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章 落笔檄文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抬眼看向思略中的杨阜,眼角余光瞥到了一旁端着砚台、等候杨阜落笔的姜维,

“伯约,方才朕与司空、侍中之言你也听到了吧?你这个陇右本地人也来说说,用哪个字好?”

姜维将手中砚台放到一旁,拱手说道:“回陛下,此乃国家大事,臣位卑不敢妄议。但臣以为不如因地制宜、以其地来命名?”

曹睿笑道:“伯约倒是圆滑,在朕面前有什么必要藏拙吗?”

姜维尴尬一笑,随即躬身一礼、退到后面去了。

杨阜也终于想出了要写些什么,拿着捏在手里许久的毛笔,下笔后将手心翻转过来,朝着皇帝与司马懿二人示意。

曹睿与司马懿也是一般动作,三人彼此看过之后,一时纷纷发笑。

曹睿轻声说道:“朕手中是一个‘秦’字,司空手中是一个‘陇’字,杨侍中手中也是个‘秦’字。”

“看来是二对一了。”曹睿笑出声来:“你们二人都与朕说说,为何要用‘陇’与‘秦’?”

司马懿轻咳一声,拱手说道:“此地位居陇山以西,因而惯称陇右。但陇山以东为关中之地、并不称为陇东。”

“如此这般,‘陇’这一字用为陇右四郡、加上后续武都、阴平作为合称,倒也似乎恰当得体。”

曹睿轻轻颔首。

很明显,司马懿的起名方式很是简单随意。此地惯称陇右?那就称‘陇’州好了,极为实用主义。

曹睿轻轻抬手指向杨阜,杨阜这个陇右本地人的说法明显考究了许多。

“陛下,”杨阜认真说道:“如今天下十三州,大部都来源于《禹贡》九州和《周礼》的分划。”

“前汉武帝时设十三刺史部,改梁州为益州,乃是由益州郡而得名。新设凉州,乃是取‘西陲寒凉’之意。”

杨阜继续说道:“既然取意为先,陇右最重之地一为冀县、一为上邽,皆在天水郡中。天水郡乃周时秦国封地,不如就以‘秦’字命名?”

“西方庚金主征伐,以‘秦’之名正是合适!”

“哈哈哈哈。”曹睿大笑着指向杨阜:“杨卿方才说了那么多,都不如最后一句话说到朕的心坎里去。”

“以‘秦’为名,对蜀征伐,正为合适。”

堂中一片欢笑。

三人又聊了许久,临到司马懿、杨阜二人走时,杨阜起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杨卿有什么想说的?”曹睿开口问道。

“方才陛下在手心里也写了‘秦’字,臣却不知陛下为何取这一字。”杨阜坦白说道。

曹睿轻声说道:“以秦灭蜀,势如破竹,正合其理。”

杨阜拱手一礼,缓缓告退。

二人走后,姜维在旁说道:“陛下方才与两位大臣交谈之时,臣在外闻得雍丘王得了风寒,因而禀报陛下。”

曹植得了风寒?

曹睿本欲坐下,却被姜维的这句话叫住了。

“伯约,现在朕无甚琐事,你来陪朕一同去皇叔那里看望一下。”

“遵旨。”姜维拱手。

略阳城本就不大,城中民宅在二十天前就已经被张郃派人拆了不少,这才能腾出地方供将士居住。

现在的城中,除了皇帝居住的县衙、其余的几个尚且算得上不错的房子,也都被征用成了公廨。

不过曹植好歹是个王爵,所住之处离县衙也不是很远。用不上半炷香的时间,曹睿带着姜维一起、身后随着侍卫,就一并来到了曹植所住之处。

“皇叔身子如何了?朕听说你得了风寒?”甫一进门,曹睿就直接问道。

“禀陛下,”曹植从榻上支撑起身子来,拱手行礼道:“臣只需静养几日,应该就无大碍了,劳烦陛下挂念,臣不甚惶恐。”

“惶恐什么?”曹睿轻笑一声:“皇叔若是需要医官或者药材,自己派人去取就是,莫要耽搁病情。”

这个时代,得了风寒并非什么小事。好在军中有医官随行,应该不会酿成大病。

曹植欲要从榻上起身,却被曹睿伸手按住了。

曹植无奈,只得坐在榻上说道:“臣的病情,臣自己心中有数,实在无什么大碍。只不过陛下前日让臣去协助粮草后勤之事,臣实在有心无力了。”

曹睿摆了摆手:“无妨,些许小事罢了,有陈矫在此总能无碍的。”

“不过今日朕来皇叔这里的路上,反倒想起了一则典故,倒是有趣。”

“什么典故?”曹植也开始好奇,在榻上跪坐起来了认真问道。

曹睿思索几瞬,随即说道:“朕在洛阳之时,收集整理关于雍凉的各色旧事,曾在宫中一篇实录里看到有关隗嚣的记载。”

