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3章 临危识人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毌丘俭的发问,让帐中聚着的另外数人都无以应对。

许褚这时也刚从帐外回来,只听到了末尾一句,同样坐在席上不发一语。

曹真想了半晌,叹道:“仲恭有一颗玲珑心!”

“诸位,”曹真转头看向帐中众人:“我虽都督关西,但仍是大魏的大将军、辅政大臣。我意令全军驻扎不动,待陛下好转后再返洛阳,你们有何异议?”

“而且陛下病情要严格保密!除了今日在场之人,不许透漏给旁人。”

曹真起身叉着腰看着众人,一副睥睨的姿态:“我是大将军,此事应由我来为之!”

虽说陛下在病中不能理事,但曹真已经赴了新任,没有半点中军的指挥之权。他说这样的话,是在越权干预中军之事!

可帐中众人都不说话,听了曹真之语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一同点头应了下来,竟默认了曹真的决策。

权力在短暂失去掌控的瞬间,只能顺着它曾经出现过的地方再度聚集。

毌丘俭轻咳一声,出言问道:“大将军,我虽然位卑言轻,但也知晓安定军心的道理。陛下在病中,我等与其他大臣又该如何解释?”

辛毗瞥了毌丘俭一眼,连连追问道:“解释,解释什么,你想和谁解释?我等七人在此还不够吗?”

毌丘俭被辛毗怼的哑火:“辛侍中,我不是这个意思。司空和杨刺史不是还在军中吗?”

“而且我听说,今日不是还要审什么方略?如何不让他们知道?”

毌丘俭说得当然是有道理的。

曹真是西阁辅臣,司马懿也是东阁辅臣!

历来陛下做事都讲平衡,如何到了今日、反倒不让外朝官知晓了呢?

再说,陛下在病中,在场重将都听曹真的话,若是曹真也……

曹真皱眉:“仲恭是何意?欲要将陛下病情再泄露出去吗,搞的陈仓人尽皆知吗?”

毌丘俭拱手一礼:“大将军勿怪,我只是觉得不应与他们隐瞒罢了,并没有其他意思。”

曹真默然不语。直到太医张纯从外煎好了药,从帐外进来之时,方才打破了这种沉默。

曹洪左右看了几眼,犹豫了许久才说道:“毕竟是正经辅臣与前任侍中,都是陛下心腹,让他们二人知道也无妨。”

有了曹洪开头,许褚也点头应道:“再将他们两人算在内吧。旁余之人就不要再算了。”

一句话都没说过的刘放,此时也开口吐出几个字:“在下附议。”

反倒夏侯献始终不发一言,不知是因位卑而畏惧面前众人的权势、还是内心赞同,或者是真的胆怯到不敢说话。

曹真无奈,只好松了些口风:“你们说得也对,既然如此,那就速速去遣人将司马懿、杨阜二人唤来!”

刘放道:“由我去吧!”

说罢,刘放直接起身向帐外离去,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见刘放出门,毌丘俭也侧身接过汤药来,忍着汤药的烫热、自己啜吸了几口。然后过了小半炷香的时间,方才将皇帝唤起。

曹睿高烧之下,只听得帐中有人议论之声不断,却全然没有力气睁眼或者回应。

如今曹真将皇帝扶起,毌丘俭亲自凑到耳边轻唤,将吹凉了些的黑苦药液送到皇帝嘴边喂下,这才又睁开了眼睛。

强忍着喝了药后,曹睿勉强打起精神看向帐中众人。

“陛下醒了!”

“陛下,陛下!”

“陛下感觉怎么样了?”

曹睿并未答话,而是强忍着头痛与倦意,用细微的声音念了念面前几人的名字。

“曹子丹。”

曹真在榻前拜道:“臣在!”

“曹子廉。”

曹洪也凑上前去,声音略显颤抖的说着:“陛下,臣曹洪在这,臣曹洪在这。”

“辛佐治、许仲康、夏侯康仁。”

辛毗、许褚、夏侯献在被皇帝点到名后,都如此前二人一般回应着。

最后,曹睿努力侧脸向左看去,嘴角扬起了一丝笑容:“是仲恭啊,这药可真苦。”

毌丘俭双眼已经噙着泪,梗咽着说不出来话,低声的在皇帝榻前不住呜咽着。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绪,毌丘俭也说不上为什么要哭。

或许是陛下总也不生病、闹了场病后就倒的这么突然;

或许是出于忠君的心理,难以接受陛下出现任何事情;

又或是早已将陛下作为倚靠,不敢想象陛下不在之后,自己的人生、家族和仕途会变成怎样。

总之毌丘俭当着病榻上的皇帝之面,以一片赤诚之心,哭得这么突然、这么猛烈,将帐中的所有人都惊到了。

在场各位都是三朝老臣了。

见过了曹操死、见过了曹丕死、见过了改朝换代,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心中对君王、对主公的潜在情感,早就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暗痂。

反倒显得毌丘俭有些出挑、不合时宜了。

曹睿略带怜悯的望了眼毌丘俭,轻声道:“莫哭,朕还在这。朕饿了,弄些粥来。”

