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章 诛人诛心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无论要怎么杀张翼,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暴怒中的曹睿,只想当面问清楚张翼到底是怎么想的。是谁给他的胆子敢来谋刺?

曹睿胸膛起伏喘着粗气,向右手边走了三步、来到了被三名虎士制住的张翼身前。

“张翼,广汉太守是吧?”曹睿叉着腰低头沉声问道:“你是如何敢谋刺朕的?嗯?”

被虎卫踩住脸的张翼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呜呜的声响。

“让他说!”曹睿怒眼看向张翼,挥手示意踩住张翼脸庞的虎卫挪开。

张翼啐了一口说不清是血还是唾液的红色东西出来,冷笑了两声说道:“曹贼!汝可知大汉还有忠臣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岂是空谈?益州自有义士!”

一旁的姜维急忙要上前堵住张翼的嘴,却被曹睿伸手拦住了,怒声说道:“让他说,朕倒是要看他能说些什么!”

张翼显然有些意外,但是他自知离死不远、不肯放过这一最后的开口机会,紧接着又骂道:“待到丞相率军平灭魏逆之后,必将诛杀尔等九族!曹贼,你引颈待戮吧!”

“说来说去,多少年来还是这些话,张口曹贼闭口魏逆。”曹睿面色如冰霜一般看向张翼:“张翼,你在诸葛亮军中之时与朕做对,各为其主倒也无妨。”

“可朕都准备要接纳你投降、继续任你为两千石了,你为何还要谋刺朕?你念刘备诸葛亮之恩,就不念朕不杀你之恩?”

张翼冷笑一声:“汉室煌煌四百年,你等魏贼如何懂得汉臣恩义?纵然我杀你不成,将来在史书上,也会如聂政、傅介子一般!”

“愚昧!”曹睿嗤笑道:“所谓什么四百年大汉,你念得是哪个汉?桓帝的汉、灵帝的汉、弘农王刘辩的汉、还是山阳公刘协的汉?又或是冲帝、质帝这种小儿?这几个人有何恩情与你?”

曹睿左手伸出两根手指:“朕不与你说什么神器更易、天道轮转之理,也不与你说国家大政、民心向背,只告诉你两件事。”

张翼又欲喝骂,终于被旁边的姜维取布塞住了嘴、不得讲话。

“其一,朕告诉你,你做不成聂政、傅介子这些人。”

张翼瞪大了眼睛听着,曹睿面色冰冷的俯视着此人:“所谓舍生取义,要么是感恩怀德、投命献身也无悔恨,要么处于利害之时、非奋发搏命不能逆危亡之局。”

“魏与蜀虽是敌国,但此刻你们在进犯朕的陇右,并非蜀国的危亡之时。刘备、诸葛亮等人对你的恩义,也不过是提携做官、升你位阶罢了。”

“你要谋刺朕,无非是一心求死,以图虚名。与聂政、傅介子又如何能比?”

“朕告诉你,史书上不会记载你只言片语,你犍为郡张氏一族,朕日后定会族灭之,以酬你今日之举!”

张翼挣扎着扭动着身体,呜呜的发出声响,不过在虎卫的压制之下,只能是徒劳罢了。

“第二件事。”曹睿目光中多了些蔑视之意:“桓范抓你之时,你不能秉持节义屈身受辱。朕要赦你之时,你枉顾朕对你的怜悯之恩。”

“更何况,朕怎么不相信刘禅和诸葛亮会让你刺杀朕?”

“非命而行,则义无所加、功无所立。你这种人,朕只当你失心疯了。”

张翼眼中的绝望之意愈来愈盛,不过此时的曹睿已经抬起头来,再不去看他了。

对于这种欲要谋刺自己之人,曹睿不仅要诛其人、更要诛其心。

“桓范。”曹睿深吸一口气,看向脸上流血不止的这位大魏中护军:“朕只当你是无心之失,但你将此人带到朕的面前、几乎酿成危局,也难逃失察之理,须要给朕一个说法。”

桓范此刻早已泪流满面,梗咽着说道:“臣实乃罪人,还请陛下诛臣以谢天下!”

曹睿平静说道:“安定郡太守空缺,你明早便赴临泾上任吧!”

“不过,在你走之前,需你亲手行刑、替朕处置了此贼!非此不能泄朕之恨!”

两侧虎卫松开了桓范的双手,桓范当即跪倒:“臣领旨谢恩!陛下要如何处置此贼?”

“司空!”曹睿转身,目光灼灼看向司马懿:“对于谋逆弑君之人,该当何刑?”

司马懿正色拱手道:“此罪当判大辟之刑!应当腰斩!”

