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章 敌情如火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鹿磐回应道:「该如何与都督分说?」

郭淮沉默良久,而后缓缓说道:「与左将军说,上邽城外在十二月四日下午时,渭水南岸有蜀军三万,预计蜀军总数在五万以上!」

「估计会有两万左右的蜀军,经陇山道北上阻隔大魏援军。还请左将军与朝廷早作防范。」

分说完毕之后,郭淮又一次和鹿磐确认道:「左将军在陈仓,有外军两千骑军丶一万一千五百步军对吧?」

鹿磐应道:「是这个兵力,使君没有记错。」

「若左将军得知此讯,第二日一早便出兵来援,那就是十二月一日出兵?」郭淮又问。

鹿磐答道:「以左将军行军迅疾的惯例,应该第二日一早就会出兵。」

郭淮颔首,捋须不言。

此时的雍州刺史郭淮,心中正在估算着从上邽派出的使者,能何时遇到张合的援军。

这其实就是后世小学生的算术题罢了。

现已知,从陈仓到上邽城的陇山道全长六百馀里,已知信使的速度一日夜一百二十里,张合速度未知,求信使何时能与张合遇上。

郭淮开口问道:「鹿将军,你估计左将军会先发骑军?还是步骑并发?」

鹿磐也猜到了郭淮在计算时间,以他在张合麾下多年的经历,给了郭淮一个准确的答覆:「左将军定会亲领骑军先发,而让步军后发。」

「骑军急行军,一日一百二十里。步军急行军,一日七十里。」

郭淮心中思略片刻,随即失神起来。

六百里,张合率骑兵急行军不过五日。十二月一日出发,岂不明晚或者后日一早,就会到达上邽了?

若渭水南岸的蜀军明日进发陇山道,则张合的骑兵定会与蜀军迎面撞上。

若蜀军明日不动,那张合率两千骑兵到了上邽,又能有多大用处呢?与自己一并枯坐城中吗?

郭淮肃容起身,认真的对鹿磐说道:「鹿将军稍等片刻,我亲自给左将军写信!」

鹿磐好奇问道:「使君要给都督写什麽?」

郭淮提笔沾满墨汁,笔走龙蛇,在竹简上飞速的写着,边写边与鹿磐说道:「将此处军情告知左将军,说我已经给郝昭发信了。还有,让左将军的骑兵不要来上邽了!」

「让左将军在略阳或者沿途某个险峻之处扎营防守,阻住蜀军北上之路!」

这时,堂中的马遵喊叫了起来:「郭公,郭公!为何不让左将军来上邽啊?」

「上邽城外的蜀军如此之多,哪怕多两千骑兵也是好的啊。略阳那种荒僻之地有什麽好守的呢?」

郭淮全然没有理会马遵的话,认真的在竹简上写完了要说的话,随即亲自将竹简拿到堂中的火炉旁,细细的烘烤了一遍。

确认墨迹干透之后,郭淮亲手将信封好,交到鹿磐的手里:「找亲信之人速去,多备些马,路上勿要耽搁了!」

鹿磐拱手:「使君放心。」

鹿磐走后,此刻堂中只剩郭淮和马遵两人。

郭淮冷冷的盯着神色慌张的马遵:「马太守,你就如此怕死吗?从冀县逃到上邽,我且不治你的罪。现在你人在上邽,还妄议军略?」

「左将军身负雍凉之重,岂能在上邽城中坐守枯等,整兵应对在外,我等还有一线生机!」

「如果来了上邽,上至左将军丶下至你我,就真离死不远了!」

说着说着,郭淮积攒数日的压力与怒气全都爆发了出来,怒目圆睁,上前抓着马遵的领子,几乎能将马遵从席上提起来了。

「若你真怕死,本刺史不待朝廷治你的罪,明日便派你出城交战,也让你为朝廷尽忠!」

马遵汗如雨下丶抖若筛糠,大气都不敢喘,连连求饶道:「郭公,我真不懂军略,方才无状丶还请郭公饶恕一二。」

「我再也不说了……」

郭淮松手一推,马遵倒在席上丶双手撑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眼神之中尽是惊怖。

而城外的蜀汉军中,与上邽城中的郭淮等人不同,神色却是轻松很多。

其实两国交战丶或者两军交战,若哪一方上次赢了,在下次作战中定会占据些许心理优势。

此时的蜀汉军队就是这般。

上次魏军与蜀军大规模交战,还是刘备与曹操双方丶从建安二十二年延续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刘备亲自率军抵达汉中的阳平关,与夏侯渊丶张合对垒。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麾下将领黄忠在交战中丶斩杀了督关西诸军数年之久的夏侯渊。

三月,曹操亲至汉中阳平关。五月,曹操无功而返丶撤军北还。六月,刘备攻克汉中全境丶攻克上庸。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降。在刘备和关羽的双线作战下,荆州丶雍凉两线同时崩坏。至于后来关羽败亡丶刘备丧师……那都是东吴背盟所至,与曹魏有何干系?