毌丘俭抹了把眼泪,连忙从旁边的炉子上、将陶罐中温着的粟粥倒在碗里,捧到了皇帝的面前。

曹睿已经饿极,先是小口吞咽,而后又强忍着气力、张开嘴喝了起来。

除此之外,曹睿并未多说一字,其余众臣也丝毫没有出声打扰。

一碗温热的粟粥喝罢,曹睿又看了一眼众人,接着躺下睡去。

睡着睡着,司马懿、杨阜二人又进来拜见。曹睿似乎听到了些什么,但并未睁眼,继续沉沉睡去。

傍晚时,高烧退了些。午夜丑时,又烧的厉害了些。

如是反复了两天多,直到第四日深夜、曹睿才彻底退烧。

退烧之后身子仍是虚弱,依旧在陈仓城外的军营中卧床不动。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和诊治手段,连续高烧了三、四日,能挺过来算是一件幸运之事。纵使如此幸运,曹睿整个人也几乎瘦了一圈,脸上的棱角愈加分明了。

唯独眼神,却如同被火炼一般,越来越明亮。

大病一场后需要静养,曹睿依旧卧在榻上不理朝政,每日只是昏沉、吃饭、躺着、恢复精神和气力。

第九日,曹睿终于有精神看些文书了,也有体力见见大臣、处理些朝政了。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对于权力的敏感如同附在骨髓上一般。

曹睿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陈仓大营内外随着的重臣们全都召到帐外,一个也没有落下。

曹真、司马懿、辛毗、杨阜、许褚、曹洪、牵招、朱盖、夏侯献、毌丘俭……

紧接着就是一个一个召见。

先召见曹真,问清楚这段时间他做的事情后,点了点头以作肯定。

随后又是司马懿、辛毗、杨阜,一个个先进后出,一个也没落下。

最后召见毌丘俭的时候,毌丘俭先是向着皇帝问安,接着就开始略带委屈的告状了起来,一条接着一条,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

曹真意图隔绝内外、专任中军之权。

辛毗与曹真近乎结党、不欲使其他文臣得知皇帝生病之讯。

曹洪、许褚的庸碌无为,夏侯献的没有主见,刘放的见风使舵,司马懿在皇帝睡着时、问安的冷漠姿态,杨阜表演欲旺盛、甚至要在帐前自戕来为皇帝带走灾祸……

曹睿本来面上还很严肃,听完毌丘俭这一席话后,竟笑出了声来。

毌丘俭莫名诧异,盯着皇帝的笑脸不知所以。

曹睿轻声说道:“朕病了一场,病到数日昏睡不醒、不能理事的程度。躺了这么久,也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仲恭是觉得他们做的都丝毫不对吗?”

毌丘俭怔住,想了几瞬后摇了摇头:“臣如实说,倒也没到全都不对的程度,只是、只是……”

曹睿抬眼望向毌丘俭:“只是什么?”

毌丘俭咬了咬牙:“臣只是觉得他们身居高位,可以做得更好些!”

曹睿笑道:“哪里有什么尽善尽美之事呢?朕看到的事情却与仲恭有些不同。”

毌丘俭拱手道:“恕臣鲁钝,还请陛下示下。”

曹睿表情淡然的说道:“那好,朕就逐人来给你分析一下。”

毌丘俭点头。

曹睿道:“大将军和朕交了底,是朕的高热不醒、和太医的言语将他吓到了,他都已经做好了若是朕春秋不永、稳住局势回洛阳立朕幼子登位的准备了。”

“越是这般想,他身上的压力就越大,只能全力替朕稳住中军、控制住中军众将使其不至于生乱。”

“数日前,大将军还在军中斩了许多鼓噪回返的士卒,这不是勇于任事、那什么是勇于任事呢?”

毌丘俭惊讶,脱口而出问道:“大将军怎么敢这么想?他这样真不是专断吗?”

曹睿平静的摇头说道:“从武帝崩时到现在,还不到十年。十年间武帝、先帝陆续辞世,朕又生了这么重的病,如何还不许人做些准备了?”

“况且,”曹睿抬眼与毌丘俭对视:“大将军勇而少谋,遇事凭着血气能够迎难而上,心底里却仍是胆怯。”

“只能顾得上自己能控制住的人、对于那些他拿不定的人,本能的排挤罢了。倒不是他真心挤兑司马懿和杨阜。”

“那辛侍中呢?”毌丘俭又问。

曹睿淡淡说道:“辛侍中性刚而专,换句话说就是独断专横。信不过他人、信不过同僚,反倒和大将军外显的行事风格类似,只想控制那些自己能控制的住的。”

“那其他人呢?”毌丘俭又问。

曹睿道:“或许他们每个人的处置方式不一样,但他们对大魏的忠心、朕都是相信的。”

“大将军没有那么大的权威、能让中军都跟着他走。朕的将军们、大臣们都没有那么单纯,彼此都不知道留了多少条后路了。”

毌丘俭叹道:“陛下这么说,臣属实不知道应该何言以对。”(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