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3章 流放凉州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数日后,洛阳。

此时正是清早,街上尚未有许多行人。但两位少年郎却已经站在了廷尉府大门之外。

并未到办公的时间,因此廷尉府的大门也是紧闭着。

荀粲神色焦急,正束手在廷尉府大门之侧不住的踱步。不时还会停下看一看大门,再仰头看一看日头的高度。

一旁的傅嘏见状出声劝道:“奉倩莫急,再等片刻就开门了。到时是如何结果,自然也就可以分晓。你在这踱步也是无用嘛。”

荀粲闻言停下脚步,轻叹一口气说道:“昨日得了消息,让我今日在廷尉府门口来等结果。”

“二兄和族兄俱死在诏狱中,其间惨状无法分说。虽说上月的时候家中妇孺已经放归,但毕竟眼下还没有个结果。”

“兰石兄,你说我如何不急!”

家中死了兄长,剩下的两个兄长还在诏狱中,傅嘏一时也实在找不出什么说法来安慰。

不过,傅嘏也是颇为感慨。

去年荀粲刚从颍川来到洛阳之时,曾与自己在太学门口当众辩论。文思敏捷、才辩机巧,一时间无数士子争相与荀粲结交。

就连洛中闻名的何晏何平叔,都曾多次拜访荀粲。

太学中的许多士子同窗,如夏侯玄、司马师等人,还一度与荀粲颇为要好。

但荀家遭难之后,这些人却全然没了踪迹。

只有傅嘏一人仍然与荀粲友善,此番又陪同荀粲一同来了廷尉府。

傅嘏自诩为傅介子之后,与人为友必得始终,岂能畏难而去!

荀粲何等智慧,当然知道傅嘏这些时日与自己相伴的可贵。但大事在即,荀粲也是全无半点心思与傅嘏道谢。

等了许久,一名中年吏员从廷尉府走出,直直的向两人走来。

中年吏员打量了一番两人,出声问道:“你二人中,哪个是荀粲?”

荀粲深吸一口气:“在下就是荀令君之子荀粲。”

听闻‘荀令君’三字,中间吏员微微皱眉,随即指着门内说道:“你们荀氏的案子,昨日廷尉和司隶校尉已经审结了。”

“走吧,随我一并去见廷尉高公。记得勿要忘了礼数。”

荀粲急忙拱手,抬腿便要走了进去。

刚走了两步,荀粲的外袍就被中年吏员扯住,此人面带不悦的说道:“刚说过勿要忘了礼数,如何如此唐突?老实跟在我身后便是!”

荀粲颇为尴尬的立住,只得跟在中年吏员身后向内走去。刚走到门内,中年吏员又回头看向傅嘏。

“你是何人?廷尉召见荀粲,须与旁人无关!”

傅嘏在洛阳中久得“神童”之名,也并非没有胆识之辈。听闻吏员之言,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在下傅嘏,与荀奉倩同为太学士子。陛下在太学讲课之时,在下也是当面得了陛下夸赞的。”

“在下只是随荀奉倩一同拜见高公,请问足下有何不可?”

中年吏员迟疑几瞬,随即摇了摇头说道:“可以,可以,你也一并来吧。”

高柔此时已经开始处置公务了,听闻荀粲和一名唤作傅嘏的学子一同来此,随即将二人召至堂中。

荀粲见到高柔之后,随即俯身下拜:“荀粲拜见高公,此番家兄遭难,多谢高公其中为我兄长照看一二。”

高柔微微叹气道:“奉倩起来吧,本官其实并受不得你这一拜。”

荀粲略带梗咽的一边起身一边说道:“在下早就听说了,当日在下兄长们入诏狱之时,高公曾经亲自在诏狱外等候。这份恩德,荀粲没齿难忘。”

高柔说道:“事情到了这般,其实也非我想看到的。我记得上次见你的时候,奉倩当时还不到十岁吧?”

荀粲说道:“当时高公在颍川任太守,我荀氏一门多亏高公照看。”

高柔摇了摇头:“奉倩你须知道,这件事情朝廷所论的结果,乃是荀俣和荀闳犯了谋逆之罪,荀俣病死于诏狱、荀闳畏罪自尽。此事已经没有异议,你可知晓?”

荀粲默然点头,像是在等待什么审判一般。

高柔手中捏着的正是对荀家的判决,但思及荀彧当年的音容笑貌,一时间高柔竟然不忍心将判决读出来。

高柔看了眼荀粲身侧之人:“方才听吏员说,你是傅嘏对吧?是北地傅?”

傅嘏拱手说道:“在下正是北地傅嘏。”

高柔点了点头:“傅干是你什么人?”

