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节)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东瀛由于其特殊的封建制,可以说是由一个个小型的令制国组成的。

所以除了首都京都和自由港大阪,整个国内几乎没有大城市。

有些大名的封地不过一个镇子大小,但是在东瀛,就是一个小国家。

大阪已经被明军烧毁,这也让大阪周边的自认以前没有得罪过大明的家族,屁颠屁颠地来投效。

他们大多都送上金银,美女,换来大明不对他们动手。

在朱瞻基的授意下,锦衣卫与內监联合起来,接受这些金银和美女,在甄别了其身份以后,给他们登记造册。

凡是家族内没有出过倭寇,并且不曾对大明出兵过的家族,都有条件地保护了起来,并不去骚扰他们。 ǎng

由于锦衣卫的暗探在这里已经活动了一年有余,所以对大部分家族的底细,都是大致有个估计。

只要拿出来的礼物能有家底的十之二三,大明就承诺保护其平安,并且愿意与对方贸易。

这种收拢大明并不主动,但是在看到这些家族平安无事后,越来越多的的家族纷纷加入了其中,到了后面不仅仅是大阪周围,包括有京都和奈良等地的家族都主动投靠了过来。

来的时候,內监装了足有十余艘船的丝绸和茶叶,还有各种布料,这个时候都成了倭人最喜欢的商品。

也是在这个时候,日野康子的求援团抵达了大阪。

当然,虽然日野康子掌控着大权,她还是慎重地以自己儿子足利义嗣的名义求援。

无论她有再大的野心,在东方文化状态下,女人总是要受一些歧视。像武则天那样的女人,数千年来也就只出了一个。

使团不仅带来了大批的金银,同样也送过来了一批经过培训的舞姬。

但是他们并没有能直接面见太孙殿下,只是登上了太孙的旗舰,远远地跪拜了一番。

使团的领队是足利义满最小的庶弟足利义岗,对只能远远地跪拜朱瞻基的安排,他也没有半点不满,因为他早已被大阪湾这密密麻麻的海上城市给吓的失魂落魄。

像太孙旗舰这样巨大的舰船,他从来没有见到过,更没有想过一艘船可以建造的如此巨大,可以容纳数千人。

这样的船,即使倾尽东瀛之力,恐怕也建不起来一艘,而大明据说有数十艘了。

天朝上国的气派,让他在看到这些船的时候,已经领略到了。

这个时候他只会庆幸,他选择了日野康子一方,也就是选择了大明一方。至于那个侄子义持,他只能替他祈祷了。

有这样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哪怕他现在再猖狂,也会一败涂地。

望着上层甲板那个高大的身影,他的心中只有敬畏。

朱瞻基看完了李亮转交上来的求援信,递给了身边的郑和笑道:“郑总监也看看,何时出兵,就由你安排了。不过,我建议你最好在收到纪纲来信以后,再出兵。”

求援信中,足利义嗣将京都的局势说的危急无比,但是朱瞻基并没有半点同情,他更关注的是,东瀛目前各大名的态度如何,还有就是那被俘的俘虏,能换来多大利益。

如今的大明军队,还没有被腐化,整个军制,军纪,也没有遭到破坏。

火枪的发展,更是让大明的战斗力成为了世界最强。

所以,大明如果想要打破东瀛的管理体系,根本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何捞取更大的战争利益,才是朱瞻基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战争方式,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处理。

郑和看完了信,又把信递给了旁边的易信和朱真,以及柳升。

进军京都,当然是以神机营为主,海军只是辅助了。海军目前还没有换装,配备的火器少的可怜,让全员配备了火器的神机营出战,才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但是物资的输送,运输渠道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海军的配合。

郑和等他们都看完了信,才说道:“根据巡逻船从镰仓发来的消息,上杉禅秀在前几日得知我大军占领大阪的消息后,率领亲交的豪族一百余人攻击公方足利持氏。得胜的禅秀随后又攻击了新管领上杉宪基。持氏和宪基随成功逃脱,但镰仓的支配权落入了前管领上杉禅秀的手中。”

虽然郑和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但是没有人会觉得他无的放矢,安静地听他继续往下说。

