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3章 各怀心思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反问道:“那到底该不该杀呢?”

王肃一愣,随即拱手说道:“陛下,这种决人生死之话非臣等能言,还请陛下圣裁。”

曹睿无奈的摇了摇头:“那袁侃就是可杀可不杀了?既然否了‘八议’、准了‘四议’,那就让袁侃做这第一人吧。”

“王侍中,替朕给廷尉写个条子。”

“遵旨。”王肃起身前往书房角落的桌案旁。

“把刚刚议定的‘四议’写给高柔,让他对袁侃选用‘议功’一项。至于诸葛诞和许允,就依律判罚吧。”

“还有,再遣人把这‘四议’写给刘劭,顺便让他和卢毓一起,进宫找朕说说修律的进度如何了。”

“遵旨。”王肃点头,随即用笔尖沾满墨汁,开始在左伯纸上写了起来。

曹睿也从躺椅上起身:“先散了吧,今日朕不痛快、加之天气也热,准备去游个泳。你们四人里面谁会游泳?”

四人对视了几眼,最终只有陈矫拱手说道:“陛下,臣是徐州广陵人,幼年时就会游泳。只不过自仕官以来,多年未游过了。”

广陵人……

曹睿突然想到了什么:“朝中有姓嵇的官员吗?或者哪里有姓嵇的士族?”

陈矫不解问道:“陛下,哪一个嵇?”

曹睿走到桌案前,写了一个汉隶大字的‘嵇’出来。四人见后,纷纷称没见过此字。

“罢了。”曹睿将笔放在桌面上,转身走了出去。

……

下午时分,晒过烈日的泳池水温正合适。

游了十个来回之后,听闻内侍禀报刘放来了,曹睿起身披上浴袍后,坐在椅子上、身后由一个内侍细细的擦着头发。

刘放倒是见过皇帝游泳,没有大惊小怪。但是随刘放一同到来的王昶,眼神间却难掩惊讶之色。

曹睿瞥了王昶一眼,随即问道:“有何事要与朕说?”

刘放行礼后说道:“此前陛下曾嘱咐臣,若是黄公衡从豫州有信传来,第一时间就要汇报给陛下。”

“是有这么回事。”曹睿轻轻点头:“信,朕就不看了。你给朕说一下,黄权在豫州怎么样了?”

刘放将书信展开后,说道:“黄权有三件事要报与陛下。”

“其一,黄权已经将颍川、陈郡、汝南三个郡的屯田处都大略巡视了一遍。”

“经过查访,黄权发现屯田民的生活颇为困苦,按五成或者四成的收成分配的话,劳碌一整年、家中几乎不会有任何剩余的财物。”

“黄权说,经过一个多月以来的观察,增加一成分配的消息公布之后,屯田民的干劲也更足了。”

这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个屯田民来说,劳作一年除了吃穿所剩无几、与能攒些粮食下来作对比,谁也不是傻子!

积极性肯定是要更高的。

曹睿抬眼看向王昶:“王卿,兖州各地屯田的情况如何?”

王昶答道:“回陛下,兖州没有军屯只有民屯,民屯也大略都在东郡、陈留、济阴这三个郡内。”

“不过臣以为兖州的屯田,还是与豫州有所不同的。东郡、陈留、济阴河水丰沛,田土更良,是以屯田民的收成也更多些,倒不至于忙了一年还无丝毫存粮的情况出现。”

曹睿点了点头:“各州各郡的情况还是不同的。先从豫州做起吧!颍川、陈郡、汝南,黄权还剩梁、沛、谯三郡没去。”

“真若要对比收成的话,还要等到粮食收获之时,急不来。”

刘放见状,继续说道:“黄权第二件事,是向陛下禀告,他已经将屯田官员的俸禄增加了一倍。”

“黄权说,他发现屯田官员常用屯田民做工、或者做些与农桑无关之事。他认为,这和屯田官员的生活也大多拮据有关。”

这是屯田官员待遇太差,以至于不得不剥削屯田民了?

