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4章 推心置腹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去年司马芝出使武昌,带来孙鲁班被曹魏俘虏、且被曹睿纳为妃嫔的消息之时,彼时的东吴君臣们就颇为疑难。

当下孙鲁班有孕,更是为波诡云谲的局势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总不能让孙权不认了自己这个女儿吧!

见顾雍张昭二人均未吭声,孙权叹了口气说道:“我孙氏与曹氏之间的姻亲,现在越来越复杂了。”

顾、张二人依旧未说话。

这种敏感复杂的事情,加之又是吴、魏两方君王之间的纠葛,身为人臣还避之不及呢、又如何会主动进言呢?

孙权两次暗示,坐在身旁的两位重臣都未回话,一时让孙权下不来台,只得轻咳一声说道:“元叹!你说此事孤该如何给那曹睿回信?”

“至尊稍待,容臣思略片刻。”顾雍拱手回应道,说罢便自顾自的低下头来思考。

孙权倒也不催,张昭更是一副好心性,三人就这般在堂中对坐着不发一言。

论及曹氏与孙氏的联姻,说到底还是曹操开的这个头。

孙策还在的时候,曹氏与孙氏完成了两次联姻。

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堂兄孙贲的女儿。按此来论的话,曹操与孙权二人乃是同辈。

孙权的弟弟孙匡,娶了曹操的侄女。这般说来,孙权则是与曹丕同辈。

虽说这两桩姻亲早就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要论及的话,也是可以作为一桩论据的。

如今……

顾雍轻咳一声:“至尊,臣以为还是应当如去年一般,再向洛阳送些贺礼就是。”

“当下既然无力出兵北攻,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顾雍说着这些的时候,孙权也在观察着自己这位丞相的面部表情。

说起来是国事,但论起本质、其实更是孙权自己的个人私事。

当年赤壁战前,鲁肃劝孙权迎战曹操的时候,是拿自己可以降、孙权不能降的例子来说。

而是二十年过后,似乎孙权本人成为了魏国皇帝的国丈?偏偏身存这种嫌疑之论,孙权自己却无论如何都摆不脱的。

顾雍之言,让孙权还是满意的,起码事情没有超出他的掌控内。

孙权颔首道:“既然都已经要给魏国送礼了,那不妨做戏做全套。传孤的旨意,让扬州牧吕子衡也给寿春的曹休送上一份贺礼。”

“孤记得曹休的寿辰不是快到了吗?正好让吕子衡以此为由,与那曹休多些私交。”

“元叹,”孙权看向顾雍:“卿来替孤给曹睿拟一封回信吧,顺便替孤问一问,魏与吴之间的贸易断绝已经许久了,双方能否解开边禁,将七年前就断了的商路重新恢复起来。”

“至尊圣明,”顾雍面露惊喜之色:“若魏国能许,能通过商路买一些马来就最好了。”

张昭轻咳一声:“估计此事不易,但可以假借进贡为由,让魏国给大吴送些马匹来。”

孙权心头一动。

假借进贡?上次假借进贡、从魏国换取马来,还是孙权得到曹丕册封吴王的时候。如今又将这个故智拿出来,莫非张昭的意思是说、要默认吴对魏的臣属了?

孙权没有猜错,张昭就是在试探孙权的内心想法。

可叹张昭作为数十年的老臣,如今也只能通过这种套路来试探君王的心思了。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不是孙权此前的行径彻底伤了张昭之心,张昭又如何能像今日这般、只能通过试探来了解孙权呢?

孙权的面色渐渐变冷:“此事勿要再提。元叹,前些时日不是有辽东使者派船来到建业吗?那就派人随船同至辽东,好生与公孙渊商议一下买马之事!”

“再给成都的刘禅去信,以孤的名义问一问他前线战况如何。以及,为何曹睿都已经将战报发至武昌了,孤却一直没有收到诸葛亮的消息!”

说罢,拂袖而去。

张昭如今也混到年高德劭的地步,自然不会在面容上再显现出什么不对劲来。

只是内心对孙权的失望又加多了一层。

若这般要颜面,为何要与魏国送礼呢?倘若不要颜面,为何连昔日买马的旧事都聊不得?

……

三日后,上邽,下午时分。

“朕对雍、秦、凉三州的人事安排就是这样了。大将军与司空有什么想法?”

曹睿出言过后,看向曹真与司马懿二人。

“臣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为臣解惑。”曹真拱手说道。

“无妨,大将军尽管问来。”曹睿道。

曹真顿了一顿,方才问道:“臣实在不解,陛下为何要如此看重沓中这个地方?”

