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6章 谈古论今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玉屑?”曹睿哑然失笑:“玉乃是佩戴之物,又岂能吃入腹中?”

曹植耸了耸肩:“臣是没有吃过、也不信服玉能得道成仙。玉石不过寻常之物,又不是什么希有的仙家饵药。”

曹睿看了曹植一眼,这个分析的角度虽说有些独特,但并非没有道理。

玉在百姓手里算得上是稀罕之物,在公卿贵族眼里只是寻常的东西。若是服玉就能成仙,那这仙也太不值钱了。

曹睿点头说道:“走,看过了这个承露盘,诸卿再随朕在长安四处转转,今晚随朕至行宫一同饮宴。”

众人尽皆应下。

长安城对于在场的众多臣子们,都是已经来过许多次的地方。曹睿见这些汉朝的宫殿新鲜,可其他人却未必。

陪皇帝一同游览,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在于‘陪皇帝’,而非‘游览’本身。

傍晚,长安城的行宫中设下酒宴,随行的重臣们一并赴宴。

长安是大城,和陈仓、沔阳那种小地方是不能比的。

曹睿住进了行宫,臣子们也都在城内住进了大房子。吃穿用度等等,直接上了一个等级。

这些随军半年的将领们,在野外营帐中住了足足半年,如今宿到长安城里,一时还有些不太适应。

衣食住行,住是一方面,食更是大大改观了。

包括酒宴也是如此。由于皇帝在此,今晚的酒宴的规格也是极高,足足有二十八道菜。

毕竟是得胜归来,饮宴丰盛了‘些许’倒也无妨,并没有人在旁说怪话扰人兴致,也没有御史说什么节俭、浪费之事。

宴席渐渐开始,除了没什么歌舞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很完美。

酒过三旬,曹睿渐渐有些微醺了,言语之间不知怎的,就又聊到了白日看见的那个承露盘。

曹睿说道:“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耗费甚巨、建造了这个承露盘,实属无稽之事。”

“哪有在坐在长安城里的宫里,就能这般容易就成仙的道理呢?”

辛毗坐在自己的桌案后,放下酒樽、拱手说道:“禀陛下,臣今年倒是听闻了一件颇为神异之事。若陛下愿听,臣愿与陛下说一说。”

曹睿点头:“辛卿知道的多,说来与众人一同听听。”

听到皇帝这番话,饮宴中的众人纷纷将目光凑了过来。在皇帝带着陈矫、杨阜二人出征之后,整个大魏的校事都由辛毗掌管。

若说奇闻轶事,从辛毗口中说出的、肯定是第一手的秘闻。

不论公卿抑或黔首,喜欢八卦的天性总是一致的。

辛毗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不知陛下记得渤海太守孙邕吗?”

曹睿道:“朕知道这个孙邕,北海人,黄初二年赴任渤海郡,政绩颇佳。”

辛毗继续说道:“臣早就认识孙邕,但却不知孙邕曾经跟随一名唤作王和平的方士学道。”

“四月的时候,臣听闻这个王和平年初在南皮病殁,而且在死后尸解成仙。而且还给孙邕留下了道书百余卷。”

“颇为神异。”

曹睿皱眉:“尸解?此话应作何解?”

一旁的曹植出言应道:“陛下,臣知道这个尸解之论。”

“说来。”曹睿道。

曹植看向皇帝:“所谓尸解,乃是死而复生,将躯壳作为蝉蜕一般舍去,从而飘飘然登仙之举。”

“还是今日说的汉武帝。”曹植解释道:“汉武帝时有方士名为李少君,就是尸解后成仙而去。”

“又是汉武帝。”曹睿摇了摇头:“人无完人,天尚不全。都已经为人间帝王了,哪里还有再让他成仙长生的道理呢?”

曹植接话道:“陛下说得对。昔日汉武帝夜晚做梦,梦见与李少君一同游览嵩山。在山路上有仙童持节骑龙从天上而来,称太乙真仙请李少君去仙界。”

“没过多久,李少君便辞世了。此人入殓之时,尸体忽然不见了,衣服依旧在原地完整、如同蝉蜕一般。”

曹睿端起酒樽抿了一口,借着酒意嗤笑道:“依朕来看,说不定这个李少君无法为汉武帝弄来仙药,设了这么一个骗局、从而脱身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朕也做过一个梦,不知有何预兆。”

曹植出言问道:“不知陛下梦到何事了?”

曹睿说道:“朕梦到了在略阳和赤亭两处,天为血色、地尽雄黄,士卒搏杀不止、死前都以怨愤的眼神向朕望来……”

一幕一幕娓娓道来。

皇帝的语气很是平静,在场的臣子们却尽皆面色凝重。

牵招端起酒樽,朝着皇帝敬酒道:“臣昔日初为将时,每历战事遇士卒死伤也是心中难忍,噩梦更不知做了多少。”

“陛下能有如此之梦,正说明陛下乃是一等一的仁德之君,尧舜一般的圣君。臣敬陛下一樽!”

