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章 天下大事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子脩,出大事了!”

尹赏冲进上官齐的屋内,对姜维的这位昔日好友、直接了当的出口说道。

“还能有什么大事?好端端的冀县都归了蜀军了!”上官齐虽然住在尹赏家中、也能理解些许尹赏投蜀的想法,但言语间多少还是有些怨意。

“尹公的脸怎么了?”

尹赏并未回应,而是直接说道:“子脩不知道吧?汉军定是在略阳大败了!高翔今早逼迫我将府内户籍全部拿出、装车运往汉中,要将百姓全部迁走!”

“若非大败,怎么会连好端端的陇右都不要了?!而且魏军必然很近了,不然怎么会今日就走?”

上官齐一下子从榻中起身,赤脚站在地上行礼:“尹公此刻来寻我,可是有事情要我去做?”

“不错!”尹赏肿着半边脸,但还是上前神情恳切的抓住了上官齐的双手:“我投汉乃是无奈之举,太守马遵弃冀县于不顾,我是本地人、自然要站出来给本县谋个出路,你可懂我?”

上官齐嗯了一声,并未多说。

尹赏接着说道:“如今诸葛亮要迁陇右之民南下汉中,我是躲不过去了,可子脩你却不同,他们并不认得你!”

上官齐拱手:“尹公还请直说吧。”

尹赏不再犹豫:“我是无奈投降,但还念了一些朝廷的情份。此时城中纷乱,你且持我信物,快马向东、找到朝廷大军、将冀县空虚之事尽快说明!”

上官齐接过尹赏手中、大魏天水郡主簿的印绶,此时竟有些迟疑起来:“尹公自己去了汉中,留这份情分还能有什么用?”

“未必无用!”尹赏正色道:“我早知子脩是个人才,只是那太守马遵不愿用你!若有朝一日子脩得势、还望届时救我一家性命,就以此印为证!”

上官齐叹道:“尹公年长,家中、族中难处我也能理解一二。不过来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尹公的话我都记下了,来日再说,恕我现在实在无法给尹公什么保证!”

尹赏拱手一礼:“劳烦子脩了!”

上官齐也赶紧躬身回礼,也算是感谢尹赏照应他这近一月的情分:“还请尹公给我两匹好马,还有些许水、干粮和马料,我现在即刻就走!”

尹赏扯着上官齐的手向外走去:“子脩随我来,现在就办!”

……

此时的略阳城外,俨然成为了一个粮草物资的中转地。

来自关中的粮草、经过四百八十里陇道运至略阳,再分成东西两路、向曹真与张郃进行供应。

魏蜀两军相持时的诸多营垒、鹿角、栅栏也被拆毁,仅仅留下了昔日王平在断山口所筑、而后又被张郃等人加固过的营寨。

扼守断山口一地,对于当下的略阳也已经足够了。

略阳城内的县衙,已经是此地最好的房子了。

曹睿坐在堂中正与司马懿议论军事,杨阜持着一封文书,从外快步走了进来。

“杨侍中手中是何处军报?”曹睿出言问道。

杨阜双手将军报呈上,随后说道:“是中护军桓范的军报。”

“前日大将军击破蜀军张翼部后,其部大半逃至山中,大将军急于行军并未追赶,而是派斥候将地点传回。”

“昨日清早,桓元则率三千骑兵出发,在附近数个村落中寻得这些蜀军。他们粮草被大将军所烧,已经十分缺粮。”

“领兵的广汉太守张翼,在得到桓元则不杀俘虏的承诺下,率众投降。”

曹睿点了点头,看向司马懿笑道:“这个蜀将之名,倒是个适合去凉州做官的。”

凉州?

司马懿愣了一瞬,随即也捋须笑道:“陛下说的极是,凉州有张掖郡、取‘张国臂腋’之意。此人唤作张翼,倒也可以‘张国羽翼’了。”

杨阜接话道:“桓范在军报中说,今日入夜前就会返回略阳。”

曹睿轻轻点头,看向杨阜:“杨卿既然来了,就在朕这里坐坐。方才朕与司空聊及陇右之事,你也一起参谋一下。”

“遵旨。”杨阜拱手行礼后,坐到了司马懿的对面。

“杨卿,朕是这般想的。”曹睿缓缓说道:“此番大魏从关中、从洛阳用兵,其实所行之路还是远了些。”

“从洛阳到长安八百里、长安到陈仓四百里,陈仓到上邽经陇山道还要六百里。别的暂且不论,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

杨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陛下所言极是。雍凉都督、左将军张郃得知陇右有警,骑兵一日一百二十里,方才在蜀军一日之前抵达略阳。”