郑和又说道:“同时,在东瀛的关东,关西等地,也有不少足利义嗣的支持者们掀起了规模不大的战争。虽然这些战争不能摧毁足利义持的统治,但是却让无数的中立派偏向了他们。我大明舰队从去年年底开始封锁东瀛,这将近半年来,贸易几乎中断,每一个大名都损失惨重,也动摇了足利义持的统治。所以这个时候我大明军队直接进攻京都,并不会遭遇全民袭击,所以,只要等到纪指挥使的情报整理完毕,就可以有目的性地进军京都。”

见他思路清晰,朱瞻基也就不再操心这件事了,跟李亮说道:“庄敬筑了京观,也休息了几日了,把他召来,该让他出去为大军筹措军费了。”

一帮将领听的脸直抽。这个殿下哪里都好,就是有些太贪财了。在大阪如今劫掠的物资,足有两百万两白银的了,如今各大名还在源源不断地送金银和美女过来。

而跟这些大名的直接贸易,也让大明赚了足有数十万两银子。

但是这个殿下还不满足,依旧还想着用抓获的那些俘虏来换银子。

现在大军压境,失去了足利义持的支持和逼迫,那些大名恐怕不会再像过年时那般强硬了。

他们能够想象,这将又会给大明收获无数的金银和物资。

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这场战争,大明赚的盆满钵满,回去带了这么多财货,那些文官们也不会指责开战耗费银钱无数了。

郑和看了一眼下层甲板上面跪着的特使,问道:“殿下,那这些人”

朱瞻基挥了挥手说道:“礼物收下,女人收下,至于出兵的请求,就让安远侯回复他们,最迟三日内出兵。”

虽然纪纲搜集的消息还没有送过来,但是朱瞻基已经知道他潜入了京都,这一两日,情报也该送到了。

而这种外交场合,让拥有爵位的安远侯柳升出面最为合适。特别是他又是这次进攻京都的主将,跟对方接触一番,说不定又能吸一番骨髓。

而就在大阪开战的这一天,山名氏利又来到了石见山下的明人别院。可是这里除了那位姓陆的主家和几个侍卫,其余将近百人都不在。

他最想见到的侍卫统领也不在,这让他有些疑惑。昨日的相聚,纪统领可没有说过今日会出门啊,而且大部分人马都离开了此地,他竟然不知道,这也让他有些羞恼。

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山名氏利坐在椅子上,习惯性地脱掉了鞋子,又想起自己并不是坐在榻榻米上,重新把鞋子穿上。

“陆家主,昨日还跟纪统领见面,他并没有说要外出,而且他还接了小女来,却丢下她一个人在此,成何体统”

扮作陆仲的冯田本来就是一副和善的面孔,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选择他来冒充茶叶商人。听了山名氏利的质问,他依旧笑呵呵地抱拳说道:“叨扰名主年余,今日正想与名主重新自我介绍一番。”

山名氏利还有些发懵,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只听“陆仲”又说道:“本人乃大明帝国皇上第一卫,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冯田,向名主问好。”

大军今日就要发动对大阪的攻击,纪纲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哪怕不参与战争,这个时候也要召集隐蔽在东瀛的暗线,将战争爆发后,东瀛各地大名的反应记录下来。

那些名主是值得拉拢,那些名主优势需要打压的,那些是必须要消灭的。这些情报在大军正式登陆之后,就必须要送到太孙殿下的手上。

所以纪纲当然不能在偏于一隅的石见银山这里等待情报汇总,而是从出云国这里来到了京都,在这里等待暗探们的汇合。

而战事一起,他们这些人也无需再隐瞒身份。从今往后,他们就不需要再过隐姓埋名的日子。

而且冯田他们对这位山名氏利的名主也算非常了解了,知道此人虽然因势崛起,从京极家族手里要回了石见国,但是也算不上能力出众。

被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他一直活的小心翼翼,哪怕就是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也不敢到处宣传。

山名氏利果然被吓到了,听到冯田的自报家门,他吓的差点站了起来就想跑。

但是随后,他看到冯田脸上的笑容,才没有这样做。

艰难地挤出了一丝笑意,他也作了一个揖,问道:“那么,纪统领也不是一个护卫统领了”首发

冯田竖起了大拇指笑道:“纪统领的真实身份是我们锦衣卫的这个”

山名氏利一下子瘫坐在了椅子上,嘴里连声说道:“难怪,难怪”

