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3章 众心向南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丞相那里如何了?”

魏延听闻赵云此问,心中愈加纠结了起来。

赵云从武兴南下的早,而魏延又在他的身后。昨日傍晚,魏延在南下的行军中收到了汉军在赤亭惨败、退往武兴、丞相染上风寒不能理事的消息。

但眼见赵云已是油尽灯枯之状,魏延又如何敢对赵云说这些呢?

魏延只得含胡应道:“有丞相在彼处,又能有什么危险呢?将军勿忧!”

“那就好,那就好。”赵云从口中挤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脸上还时不时的浮现出一丝痛苦之色,却硬是凭借意志忍住、没发出半点喊疼的声音。

“将军……”魏延攥住了赵云的手,一时不知该安慰些什么。

赵云低声说道:“文长,为大汉守住此地。八千兵、八千兵我带来了,就托付给文长了。”

魏延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泪光:“将军放心!既然我来了此处,就定不会丢了白水!”

赵云极其轻微的点了点头,只是用眼睛看着魏延,口中微微张开、却并无声音发出。

魏延心中大骇,急忙将耳朵凑近赵云身前问道:“将军可有遗言要说?”

赵云面露痛苦之色,努力挤出了几个字来:“来日,将我葬回常山!”

魏延只觉自己攥着的赵云左手,一点一点变软,似乎失了力气一般,逐渐从魏延的手中滑出、向着榻上坠落去。

帐中亲卫与众将哭成一片,魏延亲手为赵云整理了面容、盖上了被衾,而后郑重其事的拜了三拜,方才起身。

魏延是在新野加入刘备军中、以部曲身份作战的。

早在河北之时,赵云就是刘备身边的主骑、负责统领刘备军中的骑兵。

刘备在新野小县蹉跎的七年之中,魏延从一个不通军事、只是曾任郡兵都伯的小人物,得到了关羽、赵云等人的军略指导。

赵云不仅是大汉当下硕果仅存的熊虎之将,更是魏延魏文长从军之时的领路之人。

汉室兴复,何其远哉?

赵云临死前没有说什么家族、没有说什么子嗣。他心中知晓,自有丞相和朝廷会为他照看。

赵云的遗言只有一句,只希望有朝一日、魏延可以帮忙将他葬回常山。

若非汉室复兴,据守在益州偏远之地的大汉、如何又能将赵云葬回黄河以北的常山本郡中呢?

说到底,汉室兴复是和蜀汉中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相连的,宏观与细微相接,才凝聚出了这样一个集体意志。

只是当赵云这种河北之人愈来愈少的时候,兴复汉室还要等到几时呢?

魏延思略已定,缓缓从赵云榻前站起,转身看向众人。

都是见惯生死的将军,魏延悲痛归悲痛、又如何能忘了此处的军事重任呢?

“镇东将军已将此事军事托付给我,我为大汉镇北将军、奉丞相命督军来援此处。尔等可有人不从?”

魏延打断了众人的哀泣之声,声音洪亮的在帐中喊道。

赵云军中的四位校尉对视一眼,同时俯身下拜:“我等愿听将军指挥!”