曹睿示意刘放继续。

刘放继续说道:“第三件事,黄权称他准备在农闲之时,集每个郡的屯田民、集中修河筑陂。”

“刘中书,替朕给黄权回信。”曹睿缓缓说道:“告诉黄权,他在豫州放开手脚,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增加屯田民所得的分成,逐郡推开、记录反馈是对的。至于给屯田官员增加俸禄、以及兴修水利,这些小事朕就不评价了。”

“现在已经六月,让黄权冬天之前给朕一个如何整治屯田的大略方案出来。若是好的话,朕再让其他各州陆续推行。”

刘放点头:“臣记下了。若无其他事情,臣就先行告退了。”

很明显刘放没有带纸笔记录。但曹睿一点都不怀疑刘放的记忆力,身为机要官,过目不忘这些都只是基本功罢了。

就在刘放和王昶刚刚离去之后,钟毓也同时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司空求见。”钟毓小心的说道。

“朕今天不是让他回家吗?怎么下午就又入宫了?”曹睿皱眉说道:“朕今天就不见他了,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是,臣这就去告诉司空。”钟毓行礼后告退,一边走还一边好奇,陛下为何连司马懿都不见了?发生了什么?

而此时的东阁内,司马懿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和卫臻闲谈。

“公振,看来尚书台的各曹也是时候该整治一番了。现在是吏部曹出了事,可尚书台有二十五曹,说不得哪个曹就又出问题了。”

“黄初年间,先帝重设尚书台之后,便再也没设立尚书左丞与尚书右丞。看来是时候上报陛下,恢复这两个位置了。”

卫臻看了司马懿一眼,心里却如明镜一般。

先帝曹丕在黄初元年的时候,选用了明确表态支持其做世子的桓阶做了尚书令,陈群、杜畿二人为尚书仆射。

汉朝的尚书台,与魏朝的尚书台完全是两个分开的机构。而魏朝的尚书台,又是由曹操魏王国的尚书台转变而来。

在汉朝尚书台中必有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就这样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说到底,还是黄初年间执掌尚书台的几人要揽权而已。

当然,揽权也没什么不对的。谁愿意将手里的权力就平白分给别人呢?

卫臻点头说道:“尚书左丞掌尚书台之纲纪、尚书右丞负责尚书台钱粮印信。兹事体大,不如明日报与陛下再定。”

司马懿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公振与我,在大事上还都是有默契的啊。”

卫臻表情不变:“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在下又岂会拒绝呢?”

司马懿背着手站在门口,似乎在望着什么:“诸葛诞、袁侃案发,你我二人都逃不了干系,还是想想怎么与陛下分说才好。”

卫臻正色道:“不必分说,我愿辞去尚书右仆射一职。”

司马懿转身嗤笑道:“公振这是在想什么?就算你愿意走,陛下都不会让你走的。”

就在二人说话之时,钟毓也走进了院中。

司马懿看到了钟毓走过来的身影,面不改色的站在原地,等着钟毓过来。

隔着一丈远的地方,钟毓就开始拱手了:“已有旨意,陛下请司空先回家去,明日再见司空。”

司马懿愣了一瞬,随即便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走出东阁的门口、翻身上了自己的马,朝钟毓点了点头后,便抖动马缰骑了出去。

钟毓站在原地,却露出一副古怪的表情。

虽然陛下许了大将军和司空二人骑马,但无论是西阁的大将军还是东阁的司空,却从来未将马骑到院子里过。

司空……今日这是怎么了?

即使对政治再缺乏经验的钟毓,都明显发现了今日风向的不对。

曹睿不见司马懿,自然是有原因的。

司马懿今日上午在崇文观时,曾称要禁锢服食五石散之人不得为官,但何晏后来说司马师也在其内,这也引得司马懿当众失态。

下午司马懿想要面圣,定然也是为了此事。不如等高柔那边审问何晏等人的结果出来,再进行决策为好。

用了晚膳过后,曹睿一个人缓缓散步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群侍卫和内侍,正在朝着毛嫔所住的宫殿走去。

算起日子,毛嫔应该是在去年九月初有孕在身的。

如今已近六月中旬,将近临产,曹睿每隔一日就要到毛嫔这里探望一番。

“太医今天来过了么?”曹睿抚摸着毛嫔的隆起的腹部问道。

“当然来过了。”毛嫔轻柔的望了曹睿一眼,略带嗔怪的说道:“一日三膳,每次用膳后太医都会来诊脉,比陛下来的都勤呢。”

“脉象什么的一切都好,哪敢劳陛下费心。”说着说着,毛嫔竟转过身去。

“这是怎么了?生朕的气了?”曹睿在一旁笑着问道。

“臣妾哪敢!”毛嫔转眼看向曹睿:“今日臣妾听说,太后为陛下纳的美人,今天又到了五个。”

“先是孙鲁班和郭瑶,前日送来四个世家之女,加上今天的五个官员之女。”毛嫔轻轻叹了口气:“这些事情太后都与臣妾细细说过了,天家子嗣为要,臣妾倒也是不妒。”

“臣妾只是担心,陛下的身子如何受得住?”(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