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1章 撤军安排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诸葛亮就这样静静端坐堂中,沉思了超过一炷香的时间。

以前丞相思考之时,没人敢于出言打扰一二。

但方才魏延与杨仪二人在院中这般争执,引得丞相亲自出来。而丞相先是喟叹,又是沉默不语,这就让二人都慌了神。

魏延与杨仪对视了一眼,虽然二人眼中皆有不忿与怒色,但还是同时向诸葛亮请罪。

“丞相息怒,是属下方才唐突了。”魏延率先拱手行礼道。

杨仪紧接着说道:“惊扰了丞相公务,还请丞相治罪。”

费祎在旁不由得心中翻了个白眼,你们二人在院中做下这种事情,现在知道求饶了?

早干嘛了!

诸葛亮却缓缓说道:“文长、威公,你二人都是国家重臣、是本相北伐倚仗的股肱。同僚之间应当携手并济,不可相互诋毁。”

“君子和而不同,这种道理还要本相与你们亲自说吗?”

将军自有威武仪态,参军也有文士姿容。

但在诸葛丞相不怒自威的眼神下面,两人一瞬都未能抵过,只能低头请罪、连称不敢再犯。

“文长,你部在葫芦谷也动一动吧。”诸葛亮轻声说道。

“丞相要让末将北上了吗?”魏延颇带惊喜之色的问道。

“非也。”诸葛亮摇头说道:“你部现在最北,由你部先撤、而后吴懿部再撤,然后全军大部最后都撤!”

魏延瞠目结舌的看向诸葛亮:“丞相……丞相这是要撤军?”

“嗯。”诸葛亮微微颔首。

“我们现在还占有西县、卤城,祁山说不得也能攻下,陇右也未可知啊!如何能撤?”魏延言辞急切的问道。

此时的魏延个人堪称勇猛、领兵作战也是强项,但在军略上却仍然差了许多。

魏延在督汉中军事之前,只是作为一个单独领兵的猛将、在先帝的亲自指挥下领兵作战之人。

这就是与曹魏将领的差距所在了。

曹氏建军三十余年,胜仗打了无数、败仗也有许多,两军相持或者僵持的时候更是数不清。魏国将领更新换代一以贯之,而现在的汉军众将却都没有这么多的经验。

就算两军相持再久,归根结柢也是为了克敌制胜。若看不到许多取胜的希望,何必还要再次对峙呢?

又不是当日先帝与曹操争汉中之时。祁山、西县偏远,又不像汉中那般是必争之地。

大军至此徒然消耗粮草,魏军已然在上邽布置完全、不能取胜。

此时不撤,难道还要等魏军打过来吗?

早在略阳交战之后,诸葛亮就听闻曹真与魏主曹睿皆至。对面有一个皇帝当面,又在本境更能沉得住气,在此空耗还有何益处?

“此番只是撤军,并非大军失败!”诸葛亮神情严肃起来,言语铿锵的说道:“撤军之后,本相的相府、依旧会与大军一并在汉中屯垦练兵。”

“本相可以一直待在汉中,曹魏的中军难道能一直待在陇右吗?曹睿、曹真等人终究还是要回洛阳的。”

“一年或者两年之后,本相定会再次领兵征讨陇右!届时定会全据陇右与凉州之地!”

魏延与杨仪面面相觑,二人都没想到,方才自己在院中的那次争吵,竟然成了丞相下定决心撤军的最后一个引子。

丞相积威日久,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不到三万兵马、但也没伤到大汉根本的元气,相府众将们自然也是同意的。

魏延与杨仪就留在堂中,而费祎按照诸葛亮的指令,将府属众臣与西县大营附近的将领们都召集到了县衙堂中。

撤军的军令已下,加之诸葛亮的亲自分说,众人也都能接受。不得不说,在统一思想、达成一致的这个方面,诸葛亮还是将北伐汉军调教的极好。

定下了撤军的先后次序后,相府臣属与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回去准备撤军事宜了。

而诸葛亮却将费祎与魏延二人留了下来。

“文伟,”诸葛亮看向费祎:“此前从冀县迁了三千余户、加之临渭的三千余人,共计约一万三千百姓。”

“在文长率部先撤之时,你安排文长所部将这些民众全部带上,一并迁往汉中郡的成固县,在彼处屯田。”

“西县的一千户百姓,你安排吴懿部撤退时带上,也留在成固,切记不得有误。”

“属下(末将)知晓了。”费祎魏延二人同时行礼。

“还有一事。”诸葛亮说道:“前几日高翔不是拿回了一封曹子建所作的檄文吗?”

