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3章 善恶之辩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四月初八,洛阳,北宫内。

西阁、东阁这两个重要的办公场地,也已经被设立有些时日了。

一个多月以来,大魏中军外军的所有军务,几乎都是汇聚到洛阳的大将军府中。

简单的军务自然是由大将军府中的官吏处理。而需要皇帝和大将军处理的重要军务、或者略为紧急的军务,则是经由中书省再送到宫中的西阁来处理。

政务也是一般。

大将军府和尚书台的官员,全部都是没有权限进宫的,事事都要经由中书省传达。

曹真、董昭、司马懿、卫臻四人,也都渐渐习惯了这一点。洛阳中的高级官员们,也都渐渐知晓了西阁和东阁的作用。

此时,西阁外有一名黄门站着,正往里试探着伸着头看。

“大将军在吗?”黄门轻声说道。

曹真听到声音后,下意识的抬头看向门外。这是哪个宫里的黄门?为何不直接进来?

曹真沉声说道:“何事?”

黄门缓步走进西阁,向曹真行了一礼:“禀大将军,太后有书信要给大将军。”

“郭太后?”曹真皱眉:“有书信送来便是,怎么像做贼一样?”

黄门用双手将书信呈给了曹真,讪笑着退到一旁弯腰站着。

西阁、东阁俱在皇帝的书房边上,一没有吏员、家仆伺候,二没有黄门或侍卫守在门外。

屋外没人、屋内也就曹真和董昭两人。

坐在另一边的董昭显然也看见了这一幕,但董昭则是一贯的保持沉默,既没有注视着看,也没有停下手上的批注。

曹真大略看完书信后,出声问道:“你去寻过司空了吗?”

黄门回答道:“还没有。”

“书信就这一封是吗?放在我这留存吧。”曹真点了点头,将书信放在桌上一边:“你去对面,替我将司空和卫仆射二人一并请过来。”

黄门略迟疑了几瞬,随即应声称是。

身为郭太后宫中的黄门,来陛下的宫中还是不禁有些打怵的。上个月刚刚被陛下下令杖毙的、那个给曹洪传信的年长黄门,就是不少宫中小黄门的干爹。

黄门应声之后,随即到对面请司马懿和卫臻了。

而曹真此时也抬头笑着看向董昭:“董公,太后有一事来寻我与仲达。董公不妨猜一猜?”

董昭缓缓抬起头、放下手上的毛笔,摇了摇头说道:“老夫不猜。”

曹真说道:“董公这就无趣了不是?只有你我二人在此,难道还开不得玩笑了?”

董昭想了片刻后说道:“若是真要猜的话,郭太后能与大将军和司空论的,也只有陛下家事了。而且又直接遣人来此,看来应该是陛下也知情的某事。”

曹真笑了一声:“董公真智者也!”

“郭太后要我与司空一同议论人选,准备为陛下充实后宫。而且前几日陛下也亲口应允了。”

“哦?”董昭轻轻颔首:“陛下家事即是国事,太后来牵头做此事也是情理之中。”

“从哪里选?选多少女子进宫?”

“选二十人进宫。”曹真说道:“待仲达和公振来了之后,我再一并细说。”

董昭听到曹真此话之后,竟直接开始闭目养神了。对于七十多岁还每日来宫中的董昭来说,每一分精力都是不愿浪费的。

片刻后,司马懿和卫臻二人不急不慢的走来。

两人进门后,轻车熟路的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司马懿开口说道:“此事具体应当如何来做?”

卫臻的目光也一并看了过来。书信被曹真放在自己这里了,叫二人来此的黄门也只是说了个大概。

“此番要选二十人进宫。”曹真并没有将书信递给司马懿的意思,而是直接口述了起来。

“士族、武将、官员、百姓,这四个类别都各选五人。”曹真看向司马懿:“陛下也是亲口应允的。”

司马懿略有不解:“大将军,此话是太后之意,还是陛下之意?”

曹真说道:“大略是太后的意思,不过陛下也点过头了。”

“太后说让你我二人先为陛下选一些,再报给太后最后甄别,陛下再亲自来选。”

司马懿想起了数月之前在寿春的那一日,自己曾在陛下的马前就建议过此事。

司马懿问道:“二十人……若选的话,武将和官员是最容易的。让吏部曹郎中去寻些档案,将各地官员家中有适龄女子的选出来,西阁东阁再大略选一遍就是了。”

司马懿非常细节的在这里说了‘西阁东阁’,和曹真刚刚的‘你我’相比,这是将董昭和卫臻也一并纳进去了。

“但士族和百姓之女,此事就要稍微复杂些了。”

司马懿看向曹真:“既然是太后所说,那陛下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要求?”

