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2章 厚待降臣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家人?

对于此刻身在陇右、离扬州数千里远的陆逊,近一年以来,对家人这个词的印象只停留在午夜梦回的记忆里。

如今竟然有了自己家人的消息?

陆逊强行按压下内心的激动之情,故作镇定地拱手行礼,但些许颤抖着的双手还是出卖了他的真实情感。

“臣离家日久,去年至今又一直断绝书信。”陆逊斟酌着语句,犹豫再三的问道:“还望陛下告知臣家中情况。”

曹睿右手拿起桌上的文书,作势欲要递给陆逊:“这是卫仆射给朕的信,其中转述了孙权的话。伯言自己看吧,朕就不给你复述了。”

即使陆逊再会领兵、再多韬略,面对家中音信也难免心生畏惧,更何况自己已经‘投敌’,而孙权又夙来气量不佳呢?

心中迟疑之下,陆逊手上的动作也慢了几分。

“你家人无事,只不过都被孙权接到武昌去了。”曹睿见状笑着说道,又将手中的文书递了一递:“伯言勿忧。”

陆逊又一番谢过后,接过书信认真看了两遍。

卫臻的信中自然也有许多洛阳之事,但皇帝就在自己身前不远处,陆逊也没办法偷看,只得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关于自己家人的那几句话。

“伯言,你家中尚有一亲弟陆瑁是吗?”曹睿笑着问道:“孙权拿诸葛瑾与诸葛亮的故事以作典故,提拔你弟弟为武昌尚书台的选曹尚书。”

“此事你怎么看?”

陆逊听见皇帝发问,书信中的那段文字几乎已经能默背下来,将其托在手中呈到皇帝桌案上。

“臣不知陛下对武昌的官员了解几何,”陆逊试探性的说道:“卫仆射书信中说,上一任选曹尚书是张温,如今又换成了臣的亲弟陆瑁。”

曹睿拿过文书又看了几眼:“张温此人,朕记得在寿春时听你说过。此人两度替孙权出使过成都是吧?”

“虽是如此,但还有些额外的事情。此人曾被牵扯到一桩大案中去。”陆逊解释了起来,而后又简明扼要的、将东吴的暨艳案介绍了一番。

听完陆逊之语后,曹睿嗤笑道:“就这还算大案?本来朕以为孙权只是不善用兵,没想到他竟也这般不会做君王。”

“暨艳和张温不是按照孙权的要求,替他改变选官制度吗?遇到臣子众将反对,他就不改了?还将替他做事的暨艳杀了?”

“张温不就是被蜀国群臣褒扬了吗?身为使臣并未违背君命,就这样还能被孙权关起来?”

“关起来就算了,他还有脸重新启用?”

陆逊静静听着皇帝对孙权的嘲讽,本能的想替孙权解释一番,却突然想到了自己如今的立场。

因此一言未发。

曹睿在感慨了一番孙权的气量后,似乎想到了些什么一般,看向陆逊:“孙权昔日对这个张温如此,那他对你亲弟陆瑁,怕也多是利用为主。”

“陆瑁在武昌,你又身在大魏,恐怕他只能按孙权的指令做事了,恐怕不敢丝毫违背。”

陆逊轻叹一声:“臣以为也是如此。不过臣的正妻孙氏是孙伯符之女、是孙权的侄女,因而倒是无性命之忧。”

曹睿明白陆逊话中隐含的意思。

听臣子说话,不仅要听他们说了什么,还要听他们没说什么。

文书中转述孙权书信,一并就说了三人的事情。陆瑁被授予官职、孙氏是宗亲无忧,那剩下的不就是幼子陆延了吗?

不过在问陆延之前,曹睿又似乎想起了一件脑海中模糊的事情,出言道:“伯言是否只有陆延一子?还有其他儿子吗?”

曹睿此时想到的,当然就是原本历史上的陆抗了。但陆逊本人却十分诧异的出言回应道:“陛下是听说了些什么吗?臣只有正妻孙氏独出的一子,再无其他后嗣!”

说不定陆逊是误会了什么,或许还以为自己离家后、孙氏又为他诞下一子。

曹睿自知问错了话,摆摆手笑着说道:“朕就是这么一问罢了。”

“武帝在陈留起兵之后,除了本家的曹氏诸将,与夏侯氏、丁氏等元从之外,平中原、河北、关中、青徐,军中降将数量极多。”

“远的不说,就说左将军张郃张儁乂、还有镇西将军牵招牵子经,这两人昔日都是袁氏之臣,却也丝毫不碍朕重用提拔他们。”

皇帝说得都是百分百的实话,张郃、牵招领兵权责之重,陆逊也是知晓的。而且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大魏对降将也是出了名的宽容。

曾经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的张绣,投靠曹营后没过多久,在建安十年就被封了两千户,而彼时的夏侯惇封邑才只有七百户。

战败丢了汉中的张鲁,被曹操封为万户侯。去年年初死在皖城的韩当之子韩综,也被封了三千户。

大将军曹真现在也才三千户!

