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2章 调兵长安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坐于马上,张弓搭箭屏息几瞬,右手手指轻轻一松,羽箭嗡的一声划破空气,直直的朝着前方的草丛飞去。

草丛中传出窸窣的声音,一只野兔腹部中箭,蹬了蹬腿便不再动弹。

孙礼在旁边高呼:“陛下中一兔!”

身后随行的四十名骑士也一并高呼:“陛下中一兔!”

曹睿笑着看向身侧的孙礼:“德达,朕射中兔子就不要再喊了。若是能射个熊或者鹿,再喊也不迟。”

“遵旨。”孙礼咧嘴一笑,拱手说道:“那臣去将猎物拾回。”

曹睿点头:“朕和你一并去。”

孙礼翻身下马后,站在皇帝白马的右前方,牵着缰绳向前走着。两人刚刚走出不到三丈远,前方的灌木中却突然传来异动。

似乎是嗅到了血腥味,一只卧着的毛色斑斓的老虎缓缓起身,浑圆的双眼直直的盯着前方的两个人类,张开的大嘴传来低沉的咆哮,无形的杀意在瞬间进逼过来。

这是曹睿第一次在野外遇见老虎。

只有与这种大型猛兽直接相对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掠食者带来的压迫。曹真昔日弯弓射虎,这种胆气的确非常人能有。

但你曹真有弓,朕就没弓吗?

曹睿轻轻抬起左手,示意身后的骑士停步。

一阵风从前面吹来,空气中似乎能嗅到一丝老虎身上的臭味。

就在此时,孙礼猛地从腰间抽出长剑,左移一步,挡在了曹睿的马前。

曹睿嘴角扬起,将右手的雕弓移到左手上后,右手从马鞍侧边悬着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将箭搭上、徐徐将弓拉满。

除了曹睿身后正对着的几骑,左右的骑士都一并将弓拉满,弓弦拉满的低沉声音在左右一并响起。

“德达回来,勿要有闪失!”曹睿低声说道。

孙礼没有回头:“陛下勿忧,臣为陛下前驱。”

这一切不过发生在几瞬的时间之内。

老虎似乎看清了前方列队开来的带甲骑士,也看清了离自己最近、骑在马上的金甲骑士,咆哮了一声之后,向后退去。

只一瞬,便又进了灌木之中。

孙礼松了口气,一时间也只觉有些腿软。

还没等曹睿开口说话,孙礼便转身深施一礼:“臣有事启奏陛下。”

曹睿缓缓将弓弦放松,右手拿着羽箭,用带羽毛的一端指向了孙礼:“德达要说何事?”

孙礼抬头答道:“陛下万乘之尊,一身系天下之重,行猎时也难免有遇到猛虎之事。”

“还望陛下审慎为要,狩猎时勿要再亲自出前了,万望以今日之事为诫。”

曹睿盯着孙礼看了几瞬,随即笑道:“有德达这种臣子在旁,区区一虎又有何惧呢?”

“德达,且上马,与朕一同再寻一虎!”

孙礼神情恳切的说道:“陛下,三思啊。”

曹睿摆了摆手:“无妨,先将朕射的兔取回,与朕再去东面。”

孙礼也只好拱手遵命。

……

日头升到最高,又渐渐向西。

下午时分,曹睿率百骑逐渐回返,所得猎物中除了獐、兔、鹿之外,甚至还有一熊。

要射虎的话,还是需要几分运气在的。

刚刚返回营地,营地中留守的侍中辛毗便主动迎了上来。

曹睿扬起马鞭,笑道:“辛侍中要来看看朕的猎物吗?”

辛毗却神情严肃,拱手一礼之后,随即说道:“陛下,方才有紧急军情从洛阳传来,还请陛下亲自一观。”

曹睿伸手从辛毗处接过了文书,伸手除掉了封在外面的火漆。

大略看了一眼之后,曹睿笑道:“原来是这个事情?无妨,朕知晓了。”

感觉到辛毗一直看着自己,曹睿将文书也掷给了辛毗:“辛卿也一并看看吧。”

辛毗展开书信,本就严肃的神情变得更紧绷了:“陛下,兹事体大,不如召大将军和司空回来?”

曹睿摇头道:“没事,让他们慢慢返回即可。”

辛毗急切道:“陛下,此事应该如何应对?”

“自然是朕回洛阳后再行应对。”曹睿笑道:“不就是诸葛亮来汉中了吗?朕早就料到了,不然朕让张郃在雍凉干嘛?”

曹睿翻身下马,扯着辛毗的袖子就往后走:“来,辛卿,看看朕今日射的猎物。”

到了傍晚统计猎物,所获最少的还是司马懿的一队。由于下了赌注,曹睿也难得的看到了司马懿的豪饮。

的确能喝。

身体很好。

等到返回洛阳之后,已经是又一日的下午了。

曹睿将西阁、东阁和四名侍中,一并召到了书房之中。

辛毗将张郃传来的军情大略说了一遍后,曹睿环视群臣,开口说道:“方才辛侍中所言,诸卿都听到了?”

