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章 囊中之物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郭淮在城中忙着发信之时,城外的吴懿却与马谡丶魏延等将不同。

下午时分,日头缓缓下落之时,吴懿全军进营还未有一个时辰,就火速派人在渭水上再次搭建起浮桥来。

上邽虽临渭水,但冬季水浅丶南北两岸之间的距离还不到三十丈。冬季天冷,但渭水上结冰的厚度并不能容纳人马通行。前两日马谡丶赵云等人北上之时,就在渭水上搭建了浮桥。

吴懿所部一动,城墙上观察着的哨位随即发觉丶并向郭淮鹿磐二将做了通报。

刚刚将信发出去,又听闻吴懿进军,郭淮心中的急迫之情就更为紧张了。

「郭使君,应当如何是好?」鹿磐的声音同样显得急切。

郭淮沉思片刻:「如果上邽有一万守军丶或者两万守军,应当如何去打?」

鹿磐回应道:「使君莫不是在开玩笑?如果有两万守军,你我岂要像这般着急?当然是将他们修建浮桥的军士推回去了!」

「不错!」郭淮亲自站在城头,紧紧盯着从东南方丶吴懿营寨中派出的三支修建浮桥的队伍,一队大约一千人左右。

郭淮朝着身旁的鹿磐说道:「你从城中,引五百军士丶隔河顶住最东面那股蜀军,我再给你调五百民夫,也作千人的架式。」

「我现在去城下营中,再引两支千人队丶去顶住西面这两股蜀军。」

「遵使君将令!我这就引军出城。」鹿磐神情凝重的点头,与郭淮两人一并走下了城墙。

鹿磐知道,郭淮这是继续维持昨日『虚张声势』的计策,在真正的两军交战之前,不愿有半点示弱之处。

千人规模丶隔河阻止蜀军搭建浮桥,对郭淮来说实在算不得什麽难事。

隔着区区三十丈宽丶上面结了一层薄冰的渭水,意图搭建浮桥的蜀军丶与渭水北岸的魏军之间,两军相持丶在三处地方都沦为了隔河对射。

随着日头渐渐落下,双方也鸣金收兵。正如郭淮设想的那般,今日可算又捱过了一日,哪怕只多拖延一日丶对此时的上邽城也是好的。

不过,渭水南岸的吴懿却丝毫不如郭淮这般着急,而是在日头渐落之后,才趁夜向西县的诸葛亮送信前去。

郭淮与吴懿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

此时已是十二月六日晚,从吴懿的视角来看,东路军全军三万人已经沿陇山道北进,而天水郡的冀县已经献城而降。

上邽是个交通要地。

但对于攻守双方来说,对于交通要地的争夺却是不同的。

在吴懿看来,天水郡已经得到一半,另外一半无非是上邽而已。

魏军据有上邽,可以作为基点来支撑关中丶乃至洛阳的中军进入陇右。

但是反过来说,蜀军据有上邽,则可以从容的向西吞灭南安郡丶天水郡,甚至整个凉州!若蜀军没能拿下上邽,堵住上邽也有一样的功效。

吴懿给诸葛亮写信请示接下来该如何作战之时,距离冀县投降已经过了一日半,远在西县的诸葛亮已经收到冀县高翔来信丶开始准备动身前往冀县坐镇了。

西县,诸葛亮指挥调度全军的大营就驻扎至此。

夜晚的蜀军大营,灯火通明。诸葛亮所在的中军大帐外,里外数层军士在一刻不停的梭巡着。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但大营内外进进出出的使者却是颇为热闹。

此刻的诸葛丞相,正在与自己的长史向朗嘱咐着注意之事。

「巨达,军情紧急丶就辛苦你连夜赶往冀县了。若时间所料不错,八日上午你应该能至彼处。」诸葛亮挺坐于桌案后,神色从容的吩咐着:「到了冀县,行事要注重方略丶不要激起民变。」

向朗频频点头:「丞相之意,属下已经全部知晓了。」

「按丞相的嘱咐,我大军从汉中远来,第一重要之事就是粮草补给。八日我到冀县之后,会以丞相军令徵发本地民夫到上邽围城,再在周边尽力征粮。」

诸葛亮静静听着,补充道:「无论是那个天水主簿尹赏丶还是冀县的阎丶任两家大姓,心向大汉丶及时归顺,都是值得表彰的。」

「但非常之时,应有非常之事。大军出征,就食于地才是上策。征粮与调用民夫,乃是如献城投降一般紧要之事!王师攻伐,不由得他们半点拖延。如若有违逆之辈,随时可杀!」

向朗想了一想:「冀县已经投降,若是高翔派往南安郡和陇西郡的骑兵丶在这两郡也有收获呢?」

诸葛亮想了片刻:「这两郡先不急着徵调民夫,先征粮!告诉高翔,对征粮抗拒者丶虽然投降亦可惩戒,必要时可以杀头。」

「纳粮者,大汉会另有封赏。若不纳粮,那就定然是违逆之辈。」

向朗点头应承。

诸葛亮与其馀统帅不同,在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诸葛亮常年负责刘备集团内的大部分政事。刘备死前,诸葛亮在军事上虽有建树,但比政事却弱了许多。

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得以军政一肩挑。尤其是在征讨南中之后,以此战绩在蜀汉内部树立了不小的威望。

昔日刘备在汉中之时,诸葛亮就在后方为刘备统摄粮草后勤之事。西县已是天水郡内,算是标准的敌境了。诸葛亮又岂会替敌境内的大户心疼?