“历来兵家用兵,从来不会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屯驻!况且彼处偏僻多山、又非交通要道。”

“臣想了许久,始终没有想通。”

曹睿抬眼看了曹真一瞬,一时间竟不清楚曹真是真的不明白,还是为了‘捧’自己,而装做疑惑。

曹睿随即转头看向司马懿:“司空呢?司空怎么看这个沓中?”

司马懿瞥了眼曹真,又抬头看了眼皇帝,张了张口、竟一时没有出声。

侍奉当今陛下一年半以来,司马懿也曾有许多看不懂陛下决策的时候。但回过头来,往往都能证明陛下的思路是对的。

如今这个沓中……

陛下如此看重沓中,莫非是要通过此地征蜀?

司马懿开口答道:“沓中南下可至阴平,可作为攻蜀之路。”

曹睿笑着点了点头:“大体上是这个道理,但朕具体的想法,却是要比这要复杂些。”

“司空可知,为何诸葛亮要向北进犯陇右?”

这种问题司马懿还是信手拈来的,随即回答道:“是为了趁大魏援兵远在洛阳之时,吞下陇右、而后进逼关中!”

曹睿略带赞赏的看了司马懿一眼:“司空说的话对了一半。”

“大将军怎么说?”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司马懿并未半点说错。

曹真也有样学样,从另一个角度说道:“莫非是关中难攻、道路又被断绝,因而才选择陇右作为战略目的?”

“非也,非也。”

曹睿起身走到舆图前面,指向汉中的方向说道:

“大将军与司空且看,建安年间武帝两次攻伐汉中,要么从关中出发、要么从陈仓道进发。但无论走哪条路,战略目的地都是汉中。”

“汉中四面环山、关隘众多,诸葛亮又非张鲁那种痴蠢之辈,单论防守来说,让朕现在去汉中,朕也没有那么多胜算。”

曹真与司马懿也一并来到了舆图前面。

曹睿继续说道:“若按大魏以往在陇右、在关中的布置,不论怎么打,诸葛亮都是以汉中一地而守两地。大魏不得不分兵,可诸葛亮却不用分兵。”

说罢,曹睿将手指向陇西郡南侧的临洮,再指向临洮南侧的沓中:

“朕就是要在西边再开辟一条战线,与蜀军多一处战略相持的地方。”

“自此之后,大魏从以陇右、关中两处面对汉中一地,改为秦州的阴平、武都两地、对汉中与梓潼。”

“可如此这般,秦州贫瘠何以为继?如何能养得起这么多兵?”曹真略有些不解问道。

“这就是朕稍后要说的了。”曹睿说道:“若要以秦州一郡,妥善防住益州一郡,那么就必须要尽快将羌人归化完毕。”

“诸葛亮自陇右撤军之后,原本武都、阴平以及南安、天水这些地方的羌人氐人,对蜀国已经心生怨望。”

“此事陆逊数日前已经与朕说了。”

曹真点头应道:“以爵位官职拉拢羌人酋豪,以屯田耕作系住羌人百姓。若百万羌人皆可为大魏所用,靠秦州、雍州二州,又何须此次都要中军来援呢?”

“朕就是这个意思。”曹睿笑道:“因此朕提拔陆逊、专门替朕统领羌兵,准备让他平定沓中、然后在沓中率羌人屯田,以威吓阴平与梓潼。”

曹真本想再问皇帝为何知晓沓中能够屯田,但想了想还是没有问出口,显得自己这个大将军太不晓得地利了。

可曹真却不知,曹睿本人对彼处的地利也没有多么了解。之所以知晓沓中能够屯田,还是要得益于堂内侍立的散骑侍郎姜维。

曹真听罢皇帝言语,恍然般点头叹道:“陛下这个秦州设立的好啊!”

“自武帝从汉中撤走之后,大魏对蜀地全然不知如何下手,只得拖到了诸葛亮此番带兵来攻。”

“先设秦州,在武都与汉中对峙。再攻沓中、阴平,牵制益州军力。”

“攻守易形矣!”

曹睿笑了一声:“除了这个沓中,大将军与司空可还有其他事情想问朕的?”

司马懿犹豫几瞬,还是出言问道:“陛下,臣弟司马叔达的职位,陛下是否再考虑一二?”

曹睿摇了摇头:“有功则赏,有过则惩。朕不是吝惜官位印信的人。此事就这般定下吧。”

司马懿拱手道:“臣代臣弟谢过陛下恩典。”

曹睿却毫不经意一般,摆了摆手道:“将众卿都叫进来吧!”

“刚才朕与你们二位推心置腹,也要与他们这般!”(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