昨日晚间,皇帝只顾饮酒,并不与曹真和司马懿谈论此事。而曹真心中的话,已经憋了一日之久了。

曹真第一个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大魏应该调兵以作应对。”

曹睿扬眉看向曹真:“大将军欲要如何调兵?”

曹真说道:“禀陛下,雍凉军事臣再熟悉不过了。所虑之地,无非是祁山以及陇右。”

“不如向陇右增兵一万,以作防备?”

曹睿问道:“增兵一万?用哪里的兵?”

曹真没有半点迟疑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从张郃处调兵向陇右,再将一万中军补到张郃处。”

曹真神情恳切,显然是认真思考过此事的。在洛阳北宫的这间书房之内,真真正正在雍凉统兵过的,只有大将军曹真一人。

曹真显然记得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但只调度一万军队,属实是曹真认为‘最低限度’的应对了。

曹睿微微点头,并未作以回应,而是继续看向了书房中的其他臣子。

司马懿、卫臻……陈矫……

目光移到了新任侍中王肃的身上。

王肃是个纯文人,这个曹睿是知晓的。但文人又何尝不能有军略呢?

曹睿出言问道:“王侍中,这是朕第一次问你军略。你以为朝廷该如何应对?”

王肃拱手说道:“禀陛下,臣以为《春秋》之言,兵者诡道也,不可以常行也。战者必危,不可以恃也。”

“诸葛亮在南郑,若是要寇边雍凉的话,乃是自寻死路之举。臣以为其人远道来攻,所行必失。王师以不变而应万变,待其攻来再行应对也无妨。”

曹睿轻轻颔首:“朕知晓了。”

看来,侍中和侍中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

若是刘晔在此,定能直接以军略应答,必然不会像王肃这般扯什么《春秋》的。

不过诸葛亮这事,倒也不用任何人帮忙分析。诸葛亮进驻南郑,不就是为了明年北伐之事吗?

不然还能干嘛,来汉中种麦吗?就算种麦也误了时节好吗?

选王肃做侍中,本就是要借着王肃的儒学和文学功底,来为修律、修经、修史、修文来做监督的。

专人专用,不懂军略也就不懂吧。

曹睿轻咳一声:“认为该增兵雍凉、或者该作战应对的人举手。”

能坐在这里的大臣们都不是犹豫之人。

几乎瞬间,杨阜、陈矫、曹真、司马懿、董昭、卫臻就都举起了手。

除了王肃之外,曹睿看向了未举手的辛毗:“辛侍中有何见解?”

辛毗面色肃然的拱手说道:“禀陛下,臣当年也是随武帝一同走过征汉中之路的。”

“臣清楚记得当年武帝所说,‘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汉中地势险峻,连武帝都不欲再度攻伐。见胜而战,知难而退,这才是大军征伐的正道。”

“若要进攻汉中,这是知难而进,臣因此反对。”

曹睿点了点头:“辛卿是认为不能打汉中,却没说不能增兵是吧?”

辛毗想了片刻,拱手称是。

曹睿又看向方才举手的六人,口中说道:“欲要调中军的举手。”

这种投票议事,众人都不是很适应,但还是遵循旨意进行了表态。

这下举手的人,又少了杨阜一人。

曹睿召杨阜为侍中,本就是为了借杨阜是凉州人的身份,向他咨询凉州之事的。

如今正是要听一听他的言论。

曹睿指向杨阜:“杨卿怎么说?”

杨阜拱手道:“陛下,臣恐怕陇右各郡养不起那么多兵,难道粮食还要从河南转运过去吗?”

听闻杨阜之言,司马懿微微皱眉。这点细小的神情变化,也被曹睿敏锐的捕捉到了。

曹睿出言问道:“杨卿认为该增兵,却认为不能调兵。那么兵从何出?”

杨阜拱手应道:“陛下,应该征集羌人作战。凉州羌汉杂居,羌人汉人各半。”

“若选用羌人为义从,则无需调兵靡费之苦!”

曹睿笑了一声,缓缓摇了摇头。

杨阜性情本就刚直,见状好奇道:“陛下,是臣哪里说得不对吗?”

曹睿看向杨阜:“杨卿用羌人作战,其实还是汉朝羌乱之后平乱之法,从骨子里是对的。”

“但杨卿似乎忘了一件事,诸葛亮的军队,哪里是临时纠集起来的羌人可以应对的?”

“没有汉人军队顶上,哪里能行呢?”

杨阜也不辩驳,施了一礼便不再说话。

曹睿看向其余众人:“调兵,肯定是要调的。”

“不过,朕不欲调兵入陇右,也不欲调兵到郿县。”

“调兵去长安。诸卿以为如何啊?”(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