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四九章 包围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火红的夕阳犹如一盘红彩,在天空与大海之间涂抹上了一层暧昧的红色。

撒在海面上,就形成了一片片不停变幻的鱼鳞状金箔,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一群群的海鸟不时掠过,留下一串串悦耳的鸣叫声。

朱瞻基双脚稳定地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这迷人的景色,陷入了回忆。

虽然时空跨过了六百年,但是这样的美景却是永恒的,六百年前与六百年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郑和与其他一众水师将领有些惊讶地看着在船上如履平地的朱瞻基,再对照一下趴在围栏边,被用绳子绑住的一清子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ǎng

台风季节已过,十一月的海浪却依旧不是那么温柔,像一清子,杨章德他们那些人,上了船就吐个天昏地暗似乎才是常事。

一直忠心耿耿,跟在朱瞻基身边片刻不离身的李亮,现在就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可是朱瞻基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的身体很快就找到了在船上的节奏,与巨舟形成了一种共振。

大部分人上船,总要有一个适应期。哪怕是不晕船,但是在晃动的海船上,与平地上不同,总是有一些不习惯,不稳定。

但是朱瞻基好像就是一个生长在海船上的水手,没有任何的不适。

不管是郑和,还是其他将领,看着挺拔如松的朱瞻基,都有一种生于大海,长于大海的错觉。

但是显然是不可能的,太孙殿下自五岁后,也就只出了一次京城。

虽然坐过船,但是那也只是在平静的运河里,跟在这大海里完全不同。

看着大部分战舰都一次消失在视野里,旗舰的旁边就只剩下了二十多艘战舰。朱瞻基回过头来,问道:“黄守备,传令舰狭小,卫兵们如何解决晚餐问题”

黄守备就是黄福的大公子黄渊,此人能力出众,行事章法有道,又善于协调,被刘江提拔为守备一职在海军总部相当于担任了他的助理一职。

此番出海,他因为对各部的海军都比较熟悉,负责辅佐朱瞻基。

大海船上有专门的厨房,有隔火装置,但是传令舰乃是快速小船,为了追求速度,船身狭小,根本没有做饭的地方。

大军集结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还能从大船上获得饮食,现在他们散开之后,就只能靠干粮生活了。

黄渊笑道:“每艘船上都提供了足够三十多名兵士吃一周的食物和净水,他们分散开来不会超过两日,殿下不必为他们担忧。新 电脑端:

朱瞻基本来想去看看船上的士兵们的饮食条件,但是想了想,还是没去。

船上条件艰苦,这个时代的人们又不讲究吃食,恐怕船上的大锅饭不会好吃。一艘船上有一千多人,能把饭菜做熟,就已经很难得了。

他倒不用担心,因为光是跟他上船伺候他的人就是数十人。这些太监都是平日伺候他的,知道他的口味和嗜好,不管什么时候,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下降。

除了这些近身伺候的,周围现在聚集的二十多艘船,大部分也都是他的卫兵船。这次出征,他抽调了羽林卫的三个卫镇,整整三千人。

加上新江口水师又专门调了三千人保护他,可以说他的安全问题也根本不用担心。

太阳逐渐沉没到了海平面以下,天空很快就变得完全黑暗起来。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决定回到自己的卧室去吃饭,休息。

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朱瞻基今日上船就如同一个好奇宝宝,到处都要去看看,还问出了许多专业性的问题,他们这些人也只能跟在后面,一一解说,不敢有一丝马虎。

现在朱瞻基回了舱室,他们也能轻松一下了。

虽然海上条件艰苦,苦不到朱瞻基这个太孙。内侍们还为他炒了九个菜,还有一小壶酒。

朱瞻基留下了郑和,船长石国瑞,还有黄渊在一起进食。至于他的一帮保镖,除了玄真还好一点,其他人一个个都瘫在床上起不来了。

两日之后,船队抵达了宁波外海的定海县,这里也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朱瞻基将会以这里为指挥部,设下针对倭寇的包围圈。

