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章 可堪大用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伯济不是说蜀军向西南进发了吗?我听到了。”曹真轻拍郭淮的手臂,轻声说道。

“此事我与陛下另有安排。走,先入城吧。”

郭淮不知晓曹真为何淡定,但既然朝廷的大将军、又是他昔日的老上司发话了,那郭淮只能点头照做。

接近上邽西门之时,曹真仰首看着些许残破、尚未修复好的城头,看着城下仍然僵着的蜀军尸首,看着写着‘上邽’二字的匾额上、斜斜插着的数支箭矢,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轻轻摇头。

曹真马侧随着的郭淮注意到曹真的目光,郭淮眼中也有些哀戚之意。

此番守城实在是艰难。

历来攻城一方所用的手段,无非是围困断粮、水淹、使用云梯冲车等器械、或者挖地道修土山等等。

得益于天水郡冬日的严寒天气,挖地道、修土山这种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异常艰难,也没办法围困。

加之蜀军围困日短,断粮也不可取。

排除这些手段之后,蜀军所能使用的攻城方法,就是使用井栏、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努力将军卒送至城头、与魏军真刀真枪的肉搏。

这样一来,无论对于攻城一方还是守城一方,日复一日的血肉拼杀,就更为煎熬与折磨。

蜀军兵重,尚可互相轮换。但城内的郭淮就没有这般从容了。

曹真与郭淮入城之后,鹿磐、胡遵二人一并觐见,曹真作为大将军也对这两位有功之将出言抚慰、并且许下了官职封赏。

在结束了对城内的视察,包括接见一些履历战功的守备兵士后,曹真与郭淮二人登上了南侧的城墙之上,向着渭水和渭水以南的原野和群山望去。

郭淮随着曹真走了一个时辰,就一直沉默的随在身后,并未再问更多言语。

当下终于只有他们两人,郭淮也终于难耐,出言问道:“大将军,略阳那边的战事究竟怎样了?现在能对属下说了吧?”

“胜了!但是却胜得不好看。”曹真摇头道。

“此话怎讲?”郭淮又问。

曹真不急不缓的将略阳战事与郭淮说了一遍,郭淮听后也是连连惊讶。

“这么说来,蜀军守营竟然这般利害?大魏此番战损的兵力、超过一半都是在攻营时损伤的?”

曹真轻轻点头:“牵招的步兵或死或伤、剩下的士卒一时半会也难以作战,实在是伤亡太重了。”

“我与陛下从洛阳带过来的两万多中军骑兵,不可能每次都弃马用作步卒吧?若是有大的动作,还是要等后面中军步军前来的。”

方才曹真之所以在城外、面对郭淮提到的蜀军去向恍然无睹,本质上还是不宜再大部进军。

郭淮在城中压抑已久、求战心切,但此时的局势、却是万万不能允许曹真冒进的。

四万九千魏军打三万蜀军,近乎两倍的兵力之下、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两万多骑兵,竟然才打出了一换二的战绩。

而若急忙南下、朝着西县、祁山的方向追去,曹真可不认为诸葛亮会一点准备都没有!

百里山谷之间,骑兵作战虽然来去如风、但并不像平原那般畅通无阻。倘若被蜀军埋伏或者堵截,那可就真滑天下之大稽了。

或许连曹真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从心底里不愿急忙追击的原因,期间还夹杂着许多不自信。

八年前,曹真与徐晃一并在阳平关外堵截蜀军粮道,虽然曾击破过对面的高翔,却始终没能达成曹操断粮的战略目标。

十二年前,张郃作为大魏仅有的一名率兵攻入蜀地之将,督万余人从米仓道南下攻巴西、巴东两郡,却被张飞从容击破、仅率十余骑逃回汉中。

如今在对面的,除了诸葛亮外,还有赵云、魏延、吴懿等将,蜀军至少还有五六万可用之兵。

而自己的万骑……

当年的曹真是征蜀护军,未能取胜也情有可原。但今日的曹真虽说成了大将军,但也不是说大将军就一定更会打仗的!

