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8章 不忘施恩

书名: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曹睿颔首:“司空是对的,辽东那边先拖一拖吧。”

见到毌丘俭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曹睿好奇问道:“仲恭还有何事要说?”

毌丘俭想了想,拱手答道:“禀陛下,臣倒是有一件洛阳的事情要说,也是关于那公孙氏的。”

曹睿点头。

毌丘俭继续道:“臣在洛阳、就郎中公孙晃检举其弟公孙渊的事情,已经上表给陛下了。”

“洛阳有一人唤作李信,其父乃是故河内太守李敏李公……”

随着毌丘俭的不断陈述,一张曹魏高官的隐形关系链路,就这样展示在了曹睿面前。

司马懿、裴潜、毌丘兴,这三人此前还与李敏有这样一番关系。

甚至牵招还续弦娶了李信的妻子,又从另一个侧面联系起了。

李敏李信之事不过是一个侧面,却映出了朝廷中各个臣子关系网络的冰山一角。

曹睿问道:“如此这般,公孙氏果然惹得洛中唾弃?”

“何止唾弃?”毌丘俭应道:“李信之死,已经让其臭不可闻了。”

“想来,日后征讨辽东、应在朝中遇不到什么阻力了。”曹睿从容看向司马懿问道:“司空,李敏此人于河内一郡教化有功吗?若其有功,朝廷应该追赏李信之子李胤。”

司马懿面色不变:“陛下,李敏李公昔日乱时保全桑梓、宏扬儒学,的确是一名能臣。”

“其子李信亦是孝子,朝廷应当嘉奖其德、以彰风化。”

曹睿点头:“那好,朕稍后让刘中书下诏褒奖其人,准其幼子李胤日后入太学。”

毌丘俭起身朝着皇帝躬身一礼:“臣替李胤谢过陛下恩典!李胤年幼丧父居在臣家,日后又能进入太学读书,想必可以不辱家门了!”

曹睿微微颔首,不以为意。

李胤?一个幼儿罢了,嘉奖其父、赏其入太学,只不过是个举手之事。

更重要的是,毌丘俭当着自己的面、尤其是当着司马懿的面,说出了这段自己并不知道的关系。

这个消息,值得这个价码。

既然毌丘俭提到了此人,那么顺水推舟赏赐一番也是合理的。

也算看在毌丘俭的面子上。

身为皇帝,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诸多工作中,施恩就是皇帝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项。

皇帝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施恩、赏赐、褒扬,来越来越多的笼络天下人。

权力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就拿汉末的袁绍来说,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不就是不断地通过施恩得来的吗?

皇帝乃是全天下最终极的权力背书。

曹睿封了张郃征西将军、又封了陆逊、夏侯霸、郭淮等多人。这不也是一种施恩吗?

给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支持你的人就越多,这是世间永恒不变的一个真理。

就在曹睿与毌丘俭聊着洛阳最近发生的些许事情时,中书侍郎王昶手持一封军报,从外走了过来。

杨阜和陈矫走了之后,王昶就以中书侍郎的头衔,协助侍中王肃共掌军情机要之事。

“启禀陛下,”王昶拱手行了一礼,面上略带了一丝喜色:“大将军急报,大军在十日上午已经进入阳平关。阳平都尉张楷开城归顺,沮县长傅昕亦有劝降之功。”

阳平关,这可是阳平关!

有了阳平关在手,汉中与蜀中将彻底隔开。汉中之地也将再不复蜀国所有。

司马懿转过身来,拱手贺道:“臣司马懿恭贺陛下复得阳平关!当下之势,蜀国无能为力矣!”

司马懿自然是反应最快的。紧随其后,王肃、毌丘俭、王昶也一并祝贺了起来。

曹睿先是笑了几声,而后逐渐板起脸来:“诸卿的话朕都听到了,得到阳平关殊为可喜。但朕现在并不愿受贺,待收复汉中全境之后、再祝贺也不迟。”

曹睿的想法很简单。

若是真要庆祝,等战事结束、怎么庆贺都不为过。哪能做这种半场开香槟的事情呢?

司马懿在一旁进言道:“陛下圣明,可依臣来看,汉中全境的收复也只在朝夕间了。”

“阳平关已得,而汉中之地皆是平原、最利于骑军纵横分割。沔阳、南郑等城皆无险可依,应当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更何况,沮县和阳平关不是已经降了吗?不若陛下厚赏这二人、汉中各城说不得能降得更快!”

“司空之言有理。”曹睿看向王昶:“朕现在封沮县长傅昕、阳平都尉张楷二人为亭侯、各赏绢两百匹,皆调入洛阳升迁为官,具体官职另定。”

“让大将军拿这两个人的事迹去说!”曹睿眼中闪出一丝锐利之色:“投得越干脆,朕给的价码越高!”

