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章 喜忧参半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就在诸葛亮设下埋伏的当晚,张郃率军抵达上邽。

又过了一整日,也就是二十八日晚,上邽、临渭、新阳诸城均已收复的消息、与诸葛亮率军南撤的消息一并传回了略阳城内。

可曹睿手中捏着两封从洛阳传来的书信,面上却有了些许疑难之色。

“陛下所虑何事?”司马懿看着皇帝略显纠结的神情,试探着问道。

曹睿抬眼看了看司马懿,又看了看堂中的杨阜、陈矫等人,一时不知当讲不当讲。

缓了几瞬之后,曹睿还是开口说道:“是洛阳传来的喜讯!孙婕妤怀有身孕、毛嫔身负襄理后宫之责,亲自写信向朕报喜。”

司马懿与陈矫对视一眼,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曹睿也好,司马懿、陈矫这些大魏重臣也罢,考虑的并不是什么孙婕妤怀孕、却由毛嫔报喜这种琐事。

真正让二人觉得有些难办的是,怀孕之人乃是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见堂中陷入一片寂静,曹睿略显无奈的笑了一声,摊了摊手说道:“怎么都不作声了?就无一人能给朕出出主意的?”

司马懿见躲不过去了,笑着朝皇帝拱手称贺:“臣恭喜陛下将要再添子嗣!陛下之事乃国事之首,天家人丁兴旺乃是大魏之福。”

“少说些没用的。”曹睿白了司马懿一眼:“司空知道朕想问什么!”

司马懿轻咳一声:“臣确实知道陛下在纠结什么,无非是担心若是孙婕妤诞下皇子,如何对他、以及对东吴孙权。”

“不错,继续说。”

“臣倒是觉得,陛下无需担忧此事。”司马懿笑道:“真正该担忧的是孙权!”

“何以见得?”

曹睿坐直了腰板,向司马懿望去。

司马懿解释道:“臣不说那些太远的事情,单单说几桩近的事情。”

“灵帝之时,何皇后生刘辩,董太后抚养刘协。宫中争端不定,因而使外朝不稳,袁绍、董卓等人得以肆意弄权。”

“若再近些的,还有袁绍之子、刘表之子这些事例在前。陛下担忧之心,臣也能够理解。”

曹睿轻轻颔首,没有作声,继续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喉头轻动,解释道:“若孙婕妤真能诞下皇子的话,非但不会造成事端、反而会对陛下收复东吴更有助力。”

曹睿笑着摇了摇头:“何以见得?虽是孙婕妤所生,孙权就会以此来投朕吗?”

“并非如此。”司马懿道:“此前出使东吴的司马芝回返之时,孙权尚且以金珠宝货重资贿赂陛下。”

“若是孙婕妤有喜,比起陛下来说,更为难熬的乃是孙权。”

“陛下不如先将此事暂放一旁,颁下赏赐安抚孙婕妤即可,并将此事告知孙权、看孙权先如何行事!”

“哈哈哈哈。”曹睿大笑起来:“司空这是顺水推舟啊!若孙权再对大魏示好,东吴内部人心也会疑他。若孙权对此事置之不理,又如何解释他此前重金贿赂的举动呢?”

“朕记得今年司马芝回返以来,孙权已经给朕写过三封信了吧?”

“正是三封。”司马懿答道:“信中言辞之谦,比之旧日建安年间更甚。”

孙权给曹睿写信,不仅是两位君主私下的问候与沟通,更是两个对峙间的政治实体的对话。

昔日孙权斩获关羽首级献给曹操之时,随关羽头颅一并到达许昌的,还有一封言辞极卑的书信。

与曹丕极为要好的钟繇,看过此信后,作出了‘顾念孙权,了更妩媚’的评论。

就连曹丕本人,也感慨道‘孙权之妩媚,执书嗢噱,不能离手’。

既然孙权如此有意求好,就且看孙权如何反应吧!

“取笔墨来!朕要亲自给毛嫔回信!”

离皇帝最近的杨阜,将自己桌案上方才草拟文书时用的笔墨、直接端到了皇帝的面前。

堂中众臣见皇帝忙着写信,一时间都沉默着等在一旁。

曹睿写了小半炷香的时间,这才搁下毛笔,笑道:“家事亦要多嘱咐些啊!”

“陈卿,将朕的此封私信随下一批回返洛阳的使者、一并送过去!”

“遵旨。”陈矫起身,用一小块绢布轻轻吸去了墨迹最重的几处,然后将左伯纸迭起封好,再在皇帝的面前盖上火漆。

“且看孙权如何行事吧。”曹睿说道:“方才大将军传来的军报,你们也都看过了。”

“冀县、新阳、临渭诸城均已收复。而南安郡、陇西郡因为地处偏远,消息还未传至略阳。”

“大将军在军报中请朕移驻上邽,你们如何看?”曹睿环视了一圈堂中群臣,出声问道。

天水人杨阜第一个应声道:“臣以为大将军此言甚妥!”

