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章 总攻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十二月初,林汉伦与母亲宁国公主回到了已经离开一年的应天府。

虽然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这十个月来,林汉伦大部分时间都在条件艰苦的战场上,经历了铁血的淬炼,如今的他,已经觉得跟繁华的京城格格不入。

极西的战火对偌大的大明没有丝毫影响,处处依旧歌舞升平。

想到在极西受苦的战士们,林汉伦的心中难免有些郁结。

宁国公主却反过来安慰自己的这个儿子。“林家的强大,是建立在当初随你祖父,祖母前往唐林城的山东百姓身上的。正因为我们流血流汗,所以林家如今才能占据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没有人跟我们相争。不要说侯爵府,就是公爵府,亲王府,又有谁比我们的土地更多”

“万事皆有代价吗”

宁国公主怅然地叹了口气,神态之间有一丝茫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吧”

年岁渐大,林汉伦也渐渐明白长辈之间的缘分。自己的母亲身为皇后亲出的公主,却嫁给了平民出身,而且资质一般的父亲。

母亲的心里是有些不甘的,所以在遥远的极西,她依旧活在自己年轻时候的梦里。她一直维持着自己身为公主的荣耀,从来不肯主动融入唐林城。

父亲是爱她的,所以一直宠着她。奶奶出身平凡,对这个出身高贵的儿媳高贵做派,并没有多少怨言。

不管这个儿媳有多豪奢,也都尽力满足,从不约束她。

因为她想通过这个儿媳,让自己林家成为大明的豪门贵族,让林家的子孙,像一个贵族,而不是草莽。

这些年来,要不是奶奶一力支撑,在祖父和两个叔叔死后,唐林城恐怕早就没落了。

所以林汉伦早就明白,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让奶奶失望,也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日子过的不畅快。

所幸这些年唐林城周边矿产出产的多,几次西征,也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唐林城虽然因为有外敌,压力大一些,但是论起财富和势力,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都是一等的。

经济的压力不大,军事上的压力却不小。

今年要不是皇外祖提供了连发枪,恐怕林家也仅仅只能自保。

小时候,林汉伦还曾经埋怨过皇外祖,认为大明如此强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消灭了敌人,偏偏让林家独力面对敌人。

但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过来。这是皇外祖给林家的机会。如果是朝廷派兵消灭了敌人,那林家的作用就降低了。

那个时候,林家还能有现在的数万兵力吗不能

林家是皇外祖故意留下来的一直磨着的刀,要始终保持锋利。

这也是林家的未来,是他的使命。

对唐赛儿心意,他也逐渐明白了过来。她的这个祖母一辈子都在抗争,为林家的命运努力。

这次西征,是她一辈子最大的梦想。

以前是因为兵力太少,抢了地盘也守不住。

但是现在,林家的地盘上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十万,祖母要一次性把那些白人打怕,给自己的子孙留下更大的家业。

他知道自己现在能帮祖母的有限,但是他一定能帮祖母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

“母亲,这次到了京城,皇外祖那里,还要你多讨好一番。永衡姨那里,因为今年夏天时候的行动,得到了皇外祖的嘉许,这也说明,皇外祖并不忌讳你们这些女儿干政。”

宁国公主却摇了摇头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你又怎么能比得上我更了解你的皇外祖何况,永衡插手的是外事,真正涉及到军国大事,我插手越多,越是坏事。

身为皇后的亲女,从小她接受的教导可要比一般的公主多了许多。

她很清楚自己父皇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从不愿意在家国大事中间掺杂私人感情。

永衡是钻了个空子,利用自己在欧洲的便利条件,帮助通政司在他们力不能及的环节提供了一些帮助。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直接参与到大明的直接利益分配环节,所以,她们的父皇才会大为嘉赏。

可是现在不一样,唐林城要主动开战,涉及到大批的军用物资,甚至包括军队的调拨,资源分配的倾斜。

她如果真想为林家多要点好处,自己反而不能插手太多。

哪怕她现在是林家的儿媳,唐林城的女主人,但是首先,她是父皇的女儿,是大明帝国的公主。

林汉伦有些失望,可是宁国公主又说道:“我们一起去见你皇外祖,我只负责向他哭诉唐林城的日子过的苦,剩下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做。记住,除了你皇外祖,任谁那里的关系你都不要去跑。这个帝国,永远是你皇外祖的”