起码从潜意识里,曹真还是认为自己指挥万人作战的本领,比张郃这位宿将还是差一些的。

郭淮叹道:“大将军说得也对,不过既然蜀军撤走,东面广魏郡总是可以收复的,下离城北驻守的左将军所部,今日也可以一并南下了。”

“或许今日晚间,左将军就能至此。”

曹真点头:“待我与张郃合兵一处,到时也会更稳妥些。”

“方才我已收到新阳处的典满传信,已经派文钦前去助他了。诸葛亮在冀县也是如临渭一般,迁走的士民百姓似乎更多。”

郭淮叹道:“我在城上大略看得,蜀军从临渭迁徙了四、五千青壮,并无老幼处在其中,行军速度并不慢。”

“二十四日蜀军大部回返。二十五日上午之时,城外的羌胡与大半蜀军就一齐撤了。”

“昨日、也就是二十六日下午,临渭的百姓通过上邽向西。今日上午又有蜀军向西。”

曹真眺望着远处通往西南的山口,轻声回应道:“看来上邽、临渭一带的蜀军,已经悉数都撤走了。”

“听典满的军报中说,冀县的蜀军与百姓向西边洛门行去……”

郭淮插话说道:“莫非蜀军从陇西、南安郡也一并撤走了?”

曹真答道:“或许是,或许不是。典满与文钦的消息明日就会返回,届时定会分晓。”

“若论当下军事,第一要事当是与张郃所部取得联系、然后将东面的广魏郡收回!”

郭淮拱手请战道:“大将军,属下身为雍州刺史、却始终坐守上邽而无所为。还请大将军准属下率两千骑兵东至临渭,将广魏郡接收回来!”

曹真转头看向眼中尽是热切的郭淮,轻叹一声说道:“我从程喜的三千骑兵中,分出两千与你!”

“伯济,可还要时间准备?”

“无需准备!”郭淮昂然道:“属下已经在上邽准备二十日了,即刻就可以出发。”

曹真轻轻颔首:“收回广魏并非只是军事,更有许多行政之事。若是见了广魏太守赵凌,将他带回上邽来、交予陛下亲自论罪!”

“属下知晓了。”郭淮拱手应道。

陇右之地交通不便,指的乃是群山纵横、大军行进只能按照几条惯常的道路来。

从关中沿陇山道入陇右,必然要经过略阳这一重地。

若要从略阳继续南下,就有东、西两条道路可以行进。

西路从略阳出发,经显亲县、最后抵达新阳。

东路更近一些。从略阳径直向南,经列柳城、下离城而后抵达上邽。

而陇西郡的襄武、南安郡的豲道、天水郡的冀县、新阳、上邽三城,都沿着渭水从西向东一字排开。

倘若要再动兵向南的话,要么是从豲道、冀县之间的洛门向南,要么是从上邽向西南的西县挺进,并无其余大路可以行走。

因而冀县向南撤退的蜀军及百姓,反倒是要向西到洛门再南下了。

就在曹真与郭淮二人、在上邽城头商议军事的同时,诸葛亮却在好整以暇的向南行军中。

山路狭窄,南侧尽无危险、北面又有步卒重兵防御,对于正在撤退中的蜀军来说并无半点凶险。

诸葛亮二十五日上午率军南撤,在两个半日内、已经率军行进了九十里。

眼看着再过三十里就要到西县了,诸葛亮却在此时勒住马来。

诸葛亮指着此处山势狭窄的谷地问道:“威公,此地名为何处?”

“禀丞相。”杨仪拱手答道:“从上邽沿藉水至藉口、再向南到西县的五十里之路唤作木门道。”

“而丞相当下所指之地,并无学名,只有当地土民唤作‘葫芦谷’的称谓。”

“葫芦谷?”诸葛亮摇头笑了一声:“此处山谷南北长约一里,北口最窄处不过二十丈,属实是个有进难出之地。”

“依我看,此地百姓对这山谷取的名字还真是贴切。就将其唤作葫芦谷好了!”

杨仪见诸葛亮对这小小的山谷如此上心,不由得开口问道:“丞相是要在此地驻兵?”

“不错!”诸葛亮颔首说道:“魏军不是骑兵多吗?按照时间来算,此时的魏军应该也知道我迁临渭之民南下了。”

“若魏军不敢来追,自然要坐视我从容离去。若魏军急行至此,此地浑然天成、正是其葬身之所!”

“丞相高见。”杨仪拱手说道:“不知丞相想要让哪一部来守此葫芦谷?”

诸葛亮答道:“让魏延去!本相不是已经将吴懿所率之军分为魏延八千了吗?就让魏延来守此地!”

杨仪面露一丝难色,但还是拱手应下,准备转身拨马亲自去寻魏延了。

机敏如诸葛亮,又岂能看不见杨仪脸上的犹疑之意?

自己相府之中,文事最得力的当属丞相参军杨仪,最擅领兵之将自然就是丞相司马魏延了。

但杨仪与魏延二人,却似乎相性不合一般、论事之时总是争吵起来,已经有三、四次了。

诸葛亮派杨仪去寻魏延,多多少少也存了一丝让他们二人同心协力之意。

若马谡可堪大用……

缓缓叹了口气,诸葛亮又接着驱马向南行去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9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