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0章 民智未开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百姓恐惧董卓?

曹睿冷哼一声:“董卓都死了四十年了!有何可惧?”

“董卓被吕布所杀,吕布又被武帝所杀。人死如灯灭,逝者长已矣,哪来这么多的鬼神之说?”

“伯约,”曹睿朝着姜维摆了摆手:“领兵先去清场,朕要亲去那里、看一看这个董卓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遵旨。”姜维坐在马上欠身一礼,随即转身小声吩咐了起来:“让陈、柳、石三个都伯率本部随我前去,冯司马在此护卫。”

不过须臾,三百骑从皇帝身后的骑兵大队中涌出,随在姜维的马后、朝着远处人头攒动的地方驰去。

百姓被骑兵的马蹄声惊到,纷纷向南边奔跑起来,犹如遇到匪徒山贼一般惊慌。

姜维面无表情的指挥着、命人封锁住道路,已经跑了的百姓并不去管,没跑的就悉数堵在了这个‘董卓庙’内。

足足有三、四十人被堵在了‘董卓庙’内,任凭他们如何叫喊推搡,骑兵们都不放他们出去。

直到最前列的骑兵从腰间抽出环首刀来,这些由羌人和本地人混杂的人群、才渐渐在刀刃的威慑下安静下来。

而跑出不远的百姓们、看到骑兵并不伤人,又一窝蜂的涌回来看热闹,伸长脖子、踮起脚尖,不住的朝着里面张望着。

这种希奇之事,可是多少年都遇不到的。

姜维驰回到皇帝身前,拱手道:“请陛下移驾上前,彼处已经清场完毕。”

“嗯。”曹睿颔首,指了指‘董卓庙’的方向,轻轻抖了下缰绳。

仍余在此地的七百骑,在姜维的指挥下、两百骑沿着‘董卓庙’四周撒出去戒严,五百骑分为两部、在官道上朝着东西方向,原地列阵等待。

董卓庙不大,但香火却颇为旺盛。

庙的长宽皆有五十步,虽然院墙只是用泥垒成的,大门却是崭新一般,看上去就是今年新修的。

院内修了两进的房子,前面是祭祀用的殿堂、后面是庙祝住的房子。

些许淫祀,竟然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杨刺史!问问他们为何要祭祀董卓?”

杨阜听出了皇帝话语间的不满之意,上前细细盘问起来。

三十多名百姓被骑兵围着,见到骑兵军纪颇好、竟也不害怕,反而你一言我一句,质问起杨阜来、问他为何要打断祭祀。

司马懿略显无奈的说道:“陛下,都是些乡野间的愚夫愚妇,竟也不畏军队威势,莫要和他们动气。”

曹睿道:“朕不动气,朕现在就是想弄明白、为何此地会祭祀董卓!祭个山神、河伯什么的,朕还能理解。董卓这种罪大恶极之人,如何能被置于庙中!”

杨阜问着,身后的曹睿也翻身下马,背着手、在虎卫的簇拥下,走进了董卓庙的殿中。

泥塑的董卓像比真人略高几分,黑面獠牙怒目圆睁,顶盔掼甲手持连枷,神情间都是忿怒怖态。

曹睿略微仰头,与董卓像俯视下来的眼神对视几瞬,而后又将视线移开。

侧面立着两个如幼童一般高度的像,也是身着甲胄、面貌却平和的多。一人持矛、一人持铁鞭,仿佛侍从一般。

曹睿凑近了一看,两个牌位上分别写着李稚然和郭阿多。显然这就是李傕郭汜二人了。

董卓像前面,香炉内插着的香还在燃着。限于物资的限制,本地百姓没有祭什么肉食,而是摆放了一些麦、粟和时令瓜果。

“为何是李傕郭汜二人?”曹睿问道。

司马懿答道:“兴许是董卓死后,李、郭二人率先在长安祭之,因而得以陪祀。”

这方面确实是司马懿更懂。

毕竟他的兄长司马朗在长安之时,因为与董卓亡故的儿子同岁、被告发欲要逃跑,都能被董卓饶恕。

当年的历史离现在并不远,总能寻得一些见证者的。

就在曹睿与司马懿二人聊着当年的王允与吕布之时,杨阜结束了询问,从外面走了进来。

杨阜拱手道:“陛下,臣已问清这个‘董卓庙’的前因后果。百姓以董卓为瘟神,乃是惧怕瘟疫之故。”

“瘟疫?”曹睿皱眉。

“正是瘟疫。”杨阜答道:“建安年间多次瘟疫,有愚民称、是诸如董卓这类的恶鬼作祟。”

“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之后,董卓庙就开始渐渐风行。至今已有约十年了。”

曹睿点头:“这么说来,百姓是拜鬼而非拜神,畏惧多于崇敬了?”

