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章 分割冲杀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北风将军旗吹得猎猎作响,已经升至最高处的日头丶让急忙后撤的蜀军上下份外焦急。

正在被典满率军拆毁的垒墙以南丶大约一里多远,魏延的两千士卒正在慌忙结阵,且是一边维持阵型丶一边向南缓行。

阵势结的不好,甚至可以说颇为散乱,但魏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魏延立在马上,眺望着北面不远处丶一炷香之前还属于自己的营寨,眼中的忧色更甚了。

魏延当然不想耽搁,但他更不能独自弃军而逃。

他心中知晓,魏军骑兵一旦冲至自己身侧,若无军阵遮护丶自己的这两千兵恐怕瞬间就会被冲散,恐怕没多少兵能坚持逃回断山口。

此时此刻,作为蜀汉军中丶为数不多的宿将,二十年前的长坂坡一战,给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魏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就是刘备身边所剩的十馀骑之一。

自己和吴班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万人,若是被骑兵兜住去路,再被魏军步兵压上就危险了。若能撤至断山口东面的塬地,自己这支步卒差不多就可以保全了!

此刻的蜀军共分为三部。

马岱统五千步兵已经向南立阵接近三里,魏延部约两千步卒丶离寨墙已经有将近二里远。而吴班所统的两千馀步卒,此刻也全然不如刚退时的百人一队,在近在咫尺的骑兵威吓下,在原野上不成阵势丶散作星星点点般,演变成了真正的溃败逃亡。

而蜀汉的讨逆将军吴班本人,与亲卫共十馀骑正在队伍的最前端,朝着魏延尚未成型的军阵冲去。

魏延大急。

并非吴班的两千兵多麽宝贵,真正有价值的乃是讨逆将军吴班本人。十馀日前邓芝之死,已经令诸葛亮下令斥责马谡丶将马谡训得不敢丝毫改动诸葛亮亲自点头过的布置。

自己尚且不如马谡受宠,若吴班死在自己面前,又该如何向诸葛丞相交代?更别说吴班还有一个权势炽热的族兄吴懿,此刻正在从南边急速向略阳援来。

就在魏延向吴班的方向张望丶并且挥舞旗帜示意吴班向自己靠拢之时,程喜所部的骑兵已经南下,沿着被典满部撕开的寨墙口急速涌出。

马蹄声与喊杀声弥漫遍野,如同此时冬日的北风一般丶迅疾而又猛烈的向南冲来。

在数千骑兵的兵锋威势面前,马岱与魏延两部已经惊惧了起来,而吴班所部就更加不堪了。

魏延原想着要等一等吴班,当下再也顾不得接应,而是下令本阵即刻向东南前进丶跑到小河对面去。吴班虽然重要,却也不比自己的两千兵更贵!

过了小河,再过三十丈左右便是山脚。有了山势在一旁遮掩丶可以抵住骑兵的冲击,魏延才能从容的向西南的王平丶赵云营寨行去。

若事有不谐,还可以上山躲避嘛!

没错,此处这条小河丶与西南八里处的略阳城北的小河,正是同一条。受制于陇右多山而少平地的地理,略阳城处于一片山间平原之中,有一条小河穿过其间。

略阳城外的张合丶陈凭等将,自然知道这条小河名为清水。在魏延丶赵云等蜀汉将领看来,这条表面结冰乾涸近半丶最深处仍不过膝的小河,谁都未将其当成一回事。

可在如此乱战之时,一条近乎枯水的小河,却成了魏延保存性命的依仗。

河滩上还零零散散的有些积雪,碎石和薄冰夹杂其间。魏延率亲兵压在阵后,驱赶着士卒们尽快过河,慌乱中有士卒跌倒丶军阵也不曾有半分停止。

而吴班?且让吴班自求多福吧!

赵云大营在西,魏延之所以率部向东南过河,只是为了在骑兵冲击下求一条生路罢了。

稍北一些的地方,吴班俯在马背上不住的向前冲去,身边只有十馀骑亲卫在旁。当看到魏延不向西南丶而向东南过河行去,这个安排显然是为了保全军阵。

吴班一时竟犹豫了起来,勒马在河滩前缓缓停,转身向北看去。

亲卫们催促道:「将军快走吧!再不走就真来不及了!」

可吴班并未接话,看到身后冲来的魏军似乎并无追杀自己所部的意思,而是直接朝着西南驰去。

吴班明白,迎面这支魏军不选择追杀自己所部的原因,定是魏军主帅令其阻断西丶东两部汉军的联系。

与这种战略目的相比,些许杀伤也显得不那麽重要了。有那麽一瞬间,吴班似乎怀疑这支魏军不理自己,是不是自己官职太低?