“若是张郃再来晚那么一日两日,恐怕陇右战情就非今日的模样了。”

“是啊,朕也是这般想的。”曹睿感慨道:“雍州太大,凉州太远,这雍凉二州实在是朕眼下最担忧的事情。”

“不过,既然朕现在人在陇右,第一要务是将蜀军驱而胜之、第二要务就是要解决陇右军事之急。”

一旁的司马懿点头道:“一直以来,有陇右四郡之称,将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统而言之。也有称陇右五郡的,将安定郡也加了进去。”

“杨侍中,陇右各郡或属雍州,或属凉州,其间种种、杨侍中应该比我熟悉。”

“司空说的甚是。”杨阜拱手说道:“陇右四郡,在后汉一朝,先属雍州、再属凉州。”

“建安十七年,武帝将天下十三州复为九州,将凉州裁撤、从关中至敦煌皆为雍州之地。”

“先帝称帝后,方才将河西七郡统合为新的凉州,雍凉二州之地才如今天这般模样。”

曹睿听着杨阜的说法,不住点头称是。

其实,建安十七年、曹操恢复九州制度,实际上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非一定要模仿什么上古制度。

曹操在冀州建立魏国,若冀州越大、曹操的魏国不就越大了吗?

在董昭的这个主意下,司隶的河东、河内,青州的平原,这三个天下前列的大郡也被划到了曹操的魏公国。

至于凉州……彼时的凉州又有谁在乎呢?

但现在的曹睿在乎。

听完杨阜的介绍后,曹睿感慨道:“若依朕说,雍凉的区域分划本就是不合理的!”

“你们看,骠骑将军陈群在荆州抵住吴国、大司马曹休在扬州也是这般。”

“荆州对荆州,扬州对扬州。”

“而看雍凉这边,一个陇右、一个关中,都只对一个小小的汉中郡!”曹睿叹道:“朕不欲再让张郃如此奔波之事,再发生一次了。”

杨阜迟疑的问道:“那陛下是要……?”

曹睿也不遮掩,直接了当的问道:“司空,杨侍中,你们说陇右能不能单设一州?”

单设一州?

不仅杨阜惊讶,与皇帝聊了一个时辰陇右的司马懿也一并张口惊到。

司马懿倒是好说,增设一州也就增了,天下十三州合成九州、又拆成十三州的事情都经历过,皇帝眼看陇右偏远难以调度、增设一州也是可以理解。

但杨阜却不是这般想的!

杨阜是陇右出身,正正经经的天水冀县人。若陇右能单设一州,按当今大魏先在淮南大胜吴国、又在略阳战胜蜀军的架势来看……

搞不好,陇右单设的这个州,能延续几百年!那自己家中所在的冀县,岂不是会成为州治了?

杨阜胸膛中心脏砰砰的跳,强行压住了激动的心绪,而后起身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如何可行?”曹睿嘴角扬起,朝着杨阜问道。

杨阜不急不忙的说道:“无论从地理、军事、人心上来说,陇右四郡合为一州定然可行,而且极好!”

不料曹睿却摇头说道:“杨侍中想岔了。”

“单单从陇右四郡来论,朕以为定然是不够的,至少要再加一个南边的武都郡!”

“若是阴平郡能打下来的话,再加上阴平郡也可!五郡或者六郡之地,合为一州才更为妥当,四郡太少了些。”

司马懿拱手说道:“臣以为陛下说的极对!如今诸葛亮已现败绩,待大魏军队收复陇右之后,定然能乘胜追击,将武都收回!”

曹睿点头:“昔日汉中之战后,朝廷主动放弃了武都一郡。如今将武都收回,倒也是合理之举。”

“若是能真成一州,你们说该取个什么名字?”

见司马懿与杨阜同时陷入思索之中,曹睿笑道:“朕倒是想起一个典故来。这样吧,朕与司空、侍中一起,将想到的字写在手心里,而后比对一番可好?”

司马懿也不扫兴,笑着拱手道:“陛下好兴致!若这般说法,臣倒是要好生思量一番了。”

杨阜显然更为认真些,只是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伯约,取笔来!”曹睿唤道。

自从那日姜维随在皇帝身侧后,曹睿就复了姜维散骑侍郎之职,一直在身边伺候着。

在堂内角落里侍立、听到皇帝与两位重臣交谈的姜维,一时也难掩激动之色。不过职责所在,姜维并没多说什么,而是快速将笔取来。

曹睿思略几瞬,随即在手上写出一字,司马懿也是这般。

唯独杨阜,迟疑着迟迟不肯下笔。(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