“陛下睿断,祭祀董卓祈福禳灾,实乃惧怕瘟疫之故。”杨阜答道。

曹睿背着手,不住在堂中踱步,过了半晌方才停下。

“司空,”曹睿看向司马懿:“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此事你怎么说?”

司马懿拱手答道:“陛下,臣以为当毁此庙、禁绝董卓之祀,以正大魏风气。”

“不够。”曹睿摇头道。

司马懿微微一愣,再度说道:“当命尚书台传令各州、各郡、各县,制定官方祀典、除了祀典外的神祇鬼怪一律捣毁祭祀。”

“对了一半了。”曹睿站定,瞥了眼如怒鬼般的黑面董卓像,说道:“可还是有些不足。”

司马懿此人惯有一个毛病。

给皇帝出方案的时候,先出一个平淡些、容易办些,也就是指标的。皇帝再追问的时候,再给一个治本的。

无论皇帝想要达到什么效果,都能有解决的办法。

可方才司马懿说的方法,已经足够治本了。若还不足,还能怎么样?教百姓读五经吗?

司马懿脱口而出:“陛下恕臣鲁钝,敢问陛下可有设想?”

曹睿想了几瞬,叹道:“司空方才说此地百姓都是愚夫愚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若令百姓不愚,要让他们懂教化、知礼节、尊儒学,还是要等到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仓廪丰足之后才行。”

“你们看,”曹睿朝着几人招手,示意他们走过来些:“百姓既然不知儒学,那就总是要拜一些什么的、不拜就不会安心。”

“上次卫将军家中‘无涧神’一事后,朕翻阅故事、发现还有祭铜钱的、祭李树的、祭鲍鱼的,总之就是神怪各异、全然无稽。”

“按照朝廷的律令,除了祀典里的神祇之外都属于淫祀。”

曹睿又看了看三人,出声问道:“朕在想,能不能搞出一种官方的、百姓喜爱的、又对朝廷无害的东西,让百姓闲暇时、或者遇到事情的时候,拜一拜求个心安?”

辛毗直接说道:“不如多修孔庙好了!与其让百姓拜这些鬼神,不如直接拜孔圣,从而明教化知礼仪。”

曹睿摇头:“孔圣是人非神。朕不想把他抬到神坛上去。若是孔圣成神了、朝廷日后又如何对待士人和读书人?神仙子弟?”

杨阜出言道:“此地乃是陈仓,惯来是祭拜青帝太昊的。不若让此处百姓皆祭太昊?每一州主祭一帝,其余淫祀皆毁?”

曹睿抬眼看了下杨阜,他所说的确有道理。但是五帝历来都是朝廷祭祀,从未由民间散落祭拜,是不是有些出格了?

况且,五帝的年代太远、地位也太高,实在有些不接地气……

有没有什么神祇,既人性化、又神格化,流行且生命力强,又对朝廷有利的?

想到这里,曹睿略带苦笑的摇了摇头。

司马懿、辛毗、杨阜三人对视一眼,尽皆不解。

曹睿之所以苦笑出来,乃是想到了关羽关云长。

后世的关帝崇拜,不就是这样一种有生命力、福佑万民、劝人向善的信仰吗?

这种信仰归属道教还是佛教,反倒是一件次要之事了。

若说有生命力,后世的关帝崇拜遍布全世界,南洋、南美、欧洲,都有关帝崇拜的身影。

关帝又是战神、又是忠义的化身、又是财神、又能破鬼邪,堪称全属性点满。

关羽人而鬼、鬼而神、神而圣……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人成神的转变。由百姓自发祭祀的鬼神,变成了朝廷供奉的正神。

可关键是,关羽不属于大魏!

曹睿叹了口气:“等回到洛阳之后,朕再对此事从长计议吧。”

回身指了指殿中高大的董卓像,曹睿说道:“不过今日既然朕遇见了,这个董卓庙就不要留了,毁掉就是!”

杨阜抢在前面答道:“遵旨!还请陛下借臣两百骑兵,陛下先行、臣在后面处置。”

“可以。”

曹睿缓步走出门外,对着姜维说道:“伯约留在此处,帮杨卿处置!”

“遵旨。”姜维当即答道。

就在围观百姓们不知所以的时候,曹睿已经策马率众驰了出去。

杨阜站在院中,高声呼道:“本官是雍州刺史杨义山!”

“董卓乃是国家罪人,实乃淫祀,今日本官奉旨将此庙毁掉,凡是福祸之说,皆应在本官一人身上,与百姓无关!”

百姓们意识到杨阜要毁掉此庙,又主动揽了因果。面对这么大的官,百姓们反倒是叫起了屈,称乡里百姓集资了多少多少,才修起这座庙……

杨阜不管这些,率先从腰中抽出宝剑、照着董卓庙大门的门楣砍了一刀。

院内院外尽皆惊呼。(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