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9章 到达沔阳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夏侯献左右翻看着军报,而后开口问道:“陆将军,陛下让你我在白水关斟酌行事。”

“这个‘斟酌’二字,又应作何解释?”

陆逊沉默了片刻,回答道:“陛下让你我斟酌,就是在不清楚此处军情的前提下,让你我在此判断。”

“从白水关到下辨、赤亭,传讯一来一回几乎要半个月。再准确无误的军情拖延半月,又该如何执行呢?”

陆逊捋须长叹:“陛下圣明啊!”

“对,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夏侯献朝着北面拱手示意后,又向陆逊请教道:

“那陆将军看,你我还要在此守备多久?”

陆逊回应道:“既然诸葛亮已从赤亭败退,那你我分蜀国兵力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

夏侯献皱眉看向陆逊。

陆逊进一步解释道:“不过你我在此牵扯蜀军兵力越久,对陛下那边就越有利。”

“我还是那句话。能守多久、就守多久!若是有守不住的迹象,你我再撤也未迟!”

“陆将军所言甚是。”夏侯献应道。

不过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二日,蜀军的攻势愈发凌厉了起来。

一方面是诸葛亮亲至、将领们的积极性都更加的调动起来。

另一方面,蜀军的军势也已十分危殆,若再不逼退这股魏军、转而北上的话,恐怕局势就再难挽回了!

白水关这里,已经驻扎共计两万四千蜀军。

十二日一早,蜀军全军倾巢而出,兵分两路进发。

诸葛亮的攻势极为凌厉。

按照陆逊原本的计划,魏军在白水关外处兵力三分。

治无戴的四千羌军接应后路,并且在北修建营寨、以作退军时的遮护。

剩下的九千中军骑兵、五千羌骑,则分成两个部份。

陆逊本人与五千羌人、四千中军骑兵屯在大营之中,剩下五千中军骑兵、由夏侯献在旁另立一营,互相援护。

若是蜀军正常进攻,陆逊此番安排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现在,诸葛亮全军出击。

魏延领着原归属赵云的四千兵、加上吴班、宗预这两人的六千兵一起合兵一处。

共计一万的兵力,朝着魏军两座营寨的正中直插过去。

这般厚重的步兵大阵,是魏军骑兵无论如何也冲不透的。

而诸葛亮统帅剩余的一万多兵,从东、南两个方向朝着陆逊大营进逼而去。

陆逊亲自在望楼上眺望到了正在结阵的蜀军时,就已让营中的全部士卒上马准备。

见到蜀军真就这么果决的袭来后,陆逊果断撤营而走,全军朝着夏侯献的小营而来。

是真没法打。

狭路相逢勇者胜,哪一方的战斗意志更强、哪一方就更会取胜。而且胜势会随着战事的发展变得愈来愈大。

这个战斗意志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敢于损失兵力的决心。

对于蜀军来说,为了击败或者击退这部魏军,死伤三千、五千都没关系。只要能让蜀汉抽出兵力向北、向阳安关的方向增调,目标就算达成。

而对于魏军来说,陆逊全然没办法对耗。

羌军虽然听令,却是建立在有利可图、在沓中宕昌等处一直打顺风仗的基础上。

若真让羌军和蜀军硬碰硬对耗,羌人又不是傻子、恐怕须臾之间就会选择跑路。

而让中军骑兵与蜀军对耗?

大魏在赤亭已经赢了,没必要在此浪送。

陆逊还没有这么大的权限!就算夏侯献真的同意,他也不敢这么做。

以中军骑兵的政治含义、以及在大魏军队中的重要性。陆逊明白,他的脑袋还不值几千骑。

此间利弊种种,陆逊都算得清楚。

撤退的军令下达的也是干脆利落。陆逊与夏侯献合兵一处后,撤军向北、在一处山间狭窄之处,与突出最前的蜀军魏延部开始对峙。

夏侯献亲自来到陆逊身侧,颇为担忧的感慨了起来:

“陆将军,昨日你我还在论驻在白水一事,今日不过短短半日、如何局势转换的如此之快!”

陆逊无奈摊手道:“蜀军上来就要拼命,我们能接受死多少人呢?”

“既然在此地不可持久,还是退却为好。”陆逊看向夏侯献:“而且夏侯将军还可以率中军精骑、早日回返到陛下身边。”

“也只好这样了!”夏侯献叹息一声“虽说有些可惜,但总算是没负了陛下。”

“此地走武街去下辨的话,离赤亭七百余里,我七日就可回返到陛下身侧。”

陆逊点头:“那就再辛苦夏侯将军了。沓中处的一千中军骑兵,将军遣人将其一并带回去吧。”

“陆将军你呢?”夏侯献反问。

“我?”陆逊哑然失笑:“就算兑子好了!夏侯将军先走,我就在此处与蜀军耗着。”

“蜀军退一些、我就进一些。若是蜀军进的紧,我就再向后退、大不了退到沓中去嘛!”

