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九章 迎敌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情报的真实性,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有些太大了。

还是朱瞻基首先平静了下来,问道:“幼军斥候何在几人回报”

传令兵拿出一封信举在头顶回禀道:“此人来回奔波万余里,如今在前锋营休养。卑职前来大营的之时,只见了他一人。此乃此人回信,吩咐要太孙殿下亲收。”

前锋营距离忽兰忽失温还有三百余里,这个时候恐怕是见不到斥候本人的了。

朱棣忍不住问道:“左都督竟将斥候派的如此之远,他们以何生存如何传信”

在军营大帐中,朱棣称呼他为左都督,朱瞻基上前接过了斥候递上来的信,也以左都督的身份回禀说道:“幼军平日训练主要以野外生存和隐蔽为主,他们一人双马,来去如风,不以战斗为目的,遇大军则避,遇敌则杀,隐匿行踪,以战养战。”

柳升忍不住问道:“深入敌后数千里,如何进行情报传送”

“直入敌后,有回无去。”

虽然朱瞻基说的简单,但是大部分人一听就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些斥候得到了情报以后,只有回,不会再派回去。

柳升又问:“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不为敌军篡改”

“一次会分别派回三位斥候,三份信息一样。首先保证信息不出意外,其次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朱棣道:“此事稍后再论,先看看密信里面说了什么。”

朱瞻基来到了朱棣身边,打开了蜡封,将卷成一卷的密信展开。

这是几张地形图,每一张上面,除了北元的人员分布,重要的山峰和河流都还标注了经纬度。

这个经纬度当然不会以后世的本初子午线为标准,而是是大明应天府的皇宫为经线的起始点,纬线倒仍然是以赤道为标准。

所以,纵然地图的绘制不算精确,朱瞻基也能很轻易地判断出合理的方位以及地形。

有了这些地图,不仅知道了北元人目前的兵力分布,还能知道向哪里行动才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将这些情报介绍了一遍,郑亨有些狐疑地问道:“殿下不,左都督。幼军的斥候都有能绘制地图的能力吗还都会牵星术”

朱瞻基反问道:“如果不会这些,还是合格的斥候吗”

郑亨无话可说了,但是他现在对朱瞻基的幼军兴趣立刻大增,回身向朱棣禀告道:“陛下,殿下此举无疑是开创了军中行伍的侦查能力,希望陛下能允诺将牵星术在军中传播。”

朱棣却笑道:“此事以后再论。幼军的牵星术我也略知一二,与司天监的牵星术并非一样。只是知晓的人不多,所以现在还没有推广开。”

因为“麦哲伦”的出现,朱棣知道了六分仪和依靠六分仪来定位的大致原理。不过这门技术朱棣并没有想要推广开,却不防朱瞻基却已经传了出去。

不过现在看来,在军中推广这门技艺,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他的心里也有一些压力,在大明固然可以继续将牵星术和这种六分仪定位保密,但是这技术是从西夷流传过来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艺,只是大明保密已经没有意义了。

只是这个话题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所以,众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今晚瓦剌大军若不动,明日他们肯定就会动,绝不会拖到后日。因为如果前锋营从三河口返回,现在的三万瓦剌骑兵就更被动了。

朱瞻基从大帐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子时了,不过最少有一大半的将士都没有睡觉,一方面是防止瓦剌人劫营,更多的是面对大战的压力,让无数人难以入睡。

特别是那些将领们,大部分都睡不着,反倒是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该执勤的执勤,该睡觉的睡觉。

从北平出发的时候,风花雪月四女就没有随行了,朱瞻基不得已让那些太监们帮自己每天烧水,煮了草药来泡澡。

躺在滚烫的浴桶里面,炎热的天气,让他满头大汗。但是草药带来的酥麻的滋养,让他根本舍不得离开水里。新 电脑端:

对这场战争,他丝毫不担心,因为朱棣五次北伐都胜利了。

但是这种憋屈,却也让他郁闷无比。

明明拥有平推的实力,但是却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发挥不出来自己的实力。

近百万大军不敢太分散,聚在一起却行动缓慢,只能用无赖的方式逼着瓦剌人来跟自己打。

如果这个时候有方便好用的枪,这些瓦剌人,鞑靼人,加上兀良哈人一共才三百万。只要后勤供应跟得上,一支五万人的骑兵,就能把这些北元人全部干掉。

看来这次回去之后,自己该把枪械改进的计划早点摆上台面了。

工业升级可以晚一点,最少也要先造出一批好用一点的火铳出来。

不要说后世那种现代化的步枪,哪怕就是跟后世土铳一样的火绳枪,也要比现在的火铳好用的多。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枪管的铸造。

