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7章 大军南下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陈矫从司马懿的房中走出后,司马懿当即便去寻了皇帝、将方才二人所论之事陈说了一番。

当然,二人最后带有默契的一番对话,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对皇帝讲的。

所言皆真,只不过少说了一些。

不得不说,以陈矫这位昔日的大魏尚书令来治理秦州,确实属于高配了。其人所说的三点,全都切中时局,也是当下亟需解决之事。

“三件事朕都准了。”曹睿思略半晌,缓缓说道:“不过朕有几处要纠正你们的。”

“还请陛下示下。”司马懿拱手回应道。

“伯约,将大将军唤来此处。”曹睿指向侍立着的姜维。

“遵旨。”姜维领命后去寻曹真了。

“司空稍待,等大将军来了,朕一并与你们二人说。”曹睿说道。

“自当如此。”司马懿道。

看着姜维离去的背影,司马懿竟开始思索了起来。

陛下选人用人的标准,一直以来都很明确。

虚内实外,将亲信重臣纷纷派到外任。

陛下昔日的侍中们,豫州的黄权、幽州的刘晔、还有秦州陈矫和雍州杨阜。

大魏最为关键的几个州,用的都是曾任侍中的大臣。兖州的孙资、扬州的蒋济,也都是陛下留在身边考察过的。

而且陛下从不吝惜打乱黄初年间的分派。

随着去年淮南战胜后,用贾逵在皖城牵制曹休、将朱盖牵招调至关中。朱盖在淮南、牵招在并州,这两人的位置起码十年都没动过了!、

再加上现在的陆逊和郭淮……

各州每有空缺,陛下就从身边派出一位亲信重臣。

每次战胜之后,陛下就会调度将领驻地、并且亲自为他们晋升官阶爵位。

不到两年的时间,陛下靠着选人用人,权威之盛、比之文帝当年还要更胜几分!

想到这里,司马懿的心里不由得感慨了起来。陛下之能是谁教他的呢?莫非是天授之?

更别说这个姜维,还有那个钟太尉的儿子钟毓……

这般少年俊杰,陛下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曹真稳步入内,拱手行礼后入席就坐。

由司马懿简单陈述了一下背景后,曹睿开始说道:

“陈矫说的三点,的确都是现今最需注重的事情。”

“急攻武都是对的,但留中军镇守秦州、替他看顾迁民之事,有些小题大作了。”

“陛下想用哪里的军队?”曹真出言问道。

“朕就这般说,若拿回武都、与蜀国对峙之后,朕是不可能将中军留在秦州的。员额五万的中军,朕都是要全数带回洛阳的。”

“至于人数的问题,”曹睿看向曹真:“大将军,现在关中加上陇右,除了中军之外还有多少兵力?”

曹真答道:“臣给陛下先说个大略的数字。”

“原本雍凉二州共有外军四万,其中张郃两万、牵招朱盖共计两万。”

“鹿磐在上邽损了两千,张郃本部损失了两千,牵招部损失了六千。这般算起来,外军还剩三万。”

“陇右各郡的郡兵大约还剩两千的样子,关中的郡兵有九千人。加之陈群从襄阳、调度到长安的一万人,这般算下来,关中与陇右的总军力应有五万一千人。”

“五万一千人……”

曹睿小声重复了一遍:“五万一千人,还是有些多了。”

“大将军,若是关中的九千郡兵不动,只将牵、朱二将剩余关中的五千外军留在彼处,选谁留在关中更好?”

若这般说来,关中只留九千郡兵和五千外军,剩下的都放在秦州?一万四千人,留一员重将统领倒也够了。

曹真思略片刻,还是将此番与他作战配合默契的牵招举荐了出来:“臣以为还是牵镇西留在关中更为合适。”

“那朱盖去哪?”曹睿问道。

“让朱盖回中军领兵!他的位阶也是够的,此番只有他未在陇右立功,让他回洛阳也算一种安慰了。”

“如此甚好。”曹睿点了点头:“那秦州还剩三万七千兵力?其中三万五千均为外军,战力倒也不缺了。”

司马懿坐在一旁,听着皇帝与曹真之间的分派,果然印证了他之前的想法。

皇帝在哪,中军就要在哪!

皇帝不在秦州,即使要千方百计给秦州挤出兵力来,也是要将中军全部带走的!

司马懿此时拱手问道:“陛下,还有陆将军选拔过的一万羌兵在此。”

“一万羌兵,朕以为是远远不够的。”曹睿瞥了一眼司马懿,淡淡说道:“羌人归于朕的治下,作战打仗都让朕的外军来,羌人就在后方屯田安逸吗?”