傅嘏道:“回廷尉,彦材公是在下族叔。”

高柔说道:“昔日我在武帝相府中为仓曹掾之时,与傅彦材乃是同僚。日后你若遇到事情,可以来我府上。”

傅嘏行礼道:“谢廷尉,在下知晓了。”

寒暄数句之后,高柔也只得向荀粲宣判了。

高柔看向荀粲轻声说道:“按律来说,荀俣和荀闳犯的是谋逆大罪,是要株连的。”

“不过我与司隶校尉上奏陛下,念及荀令君昔日功劳,将你家妇孺得以保全、只是褫夺家资,男丁也得以免去死罪。”

“但你兄长荀诜、荀顗,加上荀恽的两个儿子荀甝和荀霬,还有你本人。”高柔顿了一顿,随即说道:“流放凉州,遇赦不赦。”

“奉倩,你可知晓了?”

傅嘏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这种罪名与判罚,竟然是能当面告知的?

可一旁的荀粲面色煞白、却仍然镇定自若的拱手行礼:“荀粲多谢高公大恩。”

“请问高公,我们此番去的是凉州哪里?”

高柔说道:“奉倩,你们被流放的地方乃是西平郡的临羌县,明日启程。”

“押送你们的吏员正是廷尉府的人,途中诸事就不用担心了。到了临羌那边,我也会找人照拂一二。当然,凉州本就是偏僻之地,西平郡又是刚刚平叛。”

“彼处与河南肯定是无法相比的了,所幸性命无虞。”

荀粲说道:“高公,在下知晓了,性命无虞已是大幸。”

三人而后又寒暄了几句。就在荀粲与傅嘏二人行礼告辞后欲要回去之时,都已经走到门口了,高柔又叫住了二人。

高柔肃容看向荀粲说道:“奉倩,可知韩安国故事否?”

荀粲点了点头:“高公是要说‘死灰复燃’四字吗?荀粲记下了。”

……

而崇文观中,今日也迎来了两名新的客人。

自从大将军曹真准了司马师的婚约后,夏侯玄与司马师二人的交集就愈加密切起来了。

今日一早,夏侯玄就来到司空府外,与司马师二人一并前往城南的崇文观。

至于太学嘛……暂且告假一日也是无妨。

两人一人一马,一边说话一边在路上行着。

路过太学门外的那条街之时,司马师笑着说道:“太初今日带我到崇文观,也算是‘一过太学而不入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夏侯玄笑着回道。

“三生外物?”司马师看向夏侯玄:“日后岂不是去不成太学了?”

夏侯玄说道:“说起来时间倒也快。”

“陛下三月初来过太学之后,四月初高堂博士去了崇文观,调任之前就曾在太学中公布,在太学中学满一年、通过考核者,即可选官。”

“太学郎。”司马师点头说道:“这可是在三署郎之外的新职位。”

夏侯玄道:“只不过,必不可能像三署郎那般清贵罢了。”

“现在的三署郎里面,最高的是秩比六百石的中郎,其次的是秩比四百石的侍郎,最次的是秩比三百石的郎中。”

“虽然没有明说,但高堂博士的意思里,或多或少也指明了,不可能如中郎和侍郎一般。”

司马师问道:“那就是三百石的郎中了?”

夏侯玄说道:“或许吧!谁又知道呢?”

“现在这些官署分派都没出来,大家也都只是猜测而已,算不得真的。”

司马师点头:“第一年就能通过考试的,估计也不会太多。大约也就甲阶的五十人了?”

夏侯玄笑道:“你我二人担忧这个做什么的?我都已经是四百石的散骑侍郎了,子元若是出仕的话,估计也会同我差不多。”

司马师本想下意识的谦让一番,说自己如何能与夏侯玄相比。但话还在嘴边,司马师又改了念头。

司马师道:“四百石,想来不错。到时或许可以和太初作为同僚了。”

夏侯玄哈哈大笑:“那我就等着那一日了。走吧,平叔兄在里面等着你我呢。而且崇文观内如今又多了许多饱学之士,平叔兄说要引荐给你我。”

两人到了崇文观前,纷纷翻身下马之后,由小吏引着前往何晏所在的馆舍内。

崇文观虽说开设不到一月,但已经像模像样了起来。毕竟是皇帝钦点、又过来视察了的机构,重要性也仅仅位于太学之后。

祭酒高堂隆如今并不在观中,而是整日在宫中的中书省内,浏览和翻阅着中书省和秘书监内的典籍。

虽然先帝曹丕刚刚登基之时,将秘书监改为中书省,刘放孙资二人也变为了中书监和中书令。

但两年之后,曹丕又重新恢复了秘书监这一机构,当然还是设置在南宫内的。秘书监不掌机密,而是只管理图书典籍、以及各类档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