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章 再无余地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皇帝都这么说了,陆逊也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推辞下去。

从席间起身整理了一下袍服,而后缓步走到厅堂正中,郑重其事的俯身下拜:“臣谢陛下赐婚!臣定为陛下、为大魏尽忠效死!”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有朕这个君父当面指婚,想来也已是足够了。”

虽说曹睿当下只有二十五岁,但作为君王的从容心态,让他说出‘君父’二字之时,没有丝毫的违和之感。

曹睿起身向前将陆逊扶起,笑道:“现在说来,你与朕之间也是至亲了。既是至亲,你昔日在江东有的,朕也一并会给你。”

“来人!”曹睿高声喝道。

在门外侍立着的姜维进来,拱手一礼:“陛下有何吩咐!”

“将刘中书给朕唤来!”曹睿斩钉截铁的说道。

姜维领命离去。

还未等曹睿与陆逊寒暄多久,刘放就快步从外走入堂中。他看到陆逊的时候明显一愣,但还是收拢心神行礼道:“陛下有何事要臣去做?”

“拟旨。”曹睿淡淡说道:“护羌校尉陆逊公忠体国、尽心王事,从护羌校尉转任为护羌将军,封吴侯、食邑千户!”

吴侯?吴侯!

皇帝此言一出,不仅刘放愣住了,陆逊更是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

刘放看了眼皇帝,又转头看了眼陆逊,吞咽了一下口水后问道:“敢问陛下,这个吴侯的封地是?”

“扬州吴郡吴县。”曹睿沉声说道。

刘放震惊之余,却也不忘了应承:“臣知晓了,这就去执笔拟旨。”

自去年孙资外放兖州刺史后,中书省就再无了参政议政的权责。大魏宫中,凡事都以西阁东阁与侍中为重。

谁愿意将权力与旁人分享呢?在四名阁臣与四名侍中的监督下,刘放也真的再也没有对政事干预一言。

如刚才这般令人惊诧之事,他也只能借确认旨意的话头,来表达一下自己所感了。

陆逊的声音几乎都颤抖了起来。

不就是按陛下之命、编选一些羌人义从吗?如何就被升了位阶、还被指婚了公主,以及被封了吴侯?

陆逊可不会傻到认为皇帝不知道吴侯的典故!

但陆逊多年仕官东吴的人生历程,还是让他咬牙问道:“陛下,这个吴侯的封号似乎有些……”

“有些什么?”曹睿挑眉,用略带质问而又不屑的眼神看向陆逊。

陆逊心中大骇,连忙改口说道:“有些恩重了!陛下顾念臣是吴县人,因而将吴县封给臣,臣实在无以为报!”

终究是没有说出那‘不妥’二字。

曹睿云淡风轻的笑了一声:“若真无以为报,那就慢慢报答好了。”

“回去整顿军务吧,朕乏了。出兵之前再来见朕一次。”

陆逊心情复杂的行礼应下,而后缓缓退了出去。

直到走到院中,看着下午的斜阳穿过院中树木的枝杈、班驳地打在自己脸上,这种不真实感才渐渐减轻了一些。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但今日来自陛下的‘雨露’,也实在太多了些!多到了陆逊本人都惶恐了的地步!

陆逊此前在东吴为官之时,乃是大都督、辅国将军、荆州牧,封江陵侯的身份,不可不贵重,几乎是整个东吴孙权以下的第一人。

但到了大魏这边,仅仅是一个两千石的护羌校尉。

陆逊都已经接受这般落差了,但皇帝今日的连番赐婚、封赏,还是让陆逊大为惊诧。

但话说回来,谁又不希望被封赏、谁又不希望被得到重用呢?

陆逊入魏近一年的时间,心中从未如今日这般轻松过。

家人在武昌尽皆无事、性命无虞。自己在凉州得到封赏与重用,更别说还将东乡公主指婚给了自己。

人皆有七情六欲,官职再高、头脑再睿智也难逃人的本性。既然接受了,那便从容一些吧。

有那么一瞬间,陆逊甚至还想了起来,不知这东乡公主曹颖,是否真的如陛下所说美貌无比?

陆逊走后,刘放在堂中也笔走龙蛇般拟好了旨意,双手捧着来到了皇帝身前、准备请求加盖玺印。

看着刘放欲言又止的样子,曹睿终究还是笑着说道:“怎么,刘中书也是在想朕给陆逊这个吴侯的封号?”