纪纲的大名可不仅仅只是在大明有名,在东瀛等周边小国,也是无人不知。

山名氏利原本就怀疑为什么一个护卫统领对家主怎么会不怎么尊敬,而这位家主也不在意,现在才算是真正明白了过来。

不过东瀛的统治阶层本来就是由贵族和护卫组成的,所谓护卫,就是武士,他们不像大明的从属关系,更像是一种上下级关系。

大名起源于名主一词,名主指有名字的田,即私人土地,大名指拥有大量土地的人。

平安时代后期,大量国家所有的土地、庄园被赐予藤原氏等贵族或侵占,瓦解了班田制。贵族在京都执政、玩乐,其拥有的土地、庄园交给家臣打理。他们精通武艺骑射,充当贵族的打手,演变为后来的武士。

平安晚期,天皇权力大减,退位实行院政。然后拉拢武士充当爪牙,对抗藤原氏贵族,贵族的土地被武士们抢走。

天皇和贵族对抗,双方都依靠武士。平氏、源氏武士集团首领平清盛、源赖朝乘机先后建立平氏政权、镰仓幕府,效忠他们的武士拥有的土地被合法化了,成为名主。

到了如今的室町幕府时期,跟随足利尊氏起兵的武士首领们被封为守护,统领一国或数国的武士,统称为守护大名。

所以在东瀛,武士与贵族之间是一种合作的上下级关系。山名氏利即使有时候觉得纪纲表现的对家主不算尊敬,也认为是他实力的体现。

想到自己与这样一个狠人称兄道弟,还把女儿送进了他的怀里,他现在的心里只有惊喜。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这位纪指挥使应该会帮着他了吧。

他随后问道:“不知道纪指挥使如今去了何处”

冯田笑道:“我大明皇太孙殿下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惩罚室町幕府,今日已对大阪进行攻击,纪指挥使为了配合大军行动,目前已经去了京都。”

山名氏利心乱如麻,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今天过来想要干什么的。

东瀛已经被封锁了半年,所有人都知道战争一定会打响,这一天终于来了

纪纲虽然在五月初二就抵达了京都府,但是他并没有留在户籍管理严格的京都,而是住进了琵琶湖畔大津的东来寺。

这座寺庙建于唐朝,几经战乱,但是都顽强地保存了下来。

而这座寺庙里的和尚,全都是对大明心怀仰慕之人,也是锦衣卫在东瀛最大的据点之一。

纪纲从石见离开的时候,身边还只有数十人,但是从初五之后,以前布置在东瀛各地的暗探们就陆续汇合,人数已经超过了五百。

这么多人在其他地方出现,都很难隐匿。但是东来寺依山傍水,占地广阔,哪怕近千暗探全部集中起来,也不会被发现。

而且这里也算是东瀛的中心地带,不管是哪里的暗探,到这里来的距离都不算太远。

这几日,纪纲日以继夜地统计着各方面汇总来的信息,将这些情报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针对模式,整理成册。

现在才初十,许多偏远地区的暗探还没有来到,纪纲内心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生怕误了大军的进攻。

但是表面上,他依旧一片平静,与这些许久都没有见过的下属们拉拢关系。

这些人以后可能大部分都会回大明,再也不会再有上下级关系。但是他们都是对东瀛非常熟悉之人,以后就是回了大明,可能也会从事与东瀛有关的工作。

留下这段香火情,对他以后在东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如今庄敬和庞瑛都不在身边,但是将近十几年的权倾朝野,纪纲的身边还是有一大批得力的助手。

到了五月十一这一天,虽然还有下属依旧没有赶到,但是纪纲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将统计好的东瀛各大名反应登记了两个册子,召集了一百个下属,分成两队,将情报分别交给了他们,让他们送到一百里外的大阪。

这些人分成了两队,一队的领队是原本就在京都平原负责搜集信息的郭林,他率近二十人从陆路前往大阪。

而另一队的领队则是东来寺的和尚悟名,他带领路向下,硬闯水路关卡。

郭林在东瀛的身份是一个倭人武士,他保护的倭人小商人,就是锦衣卫收拢的日奸。

两人对京都平原的局势非常了解,一路上避开关卡,遇到小型势力直接灭口,在十二这天中午,终于抵达了大阪外围。

他们一路还算顺利,只是损失了一个人,另有一位同僚因为大腿受伤,被他们安置在了个相熟的小商人家中。

到了八番镇,他们才知道,因为火烧大阪,彻底震慑住了倭人,如今这里的大型家族,几乎有一大半都有意向大明投诚。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家族,则大部分都是与大明之间有各种恩怨,只能收拾细软,向内陆逃去。

