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5章 当堂驳斥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方才之言,可谓是诛心之论。

若高柔借故推脱,那就无法解释在皇帝即位快一年中、高柔为何不报告,存在不称职的嫌疑。

若高柔表明是自己的过错,则又变成了给他自己挖坑。

无论高柔怎么答,似乎都不太妥当。

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高柔,这个一向以执法严明出名的廷尉,今日也被逼到了墙角了吗?

高柔却不慌不忙的拱手道:“陛下,臣未向陛下告明此事,也的确事出有因。”

“讲。”曹睿只是简单的说出一个字。

高柔说道:“自陛下践祚以来,无论内朝外朝皆感于陛下之圣明,且陛下极少动用校事,因此臣一直将校事视作无用之物,在可与不可之间,待其权责消亡便是。”

“可臣近日却听闻,陛下将校事从中书收回、又将其分派给侍中,这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校事又有复起的迹象。”

“因此才有了臣今日上表陛下。”

曹睿面色平淡的问道:“那么廷尉以为朕不欲再用校事,因此就没有向朕禀报。现在见朕要再用校事,这才上表?”

“就算朕在位的时间说得过去,先帝年间呢?”

高柔说道:“臣是黄初四年就任廷尉的。就任廷尉后的第一年,臣就命廷尉府诸属官核查校事的冤假错案,将其报告先帝后,却被先帝否了。”

“而后黄初五年、六年,先帝两次亲率大军伐吴,臣不欲因此事再令先帝分神、令朝中动荡,因而未报。”

将锅甩在先帝身上就完了?

曹睿毫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对,是先帝没理会此事。先帝都不在了,朕还能说什么?”

“若按廷尉的这个逻辑来说,校事出了问题,先帝不管,朕也不好翻旧账对吗?先帝在时,有人敢这样说武帝吗?”

“以为朕是圣君,发现朕用校事之后,才醒悟到朕不是了吗?”

曹睿表情冰冷的看向高柔:“廷尉高柔隐匿不报、于其职责有失,罚俸三月。廷尉可还服气?”

高柔躬身行礼:“此事是臣做的不妥,臣甘愿领罚。”

曹睿面色稍微柔和了些:“廷尉,朕再问你,为何就一定要取销校事呢?”

高柔正色道:“陛下,校事之害已经很久了。”

“校事选用之人,皆是小吏而已,位卑而不足信。校事在外借陛下天威以为声势,在内聚拢奸佞以成腹心。朝中大臣以与其争论为耻,大多都是忍耐校事。而平民小吏畏其锋芒,往往无处伸冤。”

“如今,外朝有公卿将校统领官员,内朝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而且还有司隶校尉监察京畿、有御史中丞督查官员。”

“若这些贤明之臣都不称职的话,区区校事小吏,又何足为信呢?若臣子们都称职的话,校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这番话听下来,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曹睿出声问道:“朕不是将校事之权归于侍中了吗?朕的侍中,辛佐治、陈季弼、杨义山,难道不都是贤明之臣吗?”

“朕用贤明之臣来统领校事,也不对吗?”

高柔再度拱手说道:“若如此这般,难道不又是多了一个御史台、多了一个司隶校尉吗?于大魏又何益处呢?”

曹睿这时彻底听明白了。

说来说去,就是这个监察之权应该放在谁手里的问题。

按照高柔的理论,监察之权有御史台和司隶校尉就够了!

高柔没问出口的那句话应该是,你皇帝手里握着一群‘小人’组成的校事要干嘛?留着专门搞人吗?

曹睿冷哼一声:“廷尉,朕问你,公卿将校、朝中官员,若有所为失当之处,应该由谁来监察?”

高柔也有些骑虎难下之感,索性直接说道:“由司隶校尉、由御史台。”

曹睿又问:“若御史台和司隶校尉有未尽之处呢?或者御史台和司隶校尉也做错了事,那么该由谁来管呢?”

高柔拱手道:“若御史台和司隶校尉有错,陛下应该罢黜相关之人,并另选贤明。”

曹睿用指节敲了几下桌子:“那朕该如何发现这些呢?”

高柔冷汗直冒:“陛下天资睿断,自然……”

曹睿带着怒气的说道:“什么天资睿断!朕有三头六臂吗?朕也长了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如何靠朕自己就能知晓那么多事情?”

“朕难道就不需要耳目、不需要爪牙,来帮着朕盯着这偌大的洛阳城吗?”

“廷尉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和朕装糊涂?”

