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4章 相互试探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虽说曹睿确实有意于祁山、卤城一带,但杨阜如此热忱的态度,还是属实让他有些意外。

“杨卿说得没错,朕也是这般想的。”曹睿轻咳一声:“具体该如何取舍,还是要朕亲自去彼处看过才能决定。”

“明日全军起程发往上邽,朕要在上邽城里与诸卿庆贺年节!”

“遵旨。”司马懿、杨阜、陈矫等人一并行礼。

翌日、也就是二十九日清早,曹睿亲率所剩不多的骑兵在前南行。牵招统领剩下的步卒与降卒们,在后缓缓行进。

随着皇帝本人不断向南移动,‘好消息’也不断传来。

其中最让曹睿意外和感叹的军报,就是陆逊与夏侯霸在西路的所作所为。

“司空。”曹睿骑在马上向南行进,挥手将侧后方的司马懿招呼了过来。

“陛下有何吩咐?”司马懿拱手发问。

曹睿轻吸一口气:“司空且看一下这份军报吧。陆逊以武都、阴平二郡之地作为许诺,征调了凉州的三万羌骑,还在襄武城外劝走了唐蹏的一万人。”

司马懿接过皇帝手中递来的军报,看着看着,眉头也渐渐皱起。

反复认真看了两遍后,司马懿抬头看向皇帝,两人的眼神在空中对视,竟都有些说不出来的意味。

不是陆逊哪里做得不对,而是陆逊做得太好了、好到有些惊悚了!

自从陇西郡被围、南安郡被蜀军占据之后,曹睿也好、张郃也罢,都没获得过任何来自凉州的讯息。

对于凉州方面,向陇西郡增调的援军,皇帝与重臣们也是有基本共识的。

按凉州的状况,似乎援军应以郝昭的两千外军、夏侯霸从凉州征调的郡兵为主,陆逊的羌人义从为辅。

谁能料到竟是陆逊成了主角?

就连此前与陆逊通信不绝、聊过许多关于羌人安排的皇帝本人,都没料到陆逊能聚集这么多羌人!

两人对视沉默几瞬,司马懿开口打破了僵局。

“陛下,陆逊作为钦命的护羌校尉,征调羌人作战防御乃是其本职。虽说大魏从未征发过这般规模的羌人,但细说起来陆逊并未越权。”

“从西援救襄武、逼退南安郡的蜀军,都是此人之功。况且,此人还是陛下亲自任命的,有大功而无过,不应处置陆逊。”

曹睿愣了一瞬,摇头苦笑道:“司空以为朕会嫉贤妒能吗?陆逊在西边做的好,朕奖赏他都来不及,又岂会提防他?”

司马懿也面露惊讶:“是臣思虑短浅了,不知陛下是何意?”

“朕在想陆逊给羌人开出的那么多条件。”曹睿轻声叹了口气:“从羌人中选取官吏、征发义从这些事情,以及朕将他们与大魏寻常百姓一视同仁,这也是应有之义。”

“但朕思略的是陆逊将武都和阴平许给羌人之事。”

曹睿看向司马懿:“陆逊的本意很好,既激发了羌人求战之欲,又没有把陇右的土地随便许出去。但随着略阳一战,诸葛亮又主动退走,如何收回武都、阴平二郡,朕确实有些没底。”

司马懿随在皇帝马后,二人边骑边聊,聊到这里竟陷入了一段寂静。

曹睿也陷入了思索中,司马懿也同样如此。

风声从道路两侧的树林中吹过,成为了军队嘈杂行军的背景音。

湛蓝的天空中点缀着几片卷云,远方层层迭迭的山峦、竟让上万人移动的军阵都渺小了起来。

“臣倒是有些不同想法。”

司马懿咂着嘴,试探性的说道:“陛下,此事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不从陆逊的许诺着手,而从凉州这么多应募的羌人来看?”

曹睿轻轻点头:“司空素有急智,试言之。”

司马懿继续说道:“在陆逊之前,大魏在雍凉二州的官员,并未如此征发过羌人从征作战,但在黄初之前,这种事情却很多见。”

“王国、边章、韩遂、马超这些人?”曹睿反问道。

“没错,正是这些人。”司马懿说道:“虽说从当下看来,这些人都是作乱的贼寇。但他们能轻易的一番番将羌人聚起,定是对羌人有利可图。”

“但此前凉州作乱,韩遂、马超这些人许诺的无非是官职、财物罢了。就过去一二十年,他们就真的都想搬家到武都、阴平了?”

曹睿接话道:“陆逊在利诱羌人,羌人也在试探大魏!”

