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8章 得见孔明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姜维并未多言,而是拱手一礼,随即转身走向堂内侧边的桌案处。

“伯约,将桌案搬到堂中,朕与诸卿一并看着你写。”曹睿嘴角略微扬起,指了指自己面前的空地。

“遵旨。”姜维虽然诧异,但还是按照近臣体统、叫来一名虎卫将桌案安放在众人中间。

左手边是曹真、张郃、郭淮,右边是司马懿、杨阜、陈矫。被众人目光所围,姜维却依然从容。

曹睿一边用手指轻敲桌案,一边说道:“伯约,朕开始了。”

姜维用笔尖沾满墨汁,提笔悬在了一匹洁白的绢帛之上。

“朕为大魏天子,上承父祖之德、下应万民之请。虽然卿为小国丞相,但仍是大魏子民。”

“朕不能不教而诛,因此遣散骑侍郎天水姜伯约面呈尺素、晓喻与卿。”

姜维执笔不停,虽在听闻自己名字的时候顿了一顿,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将皇帝之语用草书记录了下来。

堂内的臣子们虽然不知晓皇帝想如何‘晓喻’,但左右都与战事、军情无碍,伸出耳朵听着就好。

曹睿继续说道:“先帝的皇位是从汉帝刘协手中禅让而来,一如尧舜之事,且封刘协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朝代更替、继承绍命之美德,无盛于此。”

“而反观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就无诏而自立为汉中王。甚至自立为帝,行昔日公孙述之事。”

“山阳公刘协尚在山阳,体魄康健、悠然自乐,你们就谥其为‘孝愍皇帝’。天下之大不敬,莫过于此了!”

由于要姜维记录,因而曹睿说话的速度也并不快,几乎每句一顿。

曹真在一旁认真听后,也笑了起来:“这刘备一党打着山阳公的旗号,在他活着之时就把人说死了,实在是有些过份!”

“蜀地百姓受其蛊惑太久了。”

曹睿瞥了一眼曹真,并未搭话。

与诸葛亮的第一封信,乃是要正本清源、表明立场态度的,自然是要说大道理的。

但若真以为大道理可以在现实中有什么作用,那就真是幼稚之举了。

曹睿接着说道:“朕知晓尔等在益州偏僻之地,将刘备、刘禅二人比作高祖再世、光武重生一般。”

“汉高祖得天下用了七年,汉光武三年而帝、十二年统一南北。反观刘备、刘禅二人,流离南北跻身边地,哪有一丝一毫的帝王气象?”

“刘备自洛阳求学之后,直到丧身在白帝城中,恐怕四十年没见过洛阳了吧?”

“卿上次光武昆阳一战来与朕解释,但昆阳一战乃是光武亲身征伐。卿这个蜀地丞相,又如何能借的上伪光武的气运呢?”

“蜀地并无气运,卿等还是勿要损耗百姓生命、省些力气为好。”

司马懿听着皇帝之语,心中不由得起了一丝异样之感。

先帝曹丕在尚未当上魏国太子之时,与曹植争位、乃是由司马懿全程襄助。

四百年前的刘邦、两百年前的刘秀,这两人究竟是如何圣君、司马懿并不知晓。

可对于大魏的第一任皇帝曹丕,司马懿极其明确的清楚,曹丕虽然远非常人可比,但并未到什么经天纬地之才、治世济民之德的程度。

生得一处好人家、又有众臣鼎立援助,从而代汉称帝。

但当今陛下继位两载,至淮南而孙权丧失、赴陇右而蜀贼败退。虽然称不上光武那般神异,但以十分而论,总能有其一、二分气象了吧?

曹睿一声轻咳,打断了司马懿的思索。

清了清嗓子后继续说道:“朕知刘禅乃是庸碌之人,但卿却是个有才能品行的。”

“若卿愿举国来投,朕愿以关中之地册封刘禅为王,位阶尚在山阳公之上。卿本人亦可为三公,为尚书令执掌天下政事。”

“卿且虑之!”

在注意到姜维终于落笔之后,曹睿拍了拍手,笑道:“既然朕要在下辨分一分诸葛亮的心神,拖延一些时日,那毕竟是要先礼后兵的。”

“朕给他们第一次开的条件,就是最好的条件。”

曹睿看向姜维:“伯约可有胆量为朕使节,走一遭蜀军大营,将信当面交给那诸葛孔明?”

姜维从小几后起身,躬身一礼:“臣定不辱使命!”

