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章 所谓都督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休病重?

大司马曹休病重?

这等消息传来,让曹睿一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曹睿右手紧抓着毕进的衣裳:“给朕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进声音略带颤抖答道:“方才在陛下回了后宫之后,枢密王右监去而复返,还带来寿春使者、一个唤作曹弃的人候在宫外。”

“王右监见了满将军,满将军与董公一同唤内侍来寻陛下。书房处的内侍来寻老奴……”

曹睿甩开毕进,怒道:“朕没问你这些!关于大司马的事情还知道多少?”

毕进更加慌张了:“老奴不知。前来报信的内侍说,西阁东阁都在候着陛下了。”

既然西阁东阁都候着了,那么此事定当非虚。

曹睿一刻未停,直接抬腿向外走去:“朕知道了,这就去书房。”

身后的孙鲁班见曹睿急切要走,连忙问道:“陛下,外面风大、该披上外袍,勿要着凉了。”

曹睿已经走出几步,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到殿外骑上御马、即刻向书房行去。

深秋的风吹过脸颊,已经有了些冷刺之感。身下白马的四蹄飞驰,马蹄声回荡在宫内道路的墙壁间。

皇帝的白马谁不认得?路旁行走的宫人内侍纷纷避让行礼。

离书房越来越近了,曹睿被冷风这么一吹,心也渐渐静了下来。

如今大魏外镇重将,西则大将军曹真、东则大司马曹休。

太和元年初,曹睿亲率中军、兴大兵攻略淮南。

半是为了在登基之后立下威望,半是为了防止原本历史上的石亭败绩。

曹睿大约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中,曹休在太和二年的石亭败后、就因病身亡。

如今已经是太和三年的九月底,已经迟了一年多,难道还是无法避免吗?

曹睿骑着白马,径直穿过院门、进入到书房前面。

果不其然,董昭、满宠、司马懿、卫臻还有枢密右监王昶,一并站在书房前、面色严肃的小声说着些什么。

曹睿勒马看了他们两瞬,内心不由得自嘲的苦笑了一下。

哪有只许蜀国的赵云死,只许吴国的吕范、贺齐死,却不许自家重臣出事的道理呢?

天下须没有这样的道理。

定要问个清楚!

见皇帝亲至,五名大臣一同拱手行礼。

曹睿翻身下马,走到众人面前也不废话:“都随朕进来!王文舒,给朕细说此事!”

众人随在皇帝身后,王昶边走边说:“禀陛下,据大司马参军曹弃说,八日前、大司马在寿春郊外的八公山游猎。”

“临近傍晚返回寿春之时,大司马身下战马突失前蹄、大司马猝不及防坠于马下,后脑撞到了地上的硬石。”

“众人将大司马送回寿春城内,大司马依然昏迷不醒。第二日仍未好转,反而气若游丝。”

“大司马府诸官与扬州刺史蒋子通共议,派遣参军曹弃向洛阳急报。七日夜方至洛阳。”

曹睿阴沉着脸:“这么说来,最近的消息也是七日前了?大司马现在状况如何,洛阳根本无法得知?”

王昶默默点头。

曹睿道:“那个信使曹弃呢?速唤进来!朕要亲自问他!”

钟毓领命快速向外跑去,片刻后曹弃就被带了进来。

“朕问你。”曹睿直直盯着曹弃的眼睛:“你七日前清晨从寿春出发是吗?当时大司马状况如何了?”

曹弃跪在地上,连连扣了三个响头,俯身梗咽着在地上答道:“禀陛下,大司马面色惨白、气若游丝,当时只在须臾之间!”

“臣、臣恐大司马危在旦夕!”

董昭打量了一眼眉头紧锁的皇帝,靠着自己的老臣身份上前半步,拱手说道:“陛下,大司马如今在寿春昏迷不醒,东南诸军暂无统领,应速做打算。”

曹睿没理董昭,继续问向曹弃:“抬起头来!告诉朕,是谁派你来洛阳的?”

曹弃抬头,抹了抹脸颊泪水说道:“禀陛下,大司马病重之事、在寿春亦是绝密。只有尚在城中的大司马府属、曹镇东以及扬州刺史蒋公知晓。”

“是曹镇东派臣秘密前来的。”

镇东将军曹泰?

曹睿点头:“稚叔,将使者先带到西阁里候着。”

“再将四位侍中唤来,太尉、司徒也一并请来!”

“速去!”

钟毓领旨行礼后,领着曹弃向外走去。

曹睿转头看向董昭:“董公方才想说什么?”

董昭语气笃定的说道:“陛下,大司马病重、国事不可因人而废,应尽快定下方略!”