“正是这个意思。”司马懿应道:“大魏初立不过七载,但新朝气象与汉朝截然不同,这些羌胡也摸不准大魏的脾性。”

“幸亏陆逊打得顺,而且还碰上了蜀军撤走。否则真赶上硬仗的话,这些羌人能不能为大魏作战,尚未可知。”

曹睿冷笑一声:“所以这些羌人是想看朕大不大方!”

司马懿回应道:“应是这般。”

“那朕就好好对他们大方一次。”曹睿笑道:“让他们这些连土包子都算不上的人,好好见识一下朝廷威信!”

“陛下这是?”司马懿不解。

曹睿瞥了司马懿一眼:“到了上邽便知!朕自会给这些羌人一个说法!”

司马懿只好应下,看着皇帝纵马向队伍前端驰去,只留他随在队伍里慢慢前行。

当今陛下与先帝,真乃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先帝雅量异常,不仅听身侧的大臣意见,还常常按照臣子的意见行事,堪称从善如流。

可当今的这位陛下,登基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却在淮南、陇右两次亲征,眼看着两战都要取胜。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是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巩固。

大将军曹真,在重大的军略上几乎无所发言,变成了替皇帝领军出征的都督一般。

而自己这个司空,与董昭、卫臻、辛毗等人,几乎都成了皇帝的参军谋臣一般。

若陛下有不决之事,才会从臣子的意见中择优来行。

若是陛下心中笃定之事,丝毫不会被臣子们的言论所改变。

一年半以来,几乎皇帝做出的每个重大决策,都被证明是对的!当年武帝做魏王时,也没有这般集权与英明!

司马懿只得在心中暗自腹诽,却没有半分胆气张口说出。思量过后只能长叹一声。

且到上邽,再看陛下要如何给羌人许诺和兑现吧。

……

三十日晚,曹睿与麾下的四千骑兵抵达上邽,牵招率步卒随在后面、还有一日的路程。

不管怎么说,总是赶上了岁尾的最后两天,算是能在上邽过个年了。

除了曹真之外,郭淮、鹿磐、胡遵等人都一并出城五里迎接御驾,一同将皇帝迎至了城内。

出言赞扬郭淮等人坚守之功后,御驾进入了县衙内,此处也已经设下了宴席。

“大将军这是让朕不得不给你们庆功啊!”曹睿笑着看向曹真说道。

身后随着的郭淮等人,听闻皇帝之语瞬间变了脸色,还以为皇帝对战事摆宴迎驾有不满之意。

郭淮是头一次见皇帝,曹真却早就在洛阳与皇帝相熟,知晓当今陛下总是不拘小节、喜欢开些玩笑的。

曹真在身侧也笑着回应道:“承陛下洪福,除西县、祁山外,陇右四郡均已收复。将士们翘首等待论功,能与陛下一同饮宴,也是他们的福分。”

“哈哈哈哈。”曹睿大笑道:“大将军说得好!仗打得好,朕历来都是不吝赏赐的。今日与有功之臣一同饮宴,想来也是一桩美谈。”

上邽的县衙不大,但容纳十余人饮宴还是够用的。皇帝坐在上首自然宽敞,堂内的桌案却密密的挤成两排。

曹睿眼神一转,就从后方随着的人群中将陆逊找了出来。

“伯言,来朕这里。”曹睿笑着招手:“朕在城外时就看见你了,为何总躲在后面?莫非不想见朕?”

陆逊尴尬一笑,躬身恭敬的行了一礼:“得睹天颜乃是臣的幸事,只不过臣并未率军交战,与诸位将军相比自然气短,也就只好躲在后面了。”

曹睿哑然失笑:“如何总是这般谨慎?你做下的事情朕都知晓了,在朕看来一如战功一般!”

“伯言,你首次与朕饮宴,莫要拘束。”曹睿吩咐了一句,转头看向曹真:“既然大将军都安排好了座位,那就准备入席开宴吧!”

曹真点头称是,随后指挥身后随着的众将众臣纷纷入席。

若在其他朝代,刚打完一场仗、死了一万军士,虽说已将失地大部收回,但多半不会有任何想要饮宴的想法。

但当下这个时代,实在是战乱太多了。尤其是对于曹魏的诸将来说,几乎没有哪年是空闲的。

年年都有战事,即使是绕指柔的心肠也磨成了百炼钢一般。

军队死伤惨重,该悲戚的时候就要悲戚。但悲戚过后,胜了仗自然也要庆祝,而且也要庆祝的更加热烈。

这种因时事导致的豁达之感,从曹操、曹丕到将领、大臣们,在汉魏禅代的这个时代里,始终都是一脉相承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昔日所作的短歌行,就是在战后的宴会中即兴所作。

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时代底色吧。(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