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1章 真伪谁知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如何是好??

皇帝的一番话,让曹真和司马懿二人都听得呆了。

在大魏,或者在当今世上,难道有这么牛的反派吗?

能控制的了整个大魏中军和洛阳城?还兵不血刃?

曹真咽了咽口水,出于一个统兵大将的本能问道:“陛下,贼人兵力如何、战力如何?”

曹睿微微思考了下,说道:“三千兵力,州郡兵一般战力。”

曹真面露诧异,这样的兵力战力是如何控制的了洛阳的?

“区区三千人而已,臣率两千骑、不,一千骑就够,定能为陛下取贼酋首级。”曹真自信满满的说道。

“不,你打不过。”曹睿淡定的说道。

曹真刚想反驳一二,三千寻常步卒哪抵得住虎豹骑一冲的?却想到陛下曾说这是在‘推演’,只得继续问道:“那臣想办法遣人潜入洛阳城中,召唤中军作战便是。”

洛阳这时确实像个大兵营一般,中军都驻在城内。城外只有洛阳典农的屯田兵而已。

曹睿轻轻摇头:“大将军进不去。一日之后,中军听贼人指挥。”

曹真语气中带了一丝抱怨:“陛下这是在说笑吗?天下怎么会有这般事情?”

曹睿只是一笑,向司马懿努了努嘴:“若由司空来指挥,应当如何应对?”

方才皇帝与曹真两个人的对话,司马懿听得真切,陛下要玩这个‘推演’,所幸出猎也是无事,陪陛下闲聊一番好了。

司马懿捋了捋颌下短髯:“陛下,臣倒是有一问。方才陛下说贼人据守洛水浮桥,必然是为了阻断我们返回洛阳之路。”

“贼人有什么诉求?或者说,贼人想要什么条件?”

果然谋略上还是司马懿见长一些,曹睿笑着回应道:“司空提了个好问题!”

“贼人想要大将军和司空的官职,军权和录尚书事都要,再让朕如汉献帝一般,居于朝中为一傀儡。”

司马懿闻言也皱眉看向皇帝,心中竟也如方才的曹真一般想法,陛下这是来搞笑的吗?

但曹睿渐渐变得严肃的神情,让司马懿心头一凛。

这是玩笑吗?看起来不像个玩笑。

司马懿眯眼思索起来,很快便给出了自己的答复:“陛下,臣心中已有揣度。”

曹睿点头:“说来。”

司马懿拱手道:“臣以为,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但有降与死耳。”

“陛下万乘之尊,臣不敢拿陛下打比方。”

“就臣本人和大将军的话,既然不能战、也不能守,那么就当走了。向许昌、南阳,何处去不得?难道还能降和死吗?”

曹睿扬眉看向司马懿:“降和死是一回事?”

“是一回事。”

“降尚且能生,死便是真的死了,如何能是一回事?”

司马懿解释道:“都降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死不死的不是就在一句话之间吗?”

曹睿纵马上前,近近的打量了一番司马懿的面孔,缓缓说道:“司空说的好啊!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除此之外,就只有降和死罢了。”

“就凭司空这句话,朕当为司空记上一功!”

一旁的曹真有些不解:“陛下这是何意,是要将这句话推广开来吗?司空说的,与大魏军法不符啊。”

“按军法规定,只有被围百日仍得不到救援之时,才可投降。大魏历来注重死战,哪有和将士们说‘不能守当走’的道理呢?”

曹睿轻轻摇头:“大将军理解错了。司空的话不是说大魏军队的,而是对朕的这个皇帝说的。”

“将士们的军事,和皇帝的军事,从来不是一回事。”

看到了司马懿在一旁似懂非懂的神情,曹睿笑着问了一句:“司空会写七言诗吗?”

司马懿有点跟不上皇帝思维的跳跃:“回陛下,臣会作文,也写过几首五言诗,七言诗却从未作过。”

“不过臣知晓,这世上的第一首七言诗就是先帝所作的《燕歌行》。”

“先帝最会写怨妇诗,这个朕知道。”曹睿竟诵读了起来:“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四句诗读罢,曹睿笑着说道:“朕也偶然间得了四句。大将军和司空听听?”

