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0章 进发陇右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郭淮正是凭借着曹丕的赏识,后被选入丞相府任职,随军征汉中之后,就留在了夏侯渊的军中任司马一职。

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砍了后,正是郭淮牵头、与督军杜袭一并推举张郃为代主帅,郭淮也顺势做了张郃的司马。

可以说,郭淮和张郃二人之间,是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友谊的。

“张公,许久未见了。”郭淮步入左将军府,声音爽朗的笑着说道。比起一州刺史,郭淮倒是更像个将军。

四十余岁的郭淮,身材魁梧嗓音宏亮,与王昶、王凌这般刺史的风格并不相通。

却不知是关西水土如此,还是郭淮本就是将种。

“伯济来了?快快请坐。”张郃笑着起身迎接。

人与人之间,都是有一层潜规则在的。越是熟悉之人,称呼与旁人越是不同。

张郃虽然常年为将,但张郃私底下却喜欢与儒士交往。唱诗、投壶、角棋,这些流行于文士之间的文化活动,张郃样样都十分在行。

郭淮称张郃为‘张公’而不是‘左将军’,其实是更合张郃心意的。

两人大略寒暄了几句,张郃就把数日前在散关得知的讯息,尽数与郭淮说了一遍。

郭淮听完也皱起眉头:“自建安二十四年起,汉中一直都只是由魏延驻守。如今诸葛亮率军来汉中,定然有所企图。”

“张公去年年底刚从洛阳回来、经过长安之时,我记得张公就说过陛下认为诸葛亮会北上雍凉。”

“似乎,陛下说中此事了?”

张郃点头道:“陛下神谋机断,有武帝之风啊。”

“汉中是四塞之地,向北是雍凉,向西是氐羌,向东是上庸。诸葛亮亲至,定然不会只攻氐羌或者上庸。”

“这两个地方,遣一个魏延或者吴懿也就够了。再者说,武都那边哪还有百姓了呢?早都迁徙光了!”

郭淮点头:“既然如此,张公还需先决策应对一番。”

张郃说道:“我请伯济来郿县,正是为了此事。”

郭淮四十岁就能为雍州刺史,身为曹丕亲信固然重要,但其才能出众也是有目共睹的。先帝曹丕在关西的安排,除了夏侯楙是个平庸之辈,其他人事安排却也真的没话说。

郭淮思索几瞬后说道:“张公,无法增兵了?”

张郃颔首:“中军三月才回洛阳,休整也就两个月,恐怕空缺的员额都没补齐呢,哪能再向雍凉添人?”

“再者说,我已与陛下打了包票,若诸葛亮还没来便求援,岂不是让天下耻笑?”

只能说张郃与郭淮确实交好,这种心里话可不是对谁都能说的。

郭淮有条不紊的分析起来:“张公,其实雍凉二州本为一体,现在的问题是凉州缩小、而雍州太大了。”

“除了关中,陇右的南安、天水、陇右、广魏都属雍州。隔着一座陇山,东西来往极为不便。”

“虽说大军驻在陈仓、已经离陇右很近,但一旦有事时间还是不够的。”

张郃说道:“伯济可有计策应对?”

郭淮笑道:“看来张公这是在考我啊!”

“既然填不了兵,也不能将陈仓之兵调入陇右,那么万一蜀军攻来,唯一可行之事,就是迅速将陇右各郡县之兵利用起来。”

“若我这个雍州刺史不去陇右待着,此事如何能成呢?”

“哈哈哈哈。”张郃大笑说道:“伯济真是快人快语!”

“不瞒伯济,我思来想去,也只有让伯济这个知兵之人亲自去陇右坐镇了。”

“若伯济在陇右,那么我无忧矣!”

郭淮却插话道:“张公,我去陇右自然没问题。但若一直在陇右的话,关中各郡不去巡查、也说不过去。”

张郃说道:“些许政事,能有什么干系?关中还能反了不成?”

郭淮答道:“张公说的也对,不过要如何与陛下和朝廷说呢?”

张郃面带笑意的说道:“这等事情伯济就无需担心了。陛下英明神武,为军事而做的部署,陛下肯定会答应的,把心放到肚子里就好。”

郭淮插话道:“张公,我倒不是这个意思。”

“是不是可以将雍州刺史的驻地,从长安改到陇右呢?说到底,还是雍州太大了!”

张郃沉思片刻:“这件事就不要说了。”

“按陛下的想法,灭吴灭蜀都不过是十年之间的事情,还用不着调整刺史驻地,先将就着便是。”

“凉州前几年连刺史都没有,不也是一样过来了吗?”

