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5章 长安古迹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夏侯献、毌丘俭何在?”曹睿沉声说道。

夏侯献与毌丘俭听了召唤,有了曹真和杨阜二人的例子在前,心里猜测也会有封赏,于是并不迟疑、直接拱手答应。

曹睿道:“夏侯献、毌丘俭二人忠勇可嘉,封夏侯献为安北将军、赴任幽州协助幽州刺史刘晔处理边事。”

“命毌丘俭为中领军。”

二人齐齐谢恩。

夏侯献没有多想,从在中军中负责中坚营、转为正式的封号将军,虽然只是个安北将军,但也是封号将军!

与那些杂号将军可是不同!

自然欢喜。

可曹真、司马懿、辛毗这些在中军、在洛阳待久了的人,却细微的察觉了一丝不对。

问题出在毌丘俭的职务上。

中领军是什么位置?自从皇帝即位后、夺了陈群中领军的位置后,就再也没有设立过中领军。

中领军的位置,已经事实上空置两年了。而中领军除了负责护卫皇帝,还是有一部份中军的指挥之权的!

在四位辅政大臣中,曹真、曹休、陈群都任过中领军或者领军将军。而这一职位,卫臻、夏侯尚等人也担任过。

换句话说,谁任中领军、谁就是明明白白的皇帝心腹,被皇帝亲自认证过的那一种。

如今陛下将这个空缺了两年的位置给了毌丘俭,使毌丘俭有了护卫皇帝之权。又将夏侯献升官然后调任……

司马懿心中暗暗想着,这是不是说明了皇帝对夏侯献、毌丘俭二人在近日举动、评价不一呢?

若是毌丘俭更胜一筹、而夏侯献不尽人意的话,那毌丘俭又是哪里让陛下满意,夏侯献又是哪里犯了陛下的忌讳呢?

司马懿并不知情。

近十天在陈仓城外,围绕着皇帝生病、每一位重臣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由于事起仓促,除了曹真与辛毗二人事先私下沟通过,其余众人都是根据自己想法心意、本能的做出了各种应对。

每人做了什么,其他人都不能知晓完全。而方才陛下将每个人叫进去、逐一比对发问,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所有人的信息。

换句话说,陛下虽然在榻上卧床躺了九天,可他对这九天里、众人所做之事的全貌,比在场任何一个人都要更清楚。

司马懿心里感慨着皇帝驾驭臣子之智,几乎如同天授一般。

先帝曹丕也没有这般多谋啊,是怎么生出这么一个儿子出来的?真是神异。

……

随着皇帝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陈仓城周边的一切都恢复了正轨。

唯独之前杜袭和杨阜二人争论不休的军略之事,被皇帝下令暂时搁置了起来。待新任的雍州刺史和洽上任之后,再细细研究此事。

六月二十三日,曹睿下令中军向洛阳返回。不过曹睿这下没有骑马赶路了,而是坐在了马车之上。

六月二十九日,中军到达长安城外。

这六天里,得益于年轻和平日的身体锻炼,曹睿的体魄已经调理恢复的差不多了。当然,这和曹睿作为皇帝的优厚资源、以及医疗保障是分不开的。

并非每个人都有皇帝的待遇。

中军大部扎营于长安城外,只有新任的中领军毌丘俭引着五千骑兵、随皇帝入城护卫。

上次去略阳之时过于匆忙,曹睿都没来得及好好游览一番长安古都。

如今打了胜仗归来,心情也是格外闲适,放松一些也是难免的。

曹睿带着臣子和将领们,一同在长安城里游览了起来。而侍中辛毗之前在长安待了将近半年,显然就是最好的导游人选。

曹睿想了一想,问道:“不知长安城内可有什么古迹可以游览的?最好是前汉时期的、可考的那一种。”

辛毗想了一想:“禀陛下,不如请陛下去看一看前朝宫殿的旧址?”

“其中形制的细微之处,和大魏在洛阳的宫殿还是有些许不一样的。”

曹睿颔首,骑在马上转头看向众人:“诸卿以为如何?”

你是皇帝,问我们如何?

众人尽皆表示了赞同,场面一度非常融洽。

辛毗策马行在皇帝旁边,就真如一名向导一般,一一介绍起汉代的宫殿来。

走了许久,辛毗指着前面的破败宫殿说道:“陛下,前面就是建章宫了。建章宫现在只余双凤阙、神明台、太液池等旧址,其余的都在战火中被毁去。”

“建章宫。”曹睿重复了一遍,随即问道:“建章宫是何时所建?由哪一位汉朝皇帝建的?”

