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章 方策精详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由于蜀汉在十一月下旬北上攻略陇右,大魏从陇右到洛阳几乎都被调动起来。

甚至大年初一这一天,许褚和曹洪带着剩余的两万余中军步骑,仍在朝着陇右进军中。

打仗可以等他们,但年初祭天这种事情却是万万等不得的。

太和二年迎来了第一缕朝阳,上午时分,约两万大军在上邽城外、渭水以南的开阔地上,顶盔掼甲列阵以待。

而皇帝与一众臣子,以及相当数量的陇右官员,共同完成了祭天以及阅军的礼仪。

就在祭天结束后、在城中举办的临时朝会上,司马懿作为此刻陇右除了大将军曹真外、官职最高的朝臣,当众宣布了秦州的设立、以及即将归化羌人的两条朝政。

虽说皇帝不在朝中,但有司马懿这个录尚书事的司空来颁布政务,倒一点都没有违背朝廷法度。

朝会过后,众臣子行礼后纷纷散去,但司马懿却出言喊住了一人。

司马懿看向郭淮轻声说道:“郭刺史稍待,本官有事与你交待。”

郭淮转过头来,有些诧异的看向司马懿。一旁的众臣众将也不敢打听,各自步伐保持不变、走了出去,只留下郭淮与司马懿、杨阜二人在堂中。

“不知司空找属下有何事交待?”郭淮面色谦逊的拱手一礼。

司马懿面无表情的看向郭淮:“自然是朝中之事。走吧,我们到偏厅去说。杨侍中也会一并旁听。”

杨阜朝着郭淮点了点头,郭淮也匆忙地拱手回应。

司马懿走在前面,杨阜、郭淮一并跟在身后去了偏厅,走路之时三人都未说话,场面一度陷入了宁静。

郭淮是雍州刺史,但司马懿作为录尚书事、司空,为大魏文臣之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郭淮此刻都只有仰视的份。

“伯济,”三人入席后,司马懿的面色也变得好看了些许:“此番本官找你来,是代陛下、代朝廷来问你雍州与秦州之事的。”

“今日你我言语,有杨侍中在身侧旁听,都会录入在册。你怎么想的便怎么说。”

郭淮起身拱手应道:“属下知晓了,还请司空发问。”

杨阜未置可否的轻轻颔首,眼观鼻鼻观心、独自坐在席上,甚至眼睛都快闭上了。对于杨阜来说倒不要紧,他本就是来旁听的,带个耳朵就够了。

司马懿点头道:“第一件事,此前各州郡都已改动,刺史专任政事、不管军事,雍凉二州因为边事有所耽搁。”

“伯济是想为将领兵,还是想为刺史牧民?”

二选一??

郭淮的眉头皱了起来,虽说司马懿问得这般轻易,但对郭淮来说,简单的一个选择,可能就会面临以后数十年、人生轨迹的截然不同。

虽说自己父祖皆为牧民之官,但当下的时事正是用武之时!加上陛下又是个能领兵的马上皇帝,做个刺史、如何能比得上做将军光耀门楣呢?

几乎只用了三个呼吸,郭淮便神情笃定的拱手回应道:“禀司空,属下愿为将,替大魏领兵征战、讨伐不臣之人!还望司空将属下的心意转呈给陛下。”

司马懿抬眼看了郭淮一瞬,略带满意之色点头道:“伯济愿为将,本官看来也是极好的。”

“既愿为将,愿在雍州还是秦州?在秦州只能领兵作战如寻常将领,在雍州却可统一州之兵。”

郭淮轻轻抿嘴,脑中却在快速的分析起司马懿刚才的话来。

秦州领兵作战,乃是如寻常将领。那其上必然还有统兵之将!

不是左将军张郃、还能有谁?

郭淮拱手答道:“为将者当以君命为先,陛下和朝廷让属下去哪里、属下就去哪里任职!”

司马懿的眼神开始有些意外之色、甚至有些欣赏之意了:“第三个问题,当下应该如何收复祁山、西县一带?”

郭淮并未像前两个问题一般,飞快就给出答案,而是想了整整半炷香的时间。

司马懿在朝中锻炼二十年的养气功夫,此刻倒也半点不急,老神在在的等着郭淮回答。

而杨阜更绝,双眼已经全闭,几乎像是要睡着了一般。

但随着郭淮开口,司马懿、杨阜两人第一时间就看向了郭淮。

“禀司空,属下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策!诸葛亮率军远来,必然不能持久,加之蜀道艰难、转运粮草颇为不易。”

郭淮面色从容答道:“无论是祁山、西县,抑或是更南边的武都、阴平二郡,此皆山岭崎岖之地。”

“相持极易,攻伐极难!”