王昶应声答道:“臣知晓了,这就去告知大将军。”

王昶走后,曹睿背着手走出帐外。

此刻曹睿所在的大帐,就是昔日诸葛亮在赤亭留下的那个。只不过经过了一番修正,形制和规格都更符合皇帝的身份。

从帐外向西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从北流向南边的故道水。

阳平关已经归属大魏,得到汉中应该已经没有悬念了。

蜀地本就偏狭,如今又没了汉中,已是亡国之相。

司马懿、毌丘俭、王肃三人也随在皇帝身后走了出来。

毌丘俭试探性的问道:“陛下,此番汉中已得、是不是可以乘胜追击、平灭蜀贼了?”

曹睿没有转头,依旧看向远方的山势说道:“仲恭是说乘势灭蜀?”

毌丘俭道:“具体细情臣并不懂,只是私下揣测。”

“不行。”曹睿说道。

“不可。”这是司马懿在旁提醒的声音。

而王肃全程在后束手、不发一言。王肃明白自己的侍中之位是由经学而来,因而随军出征的几个月里,对军略全然不提半点意见。

曹睿明白,随着汉中的拿下,无论军中还是朝中,有这般心思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若曹睿不在军中、只在洛阳远程观战的话,说不得也会起了这样的心思。

但曹睿在军中。

有些事情是亲眼目睹了的。

别的不说,就单纯的谈论军力。

在略阳一战,牵招从长安急援略阳的一万五千步卒彻底打废了。六千士卒的死亡、加上还有相当数量的伤者,让这些士卒短期内很难再上战场了。

此部剩余的数千兵力,也只能在天水各城中维持秩序、在羌人屯田时镇镇场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而在赤亭一战中,张郃所部也损失巨大,原本的三万人、南下时只能带走一万步卒。

这些激烈的战斗给一支军队带来的损失,平复起来是要以月、或者季度为单位的。

再说洛阳尽数带到这里的中军。五万中军从洛阳长途来援陇右,早已尽皆疲惫。

若要在汉中之后继续再打下去,中军的损失又如何算?中军空了,皇帝又该如何统御天下?

还有雍州、司隶、兖州、冀州、并州,努力维持后勤的各地郡县和数也数不清的民夫……

这些一笔一笔的帐,都是要算的、也是一定要算清楚的。

此番能取汉中,已经是大魏现在实力的极限了。

曹睿转身看向毌丘俭:“武帝当年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朕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

“不是不欲,实是不能!”

毌丘俭略带歉意的拱了拱手:“是臣失言了。”

曹睿朝着司马懿扬了扬下巴:“司空来给仲恭解释!”

司马懿语气平淡的说道:“一为粮草后勤,再攻蜀后续乏力。二为久离洛阳,中军应归京城以镇天下。”

毌丘俭恍然般点了点头。

曹睿问道:“仲恭是想领兵了?”

毌丘俭尴尬一笑:“臣是想为陛下分忧。”

曹睿笑道:“如今各将皆有分派在身,若是让朕从大将军、或者征西将军的营中挤出兵来给你,将军们说不得私下里也要骂朕的。”

“不过去年仲恭在并州讨鲜卑叛乱时,战绩还是让朕眼前一亮的。待回朝之后,在中垒营为将领兵吧!”

司马懿在旁,似乎想起来了些什么。

中垒营,不就是曹洪负责的吗?竟要分出一些给毌丘俭?

一直没有说话的王肃,此刻竟插话道:“阳平关已定,陛下可以择日前往汉中了。”

曹睿微微颔首:“朕亦有此意!”

……

从赤亭到陆逊所在的白水关,距离有七百余里。

当然,这七百多里指的是在大魏控制的区域行军,而非是说赤亭、武兴、阳安关这条路。

五日诸葛亮败退时,曹睿就命人走下辨、武街一路,去给陆逊传讯了。

七百余里,信使用了六日多才到。

十一日晚,陆逊在白水关外收到了皇帝关于赤亭战况的通报。

而此刻,诸葛亮才刚刚到达白水关。

陆逊与夏侯献二人相邻而坐,陆逊细细看了几遍军报后、又将其递给了夏侯献。

陆逊是何等用兵之才?蜀军赤亭一败,已经从实际上标志着蜀军此番北伐计划的彻底破产。

只是不知道曹真的三万追击之军,是顺着武兴、阳安关一带南下,还是顺着武兴、沮县、阳平关一路进入汉中。

对于陆逊来说,哪一条都不算坏消息。(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5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