听到母亲的话,林汉伦这才慢慢想通了这里面的干系。他突然发觉,这个原本在他眼里娇生惯养,只会花钱,只会享受的母亲,其实一点也不像看上去的这么简单。

虽然只是一年没有回来应天府,但是在此来到应天府,林汉伦就已经觉得跟不上时代了。

应天府刚出现的电话,竟然能够千里传音。而如果电话线路接到唐林城去,那岂不是说,今后人在唐林城,就能直接跟皇外祖对话了

而如果电话普及开来,那么哪里除了天灾,哪里有了战事,应天府这里也很快就能知道。

回来的第二天,宁国和林汉伦就得到了朱瞻基的召见,看过了唐赛儿写的厚厚一叠军情汇报,朱瞻基又询问了林汉伦在军中的所见所闻,就打发他去国防部,跟那些参谋部的将领讲解连发枪在广泛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林汉伦连向朱瞻基开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打发出宫,内心难免有些郁闷。

留下了宁国公主在跟前,看着她素净的衣服,朱瞻基叹了口气。“既然回来了,你就在京城留到你母后满孝再回唐林城吧。”

宁国公主却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父皇,婆婆西征,汉生坐镇后方,连汉伦都要随军,女儿怎能一人留在京城享福”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唐林城是什么做派,唐林城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可是女儿只要留在唐林城,不就能让民心安定吗这不也是我这个公主最大的作用吗”

朱瞻基听出了她语气里面的怨气,却没有放在心上。“你是皇后嫡出的公主,嫁于林汉生的确有些屈尊。可是如果不是林汉生这样的男人,不是唐三姐这样的婆婆,你能过得这么畅意吗林家这些年的处境的确比别人家苦一些,可是林家的财富和兵力,难道不是大明勋贵世家里面最大的吗

这次,不仅你要留在京城,就连汉伦,朕也不会放他回去。因为朕这一次,要彻底解决林家的后顾之忧。”

宁国凤眼微瞪,看着朱瞻基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朱瞻基又道:“以前是因为人口太少,所以朕放任那些斯拉夫人不去管他们。但是现在唐林三城有了一百多万人,河中都督府也有了两百多万汉人,只要一场大胜,将斯拉夫人打疼,赶走,你们这些人有二十年发展,人口已经勉强能守住疆域了。

不过,宁国你想过没有,如果朕将大明的边境一直打到莫斯科去,那你林家又该何去何从把这件事考虑清楚了,你再来跟朕说”首发

对唐赛儿,宁国和林汉伦来说,林家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林家的事不过是大明帝国的一点边角小事。

如今除了北非,欧洲,西亚,其他地区全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欧洲人如今翻不了天,他考虑更多的是大明的长久延续问题。首发

一个国家的长久稳定,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是政治架构的稳定,经济发展的稳定,科技腾飞的领先,军事统领的平稳。

大明的科技,经济已经是世界领先的位置,特别是电话出现以后,朱瞻基现在不再害怕被官员垄断视听,这个时候,考虑更多的就是削权了。

在政治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不间断调整,处政权,立法权,监督权,军事权被他各自圈定了范围、

任何一个大臣,哪怕是现在的总理大臣于谦,能够管理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军事他管不了;执法机构他也管不了;立法大权,他更管不了。

总理大臣上面有皇帝,与他平级的还有议长,秘书长,每个人只能管职权范围的一摊事,这样就不怕有权臣的出现。

所以,朱瞻基现在开始考虑的削弱兵权了。

由于勋贵家族都被分封海外,包括他的儿子们,宗室也都被分封海外,现在大明本土,并没有势力特别大的勋贵家族。

目前的大明周边,也只有三个公爵府还有统兵权,分别是黔国公沐家,他们镇守后世的缅甸,英国公张家,他们镇守后世的阿萨姆,还有武国公郑家,镇守河中。

其他各部军卫,由于不用直接面临战争,都是属于活动的统兵权。

也就是说,各部的军卫是固定的,但是指挥使以上的官员,全部都是流动的,三年到六年一换,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每家勋贵或者是将领,只能按照级别,有十人到三百的亲卫是直接听令将领的。

