帝国爆发严重的冲突,他们双方都无法容忍对方的存在,因为他们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而且这对我们很有好处。”

“哦,如果是真的,那将是一件好事!”乔治三世挑了挑眉毛,他对东方是有点兴趣的。

因为击败法兰西之后,这个世界上唯一还有实力,且被迷雾包裹的国家,就只剩下清帝国了。

清帝国还没有显露实力,不知道他们的动员能力如何,联合王国能在东方与他对抗吗?

“是真的,陛下。”诺斯首相自信的一笑,“如果兴唐王胜利了,那么他将在如今清帝国蛮横的贸易政策中撕开一条缺口。

我相信一旦意识到自己无法单独消灭兴唐王国的话,清帝国一定会迫不及待向欧罗巴寻找外援的,那么在商贸上,他就必须做出让步。

如果清帝国击败了兴唐王国,那我们的选择就更多了。

如果兴唐王识趣,我们就可以要求他退出与法国人的同盟,转而成为我们在东方打击清帝国的打手。

如果他不识趣,我们可以趁机派出舰队完全消灭兴唐的那支小小海军,然后把兴唐王国切成一块一块的,扶持大量的本土势力,养出一群可以随意指派的忠犬,就像是在印度那样。”

“很好,诺斯,这简直是完美的计划。”乔治三世脸上浮现出了赞赏的神色。

只是他和腓特烈.诺斯首相万万想不到,联合王国会在北美败的那么惨,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东方。

几乎同时,莫子溶在五百名法兰西、奥地利骑士的护卫下,登上了去往维也纳的马车。

他叹了一口气,这天下要进入多事之秋,他没得选择了。

别说是三十二岁,脸上还有疤痕的玛丽亚.伊丽莎白女大公,就是让他现在娶现年五十八岁的特蕾莎女王,他也得接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