短短几日之间,局势就有有了如此变化,也让郭林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如此强盛感叹不已。

至于那些投靠过来的倭人,更是觉得自己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是,他们却还是后来到的一帮人,因为悟名带着艘两百石河船,一路顺水而下。

虽然经历了几场拦截,损失了将近一半人,但是他们却在十一日的晚间,就顺利抵达了大阪南港岛。

两份情报都顺利送达,经过比对,核实无误,郑和也在十二日晚间下令,十三日一早,出动两万神机营大军,两千羽林卫火枪手,两千海军士兵,进军京都。

神机营的大军负责进攻,海军负责操舟,而羽林卫则负责保护船只安全。

但是,所有人接到的命令却不是要跟东瀛人硬碰,而是执行斩首行动,目标就是东瀛皇室以及将军府。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数百內监组成的抄家队,他们这点人当然不是去抄家,只是帮皇室盯着那些富户的财富。

而在他们的后方,还有数千人组成的辅助队伍,负责保护航道安全,按照纪纲他们送上来的情报负责招抚当地倭人。

如今的神机营早就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军的规制,但是由于火枪手的训练是统一规划,所以还没有分散成军。

这次东瀛之战之后,神机营肯定会被划分成不同的编队,要不然,柳升手里的兵力就太大了。

足利义岗闻听大明终于要出兵,激动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在他看来,大明的大军一到京都,足利义持恐怕就要望风而逃了。

巨型旗舰之中,虽然天色已晚,但是会议室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关于第二天的出兵会议,朱瞻基并没有参加,他并不想影响郑和和柳升他们的决定。

郑和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协调能力,柳升一生戎马,如今占据了绝对的武器优势,后勤通畅,将士一心,想打败仗也难。

他反倒更关注庄敬与庞瑛他们准备进行的勒索大计,这可是关系到钱袋子的问题。

咨情司与锦衣卫的人员足足有数百人,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将最后搜集的各大名反应与以前的情报对应,制定不同的针对方案。

庄敬和庞瑛统管全局,准备敲骨吸髓,狠狠地吸一番血。

朱瞻基也对这样的计划格外有兴趣,看到他们制定出来的方案,内心就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满足感。

能让这个国家衰落,能破坏这个国家的发展,他的内心就开心无比。

只是这种愉悦,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对幕府,会对天皇有如此大的怨念。

对大部分大明人来说,只要肃清了倭寇,就足够了。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如果能将东瀛的神道教踩在脚下,将天皇和幕府踩在脚下,破坏他们的统治架构,才是最重要的。

“对待敌人要冷酷无情,但是却不能将所有的倭人变成大明的敌人。消灭一批,打压一批,扶持一批。恶事要让那些倭寇来做,更要在各处张贴公文,控诉天皇和贵族的罪行,并且对平民分田减税。要让所有的东瀛老百姓都知道,我大明是天朝上国,对待百姓怜悯,政策优容。”

纪纲和庞瑛都点了点头,端坐聆听。朱瞻基又说道:“你们二人这次是要来当恶人的,但是光是凶恶远远不够,你们不仅要让人怕你们,更要让一部分人喜欢你,那么你们就也要注意手段,不要弄得天怒人怨,到时候我也不好为你们收场。待此事了结,我也会好好补偿你们二人。南洋地广人稀,特别是南洲,上面现在只有些野人部落,我大明既然要开疆拓土,此地当然不会放过。我计划以后将你二人安排到南洲,虽然一开始会苦一点,但是那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

警告一番,再给他们一些甜头和希望。两人都是见过地球仪的人,知道南洲有大明一半大小,特别是南方,有无数肥沃土地。两人纷纷拜伏道:“敢不为殿下效命”

朱瞻基哈哈笑道:“效命就不必了,跟着我,只会让你们享受荣华富贵,家祚绵延不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3483s