“那好,去吧。”曹睿看向司马懿:“至于出使的其余琐碎之事,司空帮伯约去弄一下。”

“臣知晓了。”司马懿拱手答道。

……

今日正是三月六日上午,姜维自下辨出发、在东侧山口三十里南的蜀军营寨中过了一夜,第二日中午方才到了赤亭的大营。

姜维的随员都被魏延拦住,只留了姜维一人南行。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通用准则在魏蜀吴三国之间都贯彻的极好。

虽说魏延遣人将姜维的双眼蒙住,但姜维又不是寻常之人,在天水郡中、太学内都历练过,还两度随皇帝出征。

身为凉州人,坐在马上之时,又岂能不知马匹速度呢?知晓了时间,自然也就知晓了蜀军大营的距离。

等姜维亲身到了诸葛亮帐中,眼上蒙着的布匹被揭开之时,猝然射入眼中的光线让他有些看不清楚。

直到几瞬之后,姜维方才看见端坐帐中,面色古井不波的诸葛丞相。

姜维昂然站立帐中,丝毫不畏蜀汉群臣审视的眼神,略微拱手说道:“本官乃大魏散骑侍郎姜维姜伯约,奉上谕至此、将陛下书信送与诸葛丞相。”

说罢,姜维将手中装着书信的匣子、伸手递了出去。

杨仪快步上前,细细看了姜维面孔几瞬之后,方才双手接过,将其呈到了诸葛亮身前。

诸葛亮却没看信,而是抬眼看向姜维,语气平淡的说道:“那曹睿有何事要与本相说?上次我传讯给他,已经给他讲了汉贼不两立的道理。两军交战即可,不必多费口舌。”

“今日如何又派你来自取其辱?”

“陛下好意劝教尔等,如何这般无礼!”姜维双眉微蹙,直接出声喝止道。

“魏贼何敢?”杨仪厉声骂道,上前怒目以对。

“狂妄!”

负责诸葛亮戍卫之事的将军陈式,竟拔出刀来指向姜维,就架在姜维颈边三寸之处。

“阁下要杀我?”

姜维立在原地未有半分动摇,伸出一根手指拨向陈式的刀背。微微抵住几瞬,方才将手收回、束在身前。

诸葛亮并不在意帐中众人的举动,仿佛没看见一般,直接说道:“既是敌国,就无需说这种言语上的讲究了。你初次来使,本相不治你的罪。”

“曹睿想对本相说什么?”

姜维声音低了一度:“好让诸葛丞相知晓,陛下愿以三公之位、尚书令之显职以酬尊驾,并愿以关中之地册封蜀主。”

“愿魏蜀之间早歇干戈,还百姓平安生计。”

眼看堂中众人又将骚动起来,诸葛亮只是用目光微微一扫、众人便停歇了下来。

诸葛亮自顾自的拆开信函,大略看了几瞬,出言笑道:“曹睿自可以论本相国小民疲,本相也可以和他论天理昭彰、神器不变之理。”

“不过些许言语罢了,胜而不显其威、败亦不见其损,着实无趣。”

“本相看曹睿信中说,使者唤作姜维姜伯约,乃是天水人氏?”

姜维认真拱手:“正是。”

“天水何地?”

“冀县。”

“冀县?”诸葛亮笑了一声:“你须当日不在冀县之中,否则今日应当到了汉中了。”

“威公,从冀县迁入汉中的百姓中,可有姜氏之人?”

杨仪瞥了眼姜维,轻哼一声后说道:“自然是有的。”

“既然曹睿遣你给本相送信,又在匣中给本相赠了一个玉环,那本相也不好丝毫不报。”诸葛亮看向姜维,轻声说道:“本相也不让你做什么过分之事,只问你一件事情,便可将你姜氏族人全部奉还。”

姜维目光愈加冷了下来。

诸葛亮笑了一声:“魏国中军是何时接到陇右军情,又是何时进发的?中间隔了几日?”

若论实际来说,诸葛亮问的事情谈不上什么机密。

陇右早已让魏国夺了回去,略阳又已战败,实在是件过时了的军情。

但诸葛亮对此事已经好奇许久了。

他真正想知道的是,魏国中枢的决策到底有多快、要多久能下定决心驱中军来援。

对于姜维所在的天水姜氏来说,有近四分之一的族人被蜀兵掠走。而且诸葛亮问的也真不是机密。

姜维会应?自然不会!

姜维这下连拱手的动作都没有,直接冷冰冰的说道:“在下为大魏使臣,臣节并非尊驾一语所能折损的。”

“诸葛丞相且省些气力吧。”

“那好。”诸葛亮也不纠缠:“稍待片刻,本相给曹睿写封回信。你回返时一并带上。”

“有劳尊驾。”

大略只用了半炷香的时间,诸葛亮的回信就已写好。将其装回姜维带来的匣子后,诸葛亮淡淡说道:

“这个玉环本相就留下了,观其温润有佳,至少可值军粮十石。”

“曹睿赠我军资,我又怎能不收?”(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6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