没有电,没有电机,没有机床。想要造出合格的枪管,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大明的枪管,就只能靠熟练的技师,先浇铸成带凹槽的环形铁,然后用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

然后再用另一块铁,封住这个凹槽,外面再用铁条封紧,等于是必须要有两层,才能保证枪管的封闭性。

但是,这些枪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枪的质量参差不齐,技师的技能作用被无限扩大。

可是想要统一标准,按照现在的科技,几乎不可能。

朱瞻基从水里出来,穿上了贴身的长袍,然后就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

他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用水车当动力来钻枪管,应天府靠近长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可是等他真的想要设计出这套装置的时候,才发现此路不通。

因为想要水车的动力达到要求,这个水车必须要庞大,坚固。而这样的水车,传动装置先不提了,光是核心的轴承就不是现在能造的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想要造出合格的轴承,比造枪更难。

而那些传动装置的齿轮,也必须用钢铁来制造,木制的传动装置,根本带不动可以钻枪管的钻头。

反倒是钻头,对朱瞻基来说没有难度。

因为钻头最佳的材料是钨合金钢,主要成分钨,镍,钴,铌,钛,钽在大明都不缺。在要求不高的时候,钨钢的制造,无非是多试验一番而已。

何况,现在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只需要将钨和钢进行配比,比一般钢铁更坚固就好了。

材料工艺靠记忆还能试验,但是机械加工工艺,仅仅依靠回忆,完全不可能解决。首发

“殿下,该睡了。明日可能就会大战,要养精蓄锐啊”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黑乎乎的天空,因为乌云密布,连一点光线也没有。

“什么时辰了”

“差一刻丑时。”

也就是十二点四十五了。朱瞻基想了想,将画的水车图收了起来。“孤去睡了,你将这些东西收到我的草稿箱里。”

李亮应了下来,他不是第一天在朱瞻基身边做事了,朱瞻基立下的规矩,他都遵守的很好,也不怕他会泄密。

朱瞻基进入了内账,在平摊在地上的褥子上坐了下来,开始打坐。

气息运转,心无旁骛,按照道家的呼吸法,几分钟之内,朱瞻基就进入了人物两忘的境界。

凌晨时分,瓦剌人又一次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北部的山坡上,居高临下进行了一次冲击。

不过虽然是凌晨时分,大明军队也早有准备。鼓声一响,值守的外围军士就以逸待劳,竖起了枪阵。

他们见占不到便宜,在射程之外就又绕了一个弧线,回到了阵营。

天色渐亮,看到出现在山坡上的瓦剌大军,所有人的情绪又有些压抑,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这数十万将士都是百战老兵,他们的人数又远远多于瓦剌人,所以此时此刻并不惊慌。

他们的稳定也让那些民夫都放下了心来,那些伙头军也在有组织的安排下,准备着早饭。

土城墙上,柳升看着远处扯成一条几里长的长龙的瓦剌骑兵,主动请战。“陛下,瓦剌人的大军已经全部出现,臣愿为先锋,率部给他们来个犁庭扫闾。”

朱棣看着瓦剌人摆出的威慑阵势笑道:“不急这个时候,该急的是瓦剌人。他们若不现在就进攻,我们就等士兵用过早饭再动手。”

众人都笑了起来,但是这个时候朱棣又笑容一凝。“陈懋,王通。”

两人立即出列,躬身拜道:“臣在。”

“你二人领左哨,左掖,于西侧整军,等我号令。”

“遵旨”

“李彬,谭青。”

“臣在。”

“你二人领右哨,右掖,替换五军营接替前营据敌。”

“遵旨。”

“柳升。”

“臣在。”

“你率神机营,于东侧整军。记住,驱阿鲁台部挡在前面,如有不从,直接动手。”

“臣遵旨。”

朱瞻基看着朱棣调兵遣将,内心不仅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兴奋的愉悦感。

终于等到开战时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