皇帝主动问了,刘放自然是能答的:“如臣所记没错的话,当年武帝上表将孙策从乌程侯改封为吴侯,孙策在位一共三年。”

“孙权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擒杀关羽后,才被武帝表为南昌侯,而后先帝又册封其为吴王。”

“但这近二十年内,虽然孙权未有封爵,但东吴群臣都是将其以‘吴侯’尊称的,陆逊也不可能不知此理。”

“朕是故意的。”曹睿淡淡说道。

“孙权去年在淮南战败之后,对朕表面上一再退让,厚礼卑辞之下,无非是重演一遍先帝时的旧事,包藏祸心罢了。”

“既然孙权要退让,那么朕就要向前再进一步。如此反复,直到他退无可退、不得不请降或者彻底反叛!”

刘放只是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对待这般首鼠两端之人,着实不能留情。”

曹睿说道:“朕考验了陆逊一年,他在凉州所做之事朕也是满意的。但他作为降臣,朕不可能冒险将大魏中军或者外军交予他手,让他暂时统领羌兵已是恩典。”

“朕就明摆着告诉陆逊,他为大魏做事,再无可以反复纠结的余地。现在吴蜀皆是他的死敌,就安心在秦州给朕做事!”

刘放拱手说道:“若如此这般,日后再逢大战,江东众将或许也会将大魏作为退路吧。”

曹睿轻轻颔首:“朝中不是都说朕事事大方吗?那朕就一直大方下去、直到平灭吴蜀!”

“陛下圣明!”刘放躬身行礼。

……

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也不过是与哨骑马匹的四条腿等同罢了。

恰如去年魏吴交战之时,诸葛亮在成都不断等待战场双方的战况动态一般,孙权在武昌也是如此。

诸葛亮在汉中十一月出兵,十二月一日才派蒋琬出使东吴,将此讯息告知了远在武昌的孙权。

大魏在略阳击败蜀军之后,直到年节之后,才遣人从上邽出发、将略阳得胜的消息通报给孙权。

如此一来,武昌的孙权就分外纠结了。

就在陆逊得封吴侯的同一个下午,孙权在武昌的吴王府里收到了大魏的通报,还有他长女孙鲁班有孕的消息。

孙权自然又心中盘算了起来。

诸葛瑾、全琮尽皆外任,孙权只能将最为心腹的顾雍、张昭二人唤至府内,商议起这般大事。

“如此说来,魏帝曹睿将战况通知给至尊、竟然比那诸葛亮还要早?”顾雍皱着眉头分析道:“汉军又折损了两万多,长此以往、恐蜀地也将不保啊!”

张昭倒是更为淡定:“魏帝曹睿将消息传来,按地理来说确实要比诸葛亮快。”

“魏国从陇右传讯,只需从渭水道至陈仓、经武关至南阳,而后顺汉水而下便是。”

“而诸葛亮传讯的话,则要从陇右南下、沿蜀道入巴东,再顺大江而下至武昌,慢一些也是常理。”

孙权叹气道:“孤是真没想到,曹孟德的孙子竟然这般能战敢战!”

“曹睿让司马懿执笔给孤写信,将出兵的时间写得一清二楚。孤测算了一下,魏国中军在洛阳得知陇右讯息后,一日都未耽搁,急袭至陇右作战然后就胜了!”

“哪有这样作战的?”孙权看向自己的两名重臣:“奔袭一千余里,第二日就能战而胜之??”

孙权颇为自嘲的笑了一声:“若魏军都是如此这般,那昔日和孤打了二十多年的曹孟德和曹子桓都是怎么打的?”

“至尊勿忧,”张昭反倒开解了起来:“也就是魏军中军如此能战,其余边军外军,战力如何我们还不清楚吗?”

“有大江天险在北,曹魏也终究不能奈何大吴的,我们自有时间可以从容恢复。”

“那诸葛亮请孤出兵向东,在扬州与他策应作战,此事你们又怎么看?”孙权问道:“蒋琬来武昌之时,被孤用出兵需要时间来搪塞过去了。如今也快一个月,怎么说也要出兵了吧?”

面对出兵这种事情,张昭按照本能的生理反应、避而不谈。

倒是顾雍出言问了起来:“至尊想打哪里?只恐调不出兵来,有心而无力啊!去年实在折损太多兵力了。”

还用你说?

孙权自然知道没办法出兵,但还是向自己的丞相问道:“能不能让广陵那边稍微以作威慑?不是真打,战船在大江上夸耀一番也好。”

顾雍倒是个务实的,连忙摇头道:“出兵就有风险,若曹休再以此由头南下、还真要与曹休再打一场吗?”

“还望至尊以民生为念。”

孙权轻轻摇了摇头,内心倒是挣扎了好一会。但想到自己即将要做外公了,心中还是多了些异样的感觉。

“孤的长女不是被魏帝所纳、封为婕妤了吗?”孙权只觉不好张口,但面对自己最得力的两位文臣,一时间也没办法隐瞒:“她现在已经有孕在身。”

“那曹睿将难题又抛给孤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8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