吴班有些自嘲的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谁让这队魏军骑兵身后,还有更多数量的骑兵呢!在两军争抢胜机的当下,自己的脑袋确实并非最重要的目标。

就在吴班迟疑要不要如魏延一样丶向东渡河以求生路之时,他惊讶地发现西边赵云营地的方向,竟有一股人数更少的骑兵朝着魏军冲来!

竟有自家骑军来救!吴班大喜之馀,亲自从亲卫手中将军旗夺了过来,擎在手中高举起来丶率先向东渡河。

原野上散乱奔跑着的蜀军士卒,见自家将军已经过河丶也纷纷朝着河对面跑去。

程喜率部从北向南驰来,见到西面有一队蜀军骑兵向自己冲来,不怒反笑丶即刻下令军旗向西略微偏转,直冲冲地对撞了上去!

正是句扶所部。

步兵交战尚有战线僵持,胜负之分并非片刻就能明了。而骑兵连人带马丶在高速驰骋之时当面迎击,巨大的动量带动兵刃向前,考验的不仅是一腔血勇和胆气,更是平日里丶军营中的次次苦练。

句扶所率的一千骑兵,成军时间不过五年左右。虽说曾与诸葛亮一同征讨过南中,且尚未经过与魏军这般大规模的合战历练。

反观程喜所率的三千骑兵,从战事经验丶阵势训练甚至士卒的从容程度,都比蜀军骑兵强上不止一点半点。

强者当即就会获得胜利,而败者迎来的只有速死。

魏蜀两支骑兵,一部三千丶一部一千。几乎在瞬时便分出了胜负。

仅仅是第一次冲撞,蜀军骑兵就损失了五百骑,占到了半数之多。长矛带着马匹的速度,朝着对面骑兵的甲胄冲去。

矛尖迅猛地撕开铠甲的防御,穿入敌人身体的同时丶带着血花冒着热气喷出。或者长矛直接插入胸甲与兜鍪的缝隙中,刺穿对面马上骑士的脖颈。

这样的场景,正在数不清地重复着。显然蜀军骑士们倒下的更多,掉在马下丶被后面一拥而上的马蹄践踏,纵然一时没死丶也会被马蹄予以终结。

两支骑军错开,魏军骑士的损伤还不到两百骑。

程喜似乎对这种战果早有预料,面上的神色并没有太多波澜。一骑当先驰在队首,率部缓缓调转马头,通知亲卫晃动军旗。

两翼的骑兵先行,中间的骑兵后行,呈雁形阵向句扶部剩下的五百骑冲来。

句扶此时面色煞白丶几无血色。原本只想听赵云之令丶替南下撤退的魏延部丶吴班部遮掩一二,随后撤退便是。

自诩前程广大的句扶,却丝毫没有半点想过要死在这里!

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句扶心中动摇,当即就没了战意。西边的归路被程喜部所阻,自己又无法冲透魏军骑军。情急之下的句扶只得如同方才魏延的举动一般,主动向东南渡河逃去。

见蜀军骑兵纷纷向东南过河,程喜勒马缓缓停下,一时间竟愣住了。

此处乃是从西南延伸至东北的一片山间平地,小河北面的面积远大于南边。魏延丶吴班丶句扶纷纷过河。程喜此时觉得,若是自己进逼过甚,对面这些蜀军要麽会依山结阵抵挡丶要麽会直接登上两侧并不陡峭的山上。

骑兵又无法上山……

想清其中关窍之后,程喜竟然嗤笑一声,当机立断丶率部向西南行去,想要兜住正在向赵云营寨靠拢的马岱部西侧。

夏侯和部的三千骑军也抵达战场,经过程喜部冲杀的战场,比起刚才已经明朗多了。既然程喜已经向西,夏侯和率部亦是向东过河,朝着散乱的吴班部追去。

战况瞬息万变,谁都没有预知全部的能力。

亲自在营垒处堵住魏军的魏延,竟然能将手下士卒都带到河水东南丶过河依靠山势寻得生路。

吴班也迅速决断向东过了河,虽说还在被夏侯和部追杀中,但暂时护住了他自己的生命安全。

只一次冲锋便损失了五百骑的句扶,也过河朝着魏延逃去,同样躲开了当面最直接丶来自程喜部的威胁。

反倒是原本在最后面丶离交战最远的马岱部五千士卒,先是被程喜阻住退路,后又被追赶过来的孙礼部团团围住。

孙礼此人的仕途倒也不同寻常。

先是作为徐州大郡丶琅琊郡太守之职,率郡兵南下参与作战,在寿春城外的大阅礼上被皇帝看重。

而后又调入洛阳,在城南郊猎之时丶面对猛虎当面挡在皇帝身前,因而在洛中声名鹊起。

随后又被皇帝亲自下令,徵召到中军为将。

实话说,孙礼当日在淮南作战,只不过是在山地中率郡兵与吴军僵持罢了,手下并非强军,也并非领到关键之任。

而今日则完全不同了。

三千精锐骑兵在侧,足矣让任何一位将领胆气横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4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