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章 白刃相对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与去年十二月,魏蜀双方的紧张交战的态势不同,一月份的一多半时间,都是在对峙中度过的。

随着许褚、曹洪陆续率军抵达陇右,大魏的五万中军终于齐备。诸葛亮的军队在西县附近从容设防,等待着魏军来攻。

除了在上邽到西县之间、发生过几次小规模千人级别的交战,此外再也没有大战发生。

在木门道上设伏的魏延,几乎已经快从扎营变成定居了,却仍未等到魏军来攻。

一月二十三日上午,魏延领着数名亲卫、向南匆匆到达了蜀汉大营驻在的西县,亲自来寻诸葛亮。

魏延作为镇北将军、又是丞相府长史,自然畅通无阻的进入了西县城内,但他却在县衙前被人拦住了。

“魏将军怎么来西县了?你此时不是应该在葫芦谷么?”正在从大门口走出的杨仪,恰好撞上了走入县衙中的魏延,伸手将其拦住。

魏延在葫芦谷枯守已经将近一月,不仅魏军大部没有来,就连北上袭扰都没有自己的份。

两军对峙本就是常事,但现在战又不战,魏延率部每天在这里待着,又如何能起到作用呢?

十日之前,魏延就上书给诸葛亮请战,被诸葛亮亲自回信暂时安抚了下来。

四日前,魏延又请求领兵北攻。他在葫芦谷营寨处等来的不是诸葛亮的书信,而是杨仪劝说他安心防守的文书。

若是丞相亲自说,魏延或许还会再忍耐一二。

但是杨仪写信让魏延勿要妄动,言语间还有些许指责魏延不顾大局之意,这如何能让魏延好受?

更何况,杨仪还亲自拦在魏延身前!

魏延绝非愣头青,一个太守和领兵大将的体统也是有的。可是杨仪身为参军,竟然在丞相门口将自己伸手拦住了!

若传扬出去,说不得有人会以为自己要被贬官了呢!在北伐大军的腹心之地做这种事事情,明摆着是在打魏延的脸。

这已经超过了公事的范围,那魏延自然没有对杨仪客气的理由。

魏延甲胄在身,只是伸出右手把住杨仪平伸的手臂,神色平淡的用力下压,杨仪的半个身子就被魏延压着向下跌去。

“魏文长!你怎么在丞相府前这般无礼!”杨仪连忙退后大半步、躲开了魏延的大手,而后作势揉着手臂,声音提高几度、呲牙对着魏延指责起来。

“杨仪,是我无礼还是你无礼?”魏延依旧面色平静,眼角却毫不掩饰的显出些鄙夷之意。

“本将乃是丞相司马,岂容得你这个参军来教训我?拦门不让我进是何意,如何在此作威作福?”

杨仪自知理亏,但府内已经有人围观了,也不能落下面子来:“你身为领兵之将,不按军略守在葫芦谷,反倒离开军中跑到西县来?这又如何解释?”

“解释?本将还无需向你解释。”魏延嘁了一声,仰头用余光看着杨仪:“本将自有紧要军略要面呈丞相,又干你何事?”

杨仪也言语上也毫不示弱:“紧要军略?如你在略阳城东被魏军打穿营垒一般的军略吗?”

“就是你部没能坚守,这才让大汉丢了略阳要地!今日大军退守西县不得前进,都拜你魏文长所赐!你才是国家罪人!”

一月以前的略阳战事,早在列柳城的时候就已经被诸葛丞相将责任划分清楚。马谡临机不决有罪,而其余众将皆作战勇猛,并无半点罪过。

可无论如何,魏延与赵云、吴班等人身为领兵之将,对于战败这种事情、虽说诸葛亮并不计较论罪,但输了就是输了,找理由也没半点用处,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也是常常引以为耻的。

自己引以为耻是自己的事情,今日这层遮羞布当众被杨仪揭开,这就让魏延再难忍耐了。

“竖子何敢!”

魏延眉峰提起,从腰间将长剑抽出一半,冷冷的盯着杨仪说道:“你这等乱群之辈,无非只会在府中狺狺狂吠,还能对国家有何益处?”

“杨仪,你可敢领兵上阵为大汉效死?若你不敢,就不要在此处妄议忠臣!”

杨仪见魏延将剑刃拔出一半,内心更是不忿了起来。此处虽是西县县衙,但乃是相府临时所在之地,又岂容你在此放肆?

丞相尚在堂中!

这就叫做有恃无恐了。

“说我乱群?是你误军!”杨仪摇头嗤笑道:“是忠臣却非能臣!你敢说略阳东面的营垒不是你丢的吗?”

“还欲北上领兵袭扰?丞相十日前点拨你,你却不自知,我劝你你也不听。真要再丢了八千人才满意是吗?”

锵!