“这就是朕要与你说的第二件事了。”

“除了陆逊的一万羌兵,朕认为张郃必须在秦州再选拔出一万三千羌兵来,给朕凑齐六万。”

“若以秦州一州应对蜀国,没有六万兵如何能行呢?若想让羌人融入大魏,不让他们为大魏流血、又如何能同仇敌忾呢?”

“朕以为,没谁是天生便会作战的。既然接受了羌人之众,就要从中选兵选将。这才是一视同仁嘛!”

“陛下圣明。”曹真与司马懿二人纷纷拱手回应道。

“朕还没说完,”曹睿摆了摆手:“陆逊带来的三万羌兵,明日他要带走精选出的一万。”

“剩下两万在解散之前,让他们替朕去迁移羌民!用羌人迁移羌人,莫要坏了朝廷的名声。”

……

二月初一,上邽城外云集的魏军大部,终于要开拔动身。

姜维策马随在皇帝侧后,望着移动着的大军、以及数不清的各色旗帜,一时有些出神。

昨日姜维寻得机会,向陛下举荐了自己这位义弟上官齐、希望他可以有机会入太学为官。

但陛下只是笑着看了自己一眼,并未应允,而是将上官齐的郡吏身份、转为秦州刺史陈矫的从事了。

陛下还说,并非所有人才都有资格能去洛阳。像上官齐这种年轻的郡吏,正是应该在州中庶务中历练出来,而非到洛阳去学什么五经!

五经……庶务……

正当姜维不解之时,陛下笑着解释道:“伯约以为朕重五经、或者重庶务吗?只不过对那些汝颖宛洛的士族,朕要用他们、就必须以五经去选拔之。而上官齐这种边地能吏,秦州正是用人之际!”

姜维有那么一瞬间,想张口问问陛下为什么用自己。但只是脑中想想,终究未敢问出。

二月初一出发,大军每日前行不过四十里、各军各营前后蔓延接近二十里。

初五,到达西县,接收了一座空城。

得了陛下的旨意,姜维将从上邽带着的一张古琴,安放在了西县的城楼之上。

初八到达卤城,大军在此暂时屯驻,且待下一步进军的安排。

得到皇帝的亲自命令,在祁山堡坚守了两个多月的校尉郑司,被皇帝遣张郃接到了卤城大营。

张郃见到郑司的第一面,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本将早就觉得你是个能堪大用的!在祁山堡守了两个月,为本将在陛下面前长脸了!”

“祁山堡内伤亡如何?”

郑司本来还欣喜万分的神情,此时竟有些犹疑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将军,属下能说实话吗?”

张郃心里咯噔一下,沉下脸来:“你小子,少在本将面前耍滑头!从实说来,本将给你的一千五百人还剩多少?”

“只损失了八十人。”

“怎么回事?”张郃皱眉问道:“蜀军攻你两月,只损失了八十个人?郭伯济在上邽都损失了三千人!”

郑司尴尬说道:“其中四十余人,是在首日蜀军来袭之时,在外搬运未来得及运入堡内的粮食、被蜀军杀伤的。”

“除了第一天外,蜀军只是在外围困,从未强攻。”

“剩下三十多人,大多都是乘夜出外探路送信、再也没能回来的斥候。还有三人死于流矢……”

张郃心中略觉失望,但很快便将心态调整了过来:“到了陛下身前,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得有半丝半点的隐瞒!不得虚报,听懂了么?”

郑司连连点头。

蜀军起初为了进军速度,并未对祁山堡展开攻略,只是遣人围住便继续用兵。

回程之时,也没有心思去攻打这座修在山上的堡垒,又是在祁山堡前如风一般掠过。

不出张郃的意料,皇帝对郑司只是赞扬了一番、并称班师后再论封赏。

而就在到卤城的第二日,曹睿与众臣众将们,亲自来到了祁山堡前。

祁山堡的确是易守难攻,堪称难攻到了极致。

其所在的山峰,在西汉水谷地上兀然突起,高十余丈,扼守在河谷中央,与两旁山势全然不相连接。

“张将军,祁山堡周长几何?又有多高?”曹睿出言看向身侧的张郃。

“回陛下,”张郃拱手说道:“祁山堡修建周长一里半,高十五丈。”

“当年修祁山堡时,也颇废了一番力气。”

曹睿一边感慨一边点了点头:“朕要以祁山堡作为中心,将两端山势连接起来,在这西汉水谷地内修建一座雄城!”

“秦州的州治,就落在此地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