“本相亲自写了一篇文字驳斥于他。文长在军中遣一名使者,替本相送到上邽,记得要送到那曹睿的手里去。”

魏延想了两瞬,随即拱手应道:“末将会遣人去送的,只是那曹睿本人能否看到,就非末将所能知晓的了。”

“无妨,尽力去做就是了。”诸葛亮轻轻挥了挥手。

……

就在诸葛亮安排撤军事宜的同时,大魏在陇右也没半点闲着。

十日之前,最晚出发的卫将军曹洪也已率军到了陇右。此刻大魏的中军尽皆集结在此。

由于皇帝本人就在上邽,陇右四郡的本地官员、以及周边各郡的羌人、氐人酋豪们,也纷纷被安排过来朝拜皇帝。

此前对丘零、治无戴等凉州羌人的安排过于丰厚,让许多陇右本地的羌、氐心生羡慕,也向朝廷请求归化。

鉴于这些羌人氐人的热情实在难却,加之大魏在雍州、秦州、凉州三地的人口实在空虚,曹睿在与司马懿、曹真、杨阜、陈矫等臣子商议之后,又做出了迁陇右四郡的十万羌人进入关中屯田的决策。

十万羌人,大大小小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几个种落罢了。

对于大魏来说,不过是增加了十几个侯爵、十个千石司马罢了。但增加的人口数量可是实打实的,堪称充实郡县的善政。

汉末乱世中,雍凉堪称作乱最多的地方。尤其是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从后汉羌乱、再到雍凉造反、以及董卓韩遂马超等人一波又一波的祸害,许多地方几成白地。

这些本该成为良田的土地,空着也是空着,正好利用起来才是。

羌人从偏僻的山沟里被带到了关中平原,可以作为大魏的屯田民、耕种谋生。虽然也按五五分成的比例缴纳赋税,但所剩余的依旧会比以往多。

酋豪们得了官职爵位,正经进入到了大魏的官员贵族体系中。

大魏也得了人力补充。

堪称三方都满意的政策,皆大欢喜。

凉州的羌人补充陇右,陇右的羌人补充关中,这样还避免了本地授官得以做大的危害,而且将原有的种落也可以进一步的打散。

这就是皇帝亲至的好处了。

有皇帝在此,加上大将军、司空、侍中们都在,几乎与在洛阳时也没多大差别。

下午时分,曹睿正在县衙内看着从洛阳发来的信函,姜维从门外进来,拱手说道:“陛下,护羌校尉陆逊请见。”

曹睿抬眼看了下姜维,轻轻颔首,接着便继续看起文书了。

陆逊缓步入内,行礼后说道:“禀陛下,臣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从带来的三万羌骑中,选拔了八千羌骑义从,皆是二十岁到三十五岁的精壮。”

曹睿点头:“有没有遇到什么乱子?”

“有些,但是不多。”陆逊顿了一顿,细细解释道:“陛下,已经表态归化大魏的十个种落倒是没遇到问题,但其余种落的酋豪,多少还是有些怨言。”

“有怨言是正常的。”曹睿波澜不惊的说道:“这一次没得到爵位,还要将自己种落里的骑兵交出,还不准人家有些怨言了?”

“你是如何做的?”

“回陛下,臣下令将闹得最凶的仆沿部的酋豪杀了以作威慑。此人欲要命令其部下的羌骑撤回凉州,又鼓噪生事、想引其余种落也一般行事。”

“若不杀此人,难以展示大魏威严。”

曹睿略带赞许的看了陆逊一眼:“陆卿做的对。大魏给他们面子,给他们指的路都是大路。此人如此行径,倒是损害大魏颜面了。”

“你是护羌校尉,恩威并施也是要的。不可一味施恩,否则不论什么人,最终都会变得贪图无厌。”

“这八千羌骑义从就由卿领着,与你在西平郡本就编好的两千义从一起,三日后便向临洮进军吧。”

“此行切记以招抚为上。但若是不服大魏管束的种落,在诛其酋豪之后,将百姓都一并迁回。陇右正是用人之际,羌人百姓也是朕的百姓。”

陆逊拱手称是:“陛下圣明,臣这就按陛下示下的去办。”

曹睿看向陆逊:“对了陆卿,朕还有一事要与你说。”

陆逊此时倒是有些困惑了。

自他归顺大魏以来,与皇帝交谈的所有事情,几乎都集中于羌人的事务中,并无多少私人交谈。

方才羌人的安排已经结束,陛下又这般说法,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项?

就在陆逊不知所以的时候,曹睿轻轻几个字就让陆逊全身激动起来:“陆卿,朕收到孙权一封关于卿家人的信。”(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