高柔听了这般斥责,随即跪在地上俯身下拜,额头也直接与地砖挨着。

“是臣妄言,请陛下治臣之罪!”高柔带着颤声的声音传来。

此事与四名侍中、与西阁的曹真和董昭都丝毫无关。

而东阁的两人内,卫臻不可能摆出和皇帝有异的立场,此时也拿不出理由来劝阻皇帝。毕竟,正话反话都被皇帝和高柔两人说尽了。

司马懿是鼓动高柔上表的人,此时的皇帝正在盛怒上,没办法营救高柔。而又不可能落井下石,那样的话,高柔毫不犹豫的就会将司马懿反手卖了。

曹睿看向高柔:“又是请罪、让朕治你的罪!不想着为朕分忧,反倒是给朕添乱、添堵!”

“朕不相信你不明事理,但你还是如此做了。”

“抬起头来!”

高柔缓缓将头抬起,看了一眼曹睿,又将目光挪低了半寸。

曹睿面无表情的缓缓说道:“不帮朕解决问题、反倒给朕添乱的人,如何做朕的九卿呢?”

“廷尉,朕愿意给你一个体面、也再给你一次机会。不要再说什么大臣贤明、皇帝睿断这种话了。”

“若朕不用校事,又该如何监察内外?”

“如果说的好,朕不仅不罪你,还会褒奖你。但你若是半点说不出来,那这个廷尉也不要做了。”

面对盛怒中的皇帝,众人都不敢有半点言语。即使与皇帝最为亲近的卫臻,也是全然闭口不言,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高柔跪在书房的正中央,感觉皇帝和众人的目光好似烈焰一般快要将他灼伤,身下冰冷的地砖又毫无顾忌的散发着寒意。

高柔静静的跪在那里,曹睿也不说话,只是盯着他。

就在曹睿的忍耐将要结束的时候,高柔猛地抬起头来,急切的说道:“陛下,可以修订考课之法!将内外官员的职责明确、再予以考核,加之定期巡视,则一定能起到督查的作用!”

曹睿眉毛扬起,略带惊讶的看着高柔。

还真让你想出来了?

用绩效考核当成鞭子,抽着文武百官往前走是吧?

不过不得不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就是不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是否适用。

既然高柔提出来了,就让他去搞一搞试试看。

曹睿表情复杂的盯着高柔:“廷尉要修订考课之法?多久能成?”

高柔深知,这个时间事关自己的政治生命。若说得多了,皇帝肯定有怨。若说得少了,那么自己未必搞得出来。

高柔答道:“还请陛下付臣期限,若臣不能完成,则治臣之罪。”

曹睿大略想了一下:“朕最多给你一年!足够吗?”

高柔干脆说道:“一年够了!还请陛下观臣后效。”

曹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朕也愿意给你机会。一年之内,你的廷尉改成行廷尉,暂且代理此职。”

“起来吧!不要跪着了。”

高柔缓缓起身:“臣,谢陛下恩典。”

……

高柔自回了廷尉府,书房内的臣子们也纷纷散去。

待到傍晚之时,司马懿提前走了半个时辰,到了廷尉府中。

关上门后,司马懿问道:“文惠兄,今日为何要提出考课之法?若此法一出,恐怕文惠兄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高柔全无刚才在书房中的畏缩之态,眼中带怒的皱眉盯着司马懿看:“若我不这般说,恐怕现在就要被陛下贬为庶人、回老家陈留耕田去了!”

“事急从权,还能让我怎么办?”

司马懿轻叹一声,拱手说道:“我此时到廷尉府,也是来给文惠兄谢罪的。”

“陛下外放孙资而将校事归于侍中,我怎么想都觉得是陛下对孙资和校事不满。因而请徐景山弹劾中书,请文惠兄弹劾校事。”

“却不料到了这般田地!”

高柔也是智者,只不过因视角和立场不同,没有与皇帝的考虑站在一个频道上罢了。

如今知晓了皇帝对于权力的敏感后,高柔已经打定主意,此生再不愿触这般的霉头了。这次能捡到机会,已经算是命大。

高柔冷哼一声:“是啊!谁能料到这般田地呢?”

“你司马仲达神机妙算,自己不去上表、反倒怂恿起我和徐景山了。”

“还请仲达念在你我相识多年,这种事再也不要找我了,我高文惠担不起!”

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得向高柔躬身长拜,表情诚恳的说道:“文惠兄恕罪,是在下让文惠兄遇险了!”

“我记得文惠兄的长子还在陈留家中、并未出仕是吧?我征辟他进司空府可好?”

高柔上下打量了一番司马懿。

如今竟要补偿于我?管他是怎么想的,不如落些实惠为好!

高柔随即拱了拱手:“那我就谢过仲达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