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章 追击南下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袁綝的五千士卒调到前线,代表着赤亭这里、诸葛亮最后的可用之军,也被他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今日也就是蜀军在赤亭的最后一日了。

不过,诸葛亮亲自赶赴前线领兵,终究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他争取的两日,让大营中的向朗、杨仪等人得以安排撤退军情,又将原来的中军大营改为一道更为坚固的防线。

大营位于故道水东侧、而诸葛亮明日将要用来撤军的道路也在大营之南,起到了遮蔽的作用。

入夜,吴懿悄声率军后撤到了原本的蜀军大营中、又在营中堆满了许多木材等引火之物。

第二日天亮之后,牵招正准备派人进攻,却发现对面的蜀军营寨、竟然燃起火来。火势凶猛如同一个屏障一般,将欲要进军的牵招挡在了路上。

而另一边战场上的诸葛亮,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也借着后方大营的遮蔽,率残军尽数通过了故道水上搭建的浮桥。

并非张郃不派人进攻,而是诸葛亮在渡口前面的险要位置,又连夜搭建了营垒、挖掘了壕沟,借着地形和河水上的舟船放箭的遮蔽,这才得以从容过河。

“诸葛亮退了?”

上午时分,曹睿亲自来到故道水边,眺望着故道水以东的蜀军营寨。

“禀陛下,蜀军已经毫无战意,从白水河谷和青泥水河谷中尽数退出。”张郃答道。

“按将军来看,诸葛亮接下来会如何动作?”曹睿又问。

张郃拱手进言:“启禀陛下,诸葛亮占据东侧大营而控南面道路,军力少于我军、战力不比我军。连败了数日一退又退,战力也定然低下。”

“按臣来看,诸葛亮应该是要撤退了。”

曹睿感慨道:“朕昔日在淮南与吴军作战之时,全然没有遇到过如诸葛亮这样的劲敌。陇右多山、秦州多山、汉中益州还是多山。”

“这种山谷河谷之间的仗,不知还会遇到多少。”

“张将军,这两日作战伤亡如何?”

张郃面容坚毅的拱手答道:“禀陛下,这两日共计损失约六千士卒,伤者也有四千。”

“如此伤亡之下,臣所领的三万步卒,恐怕还有战力能够继续追击的,也就不到一万之数了。”

曹睿抬眼看向曹真、司马懿二人。

司马懿猜度到了皇帝的意思,出言说道:“陛下,这两日在河谷中战事极烈,士卒难以短时再战也是常理。”

“不过,”司马懿轻咳了两声:“下辨之处尚有骑军一万、牵将军和夏侯将军处还有一万多兵,在此处追击蜀军也是够了的!”

曹真也拱手说道:“如今蜀军残营就在河水东面、不过是一水之隔罢了,蜀军必然退却、只在须臾之间。”

“臣请陛下勿要顾虑伤亡,派人继续追击。”

曹睿叹了口气:“大将军与司空说得好啊!”

“大魏军队与蜀军这两日交战,终究是大魏胜了、而蜀军败退。如今朕兵比诸葛亮多、将比诸葛亮强、士气比他更高,又如何能退却不前呢?”

“大将军。”曹睿看向曹真。

曹真心头似乎有了一些明悟:“臣在!”

“就由大将军为朕前驱,督牵招、夏侯儒部一万三千人、张郃部万人、曹洪部万骑,待攻克蜀军此处营寨后、向武兴、沮县一带追击!”

“臣遵旨!”曹真躬身以对。

曹真作为大魏的大将军,这个时候正是他派上用场的时候。

皇帝不可能深入敌境前往追击,而前方又需要一名地位和资历足够高的重臣来统帅各部。

曹洪处的中军骑兵、张郃处由雍凉外军和中军步卒混杂起来的军队、牵招夏侯儒处的荆州扬州军队。

这样来源复杂、而又战力不一的军队,也只能靠大将军的头衔来调动了。

而一水之隔的对面,诸葛亮却在大营中卧在榻上、还止不住的连连大声咳着。

自去年十月底从汉中出发、到现在已经是四月上旬了。

几乎半年的时间内,诸葛亮作为蜀汉北伐的总领之人,没有一日不是殚精竭虑的。

诸葛亮原以为会攻下陇右、甚至占据凉州都是有可能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从益州抽调各处兵力,拼凑了八万大军出来。

而半年后的今日,诸葛亮回顾这段时间的军情,却难以抑制的起了一种浓烈的感伤。

八万大军,在陇右没了两万多。

在赤亭驻军以对魏军,却被魏军骑兵绕到身后的白水关。无奈之下派兵援救,却在赤亭又遭遇了魏军如火一般猛烈的攻势。

青泥水、白水两处,又损失了六千多兵、加上伤者也有一万之数了。

人就是靠意志活着的。

半年多的时间,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作风、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紧绷到了极限。如今连番打击,让诸葛亮的身体也再难承受得住,勉强支撑着退却后、病倒在了榻上。

“丞相此时染了风寒,你我应该如何是好?”向朗神情焦急问向身旁的杨仪。

杨仪与向朗二人立在大帐之外,帐内正由医官来为诸葛亮诊治病情。

杨仪双眉微抬:“巨达公,吴懿所部已经奉命先撤了。而丞相带回来的这八千残兵,丞相并没说何时撤退!”