说实在的,陆逊自己也就晚生了二十年,没赶上天下混乱的好时候。

若是二十年前,以他荆州牧的身份,怎么说也能混个两千户、三千户的,何至于被远远的打发到凉州,做个两千石的护羌校尉呢?

想着想着,此刻站在皇帝对面的陆逊,心里开始泛起了嘀咕。

皇帝先是问了自己的儿子,又论了张郃和牵招的例子,这是要给自己战后的封赏了吗?

要知道,收复陇右的过程中,此前皇帝只论及了张郃、牵招、郭淮三人的功绩,其他人都要等到班师回洛阳后再说。

曹睿倒也不卖关子,直接了当的对陆逊说道:“伯言,你昔日在夷陵将黄权逼得归顺大魏,此事你还记得吧?”

陆逊尴尬一笑。

黄权投魏确实是他作战所至,当今两人同殿为臣,黄权又曾当过侍中、现在还在豫州做刺史,堪称陛下心腹了。

陆逊拱手答道:“黄刺史确实是臣的‘故人’了,臣自然是知晓的。”

曹睿抬眼看向陆逊:“黄刺史归顺大魏后,大约一年左右,先帝就给他许配了一门亲事。”

“去年春天、黄权还在洛阳之时,家中就已经添了一个儿子。”

陆逊此时大约已经明白皇帝的用意了。

黄权降魏,而被曹丕许配亲事,留在成都的家人也未受到惩罚。

孙权也有样学样,给他的弟弟交予重任。

那大魏皇帝就不能模仿先帝了吗?

陆逊能忍。

若他如昔日朱桓那般激扬行事、恐怕早就在战场醒来后自戕了。但他非但没有,还以宗族亲属为念,接受了大魏的任命。

有了这个开头,一忍再忍也就无妨了。皇帝若要安排亲事?那就随他去好了。

“听闻陛下之言,臣实在惶恐,还请陛下示下。”陆逊拱手行礼道。

曹睿轻笑一声,目光灼灼的看向陆逊:“估计伯言也能猜到,朕是要给你赐婚的。不过这个人选嘛……”

堂中除了侍卫外,只有这一君一臣二人,此刻都未出声。

曹睿轻轻用指尖敲着桌案,轻轻说道:“朕有一妹,先帝在时被封为东乡公主,年方二十,至今仍未婚配。”

“若伯言有意,朕这个长兄就替她做主了,将她许配给伯言。”

轻笑了一声后,曹睿缓缓说道:“不知伯言可愿啊?”

这……

纵使陆逊智计卓群,被皇帝这么一说、还是很明显的慌了神。

这叫什么事情!皇帝先是给自己看了仍在东吴的家眷情况,而后又将公主许配给了自己!

更何况,这若是寻常的宗室公主也就算了。武帝曹操的嫔妃多,女儿也多,并不怎么值钱。

可东乡公主乃是当今陛下亲妹!与陛下同是文昭甄后所出!

这个安排可就太重了,重到了陆逊一时间不敢应声的程度。

东乡公主曹颖,虽说与当今陛下是一母所出,但曹睿本人并不介意,甚至即位后也就见过两次。

可曹睿作为长兄、作为皇帝,自然对妹妹的亲事是可以做主的。许配给陆逊,又何尝不是一门好亲事呢?

“怎么,陆卿不愿意?”曹睿故作佯怒看向低头思索的陆逊:“既是朕的亲妹,还需担忧她的容貌吗?你且抬头看看朕的样子!”

若论俊美来说,陆逊四十多年的人生中、还未见到任何一人能与陛下相比。

就算是江东姿容最佳的周瑜周公瑾,他的‘美’也不过是容貌与才华气度的结合罢了。

周瑜再俊美,又如何能俊美过陛下?周瑜再有横行天下的气度,又如何能与坐拥大半天下的当今陛下相比?

且不论陛下指的这门亲事如何,单单论这句话来说,陛下就没半点说错!

陆逊不应自然不妥,若当下就应、或许显得颇为谄媚,一时间也只能谦辞道:“臣卑微之身,又是降臣……”

曹睿打断了陆逊的托辞:“无妨,大魏对降臣的待遇世人皆知!”

陆逊又找了个理由:“臣的年纪实在有些大了,如何配得上公主……”

曹睿并不想拿刘备昔日娶孙权之妹、这个并不圆满的案例来说,而是直接拉下脸来问道:“莫非伯言不想与朕结这个亲事吗?”(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