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3章 伯约为将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又盯着姜维看了几瞬,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伯约不取,这个玉佩就放在朕这里。”

“待来日平灭蜀地之后,若诸葛亮尚在,由伯约当面还给他好了。”

姜维应道:“陛下圣明。”

曹睿笑了一声:“不过朕也不能亏了有功之臣。”

“伯约三度出使蜀营、甚慰朕意,就暂任行中护军吧,为朕本部!”

姜维并不迟疑,而是直接俯身下拜:“臣领旨,愿为大魏肝脑涂地!”

曹睿轻轻颔首。

其实对于姜维此人,曹睿心中早就有了许多计较。

当下大魏的青年才俊,曹睿最为重视的只有三人:毌丘俭、姜维和夏侯玄。

刚登基之时就命毌丘俭为越骑校尉,跻身两千石官员的行列中,这是由于毌丘俭本就在东宫为官。

历来,东宫属臣在新帝即位后、都是即刻命为显职的。和曹丕当年所做的酬功之举比起来,曹睿已经相当克制了。

毌丘俭身为曹睿私人,复又作为使节、与刘晔一同巡边幽并,是为了培养此人的大局观与眼光。

有刘晔这样的智谋之士,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言传身教,毌丘俭的谋略水平进步飞速。

正是因为毌丘俭的才能、并非大魏最顶尖卓越的那一档,曹睿才要这般将他培养。

和毌丘俭相比,姜维、夏侯玄的才能就更胜一筹了。

夏侯玄以文,姜维以武。

他们二人的用处并非当下,而是五年、甚至十年之后。

因而曹睿要让姜维随军征讨、让他出使敌营、让他入中军为将。

而夏侯玄……

夏侯玄需要的乃是不断的磨砺,更加的务实。

与军事不同,若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一定要学会在低谷中积蓄力量、不断充实己身,更有耐性和韧性,方能堪当大用。

让夏侯玄在得意之时,因浮华案回乡读书,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有皇帝亲自关切,以夏侯玄的身份才能,又何愁日后不会得用呢?早一些与晚一些,又有什么区别?

姜维行礼已毕,曹睿转头看向曹真:“桓范领的四千骑兵不是归在大将军那里吗?让伯约来领吧。”

曹真应道:“臣知晓了,稍后就去分派。”

曹睿指了指姜维:“既然为将,就不要随在朕身前了。且去你本营候着吧,等大将军的分派。”

姜维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之意,但很快便收拾好了心绪,拱手行礼后告退。

司马懿此时心中颇为感叹。

当日太学初立之时,陛下两次亲至太学授课、司马懿当时心中还存着一丝疑惑之意。

但在亲眼目睹姜维得了行中护军之职后,司马懿除了感慨姜维升迁之速外、还想起了更多的事情。

所谓行中护军,就是代理中护军的意思。

很明显,姜维资历尚浅,陛下并没有让姜维负责中护军分内的武官选举等事。

而是借着行中护军的头衔,将桓范的四千骑兵统率起来。

这种重视程度,在陛下登基之后是绝无仅有的。

若假以时日,想必姜维定会如今日的牵招、张郃等人一般,执掌一方军务吧?不过现在论及此事尚早,还是且行且观吧。

想着想着,司马懿竟在心中有了一丝叹气之意。

同是第一批太学的学子,姜维就能侍奉君前、得授显职。

随军到了陇右的近百名太学郎,都会在此负责羌人屯田之事,为履历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自家长子师儿……

若是此番回军洛阳之后,定要以从政之功、来换取司马师的开释!

……

不过两日后,亲率六千步卒、与魏延在青泥水河谷中对峙着的郭淮,便传来了魏延撤军的军报。

出于谨慎,郭淮只派人远远随着。探明了蜀军着实撤退、而并非埋伏后,才向后方禀报。

听曹真讲完军报之后,曹睿镇定自若的点了点头:“魏延退了?朕大略猜测,还是因为朕与诸葛亮的三封书信,让他彻底没了战意,而是选择与朕据险而守。”

“郭淮确定是赤亭了?”

曹真答道:“郭淮在军报中并未完全确定,只是说斥候在距离赤亭二十里的地方,碰上了沿路而设的蜀军小寨。”

“那就是赤亭了。”曹睿看向帐中群臣:“诸葛亮要凭险据守,已是势弱之举,朕如何能不跟呢?”

