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章 战斗不休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张郃全幅甲胄从帐外走入,身上并无一丝血迹,但甲胄之下的衣袍下摆,却有许多血液干涸的痕迹。

帐中皇帝与三位重臣的交谈声戛然而止,一齐看向张郃。

曹睿面颊上的笑意渐渐褪下,取而代之的是显而易见的凝重之色。

说是在帐中弹棋消磨时间。

可这四人之中,一个皇帝、三位重臣,又有谁会不揪心于前线战况呢?

曹睿坐直了身体,看向张郃问道:“将军今日可否取胜?”

“禀陛下,胜了!”张郃声音沙哑,抱拳行了一礼:“今日王师夺了蜀军四处营垒、攻陷营寨一座。”

可当张郃抬起头来的时候,无论是曹睿还是曹真、司马懿等人,都看到了张郃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略见苍白的嘴唇。

帐中众人都非不知兵的。连张郃这种宿将都如此情态,今日之战该有多么惨烈?

战场就在这里,地势就是这样,对手就是那般搏命。

曹睿心下知晓,今日战场景象定然难看,否则张郃也不会如此形状。

缓缓起身之后,曹睿一步一步走到了张郃的身前,在三尺远的地方停住。

“将军可知,朕与大将军三人,今日在帐中玩了一整日的弹棋啊?”

张郃抬眼,目光与皇帝碰到了一起,其中夹杂着一丝说不清楚的复杂情感。

士卒战死这种事情,张郃也见得多了。死了三千,也不算什么。

但是在原野间散落战死,与尽皆死在河谷间的场面,给人的观感确实两样。

从军四十年来,张郃经历的大仗小仗可称无数。

近的一次,是在略阳。牵招率一万五千步卒急攻魏延、吴班营垒,一日半损失六千士卒,堪称死伤甚重。

可今日魏军阵亡约三千人,却比当日的战况要惨烈的多。

宽不过七、八十丈的河谷间,魏蜀两军交战的锋线处尸横遍野。

身着魏、蜀袍服的士卒们,或是被长矛刺破了肚腹,或是被环首刀砍到了脖颈。受伤濒死的士卒倒在战场上,只能无声任由身后涌来的军士、从自己身上迈过踏过,继续面临着死亡的命运。

尸首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河谷。

张郃上次见到如此密度的尸首,还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年少的张郃,作为河间郡兵中的一名队正,随在皇甫嵩的军中围困下曲阳城。

在下曲阳城破之时,皇甫嵩杀张宝、下令将城中十余万黄巾驱赶到城南、而后尽数屠戮、筑成京观。当时二十岁的张郃就在执行军令的士卒中,所见的场景毕生难忘。

当天傍晚的下曲阳城外,夕阳斜照在滹沱河上,颇有些残阳如血的感觉。

今日尸横遍野,却也有几分像当年了。

曹睿却丝毫不避,继续说道:“朕能在这里与大将军下弹棋,正是因为有将军在前领兵奋武作战!”

“张将军,是不是在顾念今日损伤?”

张郃胸膛先起又伏,长叹一声:“禀陛下,今日全军损失约三千士卒、受伤的亦有两千余。”

“河谷实在太窄了,蜀军攻得又急,又难有其他法子,臣实在无法……”

曹睿上前抓住了张郃的右手,用力握了一握:

“天下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曹睿与张郃面对面站着:“今日大魏军士并非因将军而死,而是因朕、因大魏而死!”

“朕问你!自黄巾之乱以来,这天下之人枉死战死的数量,能数的清吗?”

张郃闭口摇头。

曹睿松开张郃的手,看向曹真、看向司马懿,又伸出右手指向帐中挂着的舆图。

“朕当日就说,天下困苦、战斗不休,皆因吴蜀这些自守之贼!与其将天下一统再拖个数十年,还不如在今日、在朕在将军面前,不惜死伤、彻底击溃蜀贼!”

“张将军。”

曹睿目光温和了些,看向张郃:“卿今日作战细情、朕一概不问。明日卿如何作战、朕还是不问。”

“朕只有一个要求。为朕尽速击败诸葛亮,一日都不要耽搁!知晓了吗?”

张郃的神情逐渐变得平和起来,缓慢而又坚定的拱手一礼:“臣知晓了!还请陛下在后安坐、观臣作战!”

