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8章 家庭教育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司马懿眯眼看向自家长子,也不动怒、反而继续和声和气的问道:“子元欲要入军队立下军功是吗?”

司马师点头:“正是。”

司马懿继续问道:“军功也有许多。破城、克阵、斩将、夺旗、坚守这五种,子元想立哪种?”

司马师微微一愣,脱口而出说道:“父亲,我想随王师攻克吴蜀,立下不世功业!”

“为一先锋即可!”

“好,有志气。”司马懿道:“若是你做了先锋,你能领多少兵、做下多大功业?”

司马师抿了抿嘴:“父亲,我能带五千兵,为国家攻破偏安自守之贼!”

“五千兵做先锋?这么简单吗?”司马懿自言自语了一句,抬眼看向司马师:

“为父此次随朝廷大军西征蜀国,从洛阳到长安、再到陇右、祁山、汉中,可以说大小军情无事不晓。”

“你可知此战先锋是谁?”

司马师想要进入军队领兵,其实并非真的对军队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大魏现在不重佞幸、不好外戚,朝廷中的上升道路基本只有两种。

文或武。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子,文官路线自然是先孝廉、后做郎官。此后或被发往各地县中为任、或留在尚书台及洛阳各个官署。

司马师在二十岁的年纪被朝廷禁锢,对朝廷、以及朝廷内的官员,是存在一种幻想破灭的失望之感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文官路线不愿走,摆在眼前的只有统兵武官的选择。

司马师二十年的成长历程中,并未对军队有过什么深刻的了解。父亲司马懿与他教导的也只是政事人心,从无军事。

军功一问,先锋一问。这两问彻底将司马师问懵了。

司马师自我斗争了好一会,叹气说道:“父亲,我对西征之事并不知晓。还请父亲指点。”

司马懿点头:“略阳一战,先锋乃是镇西将军牵招牵子经。赤亭一战,先锋是前雍州刺史、现任征蜀将军郭淮郭伯济。”

“而征讨汉中之时,先锋更是大将军曹真本人。”

司马懿眼神愈发锐利的看着司马师:“子元,你能做得了这样的先锋吗?”

司马师从父亲的目光里感觉到些许压力,低着头回答道:“是我想偏了。父亲,我原以为所谓先锋,不过是率领几千人为大军前列。”

“却从未想到是这般重要之职。”

司马懿道:“牵招年已六旬,郭淮本是幸进之人、但现在也四十多岁了。”

“镇西将军、征蜀将军,这种职位哪是能靠在军中立功能做到的?”

“就算你智勇卓群,但你现在二十岁、欲要在军中苦熬多少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司马师道:“是我疏忽了,不知晓这些内情。”

司马懿又问:“你可知此战大魏收了汉中,死了多少兵士?”

司马师抿嘴不答,只是目光垂下、摇头以示不知。

司马懿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子元,你不知兵、为父不怪你。”

“这天下高官贵戚无数,真知兵的又有几人?不晓兵事妨碍不了你的富贵。”

“但子元,你方才分明说要入军中、掌军队立战功,却连这些军中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晓。三千兵、五千兵说起来如同儿戏一般,那是三千条人命、五千条人命!”

司马懿说话的声音并不大,可一双鹰眼盯在司马师脸上之时,还是让司马师感觉极为不自在:“你想从的是什么军、又想立的是什么功?”

“司马子元,自你开蒙之后、无论朝中事务再忙,十余年来、言传身教我又何时断过?”

“不过是在温县老家读了一年多的书,没耽误你长胖、没耽误你生子,却将你的锐利、你的志向都磨没了!”

“宦海浮沉,你知道浮沉二字怎么写吗?就这般耐不住性子?”

司马师本能的想要逃走,却碍于理智不敢动弹。随着自家父亲一句又一句、如同锥子般扎入心里,司马师咬着后槽牙、强忍着自己身子不抖。

司马懿作为大魏司空、加上录尚书事多年的练就的威势,真在二十岁的司马师面前摆起谱来,他还远远承受不住。

“司马子元!你在逃避什么?”

司马师再也忍受不住,跪坐在席上的身子顺势拜倒,直接跪在了司马懿身前,抬头与自家父亲对视了起来:

“父亲,如今陛下正值壮年、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二十岁就有了这种被禁锢的‘资历’,若是真做了官,日后难道不会因此事被人揪着话柄吗?”