曹睿毫不迟疑的点头说道:“拉出去,拖到门外即刻行刑。”

两名虎卫一左一右,如同拖拽一头死猪一般、将吓得浑身瘫软了的张翼拉了出去。

门外听候差遣的虎卫们,就在门外一丈处,临时搭建了一个刑台,又从仪仗中寻了一柄大斧,交至了桓范手中。

中护军是两千石、安定太守也是两千石。但一个在皇帝身边、总揽中军人事任免之大权。一个在偏僻的安定郡、紧挨着匈奴人的地方,还提的上多少前途?

桓范遭此波折,本就性格急躁的他、心中恨意更炽,接过大斧后,照着已经放上刑台、剥去上衣堵着嘴的张翼,毫不迟疑的就挥斧向腰间斩去。

一下、两下……足足砍了十七、八下,才完成行刑。

桓范完成行刑后,满身血渍、自顾自的走入门内,朝着皇帝躬身行礼后静立堂中。

门外的上一半张翼,还在呜咽着哀鸣。

曹睿默不作声、脸色铁青着坐在堂中,堂内众人亦是不敢说话。

过了许久,门外的声音才渐渐消失。侍卫们先是拖走残躯、又取水清洗台阶、取土来重新垫着院子。

须臾过后,外面就仿佛无事发生过一般、与往常全无异处。

曹睿这时方才长叹一声:“张翼要杀朕,那朕就杀他,也是应有之报。”

“不过你们说,”曹睿哼笑一声:“刘备一党才入蜀几年?怎么就养出了这种人呢?”

“司空,侍中,刘备是何时入蜀的?”

司马懿与陈矫喏喏着不敢搭话,只有杨阜奋力拱手回应道:“陛下,刘备建安十九年攻克成都,至今已有十三年了。”

曹睿说道:“十三年就有这种人为他赴死,若是二十年、三十年又该如何?到时朕平灭吴蜀还要多难?”

又是杨阜应道:“陛下持神器应时而动,不可设限。”

曹睿起身一甩袖子:“朕乏了,诸卿各自回去吧。伯约,随朕出去走一走。”

“遵旨。”姜维随在皇帝身后,一并走了出去。

堂中司马懿与陈矫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由得叹了口气。

临近年关了碰上这种事情,皇帝的心情定然已经极糟,却不知南边战事究竟怎样了。

……

对于蜀军来说,如何能撤得好、撤得漂亮,成为当下蜀军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

就在同一日、二十六日,得到诸葛亮撤军命令的赵云,白天就已经让士卒轮班休息。

入夜后,到了子时,赵云率麾下一万步卒乘夜悄悄出营,向南边上邽城处进发。

二十七日清早,赵云方才率部抵达上邽城外。待到中午、曹真率部抵达上邽之时,赵云已经沿着上邽通往西县之路,从容撤走了。

曹真共有一万五千骑,在新阳分走了典满的两千骑、在显亲留了五百骑。昨夜典满派人寻他之时,又将文钦的三千骑向西分派。

此刻的大将军曹真,身旁只有不到万骑的兵力,并无多余心思追赶赵云,而是火速赶到上邽城外。

郭淮每日都亲自守在城头上,组织防御的同时、如同闺中怨妇等待良人回返那般,张望着大魏援军的身影。

马蹄声渐渐从西传来,近万骑兵从西而来,郭淮一时间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大魏的援军吗?”郭淮瞪大眼睛,指着西面的军阵、向身旁的鹿磐问道。

鹿磐也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直接坐在地上笑道:“不是大魏骑兵、不是大魏援军还能是什么?天底下除了中军,哪里还有这种骑兵?”

“如此骑兵,定然是援军到了。你看旗帜就知道了!”

曹真率骑军缓缓向东逼近上邽城,还剩一里远的时候,郭淮就单人独骑从西门驰出,举着自己的刺史印绶、直接寻到了位于军阵前面的曹真。

郭淮守城二十余日,压力和事务之繁琐,让这个一贯儒雅之将、也显得分外憔悴了许多。

“见过大将军。”郭淮坐在马上,咧嘴笑着看向曹真,笑着笑着眼里竟然泛了泪光。

“伯济辛苦!”曹真率先翻身下马,郭淮也反应过来、下马迎去。二人彼此对视许久,曹真拍着郭淮的手臂说道:“我就知道伯济在此、上邽定不容有失!”

“城内如何了?”

郭淮答道:“上邽城还在大魏手中,我手中还有一千多能战之兵。”

“那就好,那就好。”曹真心中感慨之时,连连说道:“伯济,走,一并进城!”

郭淮却出言问道:“大将军不问问属下蜀军去哪了?今日上午时分,有一支万人左右的蜀军从陇山道上归来,正向西县的方向去了。”

“就在昨日,诸葛亮似乎携带许多民众从临渭的方向而来,一并向西县的方向回返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