除了他们,大明也就在极西三城有例外,那里是当初唐赛儿他们自己从山东带过去的百姓,领兵权也一直在他们的手中。

如果大明不西进,他们就是大明的西北边境,可是如果大明真的打到莫斯科,甚至打到中欧,西欧去的时候,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变成了大明的腹地。

变成了大明的腹地,如果还想像现在一样拥有领兵权,那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唐赛儿想要西进,朱瞻基是支持的。但是打下来以后该如何重新安排,才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当天晚上,紫金山下的林府,宁国,林汉伦,还有林家老四林喜在书房中商议了大半夜。

宁国想要放弃军权,今后林家主要经营唐林城。

林汉伦却不愿放弃军权,想要让林家继续西迁,充当大明的守门人。

而林喜又有其他的想法

从在战场上受伤,一代猛将林喜变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虚弱男人,但是他的经验和见识却都没有落下。

在电报线路被安到唐林城以后,再加上铁路的畅通,大明对边境的统治力增强了许多。

现在,电话也被发明了出来,边关的事务一个电话就能跟应天府联系上,更是变相地减弱了勋贵的作用。

在林喜看来,除非林家一直勇往直前,充当大明西进的先锋,否则的话,兵权终究是要慢慢放弃的。

但是林家现在第二代只剩下两人,第三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如今刚好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而且,林家想要长久发展,总不能让孩子们一个个都上战场。人都没了,打下再大的地盘也都是一场空。

所以对林汉伦的想法,他是不支持的。

宁国的想法,倒是可行,但是如果大明的边境真的打到莫斯科,成为后方的唐林城林家还能镇守多久呢

三人商议了大半夜,最终还是决定先发电报去唐林城,询问唐赛儿和林楚的意见。

“明日我再去求见父皇,他喜欢玩弄人心,我却不信他会不顾父女之情,不给我林家一条活路。”

朱瞻基当然不会。他知道宁国她们发电报回唐林城询问唐赛儿和林楚的意见,他这里也给林家准备了几个选择。

面对宁国的质询,他直接了当地说道:“唐林城我会赏给林家,今后作为林家的封地,大明不倒,林家不断。不过唐老夫人戎马一生,也该享受几年清福了。”

宁国问道:“父皇利用了林家四十多年,如今眼见极西之地汉人多了,过河拆桥了吗”

朱瞻基斜瞥了她一眼,哈哈笑道:“你不用故意激怒我,国家大事,我一直都非常清醒。能被我利用,说明林家还有利用的价值。真要是没有被我利用的价值,那才是真正的可悲了。

这几十年,朕虽然在利用林家,但是我大明对林家的扶持还少吗没有我大明的河中军,林家真的就能跟对方抗争吗林家的确出了力,所以朕愿意让林家时代镇守唐林城,只是放弃军权而已,真的就接受不了吗”

“那这次西征,我林家还该如何”

“朕依旧命你婆婆为主帅,不过却会从北明山派兵五万,河中军出兵十万,凑足二十万精锐大军,一举扫平天下。”

处于下诺夫哥罗德的唐赛儿是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才接到了唐林城传来的消息。

这次西征,是她主动要求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朝廷之前,依靠林家的力量为林家获得更大的转圜空间。

可是接到了电报之后,她知道,自己的计划早就被陛下看破了。

陛下不愿意让林家尾大甩不掉,不过这也是对林家的保护。

今后林家能世代镇守唐林城,还不用再面对敌人的威胁,也该心满意足了。

统率七万大军,要养活几十万人,她也累了。

能在死之前,成为一军主帅,率军西征,这也是陛下对她这几十年的嘉赏。

年关之夜,唐赛儿从下诺夫哥罗德回到了唐林城。面对还有些不甘心的林楚,她摇头叹道:“你不是将才,我也不远伦儿他们今后再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如今我林家荣华富贵,还能安稳传序,已经是陛下的恩德了,认命吧”

