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3章 以内制外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翌日清晨,司马懿早早便入了北宫,来到自己日常办公的东阁之内。

轻轻推开房门,里面的摆设陈列都没有半点灰尘,显然是内侍们昨日刚刚收拾过的。

等了几炷香的时间,卫臻才缓步从外走来。身后还随着十名手中捧着各色文件的内侍。

陛下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卫臻都是在尚书台办公,自然也谈不上入宫来到西阁之中。

今日正要将尚书台中的文件都搬过来。

“司空今日来得这般早。”卫臻离着一丈远,主动拱手朝着司马懿问候了起来。

“公振也不晚。”司马懿笑着看向了卫臻身后随着的内侍们:“尚书台这般繁忙吗?”

卫臻略带歉意的一笑:“也谈不上多忙,六部尚书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说罢,卫臻指了指内侍们捧着的文书:“这些多半都是这半年多来,朝廷对各类事情处置结果的存档。”

“我从尚书台带过来,一则是给司空过目,二来也要在陛下召见之时、以备陛下咨询。”

司马懿笑道:“公振想的还真是周道啊!快进来,我有事要与公振说。”

“敢不从命?司空先请。”卫臻伸出右手,示意司马懿先进。

司马懿轻轻颔首,而后走了进来、坐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还满意的摸了摸椅子光洁的扶手。

待内侍们鱼贯而出后,司马懿也不避讳、直接说道:“公振,昨晚我在酒宴之上、听陛下的言语,似乎有要大赦天下之意。”

“有这等事?”卫臻并不知情。

“正是。”司马懿点头道:“公振,你家长子卫烈还在陈留老家读书呢吧?我儿子司马师也在温县。”

“不妨你我二人一同向陛下请命,借着这个大赦的机会、将此前浮华案牵联到的士子们、尽皆开释如何?”

卫臻轻叹一声:“不瞒司空所说,烈儿在陈留久不得见,我在洛阳也常有思念之意。”

“司空放心,我会同司空一起、寻陛下说此事的!”

司马懿大喜,而后又借着看文件的时机、又与卫臻谈了很多西征之时发生的事情,而卫臻也回敬以洛阳之事。

你一条我一条,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颇有种默契之感。

就在两人交谈甚欢之时,门外有内侍轻轻叩响了屋门:“有旨意,陛下宣卫仆射觐见。”

卫臻与司马懿对视一眼,缓缓收去了脸上的笑意,朝着司马懿拱手说道:“劳请司空自看,陛下召我,我去去就来。”

“不急,陛下召见是正经事。公振去吧,莫要管我。”司马懿答道。

卫臻微微拱手,转身就朝着书房走去,却不知司马懿在背后、眯眼瞧了自己许久。

书房内,曹睿来到门口迎接着卫臻。甫一见面,曹睿就抓住了卫臻的双手。

“卫师傅劳苦功高!有卿坐镇洛阳、为大军足衣足食,朕定要给卫师傅算上一笔战功!”

“陛下谬赞了。”卫臻推辞道:“臣不过是尽了本职罢了,都是臣分内之事。”

“不过方才司空与臣说了一事,臣觉得颇有道理,愿将其禀报陛下。”

“何事?”曹睿挑眉,好奇看向卫臻:“卫师傅快入座吧!”

“谢陛下。”卫臻坐定之后,开口说道:“司空欲臣与他一起、进言借大赦之机,开释浮华案牵连到的士子。”

“臣以为恰应其时。”

曹睿有些拿不准了。

虽说曹睿确信、卫臻是不会与司马懿站到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毕竟卫臻的儿子卫烈也在名单之中,有些想法也是难免的。

曹睿轻吸了口气:“果然是大赦!许允、袁侃二人,卫师傅以为也要赦吗?”

卫臻摇头:“此二人赦免与否,实在是无关紧要。今日臣要进言的,却是从国家安危来论。”

“何以见得?”曹睿道。

卫臻倒也直白:“浮华案禁锢的士子近两百人,其中‘四聪八达三豫’自不必说,而其余的诸多士子,要么来自宛洛汝颖的士人家族,要么都是大魏在洛阳的高官之子。”

“浮华案至今已经有一年多,若是以禁锢作为惩戒,想必时间已经足够了。”

曹睿叹了一声:“朕知道。汉桓帝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借着改元和大赦天下的机会,将党人尽数开释了的。”

“若朕再拖,这些人会不会以为朕还不如汉桓帝了?”

卫臻解释道:“陛下自是圣君,何须与那种人相比?”