两日来,三大舰队已经完全布局完毕,第二舰队沿着济州岛到山东一带,布下防线。

第一舰队的一百六十余支战舰,沿着连云港一直到舟山群岛,布下防线。

而第三舰队则从舟山岛一直到琉球,布下了防线。

除了这些战舰,还有超过五十条传令快艇,在整个防线之间传令,在任何地点发现倭寇,都能快速形成包围圈。

这一次,杀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出云国,京极家族的那艘船。

只有抓住了京极持岗,向出云国京极家族发难,才能师出有名。

当然,其他人的价值也不会低。比如细川满员,那可是足利义持麾下的管领,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首相,总理。

如果能够抓住他,其价值比京极持岗还要高的多。

但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这次的倭寇集结虽然是用他的名字,他却不可能亲身涉险。

幕府的这些人深受化的熏陶,在耍阴谋诡计方面,一点也不弱于华人。

上了岛,脚踩上了陆地,杨章德他们似乎才回了魂。

他们还算是好的,已经逐渐习惯了。李亮这个可怜虫从上船之后就开始吐,两天下来没有吃进去任何东西,吃什么吐什么,瘦了好几斤。

下船的时候,还是两个小太监把他扶下来的,根本连路都走不了。

定海县令鲍云和舟山水寨早就接到了命令,腾出了定海富商卢家在普陀山山下的海景别院,作为朱瞻基的下榻之地。

此别院距离普陀山山门不远,依山傍海,有着细腻的沙滩和秀丽的山景。

可惜的是此时是冬季,要是夏季来此,会别有一番风味。

在普陀山游玩了三日,朱瞻基一身轻松,但是所有将领都在密切关注着天气和外面的情报。

而第三日傍晚,一艘来自济州岛传令舰,带来了锦衣卫暗探和第二舰队传来的情报。

倭寇在对马岛集结之后,以倭寇头目早田左卫门大郎为首,集结了四十多艘千石船和六十多艘关船。

他们首先袭击了朝鲜八道的忠清道庇仁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和黄海道海州今北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市一带海岸。

在朝鲜劫掠了大批的粮食后遭到了朝鲜大将李从茂的坚决反抗,他们损失了两艘船,大约三百多倭寇然后退往了济州岛集结。

在济州岛,他们抢了大约五百匹矮马,运回了装满粮食和马匹的船只。随后将在对马岛留守的备用船只又调来,准备前往大明海岸。

宁波他们不敢过来,主要目标放在了胶东和辽东一带。

京极持岗在朝鲜受到了锦衣卫暗探的影响,并没有冲在最前面,留存实力准备前往大明劫掠。

他却不知道,暗探的信息通过留在岛上的人员,飞快地传了出去。

既然知道了倭寇的行踪,朱瞻基他们当然不会再被动等待。集结号令一下,第二天一早,传令船就飞快地向散开的各部报讯,按照预定的航线,前往济州岛。

朱瞻基船队的五艘宝船,二十多艘护卫船用了两个时辰,就形成了航行方阵,一路向北行驶。

如今是冬季,海面上吹来的是西北方居多,所以船队的航行速度并不快,

按照朱瞻基的估计,宝船的航行速度不会超过五海里每小时。一个时辰最多十海里,一天的航行距离也不超过两百四十海里,预计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济州岛附近海域。

一路上,散布在大明沿海的预警舰一艘艘地逐步向旗舰靠近。

以前的时候,海上定位需要用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然后同时运用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

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使用罗盘的误差,一般不会超过三度。

但是这种误差还是很大,一直到六分仪开始大范围应用,大明水师的集结就变的更加简单了起来。

只要不是阴云天气,不管白天黑夜,所有船只都能精确计算出自己的方位。

只要有了旗舰的路线图,集结就变的简单了起来。

所有集结过来的船只,按照性能的不同,组成了一个个小型作战方阵。

其中每一个作战方阵基本包括了两艘助理战舰,八艘护卫舰,艘补给舰,还有两艘登陆舰。

这一个个作战方阵,又围绕旗舰的航行,组成了前营,左营,右营,后营。

这样也让航行变的威武壮观起来,举目望去,绵延几十公里的海域,到处都是桅杆和巨帆的影子,甚至有许多船只只能看见桅杆的顶。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能够用肉眼看到的远不是全部,因为整个舰队,连绵了几百公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感冒了,今天更新晚了,不好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