“隗嚣?”曹植微微皱眉:“臣知道隗嚣,昔日王莽作乱之时,隗嚣占据陇右妄图割据称霸,不过终为汉光武帝遣诸将攻破。”

“臣记得清楚,汉光武遣来歙取略阳,吴汉与岑彭围西县,耿弇与盖延围上邽。”

曹睿点头:“皇叔说得对,但也只说了一半。”

“汉光武本在长安督众军,见诸将围困隗嚣诸城,便返回洛阳。但后来吴汉所率汉军粮尽而退,安定、北地、陇西、天水数郡后又归了隗嚣。”

“第二年汉军复至陇西,这才平灭了隗嚣。”

曹植轻叹一声:“这就是粮草后勤的重要之处了,陛下命臣参赞粮草后勤之事,臣却因病而不能为,实在是有负陛下厚望。”

“皇叔如此和朕见外,朕须不是要与你说这个的。”曹睿解释道:“朕是想让皇叔为朕写篇檄文,对诸葛亮一党以作威慑。”

“檄文?”曹植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不过思考了几瞬,就面色从容的说道:“此事臣定能为!昔日陈琳陈孔璋为袁绍写檄文,武帝当时头风发作、却也因此文而瞬间头痛近愈。”

“陛下想怎么写?臣定会为陛下写得比陈琳的檄文还好!”

其实此番从洛阳向西出发、征讨蜀军之时,不过是出于稳定后方、免生波折的本意将曹植带上。

前几日,曹睿见曹植在军中无事,给他前去协助陈矫、安排了一些分派粮草的事务去做,却也因突然感上的风寒而被迫停止。

看起来曹植别的事情是做不成了,那就回归老本行写文章吧!显然曹植本人也是极有信心的。

听闻曹植发问,曹睿将心中思略的大概意思说了出来:“朕大略想了三四处,皇叔听一听、将其在檄文中都写出来。”

“陛下请说。”曹植拱手应答,随即披上罩袍,起身跪坐到桌案旁开始研墨了。

曹睿背着手在屋内站着,轻声说道:“第一件事,和诸葛亮还有蜀国的这群文臣武将们,说一说当年隗嚣和公孙述的旧事。”

“隗嚣占据陇右,最后自己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自守,也沦落到身死族灭的下场。”

曹植已经研好了墨,在竹简上笔走龙蛇、飞扬流利的用张芝风格的草书,将皇帝方才所说的几点简略的记了下来。

曹睿见到曹植停笔,接着说道:“第二件事,公孙述困守蜀地、自称为白帝,而同样在蜀地僭称皇帝的刘备也死在了白帝城,可见蜀地是没什么帝王之气的。”

“公孙述称帝十二年而败亡。刘备在黄初二年僭越称帝,至今已有六年。这般算起来,刘禅一党最多也活不过六年了。”

姜维在一旁静静侍立,听着从皇帝口中说出的歪理,嘴角的笑意难忍、几乎都压不住了。

曹睿眼角余光瞥到了姜维的表情,轻笑道:“伯约觉得很好笑吗?”

“臣不敢。”姜维抿了抿嘴,拱手行礼。

“好笑也无妨,对敌写信也好、写檄文也罢,本就是要夸张一些的。就和旧例战报文书中,总是以一作十相仿,斩获一千也要说成斩获一万的。”

“昔日武帝去世,刘备遣一个叫做韩冉之人遣使吊丧,那封信朕去年读过。短短一封信中,集辱骂、威吓、求好、叙旧为一体,将先帝气得不行,甚至还下令命人斩了韩冉。”

这种宫庭秘辛,姜维一个区区散骑侍郎是无从得知的,不由得张口惊讶起来。

曹植在一旁也笑着说道:“陛下说得没错,檄文这种文体以威慑为要,以军力为后盾,言语夸张些也无妨的。”

姜维向皇帝拱手应道:“是臣见识短浅了。”

“那就随朕多见识见识。”曹睿并不在意,接着出言说道:“第三件事,当年汉光武平灭蜀地之后,将公孙述族灭、将其臣子延岑也一并族灭。”

“不过朕的将军比吴汉仁慈,朕也一片劝善之心。凡是蜀地投降的臣子,朕定会许其终身富贵、家族延绵不绝。”

曹睿笑着拍了拍手:“就这三件事!皇叔要写多久?”

曹植沉默几瞬,回答道:“兹事体大,还请陛下给臣三日,臣定会字字斟酌研磨,为大魏扬威!今日已是二十六日,二十九日前定会呈给陛下!”

曹睿点头:“皇叔文采朕是知道的。就这般说定了!到时朕派使者将皇叔之文送给在诸葛亮去!”(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9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