而建安二十四年,仅仅是八年前罢了。有这样的胜利打底,蜀汉全军的心理优势和高昂战意,现在正值一个高点。

渭水南岸,上邽城东南六里处,蜀汉军营中,前部督马谡正与赵云丶邓芝丶王平三将议论军情。

在东路军合计三万的总兵力中,赵云所部最众丶达到了一万一千人。邓芝所部四千人丶王平所部四千人。

而前部督马谡,则随在王平军中丶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计策调度指挥。

若是认真论起来,诸葛亮在此处似乎玩了个文字游戏。

自赤壁之战的二十年来,除了魏延这种镇守汉中的『汉中都督』外,只有夷陵之战中,存在『督』这种职位。

黄权督江北诸军,冯习为大督丶张南为前部督。

彼时的黄权丶冯习丶张南等将,都是有自己的本部军队,而后率领其他将领,在一块地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而此番马谡的『前部督』,并没有自己直领的本部,而是随在王平军中,督促诸军按照诸葛亮的方略行事罢了。

换句话说,马谡说是督众将,其实就是护众将罢了。若更好理解些,就是个大号的监军。

但『督众将』比『护众将』听起来权责更重,所得功劳自然也就越大。

不过取了个巧而已。

马谡此时,正与赵云等人议论明日的进军之事。

马谡出言问道:「明日出兵,邓将军部为先锋,赵将军部随其后发,王将军部再发。你们可有异议?」

赵云此时说道:「幼常,明日不如再留些军队,在上邽城东再围个一日两日的?」

「中路军的廖化部,到达上邽城外的不过五千人。而中路军行军缓慢,也是出于给我们东路军让路的原故。」

「不若留个万人左右,晚一天再发,等吴懿到了上邽,再走也不迟?」

「若是明日就走,上邽城内的魏军趁廖化立足未稳,出营偷袭,那后续诸军的进军都会受到耽搁!」

很明显,赵云此言是出于大大的公心。

行军是一个系统工程。道路就那麽宽丶补给运输就那般速度,而蜀军的东路丶中路军合计又有六万之多。

当然有前有后了。

东路军行军在前,已是占了路远丶任务重这两点。而赵云自然领情,也是想帮中路军照应一二。

马谡轻声叹气,叹气声在帐中众人的耳中清晰可闻。

马谡又出言问道:「邓将军丶王将军是如何想的?」

邓芝思量片刻,看了赵云一眼后,随即说道:「赵将军所言有理,似乎是应该照拂一二。我等又不知上邽城内屯兵多少,万一明日我们全军进发,魏军又攻了廖化部,岂不麻烦?」

马谡又看了眼王平,王平没有说话,这个圆脸须髯的魁梧汉子,似乎连表情都没变过多少。

「赵将军,」马谡言辞恳切的说道:「丞相之所以让东路军先发,就是为了及时抢占陇山道丶阻魏军大部来援。」

「此时此刻,一天的时间对我们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哪能继续在上邽逗留一日呢?」

「就算廖化真的败了,败了也就败了,中路军跟在后面的吴懿自会替廖化收场!」

「依丞相将令,明日一刻也不应停!」

马谡此时也年近四旬,在荆州在益州为官多年,也算是常在中枢了。

以往诸葛亮给诸将颁布命令,常常让马谡代为宣布,因此马谡之言也渐渐有了威势起来。

更别说此刻马谡言之凿凿,又拿出诸葛亮的说辞,赵云也无法反驳。

赵云不愿在此事上多说什麽,点头应道:「那明日全军出发就是!」

「不过,陇山道地域狭窄,恐怕没有前几日那麽好走了。」

「赵将军所言在理。」马谡侧脸看向邓芝:「邓将军所部,明日能否开始急行军?按丞相军律,大军日行四十里为标准。」

「邓将军部人少,为大军先锋可好?一日就行六十里左右,这样两日可以走出大军三日之路程,也好早日抢占略阳。」

邓芝沉声应道:「就依马参军之令,明日我部行六十里。」

「争取先为大军抢占略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