“没有。”曹真摇头道:“也未听说陛下对什么类型的女子更为喜爱。”

司马懿想了想说道:“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年龄。太后与陛下既然说分出四类来选,家世背景什么的倒也不用担忧了。”

董昭在一旁插话道:“我们在这里讨论有什么用?”

另外三人的目光纷纷看了过来,董昭慢条斯理的说道:“太后之所以能操办此事,肯定是出自陛下的授意。”

“而我们在这里猜陛下的心意,不如直接出门去问问陛下好了,又没有人拦着我们不让询问。”

曹真和司马懿对视一眼,都哑然失笑。

过了一会,四人与值守的内侍通报了后,一并进了书房之中。

即使同样在宫内,来找皇帝也是要通禀的。曹真与内侍官说的很明白,就是来找陛下问充实后宫一事。

曹睿笑着看向几人:“莫不是太后遣人来寻大将军和司空了?”

曹真点头应道:“正是如此,臣等琢磨不透陛下的心意,因此过来问问陛下。”

“都入坐吧。”曹睿随口说道:“太后和朕说,此番要选二十个女子一并进宫,于是朕也分成四类来选了。上个月已经有过事端了,朕让太后来寻大将军和司空,也是为了不再出现内廷和外朝沟通之事。”

“卿等都在宫中,也不算什么内外沟通了。”

曹真说道:“这二十人虽然分成四类,但陛下有没有什么具体些的标准?”

司马懿也接话道:“比如年龄、地域之类。”

曹睿想了几瞬,表情认真的说道:“若论及年龄的话,就限制在十八岁吧。”

司马懿说道:“那就是十四岁到十八岁了?”

曹睿摇了摇头:“司空错了,朕说的是要满十八岁。”

司马懿略微有些惊讶,不知道皇帝为何要有这般限制。

刚刚想到了武帝曹操,又连忙收回心神,认真说道:“陛下,如今女子十四岁即可出嫁,大多也都在十六、十七岁嫁人。”

“十八岁还未嫁人的女子,属实算是少数啊。”

曹真、董昭、卫臻也一并看了个过来,露出些不解的神色。

曹睿皱眉问道:“当真不好寻?”

司马懿说道:“若是单单从士族之人来论,应该确实不好寻。”

“那好,”曹睿说道:“尽量寻十八岁以上的吧,若是实在寻不到,十六岁以上也可以考虑进去。”

“遵旨。”司马懿看了眼曹真,又问道:“陛下分的这四个类别中,士人和官员倒也好寻,至于武将和百姓,臣等实在不知如何去选。”

曹睿答道:“武将的话,从中军、外军两千石将领中来选。百姓的话,从河北、雍凉、青徐、扬州、荆州各选一人吧。”

司马懿道:“那臣等先大略选个十倍出来,将资料、画像整理好后,再让陛下来选?”

曹真在一旁也要出声发问,张了张嘴却还是没有说出。

曹睿注意到曹真略显怪异的表情,笑着问道:“大将军有什么想说的?”

曹真轻咳一声,拱手说道:“陛下,司空方才说的这些都是些大略的事情罢了。”

“武帝在的时候,臣与仲达都还年轻。先帝践祚之后,为后宫选人这类事情,也从来未让臣子们做过。”

“如今陛下和太后将此事交给我们……”曹真犹豫了一下说道:“从家世、到年龄、再到细则,都没有一个可以依照的范例。”

“还有,臣等也不知陛下喜好什么类型的女子,外向内向、还是贤良淑德?臣等实在不知如何去办。”

“哈哈哈。”曹睿笑了几声:“让大将军和司空来做此事,难为你们了。不然朕让少府去做?”

曹真连忙摇头解释道:“臣并不是推诿,只不过是不知陛下心意罢了。”

曹睿点头应道:“年龄朕方才说过了。若论家世的话,谁又能比得过朕的家世呢?家世也无需考虑太多,知书达理还是必要的。”

“但提及贤良淑德……”曹睿问道:“孟子与荀子,你们更信谁的话?”

曹真一时有些不解,不是为后宫选人吗?怎么扯到孟子与荀子身上了?

司马懿在旁边解围道:“陛下所说的,可是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与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之论?”

曹睿笑着点了点头。(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9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