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8章 后继有人(本卷完)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七月中旬,洛阳。

宁光殿外,曹睿正在台阶旁略显焦虑的徘徊着。

夕阳将宫殿的影子在大地上拉长,殿内伺候着的侍女们、来回走动着的声音,让曹睿更加着急了起来。

西阁和东阁的四位重臣,此时都一并候在皇帝身边。

见皇帝如此神态,曹真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还是莫要着急。毛嫔吉人天相,定然会无虞的。”

司马懿也拱手说道:“此事乃是人伦常情,陛下第一次或许会不安一些,以以后多经历几次就好了。”

曹睿站定,伸头向殿内张望了一下,身边伺候着的内侍官毕进当即侧步拦了一下:“男子进产房不吉,不若奴婢遣人将太医唤出来问问?”

曹睿盯着毕进看了一瞬,随即摇了摇头,走回了几位臣子的面前。

此时的宁光殿内,怀胎十月的毛嫔即将生产。

曹睿作为大魏第二个皇帝,即将迎来第一位后嗣,无论对于皇室、还是朝局政局,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曹睿在殿外等候,西阁、东阁的四位臣子也一并候在皇帝身边。

曹睿开口问道:“朕倒是有一事想问,你们给自家子嗣取名,都是怎么取的?”

几人对视一眼,司马懿拱手说道:“回陛下,所谓取名一事,实际并无一个可依的准则。男子取名刚健向上,女子起名柔美得体,几乎均可。”

曹睿随即问道:“司空现在有三个儿子吧?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上个月还新得了儿子、唤作司马伷?”

“司空为何要取这三个字?”

司马懿这下尴尬了起来,想了半晌才答道:“臣当时取名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臣族中人口多,首要之事是避免重名,其次是要寓意良好。”

“臣的长子师、是建安十三年出生的,当时臣在荆州随在武帝军中,故以‘师’为名。”

“臣的次子昭、是早晨太阳初升时出生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讲,昭为日明,故有此名。”

“至于臣上月刚得的三子伷,伷又通胄,乃是希望他富贵延绵之意。”

曹睿听后点头说道:“董公的儿子就唤作董胄!此名取得好啊,董公一家可以富贵延绵了。”

董昭尴尬一笑:“臣富贵与否,全赖陛下鸿福,臣年老体衰,只求能附于骥尾、沾一沾陛下的福分了。”

“大将军呢?”曹睿的目光挪向曹真:“大将军的四个儿子,又是如何取的名?”

曹真答道:“也与司空差不多,大略上总是相同的。臣的长子昭伯也如司空的次子一般,生于清晨。”

“‘训明’曰爽,‘日明’为昭。因此臣给他取名为爽,取字为昭伯。”

曹睿点头,仰首看了看洛阳的天空,又看了眼宫殿上方,确认没有什么天地异象后,缓缓说道:“既然都是这般,无论毛嫔此番生男还是生女,朕都各准备了一个名字。”

曹真打趣的问道:“陛下取名,定然比臣等更有深意。敢问陛下取何名字?”

曹睿笑着摆了摆手:“是有些含义,也是个吉利的字罢了。”

“若今日得子,朕就唤他为曹启。如若得女,就唤作曹淑好了。”

卫臻已经在旁沉默了半晌,难得开口问道:“陛下说的是哪个启?”

“开启的‘启’。”曹睿答道:“正值太和元年,讨个口彩,希望能开启盛世吧。”

启?

司马懿听了此字,心中开始了盘算起来。

大禹之子名启,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唤作刘启。

陛下这是要做铸九鼎的大禹,还是铁了心要做汉文帝呢?

没过多久,卞太皇太后、郭太后也一并从各自宫中赶来,与曹睿等人站在一处。

就在几人闲谈之时,殿中女子的疼痛声中,突然夹杂了一缕婴儿高亢的哭声。

曹睿闻声,连忙转身走到殿门处欲要进去,却被郭太后拉住了袖子。

虽然着急,但曹睿这时也猛地反应过来,自己确实不应再进去了。

以这个年代的卫生条件,不让男人进入产房中的习俗规则,的的确确能减少一些感染的风险。

没过几瞬,毛嫔身边的贴身侍女就迅速跑了出来,跪地叩首道:“皇子!陛下,是皇子!”

曹睿反问道:“毛嫔现在如何了?”

侍女答道:“贵嫔一切都好,只是身子虚弱,还需静养。太医说,现在外人还不能进去。”

曹睿笑道:“不让进朕就不进了。”

“来人!”

身旁四名大臣纷纷拱手应道。

曹睿看了他们几人一眼:“司空,河内是你本郡。那就由你亲自替朕去一趟,到毛嫔族中替朕报喜,赏其父兄黄金千两!”

