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7章 两全其美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见张昭推脱,孙权瞟了张昭一眼:“那张公就是不同意与魏国议和了?”

张昭没办法,只得拱手说道:“至尊要议和、那么就与魏国使者说明就是,臣没有什么想法。”

孙权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接着看向诸葛瑾和全琮二人。

诸葛瑾犹豫片刻后说道:“至尊,与魏国言和可以,但不能向魏国示弱。”

“魏与吴之间,终归是有大江天险隔着的,即使丢了皖城皖口,数年之间魏国也无力南下。”

“至尊完全没有必要畏惧魏国,若魏国使者提出什么非分要求,臣自请为至尊拒之。”

全琮也插话道:“至尊,臣与左将军一个想法。”

“能和,当然是好事。若魏国使者要求过份而不能和,也丝毫不惧魏国!”

顾雍在一旁听得直皱眉。

全琮这样说也就算了,你诸葛瑾为何还如此怂恿吴王,也是这样的武夫心态?

民生艰难如此,国事颓唐,各地郡县都在勉力应对。这时不是应该尽快议和、减少军队开支,恢复民生为要吗?

顾雍语气急切的说道:“至尊!切不可逞一时意气!”

转头皱眉看了一眼诸葛瑾和全琮后,顾雍郑重其事的说道:“你们二人如何这般不晓事?”

“此前正是至尊派人去魏国传讯的,魏国因此也派人来了武昌,吴魏两国都是有想言和的心思在的。”

“不想着如何将事情谈成,却在这里怂恿至尊?”

顾雍毕竟是丞相,当堂驳斥二人,诸葛瑾和全琮一时也是不好反驳的。

诸葛瑾本就是如胡综一般的孙权近臣、现在是领兵驻守一方的重将,而全琮一直以来更是统兵大将。

诸葛瑾和全琮就不明白要议和吗?

他们两个内心当然清楚。

若是统兵之臣都不敢出声为吴王打气的话,恐怕最失望的就是孙权本人了。

孙权替诸葛瑾解围道:“元叹,子瑜和子璜也是好意。”

顾雍起身拱手,表情严肃的说道:“如何是好意!揣摩至尊心意、帮至尊逞一时之快而不顾大局,这样有害而无益。”

“二十年来,魏国使者来过大吴多次,无非就是谈条件、论事情,从而达成共识罢了。”

“今日要事,应当是讨论大吴所能接受的底线,从而明日才好与魏国使者商谈。”

孙权叹了口气:“匡弼辅正,舍元叹其谁呢?”

“元叹,”孙权看向顾雍:“卿以为有哪些是该今日确定的?”

顾雍缓缓说道:“臣认为共有三件事。”

“其一,国格。至尊以‘吴’为国号建国,是否要再为魏国藩属。”

“其二,战和。既然双方都无力再进,以什么形势保持和平。”

“其三。”顾雍停顿了一下,看向孙权说道:“数月前至尊遣张温去了成都,至尊与汉帝互称东主和西主。若是与魏讲和,又该如何与诸葛亮答复。”

孙权听着顾雍的话不断说出口,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黑。

孙权说道:“若论最理想的状况,自然是吴魏双方罢兵言和、互不进犯。可魏国又定然不会同意。”

“但魏国若是提条件,称臣纳贡几乎已成定局,无非就是看魏国使者这次能说到哪步了。”

“诸卿。”孙权环视一圈:“名义上再向魏帝称臣、若不损害实际的话,孤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但汉、魏势不两立,若孤再向魏称臣的话,只恐吴、汉两方的盟约就会破裂。”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吗?”

孙权此话一出,无论顾雍、张昭还是诸葛瑾、全琮,一时间都沉默了起来。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既要也要的事情?选择了一个,就势必与另一个为敌,难以两全。

冷场许久,还是顾雍出言解了围。

顾雍沉声说道:“至尊,既然今日也议不出什么,那么等明日见了魏国使臣后,再见招拆招吧。”

孙权也只得应下。

翌日上午,吴王府中。

张昭昨日已经看了孙权许久的冷脸,今日不愿再自找不快,于是主动向吴王府告病一日。

孙权听闻此事后,也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便继续穿戴起自己王爵的袍服了。

堂上,司马芝拱手行礼:“见过吴王殿下,大魏太仆司马芝奉皇命来武昌,来回复日前吴王向大魏请和的信函。”

顾雍声音冰冷的说道:“既见吴王,为何不拜?”

司马芝依旧体面:“本官昔日与吴王同殿为臣,如何要拜?”

司马芝虽然没说什么‘上邦使者、不拜小国’的话,但言语间提及孙权‘大魏吴王’的历史,让在场吴国群臣的脸面多少也有些挂不住。

孙权坐于堂上抬了抬手:“既然是代表魏帝的使者,孤就赐你免礼了。魏帝可有什么话托你说给孤的?”