“应该如何进军?”

曹真答道:“当下大魏在下辨兵力超过四万,在河池也有一万五千。而臣大略揣度,蜀军在赤亭一带的兵力,应当不会超过五万。”

“为何?”曹睿问道。

曹真拱手说道:“如杨刺史所说,赤亭之地并不宽阔,河流交汇山势相夹,虽然险要、却也难以集中防御。”

“诸葛亮自祁山退去后,兵力本就不足六万。又如何不会分些兵力来保守后路呢?”

曹睿道:“那大将军的意思是?”

曹真拱手道:“以臣之见,当从下辨、河池两地出兵!”

“应当留两部骑兵在后策应,保存下辨、河池两城。”

“余下全军沿青泥水向东南、与赤亭之处的蜀军对垒相持。而夏侯儒的一万五千步卒,可以从河池、沿白水向南、从另一个方向包围赤亭。”

“青泥水与白水注入故道水的河口,相距不过五里罢了。若哪一处寻得战机,则另一处皆可同时策应!”

曹睿想了片刻:“那就要看夏侯儒能否与朕本部协调好了。”

曹真点头。

曹睿看向牵招:“不如牵将军替朕到夏侯儒的营中坐镇?”

“这……”牵招面露一丝迟疑之色:“陛下,夏侯将军独领一军从荆州至长安、又从长安至河池。若臣突兀前去,恐怕并不能安其部众啊!”

曹睿挥了挥手:“夏侯儒的一万五千兵里,不是有你留在长安的五千兵吗?你且去领了便是。”

“不过牵将军说得对,大敌当前实在容不得什么披露。朕会给夏侯儒下一封诏令以安其心,让他以你为主。”

“放心好了。”曹睿笑着看向牵招:“不会有什么事端的。”

从上邽南下、一直就是个光杆将军的牵招,此时终于可以继续领兵作战,自是应下了皇帝的分派。

“留一万骑兵为后翼,其余大军明早进发。”曹睿看向曹真、司马懿等人:“这样安排可还妥当?”

“陛下圣明。”曹真答道。

司马懿也是一般说法。

……

三月十六日上午,已经候在下辨、河池一带半月之久的魏军,两线进发、同时向赤亭进发而来。

若要简单、抽象的描述一下,赤亭之处的地形就如同一个三岔路一般。

曹睿、牵招率军从三岔路的两个口子、向汇集之处进军。而诸葛亮就在道路的交点处防御。

虽然诸葛亮在沿途设立了一些小寨,但毕竟每个小寨只有数百人防守、在遇到数万魏军当面的攻势下,接连弃寨而逃。

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曹睿的大军就到了赤亭以西十里之处,沿着青泥水河谷与诸葛亮对峙。

……

蜀军大营中。

得到了曹军两面夹击的军情后,蜀军上下各个将领都严阵以待,全力应对着的攻势。

但诡异的是,在对峙的前两天内,魏军本部多次派步卒向东攻击蜀军营寨。虽然都被挡了回去,但也给蜀汉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而在第三天,魏军却停了下来,全然没有一点攻势。

晚间,诸葛亮的大帐之中,众人汇集至此,一同议论着今日军情。

“禀丞相。”魏延拱手说道:“属下今日并未发现魏军攻营。按理来说,前两日魏军死伤之数也未过千,应当并不会影响其部攻势。”

“今日停战,着实诡异。”

诸葛亮看向吴懿:“白水河口处的魏军有何动作?”

吴懿沉声答道:“禀丞相,白水河口的魏军乃是从河池的方向过来,自三日前到达后、一直没有像青泥水方向的魏军一般攻营。”

“属下猜测,魏军两番分兵、定然一虚一实。而白水这边的魏军,应该就是人数更少的一方。”

“属下请明日出兵、试探攻向此部魏军,试探一番。”

诸葛亮沉声应道:“魏军两侧来攻,其势虽凶、但并不如合兵一处军力更强。”

“魏军分成两部,被山川河流所隔断,正应寻求时机将其击破。”

“但魏军初至、情况并不明朗。”诸葛亮看向吴懿:“明日开始,你部连续三日攻击魏营!”

“本相要看看,魏军到底哪处是虚、哪处是实!”(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7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