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8章 洛阳拜会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一上来就要关押这两人?

吕昭有些急切的问道:“王公,究竟何事发生?为何要将这两人羁押?”

王朗冷冷的看了眼吕昭:“子展真就这么好奇,想知道为何?”

吕昭被王朗这么一反问,随即也清醒了过来。

虽然自己名为冀州刺史,凡是在冀州发生之事自己都可以管辖一二。

但校事府历来是只属于中书省的,乃是由洛阳皇帝身边的刘放和孙资二人负责,其工作并不经过刺史过问。

说到底,王司徒关押了这两名校事官进行调查,甚至说杀了这二人也罢,都是王司徒与两名大中书之间的事情。

整理好思路之后,吕昭轻叹一口气:“王公说的极是,在下不问了。不过王公若有事要在下协助,还请王公随时示下。”

坐在一旁的郑称,本就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司徒和刺史都这般说了,郑称也表示要支持王司徒做事。

不过片刻后,郑称又插话问道:“请问司徒,是否需要郡中派人协助一二?在下看司徒随行队伍之中,似乎没有可以审查司狱之人。”

王朗干脆利落的说道:“文公,忘了老夫曾任了五年大理吗?”

“区区两个校事而已,老夫自己审问又能如何?”

郑称连忙点头称是。

……

与此同时,洛阳城外。

东门外,刘劭看着洛阳城高耸的城墙颇为感慨。

就在两个月之前,刘劭在陈留太守的任上,在陈留城接待了出巡至此的皇帝。

虽然身为一个典型的士人,刘劭却从来不以做官、执政一方为人生目标。

若是更准确的评价刘劭,刘劭更愿意做一个负责文章典籍的高级幕僚。

因此在四月初的朝会上时,当太尉华歆提出建议刘劭负责修律一事的时候,皇帝毫不迟疑的就应承了下来,并且下旨召刘劭回洛阳。

眼看着天色已晚,刘劭进了城后,一时间有些犹豫。

若是此时入宫请见,现在的时辰也已经太晚,估计见不到陛下的面了。

不如去华太尉家中吧!

片刻后,太尉府外。

刘劭颇为礼貌的对门房说道:“在下陈留太守刘劭,前来拜见华公,有劳足下通禀。”

门房行了一礼:“还请稍待。”

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名二十几岁的少年郎笑着从侧门走了出来。

“孔才兄,哎呀,还真是你。”华歆之子华表连忙迎了上来。

“伟容,你我二人两年未见了。”刘劭笑着和华表打起了招呼。

华表笑着说道:“前几日才听家父说,朝廷召孔才兄从陈留回来。怎么回得如此之快?”

刘劭答道:“若是寻常事情,说不得我也要慢上两天了。但我听说朝廷要修律,将汉律删繁就简重修一份,那我可是要快点来了。”

华表热情的拉着刘劭,右手做出了请的手势:“孔才兄快进府吧,家父在堂中等着你呢。”

刘劭点头:“回洛阳后第一件事,正是要来向华公问安的。”

太尉府,堂中。

华歆坐在上首,看见儿子引着刘劭前来,缓缓起身相迎。

刘劭见状连忙行礼:“学生拜见华公。”

士人这个群体,历来的紧密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

有同一宗族的血脉传承、有前辈提携晚辈的拔擢之恩,也有类似华歆和刘劭这种的授业之恩。

华歆笑着走上前来,仔细端详着刘劭的面孔:“老夫两年不见孔才了,看来陈留郡中琐事繁多。你才四十岁吧,白发都有几根了。”

“无妨,无妨。太尉快快请坐吧。”刘劭笑着说道。

华歆点了点头,被刘劭搀入了座中。刘劭自己也在一旁的席上坐了下来。

华歆直截了当的问道:“孔才,我听说陛下南巡之时,在陈留停留了数日之久,还曾与你交谈半日?”

刘劭答道:“正是如此。陛下与学生交谈半日,聊的基本都是臣昔日在洛阳担任散骑之时、编纂《皇览》的那些事情。”

“《皇览》……”华歆思考几瞬后说道:“老夫记得,《皇览》是你与王象、桓范一并奉先帝旨意整理的吧?”

“正是。”刘劭说道:“陛下当时十分仔细的与学生聊过,当时是如何组织编纂的。”

华歆好奇问道:“陛下也看过了?”

刘劭笑着说道:“陛下当时告诉学生,陛下将目录全部看过了一遍,大致知道了《皇览》中都有些什么书。若到了要到查找之时,再去搜寻便是。”

华歆点头道:“八百多万字啊!也只能如此这般了。”

刘劭说道:“方才华公不是问学生如何生了白发吗?”