身侧的司马懿笑着答道:“禀陛下,建章宫乃是由汉武帝所建。不过王莽之乱时,建章宫也被毁于战火。”

“陛下现在看到的建章宫,乃是后汉时重建的了,却也在战火中毁掉不少。黄初年间国家财政不丰,因而一直也未修补。”

曹睿点头道:“莫说无钱,就是有钱也不应该补。汉朝时候的宫殿了,补起来有什么用处呢?”

“还不如在渭水边多开垦一些荒地为好!”

司马懿拱手笑道:“陛下圣明。”

曹睿眯眼向前望去,指着前面一处高耸立着的、犹如旗杆却极粗的东西问道:“前面那个是什么东西?”

方才被司马懿抢答了,辛毗的语速明显快了一些,干净利落的回应道:“承露盘!这是承露盘。”

“承露盘是何物?”曹睿又问。

辛毗只是知晓承露盘,对其背后具体的典故,记得并不是十分清楚。

司马懿也是一样。司马懿虽然也博学,但他素来不愿意记这些没什么用的典故,乃是个十分讲究实用的士人。

这下轮到身后随着的曹植了,这种掉书袋的事情,还得是曹植曹皇叔更为擅长:

“禀陛下,这个承露盘臣知晓。”曹植笑着说道:“不若陛下向前走近一些,臣好为陛下细细分说。”

曹睿看了眼曹植,笑道:“皇叔果然博学!朕看回了洛阳之后,皇叔路过太学、让郑博士也给你封一个博士好了!”

曹植略显尴尬的拱手一笑:“臣在崇文观、又不是在太学,要博士有什么用处呢?”

曹睿笑着说道:“皇叔你说,若太学之人都是学经的、是不是也单调无趣了些?何必搞的这么功利呢?”

“若依朕说,这种‘没有用处’的诗赋之事,也可以在太学中教一教嘛!这才能显出来大魏的文华。”

曹植笑道:“臣此前也想过这个事情,只是一直没敢提起。如今陛下开了金口,臣也可以去太学教士子们写诗了。”

曹睿点头赞同道:“这才对嘛!大魏不仅要有武德、也要有文华。朕看皇叔就是大魏最大的文华!”

今天皇帝兴致实在是大好,就在众人簇拥下与曹植你一言我一语,当众吹捧了起来。

皇帝喜欢雍丘王的文才,朝廷臣子们也都是知情的。可这不是还在游览嘛!

曹植看着众人的目光朝自己围拢过来,脸颊微烫、朝着前面指道:“还是请陛下上前吧!”

“好!”曹睿轻磕马腹,众人又朝前面走去。

随着众人越走越近,这个承露盘的全貌也展示在了曹睿面前。

曹睿坐在马上仰着头、不住的向上望着,嘴里不断发出惊叹的声音。

来到这个时代,曹睿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高的东西了。即使与旧时城市中的高楼相比,也不逞多让。

汉代的确喜欢修各种高台,实际上高台并非如同后世的高楼一般,乃是如同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大土堆一般,再在上面筑上宫殿。

建章宫的旧址中,光是一二十丈高的高台旧址,就有四个。

而承露盘的高度,在二十丈高的神明台上、又向上延伸了二十丈高。

从平地上来看的话,足足有四十丈的高度了,相当于后世的二、三十层楼高。

的确值得赞叹。

曹植说道:“陛下,此乃汉武帝所建的承露盘。在神明台上,铜柱高二十丈。上有铜质的仙人像,手捧铜盘承接天上而来的甘露。”

“甘露?”曹睿笑了一声:“难得汉武帝还有这种雅致。哪个仙人会在天上给他的铜盘里装甘露?”

“这不是闲的吗?”

曹植说道:“臣也只是从书中看得此事罢了。不过依汉武帝的寿数,多半仙人没有赐他甘露。”

“不过汉武帝却是服用过这个盘中的‘甘露’的。”

曹睿问道:“承露盘这么高,上面的甘露是怎么弄下来的?”

曹植尴尬一笑:“这个臣就不知晓了,不过甘露要和玉屑一同服用。”(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8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