董昭与曹休同殿为臣,没了此人、他人顶上也是可以的,自可以旁观的视角说这些。

曹睿坐在桌案之后,耳朵听着董昭之言、脑中却有些恍惚,心底涌来一阵感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按照曹弃的说法,他从寿春出发时曹休就已经气若游丝。这不就是将‘命不久矣’委婉的说出来嘛!

七天过去了,曹休是否已经不在世上了?

在洛阳、在寿春,与曹休相处的种种,一幕幕的闪现在脑海之中。

曹睿素来以国事为重。而曹休在曹睿的布局里,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并不是说曹休多有智谋军略。曹休在时,曹睿只用他威望资历坐镇东南。

虽未指望曹休能真破了吴国、斩了孙权,但是在寿春、在淮南那个关键地方,曹休作为大魏的大司马、曹氏宗亲诸将之首,有他和没他完全是两样。

更别说昔日的洛水之誓……

曹睿真想过,若是日后平了吴国,像曹休这种是可以封个王爵的。怎么就发生了这种意外呢?

皇帝坐在桌案后思绪纷飞,臣子们亦是神色凝重、不发一言。

既然陛下说等侍中、三公都来,那么就等他们到来再论好了。

最先来的是辛毗、卢毓两名侍中。

就在此时,曹睿一声长叹,自言自语道:“东吴未平而大司马病重,如之奈何?”

司马懿在旁也随之叹道:“大司马实乃国家栋梁,大魏东南如何能没有他呢?”

众人都已入座,唯独刚进来的辛毗、卢毓二人还在站着。

辛毗听到了司马懿所言,不过一瞬,就腰杆挺直、站在书房正中朗声驳斥道:“司空说的这是什么话?”

司马懿愕然,抬头看向辛毗、眼神中充满了不解,一时竟忘了说话。

我不过安抚一下陛下,顺着说几句罢了,你如何却来批判我了??

书房内众人的目光都被辛毗吸引了过来。

辛毗看到皇帝看向自己,拱手说道:“昔日黄初之时,曹子孝与张文远接连辞世。此二人威势比大司马如何?”

“一将而已,国家兴盛自有能臣继之,又有何忧?”

“陛下万万不可自短志气、示人以弱!”

曹睿看向辛毗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轻声说道:“朕知辛侍中心意,且先坐吧。”

“朕方才感慨,只是想起与大司马相处种种、有些感伤。不知何人能继大司马之职。”

辛毗得了皇帝话语,见自己之意已被皇帝知晓,坐入自己座中,闭口不再言语。

司马懿当然知晓辛毗好意。

但自己凭空被辛毗拿过来当了对照,还在陛下面前逞了些威风。陛下尚且不论辛毗之语,而当下这般气氛,自己不能反驳、内心自然有些暗恨。

书房一片寂静。

董昭眼睛转了一转,开口轻声问道:“陛下恕臣冒昧,为何要有都督呢?”

今日的书房中,惊人之语一个接着一个。

“扬州为何要有都督?”

曹睿轻声重复了一遍,却仍未理解董昭的意思。

若是旁人在曹睿身边这般说,曹睿只会以为这人得了失心疯。但若是董昭这般说,想必定有他的深意。

都督……

曹睿心中大约有了猜度,开口顺势问道:“大司马病重,朕总要选一个继任之人以备万一吧?”

董昭道:“荆州、雍凉、扬州三处都督,是先帝在黄初三年设立的。”

“在此之前,只有先帝初即位魏王之时,命曹仁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臧霸都督青州诸军事。仅此二人而已。”

曹睿听着董昭之语,若有所思。

短短数句话,董昭已经将意思表达清楚。

都督一州、乃至诸州军事,这一职位出现还不到十年,是由先帝曹丕在黄初年间创立的。

都督这一职位该存在吗?是必须的吗?有没有可能不设这一职位呢?

曹睿忽然发现,自己的思路似乎维持在一个定式里了。

雍凉该有都督,让曹真坐镇陈仓。荆州该有都督,让赵俨去监荆州军事。

如今曹休出了事情,扬州非得再任命一个都督吗?

所有存在的制度,都是合理的吗?

曹睿开口问道:“董公的想法是,扬州可以没有都督?”

书房中众臣子也是若有所思。

可以说,董昭的思路的确独特,能够发现寻常臣子都想不到的角度。

董昭答道:“臣并非定论,扬州有都督与否、并非臣所能决。”

“但臣还是想问陛下,扬州也好、荆州也好,雍凉也罢,为何要有都督呢?”

“陛下在太和元年,不是已经罢了吴质的河北都督吗?”(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18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