“且去。”曹睿直接说道。

“遵旨!”张郃告退。

身为今日指挥战斗的统兵大将,张郃面对的心理煎熬,是曹睿可以预见到的。

兵家生死乃是常事,在张郃手中也不是没死过这么多兵。但战况如此惨烈,的确会让任何一个将军的心神、都紧绷压迫到了极限。

且看明日张郃如何作战吧。

……

翌日,凌晨天色昏暗之时。

魏军向东面派出的斥候,却惊讶的发现,诸葛亮又弃了两座营寨、数道垒墙,向后退了大约两里的距离。

皇帝昨夜已经明白告知,要坐等张郃战况。张郃也不好再去请示,而是直接与郭淮商议起来。

“蜀军定然有诈!”郭淮低声说道:“昨日王师攻蜀军营垒攻得那么辛苦,而仅仅过了一夜,诸葛亮就主动弃了这么远?”

“伯济,你是说有埋伏?”张郃问道。

“定是!”

郭淮回答得坚定,但很快就犹豫起来了:“张公,但我当下的确想不到蜀军会如何行事。总是要打过才知道的!”

张郃拍了拍郭淮的手臂:“你在前督军要谨慎些!我就在后调配军力,若有何事、我与你一并应之!”

“属下知晓了。”郭淮应声答道。

随着日头升起,青泥水河谷中的战斗又拉开了帷幕。

郭淮在军中看得真切,不远处的一处营垒前、蜀军士卒列阵以待。

只是略微用弓弩压制了几轮,这队蜀军就支撑不住阵型,向东返回到了营垒之后。

郭淮心中一阵警觉。

明知前面或有埋伏,郭淮也无法避开。军令如山,如山般的军令不仅是压在冲锋陷阵的士卒身上,也压在了他这个前线统兵将领的身上。

若是畏缩不前、延误军机,这可是破家灭门的祸事。

郭淮咬牙下令士卒翻过营垒向前,几乎刚过去了几百余人,最前端指挥着的司马就派人传来军情。

“将军,前面都是壕沟和土山!”斥候指着东面蜀军的方向,连声说道:“将军,实在、实在是太多了!”

郭淮皱眉,一把推开了斥候,亲自上前踩着梯子,站在垒墙上看了起来。

斥候说得一点都没错。

映入郭淮眼帘的,正是一处又一处的壕沟和土山。

在郭淮现在脚下踩着的垒墙后面,前方大约百丈远才是另一堵垒墙。

两座垒墙中间,每隔几步就是一个深壕。壕沟中挖出的土,就错乱的堆在壕沟中间。

若是在平地间作战,这些土工作业绕过也就是了。但此地乃是河谷之中,躲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的,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进攻了。

郭淮率军冲了几波,却都被蜀军的箭雨射了回来。

冲是无法硬冲的,郭淮只得命人持大盾前攻。箭雨是能抵住些许了,但壕沟又是一道必须面对的阻碍。

箭雨、壕沟、土山……

郭淮用了一整个上午,才堪堪摸到对面蜀军垒墙的边。率军继续向前突进、翻过垒墙之后,迎来的又是如昨日一般,刀刀见肉般的抵近搏杀。

就在同一日,吴懿在白水河谷中面临牵招的进攻,一时间却打的有来有回。

而且此处作战的烈度,与张郃与诸葛亮在青泥水河谷间的作战,也全然无法比拟。

张郃手持皇帝诏令、加之皇帝又亲自在后方坐镇,可以说得到了全天下最高权限的授权,作战起来自然无需顾忌士卒性命。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北伐主帅,又肩负着拖住魏军、替南下的魏延赵云争取时间的责任,也能下狠心指挥。

可吴懿牵招二人,面临的情况却更不相同。

吴懿虽感怀于诸葛亮安排,但又岂能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指挥起来更保守了些。

只是一味的守着营垒,不敢派兵出去浪战。

牵招手下的军队也并非自己嫡系、也不如自己嫡系那般精锐,不过是陈群从荆州抽调的郡兵罢了。指挥起来强攻营垒、能够承担的损失程度并不大。

加之吴懿又始终据营而守,因而陷入了一种低烈度的胶着之中。

傍晚时分,吴懿在营中收到了诸葛亮的亲笔信。

吴懿细细将信看了几遍,又皱着眉头、看着面前这个传令的司马:“丞相那边军情如何这般紧急?不过一日多,就丢了三里多远?”

没错,诸葛亮派来送信的人,正是陈式手下的千石司马。此人平时就极为得力,今日派他来吴懿军中,也有解说军情的任务。

这名司马把军情简明扼要的描述了一遍之后,吴懿不住的摇头叹气。片刻后,又亲笔写了回信、塞到了此人的手中。

吴懿语气坚定的说道:“告诉丞相,我定不会误了丞相的大计!让丞相放心!”

司马拱手一礼,随后转身离去。

吴懿所收到的书信,自然是诸葛亮退兵的命令。

又是一日血战。

到了下午时分,诸葛亮的本部已经几无战力,将后方袁綝的五千士卒调了过来,方才又支撑了一个下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