向朗急的跺脚:“我在此处看得真切,魏军已经到故道水西面了!若不是有故道水隔着,你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陈式在一旁冷冷看着向朗、杨仪二人:“向公、杨长史,你二人在丞相帐前论退军之事,这是何意?”

杨仪面露不悦:“如今不退军还能如何?”

陈式指了指帐中:“丞相只是风寒发热、卧在榻上休息罢了,又不是口不能开。”

“如何撤退之事,你们去问丞相不就行了!”

杨仪反驳道:“这般急切之事,丞相正在病中、如何好让丞相分神?”

但杨仪此话刚说出口,却意识到了陈式的正确之处。

丞相并非口不能言!

这般急切的事情,又如何不能让丞相知道呢?

杨仪拱手对陈式行了一礼:“陈将军之言甚是,是我唐突了。”

说罢,杨仪与向朗二人进入帐中,直言向诸葛亮问道退军的安排。

诸葛亮闭目沉思了许久。

但人在发烧中,越要想事、往往却越想不明白,脑袋浑浑噩噩的如同浑沌一般。诸葛亮人在病中,也不能免俗。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物理规律支配的。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诸葛亮方才摆了摆手:“守一日再撤,吴懿在武兴。”

虽然有些前言不接后语,但杨仪终究还是听懂了。

向诸葛亮行了一礼后,杨仪便将向朗拽出了帐外。

“巨达公,如今丞相病中、你是丞相长史,全军上下应该以你为准。”杨仪扯着向朗的袖子不放。

“方才丞相的意思,就是让你我率军在此处再守住一日!明早抛下全部辎重撤退!”

“若你同意,即刻下令去做吧!”

向朗沉吟着站在原地,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样子:“威公,对面魏军如此之多、又该如何作战,我实在……”

“莫要什么实在了!”

杨仪怒目圆睁、厉声喊道:“当下都是什么时候了!若你不愿担责,将此地交给我来处置就是!”

“先遣人乘船将丞相顺流送至武兴,而后你、我、全军就在此处守一日,一个也不许走,明日再撤!”

向朗先是欲怒,但接着就是一声叹息:“就按威公所言!”

……

短短两日多、不到三日,赤亭之地就改换了归属。

翌日清早蜀军南撤,曹真督三万大军紧随其后南下。

而曹睿与其余臣子们一起留在了赤亭。带着郭淮、郝昭、鹿磐等将、以及从张郃军中留下的一万多残兵,在此处打扫战场、收殓两军将士遗骸。

同时兼管后勤之事。

拿下了赤亭之后,从关中运送而来的粮草、终于可以沿着故道水一路转运了。打着打着,粮草的运输竟然更加方便了起来。

诸葛亮彻底丢了赤亭,余部尽数退往了南边的武兴,而曹真又亲自领兵追击、尚不知能有多少人回去。

而另一边,在更南的白水关外,陆逊与夏侯献却面临着一项难题。

白水关无愧蜀中锁钥之名。

白水关并不是一个城墙、也不是山间的关隘,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关城。

作为金牛道上的重镇,白水关西面临水、东侧临山。昔日刘璋在时,就屯重兵在此以遏制北面张鲁的攻势。

如此险要之处,陆逊与夏侯献来此已经六日了,却始终没能攻下。

“陆将军,你我在此已经六日,恐怕蜀军援兵只在须臾之间。应当如何是好?”在白水关以北的魏军营寨中,夏侯献出言问道。

“夏侯将军,”陆逊看向夏侯献:“你我初来此地之时,威吓守将不成、绕路袭扰也不成。此地山脉河流险峻,属实是我此前没有遇到过的。”

“打造的些许攻城器械,恐怕一时间也难以攻下白水关来。况且羌人不堪用、中军骑士性命也不能白白抛洒。”陆逊缓缓说道:“不若你我就在此地坚守?”

“坚守?坚守几日?”夏侯献问道。

陆逊笑道:“能守几日,便守几日!”(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