“总之,还是要在此牵扯些蜀军的,不能让他们安生。”

夏侯献拱手行了一礼:“现在是正午时分,我现在就率本部回返了。还望陆将军保重!”

“夏侯将军也保重!”陆逊回了一礼。

没错,陆逊让所有中军骑兵都返回了,一骑都没留下。

陆逊的算盘打得很灵。留着自己的九千羌骑在此牵扯蜀军就够了,何必真的交战呢?

……

十二日中午,夏侯献率军离开白水关左近,开始沿阴平桥头、武街、下辨的道路回返。

十三日一整日、诸葛亮确定了魏军兵力少了许多。

十四日上午时分,诸葛亮只在白水关外留下了魏延和八千兵,其余都向北带往阳安关的方向。

这般反复调度军队,给士卒们带来的疲惫是难免的。不过诸葛亮也顾不得许多了,尽数向阳安关增兵才是正理。

还有汉中在北面呢!

但当十五日、诸葛亮赶在路上的时候,就收到了杨仪从阳安关的传讯。

阳平关丢了。

虽说诸葛亮早就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但当真的听闻这一消息的时候,沮丧、失落、愤怒……

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但是没有办法。

路就在脚下,阳安关还在北面,大汉和陛下还在南面,难道还能撒手不管了吗?

越是艰难困苦之时,越是磨炼超然之志!

诸葛亮继续向阳安关进发,十七日方才率军回到阳安关。

这些时日里,汉中之处的战局几乎一日一变。

十日,曹真劝降阳平关。

十一日,曹真率骑兵包围了东面的沔阳。

同日,张郃步军大部抵达阳平关。

十二日,曹真继续率军向东挺进。张郃留郭淮的三千兵把守阳平关,自己率一万步卒接替曹真、包围住了沔阳。

十三日,曹真率军包围南郑。两日后的十五日,在皇帝册封傅昕、张楷二人为侯的消息到达南郑后,南郑守将何丹开城请降。

十六日,曹真挥师向东、抵达成固城下。而成固的守将就更坚决了,砍了入城劝降的张楷、并将其首级掷到了城外。

曹真无法,只得留下五千兵继续包围住成固,而后亲自带兵前往米仓道的北口、去拦截向南撤去的蜀汉民众。

十八日,曹睿在赤亭收到了南郑投降的消息。

“南郑一降,汉中之势已经再无反覆了。”司马懿笑道:“陛下请准臣现在致贺,汉中之地已经尽数归陛下所有矣!”

“区区沔阳小城,张郃攻克此城并不困难。”

曹睿点头:“司空说得不错!南郑乃是汉中郡治,现在是可以庆贺了。”

“朕决定亲至汉中!”

……

翌日,曹睿准备出发去汉中之时,却收到了夏侯献即将回返的消息。

曹睿只好又多等了一日,才等到了夏侯献的骑军悉数抵达赤亭。

“不错,不错!”曹睿笑着拍了拍夏侯献的臂膀:“朕没看错你,这趟差事办得不错!”

夏侯献拱手道:“都是陛下和朝廷调度得当,臣岂敢居功?而且陆将军此时应该还在与蜀军对峙,他对臣也指点颇多。”

“和陆逊学是对的。”曹睿点头笑道:“但也不能事事都和陆逊一般想法。从他那里学军略,然后吸收为己用,这才是正事。”

“莫忘了你姓夏侯!”

夏侯献正色行礼:“陛下教导得是。臣来营中之时,听闻陛下昨日就欲南下、等臣等了一日。臣实在惭愧。”

“无妨。”曹睿摆了摆手:“既然与朕合兵一处,那你就率军与朕一同去汉中吧。”

“遵旨!”夏侯献应道。

……

蜀军终究还是没有出兵。

诸葛亮回到了阳安关后,惊觉士气并不堪用,因而只能屯戍在阳安关训练休整。

而曹睿经过了武兴、沮县等地,到达了沔阳城南的张郃大营中。

曹睿看向张郃:“张将军,遣人去通知城里的蜀军守将。”

“现在朕亲临沔阳,若他今日归降、朕还能算他归顺。若他仍然不降,待破城之后、守将全族都要按反贼处理。”

张郃点头:“臣知晓了。不过陛下可还有别的打算?除了沔阳之外,成固尚且还在顽守之中。”

曹睿说道:“朕想去亲自看一看定军山!”(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