说罢,牵招仰头将樽中酒一饮而尽。

曹睿知道牵招的好意,右手将酒樽微抬、向其示意一下,而后同样饮了一樽。

而随着辛毗、曹植,还有皇帝本人都讲了些故事,堂内众人聊得越来越起兴,就连素来在酒宴少言寡语的司马懿,都开始讲起了故事。

司马懿插话道:“若说梦境之异,臣倒是听说过一件。不过不是关于臣的,而是关于扬州刺史蒋济蒋子通的。”

“蒋济?”曹睿笑道:“他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也会遇见这种神异之事吗?”

司马懿笑道:“若是寻常之梦,臣也就当他戏言。可这个梦,臣以为是应当是他真实遇到的。”

曹洪在一旁拍着桌子起哄:“仲达快说!我倒要听听蒋子通能梦见什么。”

司马懿没有理会曹洪,摸了摸下巴缓缓说道:“蒋子通去年随军返回洛阳、还未赴扬州之事,在中护军任上时、他的妻子做了一个怪梦。”

“陛下或许不知,蒋子通现在只有一子,实际上他还有一个儿子、在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中病殁了。”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死了个儿子并不算什么稀奇事,更何况是在‘家家有号泣之丧’的建安二十二年了。

彼时‘建安七子’里面都死了五个!

司马懿继续说道:“蒋子通梦见其子在阴间为役卒、劳累困苦难以言说,因而给他托梦。”

“梦中说,在太庙西边有一个唤作孙阿的人,即将死去、到阴间赴任泰山县令。希望蒋子通去找这个孙阿,托其为其子换个美职。”

“蒋子通第二日去太庙西面找到了孙阿,孙阿并不畏死、答应了蒋子通所请。仅仅半日,孙阿便因为心悸而死。”

“半月之后,蒋子通的亡子托梦而来,称其在阴间已经负责掌管文书、不复为役卒受苦了。”

曹睿咂了咂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听这种故事传言虽然有趣,此前听孙邕、汉武帝的八卦还好,但当八卦里的人物变成了自己熟悉的蒋济,曹睿就觉得有些奇怪了。

而且听司马懿描述的这么详细,根本就不像编造出来的。再说,谁会拿自己朋友的名字、编造这种事,只为酒宴上的闲谈呢?

曹睿轻叹一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蒋济遇到这种事情也是可叹。”

辛毗在旁边插话道:“禀陛下,臣此前听长安校事说,长安城内有一女子、乃是昔日李、郭之乱时,从被发掘的前汉冢中出来的。”

“校事考问其言,此女竟说了许多前汉时宫中的事情。”

曹睿笑道:“辛卿以为此事是真的吗?此女乃是汉时的女子?”

辛毗也笑出声来:“汉时宫中的事情,现在的人如何能知道?左右都无从对证罢了。若让臣来看,说不得此女乃是盗墓之人,偶然被人发现,不得已而编造谎言。”

“和此女类似的,还有一个案例。”

曹睿抬眉看向辛毗:“还有?”

辛毗点了点头:“年初太原有人误挖了一个坟冢,其中竟然跑出来一个女子。观冢上树木的年轮,此树足足有三十岁了。”

“校事称,不知此女是如何在冢中活了三十年的。”

曹睿又问:“此事辛卿怎么看?”

辛毗答道:“若以臣看,哪有那么多冢中之人?要么是盗墓者,要么是本地有人藏匿人口、被发觉后假称从冢中出来。”

“不过是借此神异之事,托辞让人不去深究罢了。”

“辛侍中说得好!”曹睿拍手笑道:“就按辛侍中之言,以后若大魏再有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古人’,一律按逃犯处理就好。”

辛毗拱手道:“臣记下了。”

曹睿举起酒樽,笑着说道:“今日与诸卿宴饮,听了许多有意思之事。今后诸卿若有这种稀奇解闷之事,不妨都可以与朕说上一说。”

“来,举白!”

“举白!”臣子们一同举起酒杯,有的口中高呼‘陛下万年’,有的喊着‘万岁’。

到了酒宴后半段,局面已经开始有些乱糟糟的了。

众人饮罢,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夏侯献,借着酒意也说起一事。

“禀陛下,”夏侯献拱手说道:“臣此前奉命去白水关的时候,曾与偏将军程喜程申伯同行,与其也聊了许多。”

“陛下或许不知,程申伯极擅相术,尤其擅长相印。”(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1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