郭淮应道:“那倒也对。既然军情紧急,我就不回长安了,明日离开郿县,就往陇右去吧。”

这种事情若是放在荆州扬州,恐怕刺史们还要拖延几日再动身。但在雍凉,行事迅速都已经成为自上而下养成的习惯了,说走就走才是常态。

张郃点了点头:“伯济准备去哪里?南安郡还是天水郡?”

郭淮思考片刻:“还是去天水郡吧!毕竟鹿磐的三千军队驻在天水,若有事也方便些。”

“甚好!”张郃说道:“那我就给鹿磐手书一封,让其遇紧急之事听你调配!”

“虽说兵符不能给你,但鹿磐一直都是个晓事的,也无需担心。”

郭淮笑道:“全听张公安排!”

……

五日后,下午时分,洛阳城南。

洛阳作为大魏都城,郊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少猎场。

先帝曹丕在时,就经常与近臣外出打猎,还曾被鲍勋怼过。

而洛阳郊外猎场这么多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人少、田地荒芜。经过数十年间战乱和瘟疫的洗礼,人口仍需恢复。

曹睿难得起了兴致,想要出洛阳游猎一番。既然是出洛阳城,自然是要将曹真和司马懿都带着的,留卫臻在洛阳留守。

自从夏侯儒去襄阳顶替徐晃空缺之后,夏侯献就接了中坚营,而宫中戍卫则由秦朗负责。

此番出猎,也是由夏侯献引着两千骑兵护送的。

上午时分从洛阳南门出发,渡过洛水和伊水之后,下午时分才到了洛阳城东南五十里处的大石山。

曹睿骑在马上,转头笑着问道:“大将军,今日我们应该在何处扎营啊?”

曹真驱马上前:“陛下放心,臣三日前就已经遣人来观察地形,将营寨扎好了,过会直接入住便是。”

曹睿笑道:“还是大将军贴心啊。”

曹真答道:“陛下难得出来狩猎一次,些许小事,臣还是能料理的好的。”

“两千骑兵而已。”曹睿看向曹真:“若是十万大军,大将军也是能调配自如的。”

曹真拱手道:“都是臣的本职罢了。”

司马懿上前说道:“陛下,若算起时间来,出使武昌的司马芝也差不多要返回了。”

“是啊,他都出发一个多月了。”曹睿缓缓说道:“就是不知道孙权什么答复。”

“不如大将军与司空一并猜一下?”

皇帝兴致颇高,曹真与司马懿也自然不能扫兴。

曹真率先说道:“陛下,臣以为孙权自然是不愿再打的。但有大江相隔,倒也不一定会愿意再称臣。已经撕破过一次脸皮了,如何还能缝补好呢?”

司马懿点了点头:“臣也是如大将军一般想法。若再多说一句的话,孙婕妤的婚事,恐怕孙权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哈哈哈。”曹睿笑道:“若下一次再收拾孙权,从皖口或者濡须过江,恐怕胜率不高。从襄阳走陆路攻江陵,貌似更稳妥些。”

江陵吗?曹真可是当年三路伐吴时、西路军的统帅。从襄阳到江陵,却不是那么容易攻伐的。

曹真刚想出声劝说,却想到在陛下亲征之前,淮南似乎也是难打的,即将出口的话也就又吞了回去。

司马懿插话道:“陛下想何时打?”

曹睿语气自然的说道:“最起码今年不能打。去年十一月、十二月,以及今年一、二月动用民力甚巨,至少要缓一年以上,才好再做考虑。”

“襄樊本就百姓稀少,若从河北、河南运粮耗费过巨,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承担。”

皇帝的思路清晰,司马懿也没什么劝谏的话可以讲。

不过就在此时,曹睿却主动问起来了。

“大将军、司空,朕大略想到一事。”

曹睿面带笑容说着:“你们说,若是此时有人占据了洛阳城,我们三人在外该如何应对?”

曹真闻言一惊,神色严肃的拱手问道:“陛下何出此言?是不是洛阳城中有什么异动?”

曹睿摆了摆手:“大将军勿要多虑,朕就是打了比方、突然想到这个罢了。有许褚和卫臻在洛阳,朕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权当推演罢了!”

司马懿笑着接话道:“臣等与陛下俱流落到外了吗?不知洛阳城中的贼人,是如何夺了洛阳城的?”

曹睿面不改色缓缓说道:“若是先派兵进宫,从卞太皇太后或者郭太后那边拿了旨意,再占据洛阳武库,派人让武卫营、中坚营、中垒营都按兵不动。”

“占了洛阳城后,再据洛水浮桥而守。”

“若如此,应该如何是好啊?”(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