司马懿嘴角扬起一丝弧度,看向郭淮问道:“你是说大魏应该与蜀军对峙?然后等蜀军退走?”

郭淮解释道:“属下并非只是建议对峙,而是应该一边对峙、一边以军情逼迫诸葛亮主动来攻。”

“说到底,若是对峙日久的话,最先支撑不住的定是诸葛亮、而非大魏!”

司马懿笑了一声:“怎么对峙?派大军压上、与诸葛亮面对面防着?你就不担心陛下催促?”

郭淮却摇头解释起来:“武都郡县广阔,如今大魏又有羌胡之力可用,自然可以多路并行!”

“祁山、阳溪一带皆可对峙,除此以外,还可以命一支偏军南下经沓中而取阴平!蜀贼可以攻魏,则大魏亦可攻蜀!”

司马懿本来还是笑话郭淮的心思偏多,但听闻郭淮的多路进兵之策,却让司马懿心头一震。

司马懿从席上霍然起身,招呼了一下两人后,便在前面又走回了方才的堂中。

正是为舆图而来。

司马懿皱着眉头看向陇右与益州的舆图,得益于张翼的献图,沓中与阴平之间的道路也被描绘的清清楚楚。

“义山兄。”司马懿转头看向杨阜:“你去过沓中吗?”

杨阜也神情严肃的说道:“我虽为陇右人,却如何能将整个陇右都去过?沓中这种荒僻之地,恐怕只有羌人居在那边!”

“可行吗?”司马懿又问。

“什么可不可行?若从军略上来说,我并不知晓是否可行!”杨阜正色答道:“行军作战并非儿戏,哪有仅凭一张舆图便动兵作战的呢?”

司马懿思索几瞬,咬牙问道:“试一试总是行的吧?秦州要聚拢羌人屯田,派些军队前去,即使不成的话、将羌人带回屯田也是好的!”

杨阜不置可否的说道:“这种冒险之事,恕在下不能与司空一并上奏了!”

司马懿比之杨阜,对皇帝的了解还是更多一些的。

当今这位陛下,行军作战的风格稳重的不像年轻人一般。要么倚多为胜、要么重后勤而轻军略。

但对于这种注定不会亏了的事情,司马懿认为皇帝还是会愿意试一试的!

司马懿不理杨阜,直接了当的对郭淮说:“伯济先回去吧,你今日之言语我定会与陛下说的,且放宽心。”

郭淮行礼告退之后,司马懿与杨阜作别、独自一人前去面见皇帝,将方才郭淮的建议与皇帝都说了一遍。

很明显,曹睿听闻司马懿的言语之后,还是颇为意外的。

虽然曹睿对许多具体的历史细节知之不详,但在原本的历史中,邓艾经阴平奇袭蜀地之事,这种故事如何能没听过呢?

只兴奋了一瞬,曹睿便冷静了下来。心绪如此快的波折而回,甚至面部表情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曹睿淡淡说道:“派兵去沓中可以一试,但是朕觉得还是不要派大魏的兵卒。”

“派羌兵去就可以了。”

司马懿不解:“羌胡之兵如何能正经作战?”

曹睿看向司马懿:“朕又没说让羌兵来攻城拔寨,替大魏探探路总是可以的!”

“还有一事。”曹睿笑着说道:“若是由羌兵将那些不愿归顺的种落内迁,这样就不会脏了大魏的手了。”

司马懿愣了一瞬,随即拱手说道:“陛下谋略臣不及也!”

曹睿嗤笑一声:“什么谋略,朕不过是不愿派大魏军队前去罢了。”

“待明日洛门的羌人酋豪们来到上邽,届时再论!”

司马懿拱手告退。

方才司马懿所说的郭淮军略,从舆图上来看似乎可行。经沓中南下、攻下了阴平之后,再向南不就是益州的梓潼郡了吗?

这样不就能威逼蜀军退兵了吗?

但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如同将一个大象关入冰箱一般。重点不在想法,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想法能否被执行成功!

曹睿明白,司马懿对于这种奇策军略感兴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司马懿敢于冒险的性格。

但司马懿愿意冒险,曹睿却丝毫不愿意冒险。能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对敌,自己麾下士卒勇猛、将帅卓群,又何惧对面的诸葛亮呢?

玩奇策分兵,大概率是要将自己玩崩的。尤其当对面之人名叫诸葛亮之时。

至于郭淮此人的几番言语,已经称得上是方策精详了。但郭淮越是大局出众,此刻就越要让他在张郃手下多历练些具体事务。

毕竟此时的郭淮,自任官以来走的是曹丕的私人路线,刺史这种牧民之官也谈不上有多大领兵之能,并未正经随大魏名将在中军或者外军为任。

对当下的曹睿来说,还是有时间来锻炼郭淮的。就让他留在秦州,在张郃麾下为将吧!(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7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