筹措粮草之事,也被雷厉风行的安排下去了。

而在动身去冀县之前,诸葛亮还有一事需要解决。

将参军杨仪唤来后,诸葛亮向自己的这位得力助手吩咐道:「威公,数日间与西县长沟通之事,都是由你一人全权负责。」

「明日本相就要去冀县了,还有一夜,西县能否拿下?」

杨仪神色恭敬的拱手说道:「禀丞相,大军到达西县已有七丶八日,西县长从一开始的笃定坚守,在城上亲眼目睹七万馀王师北上之后,原本的决绝之意也渐渐涣散开来。」

「请丞相准属下今夜亲身进城劝降,还请丞相命人在外鼓噪作势。」

「可以,那就再试一试吧。」诸葛亮轻轻颔首:「威公,你半个时辰之后去吧。到时我会命此地的三千士卒丶双手持火把在城下分散,伪作攻城之事。」

杨仪领命行礼后缓缓离去。

对于此番蜀军北伐,诸葛亮的战略非常明确,那就是动用各种手段丶千方百计地火速占据战略要地。

祁山堡易守难攻?

那就不打了,绕过去,不要耽搁大军行军。

西县拒不投降?

全军分三路直接北上!诸葛亮亲自坐镇此处。

杨仪也是得力的,在接令之后亲自入了西县。还没到半个时辰丶军士们的火把还在准备着呢,不远处的西县城头就开始举火示意,城门也缓缓开启。

「西县降了,西县降了!」

传令兵急匆匆的跑进大营中,隔着数十步远,诸葛亮就在帐中听见传令兵的报喜。

诸葛亮面色如深潭一般平静,心绪丝毫没有因为一个小小西县的得失而波动。

八万大军北上,冀县都已经降了丶西县不过弹丸之地罢了。真正应当着力丶认真对待的,乃是整个陇右丶整个凉州!

诸葛亮挥手示意,侍卫知趣的吹熄了帐内的油灯,诸葛亮也随即更衣卧下。

明日就要动身去冀县了,上邽的争夺丶东路军陇山道的进展,这些都要由他一人定夺。

诸葛亮卧在榻上缓缓闭目,准备提前入睡涵养精神。

而此时帐外的大营,却因为近在咫尺的西县归降,而高声山呼了『万岁』起来。

……

第二日,十二月七日。

情势对郭淮越来越不妙了。

上邽城的西南侧丶原本只有四千蜀军,而今日上午开始,却从西面来了更多蜀军。

蜀军中路军共计三万,征北将军吴懿的一万五千兵丶与阴平太守廖化的四千兵早已到了上邽城南。

而右中郎将宗预的六千步卒,在吴懿得知冀县已降之后,在前往冀县的路上被吴懿喊回了上邽。

只有宁远将军黄袭的五千人丶前去攻打新阳县丶以及去接收冀县。在吴懿的意料之中,新阳县也顺在冀县之后投降了。

天水郡一共六县之地,郡治冀县丶西县丶新阳都已投降,上邽城已然被围。剩下的显亲县丶成纪县远离交通要道,并无多少攻击价值。

若这般看来,天水郡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的囊中之物了。

随在吴懿军中的尹默尹思潜,作为丞相诸葛亮的军师祭酒,按照诸葛亮的方略孤身渡过渭水,欲要劝降郭淮。

不料,郭淮却并未准许尹默进营,而是亲自站在营门处丶与尹默隔着一丈远对话起来。

没等尹默开口,郭淮已经一连串的质问了起来:「刘禅割据自守之贼丶诸葛亮滥政弄权之辈,你尹思潜本是益州名士,如何不知天下大势丶朝代更迭之理,替刘禅和诸葛亮卖命丶到我这里来寻死?」

尹默在刘备领益州牧后,在益州所任的官职也是学官。面对郭淮一连串的质问,本想劝降郭淮丶与郭淮陈说天命人事的尹默,竟一时呆住了。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尹默虽不擅辩才,但心中已知并没有半点劝降郭淮的可能性了,随即上马转身就走。

这下倒轮到郭淮在后,目瞪口呆起来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7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