大年初一,应天府的西路电报房,接到了唐林城发过来的超长电报,唐赛儿和极西候林楚全盘接受了朱瞻基的条件,这次西征之后放弃军权。

大年初五,朱瞻基才让人给唐林城回复了电报,封唐赛儿为征西元帅,新任武国公郑英,成安伯郭昂为副帅,安国公柳琪为后军总兵官。大明帝国出动二十万大军,全力西征。

正月初六,大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西征徼文,和各项将士任命。

正月初八,两千辆卡车载着数十万枪支弹药,还有火炮从应天府出发。随行的还有三万幼军精锐,这也是第一批出动的军队。

正月十六开始,从北平,北明山开动的火车络绎不绝,每列火车上,都满载着粮食和补给。

二月初一,河中都督府郑英召集西北各部首领议事,其后所有部落和国家的首领全部被留在军中。

二月十四,各部一共派出了十五万辅军,追随大明军队西征。

郑英亲自率领路向西北,目标是金帐汗国的首都拔都萨莱。

另有两万大明骑兵带着五万辅军直接向北,与郭昂汇合,统一归唐赛儿指挥。

二月十七,北明山派出的五万大军开始登上火车,每一列火车载着一千大明士兵奔赴唐林城。

从二月底开始,唐林城外的简易军营就开始人满为患,大批的士兵被两千辆卡车运送到下诺夫哥罗德的前线。

三月中旬,即便是苦寒的极西之地也迎来了春的暖意,不过总攻依旧还没有展开。

因为卡车的数量有限,更多的军队依旧需要靠马匹来行进。

只能等到田野里面的青草长出,数十万军马才不用额外准备更多的干草。

对大军来说,干草,豆料不缺,但是运输始终是个大问题。

时间进入到四月的时候,应天府已经要进入夏天了,西征大军也终于沿里海和伏尔加河一代组成了进攻阵势。

林汉伦这几个月一直留在应天府,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一天都在关注西征大军的情况。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大明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是如此的惊人。

那些粮草补给,那些军火弹药,那些火炮,全部都是成批地运送过去。

特别是几家汽车厂家,他们能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准备好几千辆汽车,是林汉伦根本不敢想象的。

在第一批军队被运送过去之后,其后运送过去的就是工匠和辅军们。他们并不会参与战事,他们前往极西,是为了给极西之地开始修路。

想要守住那些之前从来没有染指的地方,必须要在一开始就修建好水泥道路。

一开始就被站含住的唐赛儿到了后面就已经麻木了。她很清楚,这些汽车,这些火炮,这些弹药,运抵这里之后,就不会在运回去。

朝廷耗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打这场战争,成果当然是要收到自己的口袋里。

唐赛儿现在已经不再考虑为林家如何谋划了,她首先要做的,是要带领这几十万大军打一个大胜仗,只有这样才不负陛下所托。

在前几十年,她跟林三往往都是以弱对强,从来没有如此奢侈过。

她以前最多也只率领不到十万人,但是现在,光是大明精锐就有二十万,辅军五万,加上各族的辅军,人数已经超过四十万了。

而且,这次打仗,不仅仅考虑粮草问题,现在大批的汽车被开到前线,这些汽车虽然不吃草,可是要喝油啊

朱瞻基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战争率先在拔都萨莱打响。

拔都萨莱后世在地图上都已经找不到,它的位置在伏尔加格勒和阿斯特拉罕之间的伏尔加河畔。

郑英率领大军不菲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里,然后一直向南进攻。

三月底,郑英攻占了金帐汗国南疆的阿塞拜疆部落。

而这个时候,从里海东岸,数百个大明派来的工匠与一支三千人的幼军精锐部队,乘坐船只来到了巴库古城。

这里从四百年前就开始提取火油,而大明的目标就是这些火油。

在还没有建立工厂的时候,大明就用铁锅和铁管制成的建议蒸馏设备,就能直接提炼出汽油和柴油。

天然气体,汽油,柴油,重油沥青的临界点都不一样,如果不怕浪费,哪怕是一口锅也能提炼出汽油和柴油来。

而当汽油和柴油被提炼出来之后,大批的土库曼,乌兹别克,鞑靼人辅军,就开始赶着马车,成为大明军队的运油工。

准备工作一直进行到了四月中旬,唐赛儿这个被无数将士崇拜的女元帅在下诺夫哥罗德下达了总攻令。

而那些斯拉夫人从来没有见过的钢铁洪流,以势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26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