魏延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意,本欲拔一半剑刃吓唬杨仪,此刻竟全部抽了出来。

按照一名领兵大将的肌肉动作,顺势就将剑刃架到了杨仪的脖颈旁边。

剑刃与杨仪的皮肤只隔了不到两寸,剑锋之下,杨仪一时间寒毛耸立,整个人也僵住了一般。

魏延这一拔剑,将院中隔着远远围观的众吏员吓得不轻,一时间都惊呼了起来。

虽说魏延凭着肌肉记忆拔剑出来,但架在杨仪脖颈旁的那一刻、他已经有了些许的悔意。

刚想收回,却又碍不下面子,而且杨仪此人又实在可恶!电光火石之间,魏延也就将错就错,继续持剑不动。

“何事在外喧哗?”

费祎从西边户曹的房内走出,同时皱着眉头喊道。他刚迈出一条右腿,就正好看到了院门内一人拔剑、一人伸直脖子等着来砍的场景。

这还了得!?

费祎不敢怠慢,急忙小跑了几步上前,伸手欲要按下魏延持剑的手臂,却因魏延实在力大、一时间并按不动。

“文长,文长!莫要急切,莫要动兵刃!”费祎神情恳切的看向魏延,魏延却是看向费祎回答道:“文伟,你平日在府内是怎么与这种小人共事的?”

见魏延不听劝,费祎急忙又去劝杨仪:“威公,有话好说,如何到了这般地步?”

杨仪也寸语不让,甚至还挺着脖子又朝剑刃凑了一些:“是他拔剑向我,非是我拔剑向他!丞相府中,如何能容这种莽夫作乱!”

左看看右看看,两人都是油盐不进的主,费祎也只能长叹一声,甩了甩袍袖说道:“文长先收了剑,待我去寻丞相为你二人开解!”

杨仪的眼神渐渐变得得意起来,魏延眼角略微垂下,只得将剑收回插入腰间剑鞘,就这样叉手与杨仪对峙。

诸葛亮本在检查益州各郡调拨粮草的石数,听闻费祎小跑过来、言辞急切说着院内发生之事,也不得不放下文书,亲自走至院内。

“属下拜见丞相!”魏延余光看到诸葛亮出来,随即恭敬的躬身一礼。

杨仪一愣,也是转身一礼。

诸葛亮见又是这二人起了争端,一时间也只觉难以应对,只得做个判官、让二人将发生了何事一一说来。

诸葛亮认真听完了二人相互贬责之语,一时间竟也喟叹了起来。

面中忧色,似乎比魏延、杨仪这两人更甚。

“你二人成何体统?入堂中再与你二人分说!”诸葛亮看了二人各一眼,随即转身向堂内走去。

虽说魏延与杨仪并不对付,但这两人看到丞相如此神情,一时间却都慌了神。

二人只想争个对错,却从未想过要让丞相为己担忧的!

诸葛亮轻轻挥一挥手,院中的吏员们也知趣的纷纷进入各自房中做事,不敢再出来围观了。

方才杨仪与魏延二人的争论,其实算得上是眼下北伐军中的一个缩影。

集整个益州之力凑出的八万大军,略阳一战便没了四分之一。

原本已经纳入囊中的陇右城池,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国中军,一时间也只能被迫放弃,又重新回到西县大营处。

进不得进,退又不好退,这就是蜀汉北伐大军当下的尴尬心态。

杨仪作为操持大军运转的文臣,每日所做的庶务极为繁重,对魏延这种擅自求战、却根本不知能不能打赢的行为,乃是出于自身疲态的本能厌恶。

魏延身为将军,求战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正如方才杨仪所说,在略阳旷野当面作战、凭借营垒尚且抵不住魏军攻势。你魏延率军去与魏军硬碰硬,难道就更有胜算吗?

各自都有道理,却各自都不能从真正的大局出发论事。

魏延和杨仪如此,其他众将又是怎么想的?士卒心态还能稳定吗?

军中心态割裂至此,这才是让诸葛亮最为忧心的地方。

四人缓缓步入堂中,诸葛亮坐在桌案后沉默不发一言,魏延、杨仪二人也只能尴尬的立于堂中。

早年间与曹魏军队作战过的汉军,都被先帝在夷陵之战中丢掉了,诸葛亮麾下的汉军这是第一次与魏国作战。

无论是骑兵的纵横如风、或是步兵不计生死的攻坚之举,都让诸葛亮颇为担忧。

客观来讲,现在北伐汉军的战力、是抵不过曹魏中军的。

而这个战力的差距,一方面在士卒的整训与战阵习练,另一方面在将领的兵法与协同上。

几乎处处都是短板。

若回军汉中,再习练战阵、锻炼军士,来日再攻陇右定然更为稳妥!两军略阳之地只差一日距离,魏国还能次次都这般好运吗?(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