“陛下在略阳驻跸已久,既然上邽一带已有大军镇守、并无风险,此处停留着的一万余兵、也应一并带到上邽去。”

“届时或者整顿陇右四郡内务,或是率军向南收复卤城、祁山一带,自然是如指臂使一般。”

“杨卿怎么不请朕去你家所在的冀县?”曹睿笑着问道。

“禀陛下,”杨阜尴尬一笑,解释道:“虽然臣家在冀县,然臣亦知晓上邽乃是陇右最为紧要之地。”

“南下去上邽乃是正理,如何要去冀县呢?”

曹睿轻轻摇了摇头:“那冀县可就没机会了。”

杨阜略微愣了一下,想了几瞬之后,方才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随即出列言道:“陛下,上邽确实比冀县好,臣不能因私废公!”

司马懿、陈矫也一并称是。

曹睿起身叹道:“你们都觉得上邽应该作为新立的秦州州治?”

司马懿说道:“上邽地处要道,又是天水一郡的重镇,除了上邽那还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呢?”

听闻司马懿之话,杨阜与陈矫也一并点头,面带不解的看向皇帝。

曹睿问道:“你们怎么总要想着拿现在的眼光去看秦州呢?”

“司空,朕问你,一州州治应如何选择?”

司马懿见皇帝向自己发问,想了几瞬后答道:“应选在交通便利、山川形胜、物产丰饶之地。上邽地处渭水之畔,向东控渭水道、向北控陇山道,乃是陇右第一重镇。”

“重镇?什么是重镇?”曹睿又问。

“自然是把控要道的防守重地……”司马懿说到这里,恍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司马懿微微欠身:“臣知晓陛下的深意了,是臣思虑短浅了。”

“不是短浅,而是想岔了路!”曹睿看着司马懿、又看向半懂不懂的陈矫、杨阜二人,叹着气解释道:

“朕想设立这个秦州,不是为了让秦州如河南、河北诸州一般替朕牧民的,而是为攻伐蜀地、枕戈待旦的!”

“来,你们三人一并过来。”

曹睿起身向那日张翼所绘的舆图走去,招手叫上了司马懿三人:“与朕一同看看舆图再做打算。”

待三人纷纷站至自己身后,曹睿用右手食指点了点上邽的位置,然后逆着诸葛亮此番进军的路线。

先从上邽向西南指去、到了西县后再向南指向卤城、祁山堡一带。

曹睿又侧过头来看向杨阜、陈矫二人。

对本地极为熟稔的杨阜此刻已经明白了,惟有陈矫还是一副半懂不懂之态。

不过,曹睿也无心再去给陈矫单独解释,而是向杨阜问道:“祁山堡、卤城一带如何?可否能以此地为依托,向南攻伐蜀地?”

杨阜缓缓睁大眼睛,眉眼间的神情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而且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些什么。

“陛下,卤城此地臣确实熟悉。昔日马超作乱之时,臣就是率众从卤城起兵,北上进击马超余党的。”

“陛下请看。”杨阜用手指着西汉水沿岸:“卤城此地,南北窄而东西开阔,沿着西汉水两岸近百里河谷皆可耕种。”

“而且卤城之所以为卤城,乃是因为此地盛产盐池,所产之盐几乎与海盐味道相仿。若能在祁山堡附近修建城池,既能借祁山地利、又能借西汉水水运之便。”

“无论运粮出征、抑或集运物资,都是上乘之选!”

说着说着,杨阜愈加激动了起来。

“陛下,从祁山沿西汉水进军,舟船可以直接抵达阳平关下!当日张翼此贼虽然出言诓骗于我,但他有一点说得没错,西汉水属实是运粮坦途!”

杨阜退后半步,躬身一礼道:“臣以为陛下之意极妙!”

“若在祁山堡左右筑城,既有粮草充实之资、又有产盐之利。进可以控武都、汉中,退可以保陇右四郡全境!”

“陛下,”杨阜恳切道:“除了祁山堡这里,再无更优之选了!”

可一旁的司马懿却保留了些不同意见:“杨侍中有没有想过,祁山、卤城一带经过蜀军祸乱,还能有多少人口呢?”

“如何能撑得起一州州治呢?”

“既然其他之事皆不是问题,那么当下就只有一个人的问题了!”

杨阜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只要迁民众以充卤城、祁山一带,则此难瞬解!”

“此地极妙!”(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