华歆略显疑惑的看着刘劭。

刘劭从怀中掏出一个左伯纸材质的小册子,用双手呈给了华歆:“华公请看,这是学生所写的《人物志》,是用来作为依据来品评人物的。”

品评人物?华歆愣了一下,随即接过来这本小册子。

华歆眯眼翻看着,刘劭也在一旁安静的候着。

华歆轻叹一口气:“还好,还好。”

“还好你的这篇《人物志》是定下标准,从而品评人物的。若是如前汉时许劭一般肆意妄评,那这篇长文恐怕要给你带来祸端了。”

刘劭笑着说道:“华公多虑了。学生编纂了那么多书,何事能谈、何事不能谈、何事犯忌讳,几乎都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华歆点了点头:“写这篇《人物志》,给你熬出了几丝白发?”

刘劭应道:“都是小事罢了,不劳华公挂念。”

华歆说道:“有这本册子打底,修律一事,恐怕就要落到你的肩膀上了。”

“孔才,”华歆问道:“陈留是一大郡,你在陈留任上做的好好的,朝廷召你回来,心中是否有怨气?”

“华公这是说的哪里话?”刘劭笑道:“若能整日与书籍为伴,不去理会州中那些繁杂琐事,学生是求之不得!”

华歆说道:“你可知,此番还有几人也在备选之中?”

刘劭道:“华公请说。”

华歆缓缓说道:“陛下并未召王昶回洛阳,司马芝又被派出出使东吴了,那么就只有桓范和卢毓了。”

“老夫自然是举荐的你,王昶、司马芝、桓范、卢毓这四人,都是司空举荐的。”

刘劭笑道:“桓范才学品行都不及学生,反倒是卢毓值得关注一二。”

“不过,实在不行的话,学生与卢毓一同主导此事倒也无妨。”

华歆顿了一下,缓缓说道:“孔才,你知道卢毓是老夫那师弟卢植之子吧?”

刘劭点头:“学生知晓。”

华歆说道:“看在我们都曾在陈球陈公座下求学的面子上,卢植的这个幼子,老夫也不好阻拦他的路。”

“若是陛下问起,老夫只能将你们二人一同推荐过来了。司马仲达能推荐四人,老夫推荐两人也是无妨的。”

刘劭说道:“此事全凭华公做主,一个二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华歆微微颔首:“明日不行,后天吧,老夫带你一同入宫拜见陛下。”

刘劭起身拱手行礼:“学生谢过华公。”

……

就在同一晚上,扬州,寿春城。

大司马曹休和长史冯平,二人正在秉烛夜谈。

曹休笑着说道:“朝廷下诏,召你入洛阳为两千石。伯营,此去洛阳可要安心为官啊。”

冯平拱手行礼:“属下全凭大司马提携,若无大司马举荐,属下又何德何能入朝为官呢?”

曹休点头应道:“上月蒋济来寿春之时,他所携带的司马懿书信,我也都看到过了。”

“蒋济也与我私下说过,说司空会设法将河南尹司马芝调离开来。”

冯平笑道:“当年不就是司空把司马芝安在河南尹的位子上的吗?当年能让他上来,如今就能让他下去。”

曹休点了点头,面露一丝迟疑之色:“若是陛下知晓了我和司马懿沟通官职,会不会有些别的心思呢?”

冯平淡定的说道:“大司马多虑了。您和司马懿二人都是辅臣,稍微议论职位罢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属下觉得,大将军与司空在宫中,每日都是在议论这种事情!如何到了大司马这里便行不通了?”

“说的也是。”曹休点了点头:“伯营明日就走了,不过今晚还有一事我拿不定主意,还要伯营替我参谋一二。”

冯平拱手说道:“属下无论到了天涯海角,永远都是您的部属。若大司马有事相询,即使远在洛阳,也可以随时去信找我。”

曹休点了点头:“就在昨日与召你的诏书一同前来的,还有大将军给我的一封信。”

“信中说,陛下要在后宫纳二十人,其中五人要来自武将之家。此事你怎么看?”

冯平缓缓说道:“二十人?那另外十五人呢?”

曹休解释道:“士族、官员、百姓。还有这三类。”

冯平想了片刻后答道:“大司马,属下以为这还是陛下要拉拢各方的一次施恩之举罢了。”

“若是施恩,大司马不妨也从所辖各军中,选一些亲近的将领之女先报上去,将领职位越高越好。”

曹休问道:“陛下不会忌讳?”

“定然不会。”冯平摇了摇头:“大司马难道还以为现在的大魏会出外戚吗?无需担忧。”(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3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