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8章 山河壮丽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出乎曹睿的意料,此言既出,只有寥寥几个文臣附和了起来。

侧脸看了一下,曹真、张郃、牵招等领兵众将、几乎都未作声。

只是思量了一瞬,曹睿便笑着说道:“是朕哪里说的不妥吗?莫非此地不能如朕说得一般建城?”

既然陛下发问了,那么自然是要有人回答的。曹真作为大将军、当场将领中官职最高之人,也躲不过去,拱手应道:

“禀陛下,虽说祁山堡是一处绝险之地,但西汉水河谷两岸山势并不陡峭,修不成散关那种两山夹一城、或者是潼关那种山水相夹的格局。”

杨阜插话道:“陛下,而且南北山势中间、有西汉水相阻隔,此河夏冬两季水流相差迥异,也修不成中原那种有水门、穿城而过的城池。”

曹睿丝毫不以为意,反倒将此作为给自己补课的教学现场一般,直接指点了起来:

“既然不能以城池封锁住,那么只能修建成武关那种大的关城了?借地势以作防御、以一城控一地的那种?”

“朕观此处河谷,西汉水以南山势陡峭,以北山势平缓些,且祁山堡就在河水北岸。”

说着说着,曹睿用手指向北面不远的一处略高一些的山地:“彼处山势略高,或许可以从祁山堡修筑城墙向北延伸至那里?”

“杨卿,从祁山堡至山脚下有多远?”

杨阜目视了片刻:“约有不到二里。”

“那就无妨了。”曹睿笑道:“不到二里的距离,应当没什么难度吧?朕记得邺城长七里、宽五里,这里修个不到二里见方的城池就足够了。”

“在北面山上再修一堡,与祁山堡南北呼应,将西汉水以北就可以全部遮盖了。”

“至于南面嘛……是修一小寨、或者就干脆都空着?”

听着皇帝的大略分划,对其还不甚熟悉的张郃、郭淮二将都有些发楞。

陛下竟然这般好脾气?被臣子指出错误,连句反驳都没有的吗?

更何况陛下在被曹真纠正后,就立马能依照已有的知识、定下新的方略来。以张郃这种老将的视角来看,陛下所说的修城格局、几乎是能将地利利用到最佳的了!

“定然够了。”曹真拱手答道:“陛下今日亲至此处,又为秦州州治定下规划,不如陛下为此城赐名?”

赐名?

其余身边大臣一并附和了起来,尤其是秦州刺史陈矫本人,更是挤到了前面:“此城乃是陛下所兴、若再能得陛下赐名,乃是秦州一州之幸!”

曹睿轻笑着摆了摆手:“朕从来不爱做这些虚的事情,祁山堡就在此处、那就叫祁山城好了。”

“以祁山一城镇守陇右,看诸葛亮还能再通过此地吗?”

听罢皇帝之言,一旁的司马懿竟莫名思索了起来。

修筑祁山城,不过是将这片纵横百里之长的西汉水谷底、充分利用起来的方式了。

那蜀相诸葛亮不过是对祁山堡围而不攻罢了,陛下修祁山城,为何又要再提到诸葛亮呢?

还有前几日西县城头放着的那张古琴,又是何意?

此前陛下在洛阳听闻诸葛亮来陇右,就不顾一切一般、亲自率中军急速来援陇右。

陛下为何对那诸葛亮这般重视?即使再是敌军大将,也不至于这般吧?

曹睿并未理会众人各异的心思,而是带着臣子们登上十五丈高、仅有一条弯曲山路与平地相连着的祁山堡。

虎卫早已将祁山堡的全部关键之处予以接管,一行人等缓步而上,一直到了祁山堡南端的城墙上方才停下。

毕竟到了二月,此时的天气,已比刚到陇右之时暖上许多。

极目远眺之下,从祁山堡向西南、河谷之地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湛蓝无云的天空漫无边际,一眼数不清的大军正在向南开拔。

旗声猎猎传入耳中,更添了一丝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感。

山河如此壮丽,曹睿竟看得有些痴了,不由得从口中吟诵出一句赋来。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一众文臣武将都不知所以,唯有司马懿似乎从记忆里想起了些什么,皱着眉头思索着。

曹植拱手上前:“如此景致在前,此句正应献给陛下,正如臣昔日将此句献给武帝。恕臣一时也无法作出更好的诗句了。”

这时司马懿才恍然意识到,这句赋不正是来自昔日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植写的一篇《登台赋》吗?

彼时铜雀台落成后,武帝曾在铜雀台上召开文会,命先帝、雍丘王二人与邺下众士子一并拟文以作庆贺。

几乎就是那次武帝对两个儿子文才的比较,开启了二人持续十余年的较量!