……

魏延带来的援军、与赵云之军合兵一处之后,足有两万两千的数量。

在军中为赵云简单的发丧过后,魏延第二日便率军向白水关挺进。

留了四千人进入白水关后,魏延就在关外搭建营寨、筑上营垒,与陆逊的大营对峙了起来。

魏延来得晚些,自然知晓北面诸葛亮处的军情。但以蜀军的精锐程度,想在一时间攻破魏军营寨确非容易之事。

加之魏军还有骑兵之利,可以在营寨外左右驰骋遮掩一二,这就使得魏延的攻击更加难了。

好在兵力足够、粮草后勤无忧,魏延也只能稳扎稳打,一日又一日的对峙和交战。

而在更北面的武兴,蜀汉军队的局势却愈加的恶化了起来。

吴懿是五日一早退兵的,而病中的诸葛亮也是同一日被杨仪派人送走。

六日蜀军撤兵,曹真紧随其后展开追击。

并非曹真五日的时候、不渡河进攻蜀军在故道水以东的大营,而是曹真无能为力。

魏军在青泥水处的三万步卒,在连续三日多、高强度的战役之下已经疲惫至极,根本无力再渡河、冲击诸葛亮在河东修筑好的坚固营寨。

白水处的牵招、夏侯儒部,同样无能为之。

换句话说,在五日、曹睿与曹真除了准备进军追击之事外,花了更多精力在整军上。

要将曹洪的骑兵从下辨调过来、要从张郃三万军中选一万出来,要调配运粮船只、物资转运、后勤事宜……

若真是仓促过河、袭击诸葛亮的本营,恐怕是要遭遇败绩的。

但在休整了一日后,曹真六日率军南下追击,就变得更得心应手了起来。

借着骑兵之利,虽然河道两边的道路狭窄,但也可以不断地在后方袭扰。多支骑兵部队轮换,将撤退中的蜀军弄得苦不堪言。

从赤亭到武兴八十里路,曹真除了袭扰多次、成功了多次外,还在武兴以北三十里处、击溃了吴懿埋伏在此的伏兵。

所谓伏兵,一千人埋伏一千人那叫伏兵。

可若是想用三千人埋伏三万人,这世上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六日南下,七日下午魏军大部到达武兴城外。

当天下午到达武兴城外后,曹真一面命张郃督两万军队围在武兴城外、一面亲率万骑向东绕过武兴、向更东面的沮县挺进。

沮县位置险要,几乎处于武兴和沔阳之间连线的中点。

而沔阳,就是汉中平原最西端之地了。

昔日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时,曹刘两军就在沔阳对峙。黄忠阵斩夏侯渊的定军山,就在沔阳城南不远的地方。

诸葛亮在得知曹真率军追击而来之后,强行拖着病体起身,却一时间无能为力。

魏军实在是太多了!

曹真率步骑三万南下,其中两万步、一万骑。

在张郃率两万步卒把守住武兴城外的要道后,曹真依旧能挤出一万骑兵、向汉中方向的沮县突袭。

反观诸葛亮在武兴,兵力甚至还不如张郃。

原本赤亭大营的三万五千士卒,魏延南下的时候带走了一万四千。

剩下两万一千士卒,数日的鏖战、撤退、被追击、加上零零碎碎被魏军赶上投降的,在武兴就只剩下一万人了。

算上赵云留在这里的两千人,能有一万二千之数。

但其中大部都是从赤亭撤回来的,见识了如此惨烈的作战之后,还有多少士卒能够效力作战的?

“丞相,当下是要继续守在武兴,还是突围撤退而走?”杨仪见堂中无人说话,主动请缨问道。

诸葛亮高热最急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两日服了许多汤药,病情已经渐渐好转了起来,但战事却依旧忧心。

“威公认为该往哪里突围?”诸葛亮轻叹一声,缓缓问道。

堂中众臣众将,都将目光移到了杨仪的脸上。若要细细数一数面孔,自北伐开始以来,已经有很多熟悉的将领都不在了。

但现在不是谈论已死之人的时候,更应讨论的是如何突围!

杨仪沉声应道:“禀丞相,该向阳安关突围!”

吴懿深吸一口气:“丞相,该向阳安关退!”

“属下附议,也应往阳安关退。”袁綝拱手答道。

宗预、王平也是一样说法。

诸葛亮长叹一声,摇了摇头,眉眼间尽是萧索之意。

阳安关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汉中在东面、沮县在东面、曹真去的也是东面!

而阳安关在南边,蜀中在南、白水关也在南。

在曹真率万骑向东的当下,汉中已然全危,若诸葛亮率军向东突击、恐怕还没走多远就会遇到回返杀来的曹真。

唯有向南、向阳安关的方向才算一条生路,才能将大汉的这些残兵败将、这些文武臣子们尽可能多的带回去。

可汉中又该如何!这就是决策者的为难之时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