“遵旨!”司马懿拱手应道。

此时身边众人面上皆有喜色。

卞氏、郭氏作为曹睿祖母和嫡母,喜的是曹氏嫡脉后继有人。

而四位大臣,则更多是出于政局的考虑了。

片刻之后,一名年长的接生嬷嬷从殿内稳步走出,怀中的襁褓中裹着一个连眼睛都尚未张开的婴儿。

“曹启……”

曹睿轻声唤了一下这个婴儿的名字,小心翼翼的接过来后,走到了阳光下,任凭金黄色的夕阳洒在这个婴儿的脸上。

……

第二日上午,曹睿看顾在宫中陪毛嫔待了许久,方才来到书房中。

而卫臻,早已候在书房门口多时了。

曹睿略带惊讶的问道:“卫师傅有何事找朕,在此等了多久了?”

卫臻拱手说道:“臣等了有一会儿了,确有事情要与陛下上奏。”

“那就进来吧。”曹睿颔首,迈步走进了书房之中。而此时的书房内,角落中还有个钟毓候着。

卫臻瞄了一眼钟毓,又向皇帝拱手示意。

曹睿会意:“钟毓,你先出去,将门关上!不许让旁人进来。”

“遵旨。”钟毓小心的退了出去。

曹睿此时已经倚在了躺椅上,悠然自得的向卫臻问道:“卫师傅有何事要与朕说?”

卫臻顿了一顿:“臣今日要与陛下说的事情,是陛下家事、也是大魏的国事。”

听闻‘家事’二字,曹睿反问道:“与朕的这个儿子有关?”

卫臻点头:“自古帝王之家,后嗣之事最为关键。王朝兴衰,成也由此、败也由此。”

“说到底,其实就是两件事情:储位和后位。”

“臣忝列东阁,因此与陛下上奏此事,还望陛下勿怪。”

曹睿摆了摆手:“卫师傅多虑了!”

“朕未继位之时,也是从先帝手下熬过来的,自然知晓内情。先帝与雍丘王之间夺嫡的种种风波、朝政起伏、人事更迭,朕亦然熟记在心。”

“立储这件事,在皇子未及成年之前,这种事朕是不会做的。”

卫臻本来想建议陛下不要急于立储。但听到在皇子成年之前都不考虑此事,生怕陛下会错了意,连忙解释了起来。

“陛下,倒也不一定要等到皇子成年、有一个这么明确的标准……”

“朕知道。”曹睿笑着打断了卫臻的话:“朕也才刚有一个儿子,待多生几个儿子,也好挑选。”

皇帝说的如此轻松,卫臻倒不好说些什么了。

卫臻继续试探着问道:“那立后的事情?”

曹睿这时点了点头:“毛嫔贤良淑德,此番又诞下皇子,给她一个后位倒也无妨。”

曹睿笑着摇了摇头:“卫师傅不知道,朕的后宫中塞进了这么多人,每人每天都想和朕见见面、说说话,前些时日倒还新鲜,后面也就愈加不耐烦了。”

“立其为后,替朕管一管后宫、朕也能省心一些。”

“对了,卫师傅,你的长子卫烈、现在在陈留读书读得如何?”

卫臻苦笑着说道:“让他在陈留老家读读书、磨磨心性也好。二十岁的年纪,正是该读书的时候。”

就在二人说话之时,曹睿听到书房门外曹真的嗓音,后面还有些低沉声,似是钟毓在小声解释些什么。

曹睿高声说道:“让大将军进来!”

曹真闻声后,主动推开了门,手里托着一份文书、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并州报捷!”曹真哈哈大笑:“鲜卑轲比能寇边雁门,被护乌桓校尉田豫,与恰好持节巡到雁门的刘晔和毌丘俭,一并率军击败!”

“详细战报,还请陛下过目。”

说罢,曹真双手托着战报,将其凑到了皇帝眼前。

曹睿细细看了两遍,合上后又将战报扔到了卫臻手里。

“朕倒是没想到,牵招恰好不在雁门,刘晔与毌丘俭二人、还能将此事做得如此漂亮!”

“仲恭亲自冲阵、致敌大败、夺得首功!”曹睿笑道:“朕之前怎么没发现,仲恭这么能打?”

曹真解释道:“将为兵胆,兵也为将胆。有勇将、有强兵,方能在战术上打得这么漂亮。”

曹睿颔首,随即想起了什么似的,看向曹真说道:“田豫说,昭伯此番立下功勋,可以从什长转为都伯了!”

曹真又笑了起来:“看来让昭伯去边关历练,还真的历练对了。”

曹睿从躺椅上起身,缓缓说道:“昨日朕得一子,今日又边关报捷。卫师傅,替朕传下去,今晚朕要在北宫备下酒宴,三公九卿、两千石官员,皆来赴宴!”

卫臻笑着应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安排下去。”(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