“不过汉末乱局,大半根源都是要系在党锢之祸上的。”

“士人无法做官,对朝廷和君王自然心怀怨念。”

“而如今陛下禁锢的多是重臣、高官之子。不论这些人悔过与否,若长此以往,恐怕大臣们心中会有怨言。”

曹睿默然不语。

这些事情,曹睿心中如明镜般一清二楚。

但清楚归清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还是难免不情愿了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中,曹氏大权旁落于司马氏之手,并非曹氏代汉一般依据武力而行,而更多的是如寄生一般的篡夺。

原历史中,司马懿借助其在大魏为官的便利,借助姻亲、执政、军权,逐渐将大魏的一众高官都笼络到了自己的身边。

司马懿与河内司马氏的人脉网络,与大魏的高官重臣,几乎是重合的。

在高平陵之变以前,司马懿的正面形象使得众人听信于他。

在政变发生之后、司马懿专权之举已显之时,仍然有着那么多的大臣拥护司马懿。

并非强权两个字就能解释的。

其中包含了多少对大魏的不满呢?

原历史中,遗诏之时、最为关键的刘放孙资二人,他们的儿子都因浮华案、一直未能出仕。司马师、司马昭也未能出仕。

甚至连何晏都是一般。

他们对皇帝、对大魏怨不怨呢?人非草木,自然是怨的!

当下的曹睿知道这一切,却也实在没有其他方法应对。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笼络人心,当下的确是到了该开释的时候了。

曹睿看向卫臻:“所以还是要朕妥协了?”

卫臻躬身一拜:“臣是想帮陛下笼络人心,绝非为臣子一人也!”

“陛下明鉴!”

曹睿点头:“朕知道卫师傅心意。”

“不必多说,此事朕应了。但这些人开释之后,虽说不限于原籍居住,但也暂时不得做官!”

“这件事就不要说出去了。吏部是由卫师傅管的,卫师傅给朕卡住了,听明白了吗?”

卫臻思略了几瞬,拱手应下。

曹睿又补了一句:“关于卫烈,卫师傅想让他去大司马处、还是大将军处为府属?朕好让他们征辟。”

“臣替卫烈谢过陛下恩典。”卫臻道:“陈仓或者寿春均可,全凭陛下处置。”

曹睿点头:“卫烈去过寿春找朕报信,陈留离寿春又更近一些。让他去大司马处吧!”

“卫师傅且去,稍后朕会将卿和司空一并叫来。到时朕听你们二人之言,再做决断。”

“臣明白了。”卫臻告辞。

卫臻知晓,皇帝方才的意思,就是让他暂时不要透露此事。等他与司马懿一同请求之时,再一并应下。

而曹睿支走了卫臻后,站起背着双手,向着西阁踱步而去。

那里还有一个董昭呢!

董昭此人最是有趣。

从面目上看来、此人已经非常年长了。但曹睿每次与他对话之时,无论从睿智的眼神、还是中气十足的嗓音,都与外表上的年龄极不相符。

曹睿走入了西阁,董昭连忙起身拜见。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曹睿直接步入了正题。

曹睿笑道:“朕许久不在洛阳,这西阁中少了一个大将军,朕还实在有些不习惯。”

董昭也笑着回应道:“大将军承国事之重,在陈仓用命边事,这西阁里也不能总是臣一人。”

“臣请陛下再为西阁挑选一人,以补上大将军的空缺。”

“董公直爽!”曹睿哈哈大笑:“朕走遍大魏各地、却还是最喜欢与董公说话。”

“朕倒是先有一问。”曹睿盯着董昭的双眼问道:“董公想做司徒,还是想继续在西阁任职?”

董昭答道:“当日是臣与陛下谈及名实之论的。臣如此说、臣也欲如此行事。”

“臣愿在西阁为陛下效命,不愿意离开陛下身边、去做一个虚名三公!”

“还望陛下成全。”

曹睿感慨道:“朕大略猜到了,不过还是要当面问一问董公的。”

“朕与董公直说了吧!朕要在西阁补上一人、再补上三名侍中。”

董昭拱手说道:“新任司徒的人选,不知陛下决定了吗?”

曹睿点头:“让陈骠骑回洛阳养老。”

“正得其所。”董昭轻轻点头。

“嗯。”曹睿同样颔首应道:“不过朕方才说的这四人,董公有何见解?”

董昭起身走到原来曹真的位子后,将椅子拉出、示意皇帝坐下:“陛下先坐,慢慢听臣为陛下分析。”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坐到了曹真的椅子上。

而董昭就站在桌案前,直言不讳的说道:

“臣有一言在先,大司马、大将军二人皆在外统兵。当下之急不是继续收拢中军之权,而是要以内制外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