“更何况,儿子视这朝中大臣们如同朽木泥塑一般,区区五石散、就这般大作声势。蝇营狗苟之徒罢了,不关心国事、却只关心士子们服了什么!”

“儿子不愿与他们为伍!”

司马懿起身上前,用手捏着司马师侧脸上的肉来,端详了几瞬后,又猝然提腿向前踹了一脚。

司马师全无防备,倒在席上捂着作痛的肩膀,不敢置信的盯着自家父亲来看。

司马懿叉着腰、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司马师:“方才我踢你这一脚,居高临下、踢的极为容易!”

“心中可有不甘?”

司马师咬牙答道:“父亲教训儿子,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哪会不甘?”

司马懿道:“二十年来,为父从未打过你,今日听你之言却恼怒异常。”

“你在为父面前被踢了一脚,能说出这种话来,怎么不在我面前讲什么脸面呢?”

司马师有些茫然、不知道该答什么。

司马懿又道:“你是我长子,自然不需要讲什么脸面。在朝中做官为人臣子,难道也要讲脸面吗?”

“就因为朝中掌权之人你不喜欢,怕被人嘲弄、指点,损了你‘庶几能成天下之务’的名头,就不愿做文官了吗?”

“我告诉你,当今国家未靖、文武并重,这不过是暂时的事情。吴蜀两国这般作态,就连十年都挺不过了。”

“十年之后你才三十岁,到时国家一统、文武殊途,武将到时又会如汉时一般,沦为朝中大员手里的刀把子。”

“不要做刀,要做执刀之人!”

司马师又重新跪坐端正,静静低头听着父亲训示。

司马懿道:“子元,为父今日话语重了些,不是有意为难你、而是让你记住为父今日之话。”

“宦途如战场一般,不进则退,哪有还没开始就退缩的道理?”

“为父今年还不到五旬,就已坐到三公之位了。再过三十年、四十年,我司马氏又如何不能两世三公呢?”

“河内司马氏,又如何不能如昔日的汝南袁氏一般显赫呢?”

“子元勿要担心,有为父护持、不需担心宵小之言!”

司马师点头道:“多谢父亲指点,儿子明白了。”

司马懿问道:“明白什么?”

司马师道:“不要做别人的手中刀,要做执刀之人!”

“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假以他人!”

司马懿微微一愣,儿子的说法与自己预想的不太一样。好在已经点醒了他、激起了他做官的斗志,其余想法倒也影响不大。

就在这时,司马府的管家从外轻轻敲门:“禀老爷,廷尉高公来到府中请见,已经在前厅候着了。”

高柔?

司马懿声音略大了些,对外说道:“请他稍待片刻,我马上就至。”

说罢,司马懿弯腰将司马师扶起:“走,子元随我一并去见一见廷尉。”

“去年我征辟了高柔的长子高儁为府属,与高柔之间算是有了些默契。”

“高柔不是外人。我与他说话,子元带着耳朵、多听少问就是。知晓了吗?”

“是。”司马师一边应着,一边向前拉开了房门,随司马懿身后一同向前厅走去。

片刻后,坐在椅子上候着的高柔、听闻司马懿的脚步声后,缓缓起身,笑着向前迎了几步。

“仲达,许久未见、风采依旧啊!恭喜仲达此番又立大功、更得圣眷!”

话音未落,高柔又看到了身后站着的司马师,开口问道:“子元也从温县回来了?”

“见过高公。”司马师说道:“晚辈是今日才从温县回来的。”

高柔轻轻颔首,司马懿指向椅子说道:“文惠兄请入坐。不知今日有何要事,劳烦文惠兄亲自登门?”

高柔也不客套,坐下后直接答道:“我来寻仲达的确有要事要说。”

“何事?”司马懿坐下后,云淡风轻的看向高柔问道。

高柔开口:“仲达可记得去年陛下命我主持完成的考课之法吗?”

“此事我当然记得。”司马懿点头示意之时,心中却暗自腹诽起来。什么陛下命你完成的?明明是你自己给自己挖坑,强行认下来的!

高柔叹了一口气:“我记得当时陛下行在是在上邽。陛下收到我的上表和初稿后,下令在朝中、军中、州郡分别试点。”

司马懿点头:“此事我清楚。六部中以工部、刑部作为试点、军中以大司马所督的扬州作为试点,各州以凉、兖、豫三州作为试点。”

“这个名单,是当时我与大将军共同定下,然后呈给陛下的。如何能不清楚呢?”(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3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