不知怎的,曹真的脑海中竟想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一幕。

十六年前的孟夏时节,那时先帝曹丕刚刚被命为五官中郎将。武帝西征马超去了,曹丕带着曹真、还有吴质等人,一同前往南皮游猎。

曹真记得真切。在路上几人纵马高呼之时,吴质就曾笑着高声吟诵这首诗来。诵了两句之后,吴质还带了几分唱腔,先帝在一旁笑着打拍子,自己也在马上笑着欢呼。

一阵恍惚。

曹真摇了摇头,将自己从突然出现的记忆中唤醒,不知怎的,最近这一年中,忆起旧事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见曹真没有反应,司马懿接话道:“陛下也得了佳句?那臣要好好聆听陛下大作了。”

曹睿看向二人,口中缓缓诵读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曹真再不喜欢文学,皇帝诵读出来的这平铺直述的诗句,又如何会真的听不懂呢?

司马懿在一旁不动声色,心里早就泛起了滔天波浪。陛下这是在担忧什么?或者说,陛下在暗示什么?

曹睿轻笑一声,打马向前而去。曹真和司马懿对视一眼,也赶紧跟上分随于左右。

曹睿笑着说道:“朕倒是想起董卓来了。”

曹真接话道:“董卓?陛下为何想起他了?”

司马懿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曹睿说道:“若是董卓死在美阳之战,后面未奉袁绍之令进军洛阳的话,那董卓岂不成了大汉的顶级功臣了?”

曹真摸了摸下巴,略带思考的说道:“好像真是这样,董卓到了洛阳后反迹才露的。”

皇帝左侧的司马懿心头巨震。曹真不懂也就罢了,他司马懿又如何不懂?

董卓奉何进和袁绍之令进了洛阳,所得的第一个官职不正是司空吗!

陛下在点拨我?毫无道理啊!

曹睿继续和曹真说道:“大将军说的是啊。积攒数十年的忠心功劳,最后倒是被董卓一并拿出卖了个好价钱!”

“不过朕观董卓此人,着实少智。”

“不能守当走,董卓也确实去了长安。长安也不能守,董卓便去了郿县、在万岁坞里将头埋起来,再也不肯走了。”

“既然不走,降或者死,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见皇帝提到自己方才的话,司马懿也回应道:“董卓着实是千古奇葩。”

曹睿点了点头,眼神瞟了一眼曹真后,继续驱马前去。

……

到了扎营的地方,虽然营寨已经提前搭好,但还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

这些琐事自然与曹睿无关。

曹睿看向曹真:“大将军,朕听说你昔日也曾射虎?”

曹真哈哈一笑:“陛下竟也知道此事?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按臣现在的体力,射虎或许还行,但若是持戟对虎,实在是不得行了。”

曹真拍了拍自己的将军肚,曹睿也笑着说道:“大将军果然是将军啊,这个肚子就不一般。”

曹真说道:“陛下莫要开臣的玩笑了。”

“大石山此前臣也来过,此地倒是确实有虎。熊、鹿、獐、兔这些常见的猎物也是许多。”

“陛下明日要射猎多少?”

“朕?”曹睿笑着指了指自己:“既然这样的话,那朕与大将军、司空各领一队好了。”

“无须顾忌,谁射猎得少,就在宴中罚酒十樽,再歌一曲好了。”

“哈哈哈,陛下好兴致。”曹真大笑着拱手道:“那臣明日可要竭尽全力了。”

这个时代的君臣之间,除了严肃的朝中政事之外,闲暇游玩时倒也是放松而不拘束的。

无需讲那么多的礼数。

武帝曹操爽朗好客,文帝曹丕开明通达。从建安的动乱年代延续至今的豪迈之情,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大底色。

些许比试,无伤大雅的调剂罢了。

……

翌日,行猎的队伍分成三队。

一千七百骑兵在内外警戒,曹睿、曹真、司马懿各率百骑开始狩猎。

其实狩猎这种事,和行军作战也是极为类似的。

调度、协调、定下目标、执行计划、最后才是迎来收获。

附近的山林平地早就被中军骑士细细的搜查过了,除了山野中的兽类之外,全无半点人迹。

曹睿自领四十骑居中,让刘劭、卢毓各率三十骑在左右策应。

没错,曹睿将修律的刘劭、卢毓也一并领出来了。洛阳城中的闲人不多,这两人整日劳形于案牍之间,带出来放放风也是好事。

一并被领出来的,还有刚刚回到洛阳的孙礼。

孙礼此人,年初在南征孙权时表现亮眼,给曹睿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其人的才能,恐怕不是一个两千石的太守可以囊括的。

曹睿左手勒住缰绳,右手高高举起,身后的骑士们也随即停下了马匹。

曹睿右手伸出,一旁伺候着的孙礼,将一张描金的雕弓递了过来。(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