司马芝嘴角略微扬起一丝弧度,从袖中掏出一张裱好的信函,拿在双手之中后,语气洪亮的说道:“陛下已纳吴王之女孙鲁班为婕妤,特遣本官来为吴王送来聘礼。”

司马芝人在武昌,身为使臣自然不用听孙权的话。但皇帝远在天边,倒也不用处处都按皇帝所说的来。

临行前,曹睿交代给司马芝三件事。让孙权称臣、出兵蜀汉、递交聘礼。

司马芝又没说不办,只不过顺序稍微调换了一下而已。

司马芝的话音刚落,堂中便响起了低沉的议论声。坐在堂上的孙权的表情,也似乎有些阴晴不定。

“肃静!”还是顾雍出面维持了秩序:“敢问尊使,孙翁主是如何做了魏帝的婕妤?据我大吴群臣所知,孙翁主已经折损在皖口,朝中也为翁主举办过葬礼了。”

这种话,孙权是不好直接问出口的,还是顾雍这个丞相问起来比较妥当。

司马芝不急不慢的将孙鲁班被俘一事说了一遍,吴国群臣听完全部之后,感觉到孙权的不悦之意,也几乎再没有敢出声的人。

顾雍心中哀叹一声,还不如就在皖口死了呢!但他毕竟是丞相,无法说出这种话,也只能继续问起。

“请问尊使,翁主在洛阳可好?这个婕妤是什么位阶?”

司马芝答道:“陛下天资英发、气度卓然,孙翁主也是自愿被纳入后宫的。”

“还请吴王知晓,陛下登基后,已将后宫简化为皇后、贵嫔、昭仪、婕妤、美人五等,孙翁主刚入宫就为婕妤,已是宠爱异常。”

顾雍缓步向前,离司马芝越来越近,接着伸手将礼单接过。

大致将礼单看过之后,顾雍眯眼又看了一遍。反复确认好这份聘礼确实丰厚、也没有半点羞辱孙权的意思后,顾雍拱手向孙权请示起来。

“禀至尊,魏帝送来的聘礼臣已经看过了,符合礼制。”

孙权与顾雍相识近三十年,哪还能不明白顾雍的言外之意?

顾雍是汉末名士蔡邕的弟子,他都说了符合礼制,那么从礼数上定是挑不出半点毛病的。

当日丢了皖口后,孙权也只当孙鲁班死了。如今听闻长女不仅没事,还在洛阳入了后宫,孙权的心情也是极为复杂,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若要打个比方的话,孙权这般都准备好唇枪舌剑要与魏国使者开战了,结果使者说,魏和吴要成亲家了?

孙权一时拿不定主意,顾雍也无法替孙权做主,一时间吴王府的大堂上竟诡异的冷场了。

时间一点点流过,孙权也只得咳了几声,又与顾雍大略说了几句,起身走到殿后去了。

顾雍也只得与司马芝拱手致歉,说吴王今日身体有恙,明日再召见他。

司马芝自然不会拒绝。

回到殿后,孙权又将顾雍、诸葛瑾、全琮三人召到了自己身边。

孙权一脸无奈的问道:“诸位,如之奈何啊?”

“孤承继江东近三十年了,还未遇到过如此难办之事!”

顾雍也没了主意,劝孙权认下、显然后面的谈判中就会更被动一些。

若是不认,岂不会在满朝臣子中引起非议?

诸葛瑾毕竟与孙权更为亲善,咬了咬牙,拱手说道:“至尊应该拒绝此事!”

“不如宣称翁主已逝,魏国使者在撒谎,这样就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了。”

全琮本也没什么主意,听闻诸葛瑾这个‘不要脸’的建议,只觉颇为合适,也一并附议。

孙权此时却想起了去年年底,武昌城中的那个夜晚。

那夜,酒醉之后回到后庭,大虎侍奉自己饮了蜜水,自己也问了大虎许多。

当日还曾想将大虎与全琮二人牵线搭桥呢,如何今日就成了这般境地?

孙权面无兴致的起身摆了摆手,说道:“你们都回去吧,且容孤一个人想一想。”

顾雍等人也随即告退。

孙权一人在堂中坐了许久,却忽然之间隐隐约约听到了女子的哭声。

这是孙权的后宫之中!如何会有人哭?

孙权闻声寻了出去,只见步练师正一人坐在院中哭泣。左右的宫人跪在两旁,也已经不敢劝说。

步练师,就是大虎孙鲁班和小虎孙鲁育的生母。

待孙权走近,步练师泪眼婆娑的抬头看向孙权,声音带了哭腔:“夫君欲要害死我们的大虎吗?”(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