这篇《登台赋》写成之时,司马懿还在河内老家种田读书呢,若非曹丕后来将此事讲给司马懿听,他还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与曹丕关系最近的司马懿尚且模糊记得,其余臣子们就更不知晓了。

曹睿身为大魏皇帝,自然是坦荡且无所顾虑的。提到曹植昔日文作,也不过是借着景色有感而发、几乎脱口而出罢了。

听罢曹植之言,曹睿笑道:“若其他人说文思枯竭,朕说不得还能信。可皇叔说这般话,朕可就当皇叔不愿作诗了!”

曹植讪笑着说道:“陛下若命臣作诗,臣当然也是能作的。”

曹睿笑着摆了摆手:“不如这样吧,今日此地景致颇佳。依朕看,大魏的臣子们不仅应当尽心国事,最好还要懂些文华!在场之人若不能作诗,便今晚宴上每人罚酒十樽!”

“诸卿,如何啊?”

眼下随着皇帝登上祁山堡的,文臣中有司马懿、陈矫、杨阜、王肃、曹植,武将中有曹真、张郃、牵招、郭淮、曹洪。

正好文武各五人之数。

五位文臣之内,曹植自然是诗才绝代、王肃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剩下司马、陈、杨三人虽然久历庶务,若要挤也是能挤一篇出来的。

但武将这边……

张郃喜文、却水平庸常。

牵招倒是个文武双全的,郭淮也是文士出身,但抵不过曹真、曹洪这两个粗疏的纯武人拖后腿。

果然曹真先叫起了屈,指向了对面那些文臣:“陛下,臣虽然饮十樽酒也无妨,但实在是不会作诗,似乎有些不公平啊!”

司马懿、陈矫等文臣也属实不知皇帝之意,一并束手看着皇帝与曹真二人。

曹睿笑道:“朕说了,若不能作诗、那就饮酒好了。大将军还不能饮酒吗?”

“如果愿意作诗、但不会作诗的,朕与雍丘王今日可以教你们作诗。”曹睿含笑看了一圈臣子们:“如何啊?”

曹真摊了摊手:“臣还是饮酒吧!”

有了曹真在前,曹洪也有样学样,一并嬉笑着拍了拍肚子说道:“臣也能饮酒!”

大将军和卫将军摆烂在前,曹植不愿与其余众人竞争、加之顾及到曹真的颜面,也拱手道:“臣与两位将军一并饮酒就好。”

王肃也是一般说法。

“那好,现在剩下三文三武。”曹睿抬眉佯怒说道:“不许再少了,否则今日一点兴致都没有了。”

张郃倒是记得皇帝的言语:“臣愿作诗但却不会,劳烦陛下教臣一二了。”

牵招、郭淮皆将目光看了过来,几名文臣们也欲听听皇帝如何分说。

曹睿笑道:“那好,朕就先给张将军作讲解,你们一边听着就是。”

众人尽皆点头应下,反倒是刚才发问的张郃有些不知所措了。对于这种沙场上纵横捭阖的大将,这般文事比让他砍十个脑袋似乎还要难些。

曹睿看向张郃:“所谓作诗,不过只是四个字,有感而发!至于篇幅格律,皆不如情感重要。”

当下的诗,还不是原历史中、唐宋之时那般考究,还在诗歌发展的早期阶段。世上第一篇七言诗,正是先帝曹丕在二十年前所作。

“既然要写诗,就不能不写景致。朕且问你,你在祁山堡上眺望景色,都能看到些什么?”

张郃喜文而不擅文,但为将者的胆气驱使他不愿在陛下面前露怯,犹豫了几瞬,方才说到:“臣看到西汉水向西南流去、看到了大军向前行进、看到了群山与旷野。”

曹真与曹洪眼神古怪的盯着张郃的后脑勺看,不过与张郃私谊更好的郭淮并不感到意外。

曹睿点了点头:“虽说格律不重要,但毕竟五言比七言简单,朕就教你作五言吧!”

“将军方才说了三项,再多加一项就好。”

张郃双手交叉想了片刻,指了指城墙上飘扬着的旗帜:“臣也看到了旗子!”

“好!西汉水、大军、群山旷野、旗子,景物有这四项便够了。”

曹睿笑着说道:“朕再问你,你身为大魏镇守秦雍二州的重将,此番向南进军武都,有何想法与感受?”

张郃几乎是本能般脱口而出:“自然是要为陛下前驱、击败蜀贼,为大魏效死!”

“很好!”曹睿点了点头:“有了景、有了情,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办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